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堂好课有什么标准?有温度、宽度和深度的课,好的老师是火种,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交互是实验室课堂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课堂交互质量知觉与学习者满意度间的关系成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日益重视的课题。自我效能和任务价值作为动机变量对学习满意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班杜拉在1977年就首次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得到了许多教育学家的认可。受顾客满意度理论影响,学生满意度理论则是:学生是教育产品的消费者,学生满意度是指学生在整个教学服务的进程中,将自己对教育机构的感知效果与期望值相比较后所产生的满意或不满意的心理感受。文章基于实验室课堂和理论课堂的比较,提炼每个课堂的优势,实现两种教学形式互补,提高个体满意度。
关键词:满意度;动机信念;实验室课堂
在教育学现有研究领域,动机被研究者认为最应被关注的问题之一,动机可以影响学生的自我调节,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参加,会直接影响学习满意度。
学生满意度,包括了对学生、对课程和对教师的满意程度,取决于学生对课堂教学服务的预期,与实际感知的课堂教学的差距进行主观判断的结果。从这个概念可以发现,学生满意度是学生的心理层面的感受,取决于学生所取得的感知价值的大小,即“效价”,效价越高,学生的满意程度就越高。而效价是一般感受,具有主观性。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一种对个体能力的信念,即个体对自身成功地完成任务的能力的信念和判断,它可以描述这种主观性感受——效价,自我效能感并不是凭空产生,是以一定的信息或经验为依据,班杜拉在1989年提出自我效能感的四大来源,分别是成功体验、替代经验、说服和生理唤醒。
学生通过对课程的趣味性、有用性和重要性的判断决定任务价值,其中包含:任务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即学科的内部兴趣,任务的实用价值,另外还有外在的因素影响,如父母的奖赏。任务的达成价值也被纳入学生判定任务价值的其中一个重要要素,学生个体认为执行好任务的重要性,但这种价值是一种消极因素,会影响学生个体对于任务的努力程度,个体会因为担心个人表现或者害怕而放弃机会。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对个体起着重要的影响:首先,自我效能影响人们行为的选择,人们倾向于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人们倾向于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回避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任务;其次,人们付出努力的程度及在困难面前坚持的程度也受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越强,在从事任务时付出的努力越多,坚持的时间也相对较长;最后,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方式同样受到自我效能感影响。后1993年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影响是通过选择过程、认知过程、动机过程和身也反应过程实现。因此,自我效能感對学习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可直接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满意度产生较大影响。学生在获取知识点和学科技能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由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获得的还是由教师课堂灌输获得的,对方法所赋予的价值不同。根据社会认知主义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模型,学习者的动机调节是自我调节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根据期待—价值理论,动机因素是决定个体成就行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相较于理论课堂,对于难度较大的工科而言,实验室课堂的学生个人获取感会更足。
自我效能感代表能力的信念,但并非实际能力,实验室课堂中学生对课堂的交互质量感知、任务价值、自我效能感、学习满意度和愉快情绪显著的比理论课堂的学生,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基本功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教师只有充分的将教学理论、导学方案、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进行梳理,并恰如其分的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理论课堂中运用实验室课堂的可调动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机制,及时关注学生学习及情感,从而实现两种教学的互补,提高学生个体满意度。
高校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知识的更新,认真备课,不断的增大知识的信息量,从而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富有激情,注重和学生的交流沟通,积极互动,改变以往教学中老师“教”,学生“记”的方式,可以多采用案例教学、讨论、情境模拟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创造良好的学习和讨论氛围,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习投入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林卉.我国高校学生满意度指数测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7,(1):124-126.
[2]张鼎昆.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J].心理科学进展,1999,7(1):39-43.
关键词:满意度;动机信念;实验室课堂
在教育学现有研究领域,动机被研究者认为最应被关注的问题之一,动机可以影响学生的自我调节,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参加,会直接影响学习满意度。
学生满意度,包括了对学生、对课程和对教师的满意程度,取决于学生对课堂教学服务的预期,与实际感知的课堂教学的差距进行主观判断的结果。从这个概念可以发现,学生满意度是学生的心理层面的感受,取决于学生所取得的感知价值的大小,即“效价”,效价越高,学生的满意程度就越高。而效价是一般感受,具有主观性。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一种对个体能力的信念,即个体对自身成功地完成任务的能力的信念和判断,它可以描述这种主观性感受——效价,自我效能感并不是凭空产生,是以一定的信息或经验为依据,班杜拉在1989年提出自我效能感的四大来源,分别是成功体验、替代经验、说服和生理唤醒。
学生通过对课程的趣味性、有用性和重要性的判断决定任务价值,其中包含:任务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即学科的内部兴趣,任务的实用价值,另外还有外在的因素影响,如父母的奖赏。任务的达成价值也被纳入学生判定任务价值的其中一个重要要素,学生个体认为执行好任务的重要性,但这种价值是一种消极因素,会影响学生个体对于任务的努力程度,个体会因为担心个人表现或者害怕而放弃机会。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对个体起着重要的影响:首先,自我效能影响人们行为的选择,人们倾向于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人们倾向于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回避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任务;其次,人们付出努力的程度及在困难面前坚持的程度也受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越强,在从事任务时付出的努力越多,坚持的时间也相对较长;最后,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方式同样受到自我效能感影响。后1993年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影响是通过选择过程、认知过程、动机过程和身也反应过程实现。因此,自我效能感對学习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可直接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满意度产生较大影响。学生在获取知识点和学科技能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由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获得的还是由教师课堂灌输获得的,对方法所赋予的价值不同。根据社会认知主义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模型,学习者的动机调节是自我调节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根据期待—价值理论,动机因素是决定个体成就行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相较于理论课堂,对于难度较大的工科而言,实验室课堂的学生个人获取感会更足。
自我效能感代表能力的信念,但并非实际能力,实验室课堂中学生对课堂的交互质量感知、任务价值、自我效能感、学习满意度和愉快情绪显著的比理论课堂的学生,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基本功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教师只有充分的将教学理论、导学方案、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进行梳理,并恰如其分的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理论课堂中运用实验室课堂的可调动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机制,及时关注学生学习及情感,从而实现两种教学的互补,提高学生个体满意度。
高校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知识的更新,认真备课,不断的增大知识的信息量,从而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富有激情,注重和学生的交流沟通,积极互动,改变以往教学中老师“教”,学生“记”的方式,可以多采用案例教学、讨论、情境模拟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创造良好的学习和讨论氛围,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习投入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林卉.我国高校学生满意度指数测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7,(1):124-126.
[2]张鼎昆.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J].心理科学进展,1999,7(1):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