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发展转型提供新的指引,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在农村建设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在此背景下,“智慧农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涵盖智慧农业、智慧农村电网、智慧农村交通以及智慧农村家居四个方面的内容.智慧农村的建设对于农村经济结构转变、优化乡村治理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但也面临着成本约束、人才匮乏以及配套制度缺位等问题,这需要农村政府与企业等主体相互配合,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和创建大数据信息平台等,推动农村全面转型,实现乡村振兴战
【机 构】
: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发展转型提供新的指引,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在农村建设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在此背景下,“智慧农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涵盖智慧农业、智慧农村电网、智慧农村交通以及智慧农村家居四个方面的内容.智慧农村的建设对于农村经济结构转变、优化乡村治理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但也面临着成本约束、人才匮乏以及配套制度缺位等问题,这需要农村政府与企业等主体相互配合,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和创建大数据信息平台等,推动农村全面转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其他文献
农发行湖北省荆州市分行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当先导”功能,着力夯实产业基石、厚植生态沃土、筑牢文化底蕴,“三驾齐驱”为乡村振兴赋能蓄势.近几年来,累计投入乡村振兴类贷款333.29亿元.在九曲荆水畔,在古城艳阳间,在黄绿交织处,一幅荆楚乡村振兴图正在广袤的江汉平原上徐徐展现.rn尽心培育“产业力”赋能“乡村强”rn“过去,数百吨的秸秆就像一个烫手的山芋,存放缺少适合的场地,焚烧又造成空气污染,现在不愁了,万华板业在镇上设立了秸秆收储点,定点收购,原来的负担变成近10万元的收入.”
农业转移人口技能培训,是提高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者技能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对浙江省农业转移人口调查,在分析样本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农业转移人口技能培训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加大宣传,增强技能培训意识、按职业需求设置培训项目、深化校企合作,夯实企业主体地位、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多样化产教互融教学方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培训配套政策等提高技能培训效果的对策.
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与旧有的简单空间城市化和低水平人口城市化的模式有关.要保持经济发展的引擎高速运转,必须打破原有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我国2018年的城市化率为59.58%,比起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进一步发挥空间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是持续高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乡村治理体系的优劣,关系着乡村振兴目标能否实现,也影响着乡村地区的长期发展.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推进,对于促进乡村振兴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部分地区还存着“三治”融合理念不强、“三治”融合治理行为缺失以及“三治”融合制度与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关对策.
分享经济理念与平台农业模式的结合,将赋予传统农业发展新活力.在平台技术赋能下,分享经济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去除传统农业产业链中许多非必要中间环节,提升农户收益,同时可以整合社会闲置资源,加速农业要素流动,实现多方共赢.但当前大型电商平台主导的平台农业模式,并未真正实现农业产业链模式创新,且农村物流与网络发展仍然滞后.因此需要政府和平台共同努力推动平台农业模式创新发展,即发展政府引导能力,加强要素平台建设、创新平台技术,拓展平台农业规模.
本文以剖析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基于“数据思维—主体扩展—内容丰富—渠道拓宽”的平行视角,刻画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基层政府信息公开的模式嬗变过程,并提出把握数字化转型先机,服务乡村振兴目的,基层政府信息公开实现整体性、开放性、融合性和精准性的路径建构.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权属(本文指所有权和使用权)纠纷成为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农村土地权属纠纷成因复杂,涉及面广,解决难度也大.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自治、法治、德治(以下简称“三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为此,笔者尝试构建“三治”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旨在解决好农村土地权属纠纷问题,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由于农业的特殊属性,许多金融机构面对农户或农业企业始终存在惜贷少贷的心态,导致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一定的资金缺口.因此,本文立足于普惠金融的视角,对现代农业融资模式的创新发展路径展开讨论.通过对普惠金融与现代农业相关理论的梳理可以发现,普惠金融有助于创造现代农业价值,提高现代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现代农业抵风险能力,因此能够有效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基于普惠金融视角,提出了现代农业融资模式的创新路径.
环境宜居型农村社区的基本体现包括:居住环境安全舒适、服务设施完善、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目前农村社区规划设计普遍存在住宅设计不合理服务设施不完善、环境绿化有误区等问题,为构建环境宜居型家园,要重点做好:从设计模式、楼层高度、户型设计、建筑质量等方面优化住宅设计;加强各项公共设施建设,灵活确定多种设施规划布局;合理选择绿植品种,结合实际进行景观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