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chidamide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溶骨性病变的机制研究》解读

来源 :临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ipi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背景rn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组浆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以骨髓内恶性浆细胞克隆性增殖为特征,其发病率高,居血液系统肿瘤的第2位[1-2].约80 %MM患者出现MM溶骨性病变,表现为骨髓内破骨细胞(osteoclast,OC)数量增多,功能亢进,全身多发的溶骨性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MM溶骨性病变是其疾病状态下外周血单核细胞在CCL-2、CCL-3及CCL-14等趋化因子作用下归巢至骨髓,骨髓中的MM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及巨噬细胞大量分泌RANKL(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等,促进单核细胞分化为OC,上调OC的骨吸收功能,导致病理性溶骨病变,其严重程度与MM患者预后显著相关[3-5].OC作为骨髓瘤骨髓微环境中的主要细胞成分之一,与MM细胞直接相互作用或分泌炎症因子间接促进MM细胞的增殖,庇护MM细胞免于化疗药物的杀伤,诱导化疗耐药,与MM细胞相互作用,促进疾病本身与溶骨性病变的进展[6-7].因此,探寻具有抗MM和抗MM相关溶骨性病变的“双抗”新型药物及治疗方法,对提高MM患者的生存时间和质量具有一定意义.
其他文献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在首次复发后5年生存率仅30%~50%[1],初诊成人ALL 5年生存率约40%,复发后的5年生存率仅为10%[2].近几年Ⅰ期或Ⅱ期临床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以血小板减少及全身皮肤、黏膜、内脏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的1/3[1-2];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克隆性浆细胞疾病,随着近20年来各种新药(蛋白酶体抑制剂PIs、免疫调节剂IMiDs、单克隆抗体等)的广泛应用,患者生存期(over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