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试的两条忠告:把自己当做一个领导;沉着冷静。当你把自己当成领导时,就不会因为一二三之类看似简单的话而不愿讲了;当你沉着冷静时,才会相信自己足以应付。
2009年,参加湖北省鄂州市副县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给我简单的人生经历增添了一个别样的花絮。
在这次湖北省和市州两级统一组织的公选中,我报的是鄂州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笔试、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是这次公选的基本要求。回顾短短两周经历的这几次考试,我觉得每一次考试都有一种新鲜感,每一次考试都是一次自测和检阅。
笔试:基本功之战
笔试之前,我没有买相关参考书。8月1日上午来到考场外时,才感受到真正的压力。大约有400多人参加考试,竞争15个职位。试卷分为党群类、综合类和经济类。我报的这个职位属于综合类。
试卷分两张,一张综合知识,一张策论,各占100分。综合知识卷首先是10道判断题,10分。再是20道单项选择题,20分。后面是三道大题,论述题、材料题等。第一道论述题是如何理解政策执行的忠实性与创造性的关系。这题并不太难,不过我在作答时,写得慢了一些,过于计较一字一句的斟酌,影响到了后面策论的思考时间。
待到做第二大题时,我已慢慢进入状态。这一题是一段材料,大意是一个化工厂违规排污,影响到周围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老百姓先到镇里上访,没有结果,后来又到区里上访,引起市里的关注。假如你作为环保局长,是处理此次群体性事件的负责人,如何处置?采取什么步骤?
关于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我在学校有所了解,特别是对于处置的基本原则、程序,都记得比较清楚。针对这个题目,我写了不少。不过事后回忆,觉得还是不够简练,写多了一点。
最后一个题目是关于作风建设的。讲一个乡镇干部主动写“民情日记”,记载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群众所办的一些事情以及进度等等。这一举措受到好评,被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并进行考核。结果,好景不长,一些干部开始应付这种“民情日记”,出现了诸如弄虚作假之类的事情。请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如何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
我最害怕的就是这种题目,看似平常,可是真正回答时却不知如何下手。作风问题总是出现在各种各样的考试中,包括后面的面试中也遇到类似的情况。有时候,脑子里拼命想到的,大抵只是书本上所写的内容,并没有多少实质。
当我做完综合知识卷,三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已经过去一半。
接下来的策论列出了四五段材料,要求就加快推进鄂州城乡一体化进程发表见解。在此之前,我简单地浏览了一下鄂州的政府网,大体了解了鄂州“两个率先”的发展战略,其中一个就是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不过对于其具体内容并没去找。这个时候,只有靠自己了。我花了5分钟时间,在稿纸上列了五六个要点,就开始动笔。比如发展理念、产业规划、基础建设、社会保障、体制创新等等,把我头脑中所有关于鄂州的概念和素材全部堆积起来。
笔试这种形式,对于考察干部的基本功,还是颇有必要的。在知识化、信息化的年代,如何不能很好地熟知一些为政的基本内容,是不合格的。8月5日,我得知笔试成绩通过。
结构化面试:
把自己当领导
我是第一次参加结构化面试,一切都很陌生。在面试前几天,我拨通了一位朋友的电话,他给了我两条十分重要的忠告:把自己当做一个领导;沉着冷静。他说,当你把自己当成领导时,就不会因为一二三四之类看似简单的几句话而不愿去讲了;当你沉着冷静时,相信现有的知识储备足以应付所有的选项。这的确很管用。
结构化面试所有的专家评委都是外地的,共有9人。此外,还有11位由鄂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报考职位服务对象组成的大众评委。专家评委的评分成绩占80%,大众评委占20%。有点像超女的选秀!
我抽到2号签,迈进考场的大门,才发现下面黑压压一大片,左右还有计分员和计时员。虽说有金玉良言在心,但也免不了紧张。我很快镇定了,因为看到了看似熟悉而又有点含混的题目。
倒计时已经开始,3个题目共18分钟。第一个题目,现在的机关普遍存在着“联系领导多,联系群众少;听汇报多、深入基层少;发文件多、抓落实少”(即“三多三少”)问题,请分析原因,以及如何改进?这样的题目有点难,因为它很眼熟,但不好回答。我采取的对策是每个问题主考官一念完,就开始回答,中间不停顿,没有给自己思考的时间。这样的好处是精力高度集中,时间宽裕,也能博得评委的好感。
说到这个具体的问题,我回答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如干部考核制度、管理体制改革、机关作风创新等方面的内容,虽然看似扯得远了一点,但实际是从深层次来看这一问题的。
待到第二题时,我发现自己轻松了不少。第二题是一个情景题,假如你是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委托你主持一个以“创新调研工作、推进科学发展”为题的中层干部会议,请问你如何开好这一会议。
我们平时的工作不少是办会,对于会议的基本流程以及如何围绕一个主题准备一个会议应该说有实际的经验。所以当我在很短的时间内想到诸如安排主题发言、开展专题讨论、形成会议纪要、向领导报告等内容时,不禁有点沾沾自喜。当然,我还讲了许多结合科学发展创新工作的内容。答完此题,我感觉心里踏实了许多。
第三个问题,更是我考前做了一些功课的内容。关于调查研究,我在期刊网上找了一些学术论文,仔细读了10多篇,对于如何构建一个大的调研系统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做了一点笔记。题目很直接,如何看待调研的重要性,作为研究室副主任,如何开展好调研工作?我主要从宏观上谈了调研工作如何搞的问题。如树立大调研的理念、构建调研网络、运用科学的调研方法、虚心向群众学习等等。事后我想了一下,要是对调研成果这一块做进一步的阐述,效果会更好。
三个题答完,看看右手边的计时器,发现还有两分半钟。主考官问我有无补充,我说没有。不想画蛇添足,也许补充得不好,反而破坏了先前的印象。
等到我再次进入考场听报成绩时,一点都没有紧张感。专业评委89分多,大众评委87分多。嗯,真的还不错!连我自己都有点难以置信呢。
争执的无领导小组讨论
无领导小组讨论是这次公选的亮点。听说在以前湖北公选干部中从来没有使用过,我们这些年轻人自然也都没有经历过。对于它的游戏规则,我们还有点陌生。
我们5个年轻人走进考场之后,依次落座。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些稿纸,一支笔,还有一道题目。题目看起来很容易,说作为一个副职领导,需要一些基本的素质,如执行力、服从性、廉洁自律、诚实守信的品质、开拓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13项。要求从其中选择5项最为重要的素质,并且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大家要达成共识,时间共1个小时。
我们每个人按照抽签顺序开始发言。我是第二,和结构化面试顺序一样。3分钟陈述,并且讲明理由。接下来,大家开始了讨论环节。大家开始都同意使用排除法,这样算来算去还剩下8个左右。接下来如何选择,发生了比较大的分歧。由于我们都比较年轻,特别是我主张选择廉洁自律,而另外一位则主张选择诚实守信的品质,大家都各有几个支持者。
时间在一分一分钟地过去。我们始终没能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中间,主考官建议我们不要只说选什么,而应该陈述理由。之后,感觉好久都有些沉默。不过,大家还是开始一个一个来淘汰。但在时间结束之前,我们还是未能达成共识,而排序则基本没有开始。
这个环节,我感到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控制局面,不知道怎么控制时间,不知道怎么说服别人。我们做了一次失败的无领导小组讨论秀。
下来之后,一个考官说,“你们年轻气盛啊!”是啊,也许妥协一下,也许放弃自己的观点,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在考场上,大家都难以做到这样。每个人都试图主导局面,然而结果是大家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一致的意见。
(作者系湖北2009年公选参考人员)
2009年,参加湖北省鄂州市副县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给我简单的人生经历增添了一个别样的花絮。
在这次湖北省和市州两级统一组织的公选中,我报的是鄂州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笔试、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是这次公选的基本要求。回顾短短两周经历的这几次考试,我觉得每一次考试都有一种新鲜感,每一次考试都是一次自测和检阅。
笔试:基本功之战
笔试之前,我没有买相关参考书。8月1日上午来到考场外时,才感受到真正的压力。大约有400多人参加考试,竞争15个职位。试卷分为党群类、综合类和经济类。我报的这个职位属于综合类。
试卷分两张,一张综合知识,一张策论,各占100分。综合知识卷首先是10道判断题,10分。再是20道单项选择题,20分。后面是三道大题,论述题、材料题等。第一道论述题是如何理解政策执行的忠实性与创造性的关系。这题并不太难,不过我在作答时,写得慢了一些,过于计较一字一句的斟酌,影响到了后面策论的思考时间。
待到做第二大题时,我已慢慢进入状态。这一题是一段材料,大意是一个化工厂违规排污,影响到周围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老百姓先到镇里上访,没有结果,后来又到区里上访,引起市里的关注。假如你作为环保局长,是处理此次群体性事件的负责人,如何处置?采取什么步骤?
关于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我在学校有所了解,特别是对于处置的基本原则、程序,都记得比较清楚。针对这个题目,我写了不少。不过事后回忆,觉得还是不够简练,写多了一点。
最后一个题目是关于作风建设的。讲一个乡镇干部主动写“民情日记”,记载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群众所办的一些事情以及进度等等。这一举措受到好评,被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并进行考核。结果,好景不长,一些干部开始应付这种“民情日记”,出现了诸如弄虚作假之类的事情。请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如何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
我最害怕的就是这种题目,看似平常,可是真正回答时却不知如何下手。作风问题总是出现在各种各样的考试中,包括后面的面试中也遇到类似的情况。有时候,脑子里拼命想到的,大抵只是书本上所写的内容,并没有多少实质。
当我做完综合知识卷,三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已经过去一半。
接下来的策论列出了四五段材料,要求就加快推进鄂州城乡一体化进程发表见解。在此之前,我简单地浏览了一下鄂州的政府网,大体了解了鄂州“两个率先”的发展战略,其中一个就是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不过对于其具体内容并没去找。这个时候,只有靠自己了。我花了5分钟时间,在稿纸上列了五六个要点,就开始动笔。比如发展理念、产业规划、基础建设、社会保障、体制创新等等,把我头脑中所有关于鄂州的概念和素材全部堆积起来。
笔试这种形式,对于考察干部的基本功,还是颇有必要的。在知识化、信息化的年代,如何不能很好地熟知一些为政的基本内容,是不合格的。8月5日,我得知笔试成绩通过。
结构化面试:
把自己当领导
我是第一次参加结构化面试,一切都很陌生。在面试前几天,我拨通了一位朋友的电话,他给了我两条十分重要的忠告:把自己当做一个领导;沉着冷静。他说,当你把自己当成领导时,就不会因为一二三四之类看似简单的几句话而不愿去讲了;当你沉着冷静时,相信现有的知识储备足以应付所有的选项。这的确很管用。
结构化面试所有的专家评委都是外地的,共有9人。此外,还有11位由鄂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报考职位服务对象组成的大众评委。专家评委的评分成绩占80%,大众评委占20%。有点像超女的选秀!
我抽到2号签,迈进考场的大门,才发现下面黑压压一大片,左右还有计分员和计时员。虽说有金玉良言在心,但也免不了紧张。我很快镇定了,因为看到了看似熟悉而又有点含混的题目。
倒计时已经开始,3个题目共18分钟。第一个题目,现在的机关普遍存在着“联系领导多,联系群众少;听汇报多、深入基层少;发文件多、抓落实少”(即“三多三少”)问题,请分析原因,以及如何改进?这样的题目有点难,因为它很眼熟,但不好回答。我采取的对策是每个问题主考官一念完,就开始回答,中间不停顿,没有给自己思考的时间。这样的好处是精力高度集中,时间宽裕,也能博得评委的好感。
说到这个具体的问题,我回答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如干部考核制度、管理体制改革、机关作风创新等方面的内容,虽然看似扯得远了一点,但实际是从深层次来看这一问题的。
待到第二题时,我发现自己轻松了不少。第二题是一个情景题,假如你是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委托你主持一个以“创新调研工作、推进科学发展”为题的中层干部会议,请问你如何开好这一会议。
我们平时的工作不少是办会,对于会议的基本流程以及如何围绕一个主题准备一个会议应该说有实际的经验。所以当我在很短的时间内想到诸如安排主题发言、开展专题讨论、形成会议纪要、向领导报告等内容时,不禁有点沾沾自喜。当然,我还讲了许多结合科学发展创新工作的内容。答完此题,我感觉心里踏实了许多。
第三个问题,更是我考前做了一些功课的内容。关于调查研究,我在期刊网上找了一些学术论文,仔细读了10多篇,对于如何构建一个大的调研系统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做了一点笔记。题目很直接,如何看待调研的重要性,作为研究室副主任,如何开展好调研工作?我主要从宏观上谈了调研工作如何搞的问题。如树立大调研的理念、构建调研网络、运用科学的调研方法、虚心向群众学习等等。事后我想了一下,要是对调研成果这一块做进一步的阐述,效果会更好。
三个题答完,看看右手边的计时器,发现还有两分半钟。主考官问我有无补充,我说没有。不想画蛇添足,也许补充得不好,反而破坏了先前的印象。
等到我再次进入考场听报成绩时,一点都没有紧张感。专业评委89分多,大众评委87分多。嗯,真的还不错!连我自己都有点难以置信呢。
争执的无领导小组讨论
无领导小组讨论是这次公选的亮点。听说在以前湖北公选干部中从来没有使用过,我们这些年轻人自然也都没有经历过。对于它的游戏规则,我们还有点陌生。
我们5个年轻人走进考场之后,依次落座。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些稿纸,一支笔,还有一道题目。题目看起来很容易,说作为一个副职领导,需要一些基本的素质,如执行力、服从性、廉洁自律、诚实守信的品质、开拓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13项。要求从其中选择5项最为重要的素质,并且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大家要达成共识,时间共1个小时。
我们每个人按照抽签顺序开始发言。我是第二,和结构化面试顺序一样。3分钟陈述,并且讲明理由。接下来,大家开始了讨论环节。大家开始都同意使用排除法,这样算来算去还剩下8个左右。接下来如何选择,发生了比较大的分歧。由于我们都比较年轻,特别是我主张选择廉洁自律,而另外一位则主张选择诚实守信的品质,大家都各有几个支持者。
时间在一分一分钟地过去。我们始终没能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中间,主考官建议我们不要只说选什么,而应该陈述理由。之后,感觉好久都有些沉默。不过,大家还是开始一个一个来淘汰。但在时间结束之前,我们还是未能达成共识,而排序则基本没有开始。
这个环节,我感到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控制局面,不知道怎么控制时间,不知道怎么说服别人。我们做了一次失败的无领导小组讨论秀。
下来之后,一个考官说,“你们年轻气盛啊!”是啊,也许妥协一下,也许放弃自己的观点,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在考场上,大家都难以做到这样。每个人都试图主导局面,然而结果是大家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一致的意见。
(作者系湖北2009年公选参考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