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视野中的雕塑鉴赏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vwe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艺术语言中分析雕塑的概念,即用雕、琢、刻、磨、塑等手段制作出具有实体的各种艺术形象;从某些经典词汇中分析雕塑艺术,它的含义虽有模糊性却更直观,如“朽木不可雕也”“雕梁画栋”“雕栏玉砌”,这里的“雕”字都是动词,都是对硬材料的加工;但是只从术语中给雕塑下个界定不是易事,因为简单的定义很难适应实物的复杂情况,纸糊一扎被称为软雕塑,废铜烂铁一堆叫金属雕塑,凡是加工了的硬材料都被视作雕塑。
  一、雕塑的基本形式和材料的运用
  雕塑的基本形式一般分圆雕和浮雕两种,圆雕是指占据空间的立体构成的雕塑个体或群体,可以从各种角度欣赏的三维雕塑。圆雕可以不受任何背景的影响,主要通过物体本身以及相对应的环境,形成和谐的艺术效果,在独立存在的外在事物上自由表达主体思想。浮雕是指在平面上雕刻图像的一种雕塑形式,通常需要一块底板作支撑,然后在底板上运用可塑性的材料来表现。浮雕可以分为浅浮雕与高浮雕,区别在于它们的厚度与深度,高浮雕较厚,例如,印度雕塑的手提鸟笼戏逗鹦鹉的女药叉属于此类。浅浮雕较薄,如波塞波里斯宫的波斯卫队、埃及神庙和陵墓墙面上的浮雕等。
  雕塑作品的存在,首要前提是本质性材料,它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作为雕塑材料,它必须看上去稳固,因此雕塑中可以运用的材料丰富多种,如黏土、石、木、金属、石膏和树脂等。然而,不论在雕塑中采用哪种材料,其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不会改变的。雕塑是一种可触的空间造型艺术,雕塑本身的形象不存在透视关系,例如雕塑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因放置角度、环境和光线的不同,甚至是制作的材料不同,雕塑能给人带来各种不同的视觉体验。
  二、关于雕塑的艺术特征
  (一)雕塑的可塑性
  这里的可塑性实指人对于物体本身的可塑造性,人们通过雕塑艺术的概念可以了解到,雕塑是以雕、刻、磨、塑等手段,塑造出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雕塑的可塑性是其他种类艺术所难以企及的特殊属性。这种特征体现在进行雕塑创作时,为了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其间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与塑造,而最主要的是,在塑造雕塑形象时,观赏者在不同的角度与距离观察雕塑时,同一對象的精神面貌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二)雕塑的局限性
  与其他艺术类型相比,雕塑在选择材料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人物现实生活活动的某一环境,不便于做直接的写照,而要求形式要像传统歌剧中的一个字符,从歌剧中精彩部分的某一旋律的特殊点暗示出来。只有个别浅浮雕才可以再现直接的、具体的事物之间、人物之间,以及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雕塑适宜选择那些具有概括性的一瞬间的情感表现和形体动作,借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审美理想。
  (三)雕塑的单纯性
  由雕塑的局限性可知,雕塑难以表现最复杂的描绘,因而要求形象的单纯性。这里的单纯意指从有限中见无限,以小见大,寓丰富于单纯之中,即单纯就是美,单纯不是单调化,它是单纯中表现更为丰富的内容,就其对于一件艺术作品的个别特点的深刻认识。因此,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要对人物活动和现实生活进行更具体、更集中的概括。雕塑的单纯性其表现与摄影中的特写镜头有相似之处,它有利于突出表现某些特定人物或事物的精神面貌,引起事物所想表达的情感。
  三、关于雕塑艺术之鉴赏
  (一)鉴赏的基本含义
  所谓“鉴赏”,是一种审美实践的活动,是指人对艺术作品的感知与分析,并给予判断的思维过程。鉴赏总是从对审美对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基于审美的感官而又超越审美,实现由文化修养到理性思考的飞跃。鉴赏是在理性层面所作出的最直接的分析与判断,即受到审美感官的抽象思考内容的制约,同时又根据完整的理性思想、具体的生活经验和坚实活泼的心灵对审美对象加以补充和丰富。鉴赏强调主体审美的敏感和评价的创造性,是发挥主体与客体效应的必要手段,即人与对象的矛盾。
  (二)鉴赏的分类
  本文探讨的是关于艺术鉴赏的性质。于是,笔者把鉴赏归纳为直觉鉴赏、情感鉴赏与智能鉴赏三种性质。直觉鉴赏是指对审美对象美与不美的感受与反映,往往产生于瞬间的直觉,是在生理层面所做出的最直接的感受。情感鉴赏是指主体寓情感于理念之中,对艺术对象激发的情感,是活跃于美感与情感构成之间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实现情感判断。总的来说,即以内在的心灵认识美、感受美。智能鉴赏是指审美主体透过艺术作品挖掘文化内涵的现象,是对艺术对象做出理性的判断及创造性的评判。直觉鉴赏、情感鉴赏与智能鉴赏相互迎合、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产生强烈的心灵感悟,紧接着在全面感悟中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最终完成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融合二为一的艺术创造。
  (三)雕塑鉴赏
  作为审美鉴赏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雕塑鉴赏,同样包括直觉鉴赏、情感鉴赏与智能鉴赏三个性质。其中直觉的判断是基础,智能的反映是结果,情感的分析是中介,只有超越直觉的判断,跨入情感的分析,结合智能鉴赏的结果,才能抵达雕塑鉴赏的最高境界。但是,实现这种最高境界的基本前提是必须有文化修养和深刻的认识,如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艺术特征、形态类型、艺术家及其作品等等。雕塑作品作为不同于其他艺术作品的存在,除了具有上述三种鉴赏层面外,同时雕塑本身也处于永恒的静穆与本质上的自在自为中。首先,对象在雕塑里表现也是心灵本身的表现,不会受它的外在形状及情欲的影响而四分五裂,而是安静幸福地矗立在那里,用心灵表现于它的外在形状,使理念与感性显现直接统一起来。
  (四)对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大卫》进行分析与鉴赏
  米开朗基罗是西方艺术史上最具灵感与创造力的艺术家之一,他不仅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也将艺术和艺术家的价值提升到了一种无可比拟的高度。雕塑作品《大卫》是米开朗基罗众多雕塑作品中堪称完美的作品。下面从直觉鉴赏、情感鉴赏与智能鉴赏三个层面来分析判断。首先,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储备,如了解艺术家及创作背景、流派风格特征、艺术特征等,通过阅读与研究,人们可以知道米开朗基罗在塑造《大卫》之前,生活在意大利社会动荡的年代,对生活的时代产生了怀疑,为寻求自己的理想,创造出大卫这样充满力量的英雄形象。因此,从直觉思想上来说,《大卫》雕塑可以称得上近乎完美,令人惊叹、振奋。从情感层面来看,大卫双眉紧锁,全神贯注地怒视前方,充分体现了一种坚毅果断、充满力量的精神气质,因而在艺术上显得更有力量。在艺术技巧方面,米开朗基罗运用人体解剖学,对于拿捏人体组织肌肉已是极为精准。以上耐心细致的欣赏总结有助于实现对雕塑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通过对象外在形状的实践探索,分析且参悟其中的艺术意蕴和思想内涵。
  雕塑作为一种古老而极具艺术特质的古典艺术类型,以圆雕、浮雕、高浮雕、浅浮雕等类型,体现出这种艺术高度的空间性与再现性。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感知手段,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完成对雕塑艺术美的终极领悟。这种领悟即是满足事物的感性显现与理念的过程,也是在所见所闻中所感的真实内容。最后,在实现雕塑鉴赏的过程中,人们不仅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更需要心灵与理性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客观的审美标准来实现和谐统一的艺术美。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身法属于神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神韵又是古典舞中的核心内容。身身法则是表达舞者外在的动作技巧,“形、神、劲、律”,这四大部分高度概括了古典舞中身韵的全部内涵,内外统一、形神兼备、刚柔并济、律动协调,才能形成一部有血有肉的优秀舞蹈作品。  一、中国古典舞的身法  (一)身法中的“圆”有哪些  中国古典舞表演者的身形线条和肢体动作中,都存在“圆”的元素,比如在基本功训练中,旋转和翻身都完美地诠释了圆在
期刊
在服装消费群体中,女大学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本文主要对女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为服装企业更深刻地了解女大学生的喜好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服装企业提供相关建议。  女大学生虽然有着独特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但是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极具个性的,因此对女大学生的服装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让企业准确地抓住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消费习惯,为企
期刊
本文主要对作曲家谭盾作品《地图》中的《间奏曲》做了具体分析。笔者通过三个方面对《间奏曲》所使用的动机贯穿手法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和梳理,意在阐述作曲家是如何在作品中利用现代音乐创作技法去创作音乐的,这种技法对音乐结构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谭盾创作的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地图》,是一部具有音乐人类学品格、达到了音乐人类学高度的杰作。这部作品呈现出艺术复魅的面貌,是全球性的反现代性的文化寻根思潮的产物。
期刊
现如今,电视传媒行业风生水起,很多电视节目呈现泛娱乐化的趋势,公益广告作为电视荧屏上的正能量之一,要发挥好自己引导社会风气的作用。从字面上来说,公益广告是致力于社会公益的广告,所以人文关怀元素也是公益广告中必不可少的。公益广告要宣传一家亲、人与人互相关爱的思想基调,从而营造和谐的社会风气,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作用。  一、公益广告中人文关怀的特点  (一)在题材上,以小见大  公益广告的发展一定意义
期刊
以旅游文化发展为导向对景区建筑文化与室内设计进行综合研究,有效顺应了当前建筑设计行业创新发展的需求。就实际发展而言,旅游文化作为一种深刻融合当地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综合性文化,将其应用于建筑文化创新和发展中,最终体现在建筑设计层面,能够切实促使地区性建设系统的综合形成,提升各个系统存在的和谐性,这对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等方面朝科学方向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特定地区的旅
期刊
现如今,人们的需求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新型装饰材料出现,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提供了前提。色彩设计是居室空间设计的关键环节,是增强人们视觉感受和提升空间品质的有效手法。它的设计主旨是“以人为本”,只有尊重个人对空间感官的差异,寻找对于不同的人的理想配色方案,才能使居室色彩带给个人美的享受和内心的满足。本文通过分析色彩的魅力和色彩在居室空间中的应用,总结了色彩的一些应用规则。同时,强调色彩设计不仅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景观设计也越来越注重其意义与内涵。景观设计通过材料的多样性,体现景观的视觉效果,其中硬质材料作用明显。四川水磨古镇地处民族交汇区,羌族特色尤其鲜明,而将羌族特色硬质材料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已经成为景观设计师关注的焦点。所以,本文主要分析硬质材料在水磨羌族景观设计中选择的原因。  一、水磨羌族文化对其景观硬质材料选择的影响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漫长
期刊
《咬文嚼字》杂志社于2018年12月3日公布了这一年的十大流行语,“店小二”当选为年度流行语之一。本文通过对流行语成因的分析,阐述“店小二”在历史发展中形象及内涵的演变,从语言学的角度解读“店小二”的旧词新意,旨在说明流行语“店小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揭示语言与社会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密切关系。  自2008年以来,《咬文嚼字》杂志社征集当年的流行词汇已成为其特色与传统,每年都吸引众多网民參与,
期刊
法国雕塑家Jean-Philippe Richard于1947年出生于法国巴黎。自1978年以来,他定居在普罗旺斯生活和工作。Richard的作品让人感到宁静、和谐、美好。Richard认为:“雕塑应该用极少的元素来表现最本质的东西。例如,虽然看不到眼睛,但也可以看到脸上少女的表情。”  一、用美感经验分析理查德作品  理查德所雕的少女大多眉眼平和、仪态优美、衣裙翩翩,自信又美丽。当欣赏她的作品时
期刊
图像时代,高校油画专业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部分突出问题,如教学体系和社会审美不符、教学理念和内容相对落后、教学改革和创新过于形式化。因此,笔者探究了图像时代下高校油画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路径,即引导学生从艺术史角度明确自我定位,加强材料和技术上的针对性写实教学,鼓励学生拓展文化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一、图像时代下高校油画专业教学现状  (一)教学体系和社会审美不符  现阶段,高校油画专业教学体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