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小儿呼吸道感染者121例,随机分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7例)。治疗组痰热清注射液按0.3ml/(kg•次)~0.5ml/(kg•次)(最大量20ml/次静滴,每日1次,5~7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采用常规抗感染、化痰、止咳等对症支持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X2=0.35,P>0.05),但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组显效率、平均退热时间和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痰热清注射液与抗生素联合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肯定。
关键词 小儿呼吸道感染 痰热清注射液 抗生素 疗效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94
资料与方法
2006年5月~2007年10月收治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21例,随机分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组共64例,男41例,女23例,发热患儿48例;对照组共57例,男39例,女18例,发热患儿33例。121例患儿均未并发心衰。
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抗感染、化痰、止咳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0.3~0.5ml/(kg•次)(最大量20ml/次),加入5%葡萄糖10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5~7天为1个疗程。停药、出院指征为体温恢复正常,临床体征消失。呼吸道感染诊断符合《儿科学》第6版的诊断标准[1]。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治疗2天无发热,治疗5天症状及体征消失;②有效:治疗3天无发热,治疗7天症状及体征消失;③好转:治疗5天无发热,治疗7天症状或体征减轻;④无效:治疗5天仍发热,治疗7天症状及体征无好转。
结 果
显效及总有效率:痰热清注射液组64例中显效43例(67.2%);有效15例(23.4%);好转4例(6.3%);无效2例(3.1%);总有效率96.9%。对照组57例中显效28例(49.1%);有效15例(26.3%);好转11例(19.3%);无效3例(5.3%);总有效率94.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X2=0.35,P>0.05),但两组显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X2=3.99,P<0.05)。见表1。
平均退热时间:痰热清注射液组发热48例,治疗后2天内退热者30例,3~5天内退热者15例,5天内未退热者3例,平均退热时间2.31±1.19天。对照组发热33例,治疗后2天内退热者12例,3~5天内退热者17例,5天内未退热者4例,平均退热时间3.06±1.67天,两组平均退热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t=2.35,P<0.05)。结果见表2。
平均住院天数:痰热清注射液组症状体征消失后出院者59例,平均住院时间5.03±2.03天。对照组症状体征消失后出院者55例,平均住院时间3.06±1.67天,见表2,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u=2.63,P<0.01)。
不良反应:治疗组仅1例出现皮疹,经对症处理后缓解。
讨 论
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初多为病毒感染所致,几天后继发细菌感染[2]。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耐药菌大量增强致病性,病原体也逐渐增多,导致疗效欠佳,病程延长[3]。因此,寻求一种具有抗菌、抗病毒,不易产生耐药性的药物引起了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都可发生,冬春季较多。在幼儿期发病最多,每年常有数次发作;学龄儿童渐减少。致病病毒的传播一般通过飞沫传染及直接接触,偶可通过肠道,可呈流行或散发。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鼻咽感染常可出现并发症,涉及邻近器官如喉、气管、肺、口腔、鼻窦、中耳、眼以及颈淋巴结等。有时鼻咽部原发病的症状已好转或消失,而其并发症可迁延或加重。故必须对上呼吸道感染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作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疗效,切不可认为是日常小病而轻率对待。治疗措施以充分休息,解表清热,预防并发症为主,并应重视一般护理及支持疗法。
痰热清注射液是以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组成的方剂。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熊胆粉药性与熊胆相似,具有解痉、解毒、镇咳、祛痰、平喘等作用。山羊角具有平肝息风、清热解毒等作用。金银花、连翘亦有清热解毒、宣肺化痰作用。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共奏清热解毒、宣肺解毒、化痰解痉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痰热清注射液对呼吸道有关致病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同时有解热、镇静、祛痰、镇咳作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殊药物,细菌感染可供选择的有效抗生素耐药现象日趋明显,极大地影响了疗效。本观察表明,联合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虽然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但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平均退热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为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开辟了新途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2-318.
2 头孢羟氨苄临床疗效观察协作组.头孢羟氨苄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10):618.
3 马晓春,侯显明,于润江,等.三北地区呼吸疾病学术研讨会纪要.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7):446.
关键词 小儿呼吸道感染 痰热清注射液 抗生素 疗效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94
资料与方法
2006年5月~2007年10月收治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21例,随机分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组共64例,男41例,女23例,发热患儿48例;对照组共57例,男39例,女18例,发热患儿33例。121例患儿均未并发心衰。
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抗感染、化痰、止咳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0.3~0.5ml/(kg•次)(最大量20ml/次),加入5%葡萄糖10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5~7天为1个疗程。停药、出院指征为体温恢复正常,临床体征消失。呼吸道感染诊断符合《儿科学》第6版的诊断标准[1]。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治疗2天无发热,治疗5天症状及体征消失;②有效:治疗3天无发热,治疗7天症状及体征消失;③好转:治疗5天无发热,治疗7天症状或体征减轻;④无效:治疗5天仍发热,治疗7天症状及体征无好转。
结 果
显效及总有效率:痰热清注射液组64例中显效43例(67.2%);有效15例(23.4%);好转4例(6.3%);无效2例(3.1%);总有效率96.9%。对照组57例中显效28例(49.1%);有效15例(26.3%);好转11例(19.3%);无效3例(5.3%);总有效率94.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X2=0.35,P>0.05),但两组显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X2=3.99,P<0.05)。见表1。
平均退热时间:痰热清注射液组发热48例,治疗后2天内退热者30例,3~5天内退热者15例,5天内未退热者3例,平均退热时间2.31±1.19天。对照组发热33例,治疗后2天内退热者12例,3~5天内退热者17例,5天内未退热者4例,平均退热时间3.06±1.67天,两组平均退热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t=2.35,P<0.05)。结果见表2。
平均住院天数:痰热清注射液组症状体征消失后出院者59例,平均住院时间5.03±2.03天。对照组症状体征消失后出院者55例,平均住院时间3.06±1.67天,见表2,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u=2.63,P<0.01)。
不良反应:治疗组仅1例出现皮疹,经对症处理后缓解。
讨 论
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初多为病毒感染所致,几天后继发细菌感染[2]。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耐药菌大量增强致病性,病原体也逐渐增多,导致疗效欠佳,病程延长[3]。因此,寻求一种具有抗菌、抗病毒,不易产生耐药性的药物引起了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都可发生,冬春季较多。在幼儿期发病最多,每年常有数次发作;学龄儿童渐减少。致病病毒的传播一般通过飞沫传染及直接接触,偶可通过肠道,可呈流行或散发。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鼻咽感染常可出现并发症,涉及邻近器官如喉、气管、肺、口腔、鼻窦、中耳、眼以及颈淋巴结等。有时鼻咽部原发病的症状已好转或消失,而其并发症可迁延或加重。故必须对上呼吸道感染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作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疗效,切不可认为是日常小病而轻率对待。治疗措施以充分休息,解表清热,预防并发症为主,并应重视一般护理及支持疗法。
痰热清注射液是以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组成的方剂。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熊胆粉药性与熊胆相似,具有解痉、解毒、镇咳、祛痰、平喘等作用。山羊角具有平肝息风、清热解毒等作用。金银花、连翘亦有清热解毒、宣肺化痰作用。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共奏清热解毒、宣肺解毒、化痰解痉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痰热清注射液对呼吸道有关致病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同时有解热、镇静、祛痰、镇咳作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殊药物,细菌感染可供选择的有效抗生素耐药现象日趋明显,极大地影响了疗效。本观察表明,联合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虽然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但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平均退热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为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开辟了新途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2-318.
2 头孢羟氨苄临床疗效观察协作组.头孢羟氨苄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10):618.
3 马晓春,侯显明,于润江,等.三北地区呼吸疾病学术研讨会纪要.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7):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