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野外地质调查及岩矿石的物性参数测定表明,在勘查区内铅锌矿化、铜矿化,赋存多层磁铁矿化石英砂岩等都具有较强的磁化强度,而勘查区内出露地层中的主要岩性都是不具有磁性或者呈弱磁性,这为勘查区内开展高精度磁测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地球物理基础依据。本次工作在勘查区内开展了1:1万的地面高精度磁测扫面工作,探测由铅锌等多金属矿化岩体引起的磁异常,结合地质及钻探成果资料,对磁异常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推断解释,优选出了可供下步地质找矿的靶区,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关键词]高精度磁测 磁异常 铅锌矿 靶区
[中图分类号] P61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8-234-2
0引言
在上世纪60年代初,广东省地质队在勘查区周围开展矿产调查工作,共发现矿化点4处。其中对位于勘查区外围的铜矿化点、铁矿化点、铁帽点等3个矿化点开展了一般性检查工作,认为矿化较弱,不具工业意义;对位于勘查区的内的铅锌矿点认为具较好的找矿前景,并开展了较为详细的地质工作。为了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勘查区内的成矿规律,扩大找矿范围、兼顾多种矿种。本次物探工作在熟悉前人找矿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在勘查区内开展地面高精度磁测扫面工作,结果表明在已知矿点的外围和深部找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勘查区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1.1地质概况
在区域地质上勘查区位于华南板块的湘粤凹褶皱带北西边缘,郴州-怀集断裂带中东部,位于连阳岩体北东部、南岭成矿带连山-怀集铁铜铅锌钼金成矿亚带北部,出露的地层除少量的第四系外,全部是石炭系的地层(见图1),地层主要为石蹬子组、测水组、梓门桥组和黄龙组。
勘查区内断裂构造均较发育(见图1),全区共有19条,断裂构造主要为新华夏系北东向断裂、北西向断裂及其低次级配套断裂,其次为山字型构造体系断裂。
1.2地球物理特征
勘查区内出露的地层中主要岩性为灰岩、含泥质灰岩、白云岩、页岩、砂岩、粉砂岩等;从地球物理特性上来看,这些出露的岩性基本上是不具有磁性的,但后期可能受到物理与化学的作用,经矿化蚀变作用后富含磁黄铁矿、黄铜矿等矿物后,出露的地层就具有一定的磁性,因此从磁性差异上来看本区具备寻找铅锌铜多金属矿的地球物理基础。
2野外工作方法与数据预处理
2.1野外工作方法
本次磁测野外施工严格按照《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定》(行业标准,DZ/T 0071—93)进行。施工前对6台GSM-19T型质子磁力仪进行了噪声水平、探头一致性、主机一致性以及观测误差的测定,结果表明各仪器性能良好,能够满足野外数据采集的技术要求。根据本勘查区的实际情况选取的日变站也兼总基站,日变站磁力仪读数间隔时间为15s,与野外测点的磁力仪读数同秒级。
2.2各项数据改正
本次磁测的原始数据主要有日变观测数据、测点观测数据、日变改正数据。按照《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定》的技术要求,需要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日变改正、纬度改正、高度改正,正常场改正后,得到每一测点的磁异常值△T,它是地磁场强度与正常地磁场强度的模量差,是地下磁性体的综合反映。利用磁异常值△T绘制出平面等值线图,如图2所示。
3磁异常特征及推断解释
3.1磁异常特征
如图2磁异常平面等值线图可知,在勘查区内共发现3处磁异常,其编号分别为GC1、GC2、GC3;期中GC2磁异常是由两个局部异常组成。从整个磁异常图上可以看出位于勘查区西侧的磁异常较强,最大值为550nT,东侧的磁异常相对较弱,最大值为100nT。异常的形态也非常有规律,GC1、GC2磁异常的走向与勘查区内呈北东向的构造大致相同,GC3磁异常的走向与区内呈北西向的构造也大致相同。
3.2磁异常推断与解释
GC1磁异常主要分布于石炭系大塘阶测水段的地层中,该地层出露的主要岩性为黑色绢云母泥质页岩、粉砂岩、铁质砂岩、灰岩透镜体及地表见到的磁黄铁矿;磁异常的面积较大、磁场值较高,磁异常梯度变化大,正负异常比较明显,沿北东向异常强度有所减缓。据野外地质调查和异常查证的资料显示该磁异常位于婆皮坑背斜和北东向张性断裂构造F11的西北翼,并被北西向的张性断裂构造F14错动,由此初步推断认为GC1磁异常的形成可能与婆皮坑背斜地层和北东、北西向的断裂构造叠加作用后,形成非常有利的含矿断裂构造引起,磁性源埋深较大、并向北东向倾伏。
GC2磁异常是由两个局部异常组成的,该两处磁异常特性相同,磁异常值相对较小、异常梯度变化较缓,都主要赋存于石炭系大塘阶石磴子段的地层中,该地层出露的主要岩性为灰岩、含泥质灰岩,这些岩石一般都是不具有磁性。经野外踏勘异常查证了解异常区内矿化蚀变较为普遍,矿化体主要充填在压性断裂和旁侧的断裂当中,由此可以推断GC2磁异常的形成可能是与地层中的小断裂构造,矿化蚀变有关,属矿致异常。后经过钻孔验证,发现矿化体均为细脉状,并在细脉中间有黄铜矿化、以及在矿化体中见磁黄铁矿化侵染在铜铅矿上面。
GC3磁异常主要分布于石炭系大塘阶石蹬子段下亚段的地层中,该地层出露的主要岩石一般都不具有磁性或者呈弱磁性,根据收集的资料和野外实地踏勘了解可知,磁异常出露部位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发育一组北北西的断裂构造(F17)和一组北东倾缓倾斜劈理普遍发育,这些现象与该磁异常中的北西向强磁异常带和北东向的强磁异常带都十分吻合,因此可以初步推断认为该磁异常的形成可能与断裂构造有关。
为了压制浅部异常的干扰,有效地判断异常的范围、大小、以及分布情况,并且查阅前人的地质资料成果后,对△T磁异常数据进行了向上延拓120m (如图3)。图中所示磁异常形态更为清晰,不似图2异常形态那么紊乱。上延120m后磁异常略宽些,异常形态特征基本不变,也预示着磁性源有向下较好的延伸,并有矿体存在的可能,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4结论和建议
(1)地面高精度磁测精度高、探测深度大、对磁性源产生的异常形态特征反应明显、并且经济、高效。也说明了高精度磁测在寻找金属矿,优选找矿潜力区是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通过高精度磁测的成果,优选出GC1、GC2、GC3磁异常区为下步开展地质找矿的重点区域,特别是GC2磁异常区经钻探成果揭露,具有寻找铅锌、铜等多金属矿的潜力。
(3)鉴于本次是普查阶段,只开展了面上的工作,还未开展精测剖面工作,因此对本次磁测成果的推断解释是以定性解释为主。建议在下步找矿物探工作中布置一定的精测剖面,以求解矿体的具体规模、形态和埋深;此外还可以布置一定的电法工作,对比和检查磁异常,多种方法相互补充,达到综合找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管志宁.地磁场与磁力勘探.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8.
[2]黄理善.敬荣中.曾辉.曾高福.王建超 高精度磁測在某乌锡矿区的应用,矿产与地质2009,23(6).
[3]郭毅 高精度磁法勘查在广西贺州市富州县莲山镇瑶田铁矿普查中的应用,新疆有色金属,2009.1.
[关键词]高精度磁测 磁异常 铅锌矿 靶区
[中图分类号] P61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8-234-2
0引言
在上世纪60年代初,广东省地质队在勘查区周围开展矿产调查工作,共发现矿化点4处。其中对位于勘查区外围的铜矿化点、铁矿化点、铁帽点等3个矿化点开展了一般性检查工作,认为矿化较弱,不具工业意义;对位于勘查区的内的铅锌矿点认为具较好的找矿前景,并开展了较为详细的地质工作。为了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勘查区内的成矿规律,扩大找矿范围、兼顾多种矿种。本次物探工作在熟悉前人找矿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在勘查区内开展地面高精度磁测扫面工作,结果表明在已知矿点的外围和深部找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勘查区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1.1地质概况
在区域地质上勘查区位于华南板块的湘粤凹褶皱带北西边缘,郴州-怀集断裂带中东部,位于连阳岩体北东部、南岭成矿带连山-怀集铁铜铅锌钼金成矿亚带北部,出露的地层除少量的第四系外,全部是石炭系的地层(见图1),地层主要为石蹬子组、测水组、梓门桥组和黄龙组。
勘查区内断裂构造均较发育(见图1),全区共有19条,断裂构造主要为新华夏系北东向断裂、北西向断裂及其低次级配套断裂,其次为山字型构造体系断裂。
1.2地球物理特征
勘查区内出露的地层中主要岩性为灰岩、含泥质灰岩、白云岩、页岩、砂岩、粉砂岩等;从地球物理特性上来看,这些出露的岩性基本上是不具有磁性的,但后期可能受到物理与化学的作用,经矿化蚀变作用后富含磁黄铁矿、黄铜矿等矿物后,出露的地层就具有一定的磁性,因此从磁性差异上来看本区具备寻找铅锌铜多金属矿的地球物理基础。
2野外工作方法与数据预处理
2.1野外工作方法
本次磁测野外施工严格按照《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定》(行业标准,DZ/T 0071—93)进行。施工前对6台GSM-19T型质子磁力仪进行了噪声水平、探头一致性、主机一致性以及观测误差的测定,结果表明各仪器性能良好,能够满足野外数据采集的技术要求。根据本勘查区的实际情况选取的日变站也兼总基站,日变站磁力仪读数间隔时间为15s,与野外测点的磁力仪读数同秒级。
2.2各项数据改正
本次磁测的原始数据主要有日变观测数据、测点观测数据、日变改正数据。按照《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定》的技术要求,需要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日变改正、纬度改正、高度改正,正常场改正后,得到每一测点的磁异常值△T,它是地磁场强度与正常地磁场强度的模量差,是地下磁性体的综合反映。利用磁异常值△T绘制出平面等值线图,如图2所示。
3磁异常特征及推断解释
3.1磁异常特征
如图2磁异常平面等值线图可知,在勘查区内共发现3处磁异常,其编号分别为GC1、GC2、GC3;期中GC2磁异常是由两个局部异常组成。从整个磁异常图上可以看出位于勘查区西侧的磁异常较强,最大值为550nT,东侧的磁异常相对较弱,最大值为100nT。异常的形态也非常有规律,GC1、GC2磁异常的走向与勘查区内呈北东向的构造大致相同,GC3磁异常的走向与区内呈北西向的构造也大致相同。
3.2磁异常推断与解释
GC1磁异常主要分布于石炭系大塘阶测水段的地层中,该地层出露的主要岩性为黑色绢云母泥质页岩、粉砂岩、铁质砂岩、灰岩透镜体及地表见到的磁黄铁矿;磁异常的面积较大、磁场值较高,磁异常梯度变化大,正负异常比较明显,沿北东向异常强度有所减缓。据野外地质调查和异常查证的资料显示该磁异常位于婆皮坑背斜和北东向张性断裂构造F11的西北翼,并被北西向的张性断裂构造F14错动,由此初步推断认为GC1磁异常的形成可能与婆皮坑背斜地层和北东、北西向的断裂构造叠加作用后,形成非常有利的含矿断裂构造引起,磁性源埋深较大、并向北东向倾伏。
GC2磁异常是由两个局部异常组成的,该两处磁异常特性相同,磁异常值相对较小、异常梯度变化较缓,都主要赋存于石炭系大塘阶石磴子段的地层中,该地层出露的主要岩性为灰岩、含泥质灰岩,这些岩石一般都是不具有磁性。经野外踏勘异常查证了解异常区内矿化蚀变较为普遍,矿化体主要充填在压性断裂和旁侧的断裂当中,由此可以推断GC2磁异常的形成可能是与地层中的小断裂构造,矿化蚀变有关,属矿致异常。后经过钻孔验证,发现矿化体均为细脉状,并在细脉中间有黄铜矿化、以及在矿化体中见磁黄铁矿化侵染在铜铅矿上面。
GC3磁异常主要分布于石炭系大塘阶石蹬子段下亚段的地层中,该地层出露的主要岩石一般都不具有磁性或者呈弱磁性,根据收集的资料和野外实地踏勘了解可知,磁异常出露部位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发育一组北北西的断裂构造(F17)和一组北东倾缓倾斜劈理普遍发育,这些现象与该磁异常中的北西向强磁异常带和北东向的强磁异常带都十分吻合,因此可以初步推断认为该磁异常的形成可能与断裂构造有关。
为了压制浅部异常的干扰,有效地判断异常的范围、大小、以及分布情况,并且查阅前人的地质资料成果后,对△T磁异常数据进行了向上延拓120m (如图3)。图中所示磁异常形态更为清晰,不似图2异常形态那么紊乱。上延120m后磁异常略宽些,异常形态特征基本不变,也预示着磁性源有向下较好的延伸,并有矿体存在的可能,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4结论和建议
(1)地面高精度磁测精度高、探测深度大、对磁性源产生的异常形态特征反应明显、并且经济、高效。也说明了高精度磁测在寻找金属矿,优选找矿潜力区是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通过高精度磁测的成果,优选出GC1、GC2、GC3磁异常区为下步开展地质找矿的重点区域,特别是GC2磁异常区经钻探成果揭露,具有寻找铅锌、铜等多金属矿的潜力。
(3)鉴于本次是普查阶段,只开展了面上的工作,还未开展精测剖面工作,因此对本次磁测成果的推断解释是以定性解释为主。建议在下步找矿物探工作中布置一定的精测剖面,以求解矿体的具体规模、形态和埋深;此外还可以布置一定的电法工作,对比和检查磁异常,多种方法相互补充,达到综合找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管志宁.地磁场与磁力勘探.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8.
[2]黄理善.敬荣中.曾辉.曾高福.王建超 高精度磁測在某乌锡矿区的应用,矿产与地质2009,23(6).
[3]郭毅 高精度磁法勘查在广西贺州市富州县莲山镇瑶田铁矿普查中的应用,新疆有色金属,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