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动能定理错因分类辨析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2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由于对动能定理中功的误解而导致出错
  例1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静止着一个质量为m=lkg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东的拉力F1 =3N和一个水平向北的拉力F2=4N,物体在这两个拉力作用下运动了一段位移的过程中做功分别为W1=3J和W2=4J,求此过程物体的末速度大小。
  错解:由于物体受到的F1和F2两个拉力相互垂直,则此两个力的合力做功为,再对物体应用动能定理有,解得υ=
  错解分析:功是标量,求合外力做的功是对物体所受的每个力所做的功求代数和,而不是求矢量和。
  解析
  对物体应用动能定理有,解得
  点评
  求合外力做功有两种方法。一是分段求功,然后把各段相加(求代数和);二是分力求功,然后把各个力所做的功求代数和。
  二、由于对影响物体运动过程中做功因素不能作出正确分析而导致出错
  例2 一质量为m的皮球从高H处自由落下,反弹的高度为原来的詈,已知皮球在与地面碰撞时没有能量损失,皮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不变,要使皮球仍能回到原来的高度H,需对皮球至少做功多少?
  错解:由于皮球反弹的高度力原来的,说明损失的能量为,故答案为
  错解分析:在下降过程和上升过程中空气阻力对皮球都做负功,做的功与皮球的运动路程成正比,皮球回到原来高度显然比反弹的高度为原来的詈时空气阻力所做的负功要多。
  解析
  设空气阻力大小为厂。从高为H处
  下落到再反弹到高为处的过程,对皮球应用动能定理有0;从高为H处下落到再反弹到高为H处的过程,设外力做功为W,对皮球应用动能定理有Wf(2H)=O。解得
  点评
  对本题应注意分析受力,搞清楚影响皮球做功的因素。空气阻力、滑动摩擦力所做的负功都是与物体的路程成正比,而不是与位移成正比。
  三、没有搞清题中情景而出错
  例3 如图l所示,MPQ为竖直面内一固定轨道,MP是半径为R的1/4光滑圆弧轨道,它与水平轨道PQ相切于P,Q端固定一竖直挡板,PQ长为S。一小物块在M端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挡板发生一次碰撞(碰撞过程没有能量损失)后停在距Q点为L的地方,重力加速度为g。求物块与PQ段轨道的动摩擦因数μ的可能值。
  错解:物块与Q处的竖直挡板相撞后,向左运动一段距离,停在距Q为L的地方。没该点为01,物块从M运动到Q再到O1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mgR一μmg(S+L)=0,解得
  错解分析:对题中“与挡板发生一次碰撞(碰撞过程没有能量损失)后停在距Q点为L的地方”的情景考虑不周,丢落了一种情况。实际上,物块也可能与挡板碰撞后向左滑过PQ段轨道,冲上MP段圆弧轨道后再下滑,到距Q点为L的地方停止运动。
  解析
  第一种情况同错解,还要再考虑另一种情况。
  物块与Q处的竖直挡板相撞后,向左运动冲上圆弧轨道后,返回水平轨道,停在距Q为L的地方。设该点为O2,对这一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mgR-μmg(2S+S-L),解得。
  所以物块与PQ段轨道的动摩擦因数μ的可能值为和。
  点评
  对本题,一定要搞清题中情景,弄清其中的状态和过程,找出相关条件和主要因素再求解。
其他文献
题型1:对加速度的理解
已知三角函数的图像求其初相时,应正确运用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这类问题是高考的常考题型,值得同学们重视。下面举例分析,供大家参考。^_^『人造卫生和宇宙航行』、『功和功率』核心考点研读  考点1:卫星运行【考点研读】人造卫星问题一直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命题规律主要是结合圆周运动规律、万有引力定律进行考查:(1)考查卫星运行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计算。(2)考查在不同轨道卫星的各个物理量的比较。(3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参考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期刊
一、知识归纳  1.开普勒第三定律(又叫周期定律)。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2.对开普勒第三定律的理解。  (1)开普勒定律是根据行星运动的观察结果而总结归纳出来的规律,属于经验定律。开普勒定律只涉及运动学、几何学方面的内容。(2)研究天体运行时,行星及卫星的椭圆轨道的两个焦點相距很近,因此行星的椭圆轨道都很接近圆。在要求不太高时,通常可以认为行星以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