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的美术课程,自然担负着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进而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素质的历史使命。作为课程教学的指导、调控、组织、合作者的美术教师要很好地通过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发挥美术学科对提高高中学生素质的作用,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道德修养;审美能力;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创新精神
蔡元培先生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当然不是片面的美术鉴赏而已,但作为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的美术课程,自然担负着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进而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素质的历史使命。作为课程教学的指导、调控、组织、合作者的美术教师要很好地通过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发挥美术学科对提高高中学生素质的作用,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才能不辱使命,不误人子。那么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美术学科的作用?
1.以美术教育促进学生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美术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审美和道德教育,是以审美的方式而不是以传统的思想灌输和道德训诫的方法塑造学生的道德人格;它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使学生在享受美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审美和道德教育,不知不觉地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优秀的美术作品积淀着美和智,而且也蕴涵着真与善,美术老师指导学生欣赏作品,不仅使学生满足自己的感官享受,而且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一种有效的道德品质熏陶。例如,达·芬奇《蒙娜丽莎》表现出的人性美,拉斐尔《阿尔巴圣母》表现出宗教的虔诚和非宗教的"秀美";列宾《伏尔加纤夫》表现出的批判现实的勇敢,郑板桥《丛竹图》表现出直面人生的傲骨等等,无不给学生一种心灵的震撼力,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可以把画之美与他们体验到的美吸收到心灵之中,并且逐渐使自己的心灵行为变得更为完善、高尚。优秀的美术作品的道德教育力量是巨大的。当然,学生与伟人为伍,与伟大作品为伴,他们的审美能力的提高也就不言而喻。
2.美术教育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高中学生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课程紧,压力大,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直接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升华情感;促进交流,学会沟通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而要有效缓解学生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除了学生家长关心,学校心理辅导外,美育是最好的途径之一。《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调节心理状态,能使人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具有促进人际交流,释放紧张或消极情绪,增强身心健康的作用。"一言以蔽之,美术可以进行心理疏导和艺术治疗。美术的心理疏导和艺术治疗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视觉与触觉、色彩与图案、欣赏与操作等方法来使学生克服浮躁、焦虑的心理。
3.以美术教育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美术学习决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该视为一种文化学习",这是行家的共识;诚然,美术学习也是有效的促进学生文化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就美术学科本身来看,它包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如美术中的色彩与光学有关,美术中的透视和比例与数学有关,美术中的人体运动规律与力学有关等。从深层看,美术与许多学科相联系,如观察方法和认识方法与哲学有关,形象思维与艺术学有关,审美心理与心理学有关等。就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来看,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艺术作品,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一部分,代表着人类艺术实践的突出成就,其间蕴藏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欣赏美、学习美、创造美,并使学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人格、气质、修养,从而形成一种基本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文化素质。久经浸染后进而逐步提高文化素质和审美修养,最终促成基本道德、价值原则的确立,完善其品性人格。
美术从古至今都是提倡创造的,美术创作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著名的"扬州八怪"画派代表人物郑板桥说:"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他画的竹是源于生活又不拘泥于生活的真实,是一种创新;著名美术家齐百石说"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都表明,他们都是极力提倡创新,反对摹仿的。美术教育不只是培养学生静观美、欣赏美的能力,更重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美国著名教育家罗恩菲德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应是最具成效的。美术教育应特别重视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思维方法上注意采用与创造性密切相联的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想象思维等,切实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如在欣赏外国现代绘画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时,就可以让学生随着作品中的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而又祥和的梦幻气息,去体验那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艺术需要孩子们"个性张扬"。教师在教学中肯定学生不一样的观点,关注不一样的尝试,才能促进生成发展,教师如果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标准、学生做的、想的都一样,就不可能有发展。美术欣赏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S].北京:国家教育委员会.2001
[2]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尹少淳.美术教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责任编辑:王明楠
【关键词】道德修养;审美能力;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创新精神
蔡元培先生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当然不是片面的美术鉴赏而已,但作为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的美术课程,自然担负着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进而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素质的历史使命。作为课程教学的指导、调控、组织、合作者的美术教师要很好地通过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发挥美术学科对提高高中学生素质的作用,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才能不辱使命,不误人子。那么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美术学科的作用?
1.以美术教育促进学生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美术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审美和道德教育,是以审美的方式而不是以传统的思想灌输和道德训诫的方法塑造学生的道德人格;它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使学生在享受美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审美和道德教育,不知不觉地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优秀的美术作品积淀着美和智,而且也蕴涵着真与善,美术老师指导学生欣赏作品,不仅使学生满足自己的感官享受,而且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一种有效的道德品质熏陶。例如,达·芬奇《蒙娜丽莎》表现出的人性美,拉斐尔《阿尔巴圣母》表现出宗教的虔诚和非宗教的"秀美";列宾《伏尔加纤夫》表现出的批判现实的勇敢,郑板桥《丛竹图》表现出直面人生的傲骨等等,无不给学生一种心灵的震撼力,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可以把画之美与他们体验到的美吸收到心灵之中,并且逐渐使自己的心灵行为变得更为完善、高尚。优秀的美术作品的道德教育力量是巨大的。当然,学生与伟人为伍,与伟大作品为伴,他们的审美能力的提高也就不言而喻。
2.美术教育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高中学生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课程紧,压力大,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直接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升华情感;促进交流,学会沟通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而要有效缓解学生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除了学生家长关心,学校心理辅导外,美育是最好的途径之一。《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调节心理状态,能使人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具有促进人际交流,释放紧张或消极情绪,增强身心健康的作用。"一言以蔽之,美术可以进行心理疏导和艺术治疗。美术的心理疏导和艺术治疗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视觉与触觉、色彩与图案、欣赏与操作等方法来使学生克服浮躁、焦虑的心理。
3.以美术教育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美术学习决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该视为一种文化学习",这是行家的共识;诚然,美术学习也是有效的促进学生文化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就美术学科本身来看,它包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如美术中的色彩与光学有关,美术中的透视和比例与数学有关,美术中的人体运动规律与力学有关等。从深层看,美术与许多学科相联系,如观察方法和认识方法与哲学有关,形象思维与艺术学有关,审美心理与心理学有关等。就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来看,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艺术作品,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一部分,代表着人类艺术实践的突出成就,其间蕴藏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欣赏美、学习美、创造美,并使学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人格、气质、修养,从而形成一种基本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文化素质。久经浸染后进而逐步提高文化素质和审美修养,最终促成基本道德、价值原则的确立,完善其品性人格。
美术从古至今都是提倡创造的,美术创作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著名的"扬州八怪"画派代表人物郑板桥说:"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他画的竹是源于生活又不拘泥于生活的真实,是一种创新;著名美术家齐百石说"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都表明,他们都是极力提倡创新,反对摹仿的。美术教育不只是培养学生静观美、欣赏美的能力,更重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美国著名教育家罗恩菲德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应是最具成效的。美术教育应特别重视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思维方法上注意采用与创造性密切相联的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想象思维等,切实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如在欣赏外国现代绘画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时,就可以让学生随着作品中的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而又祥和的梦幻气息,去体验那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艺术需要孩子们"个性张扬"。教师在教学中肯定学生不一样的观点,关注不一样的尝试,才能促进生成发展,教师如果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标准、学生做的、想的都一样,就不可能有发展。美术欣赏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S].北京:国家教育委员会.2001
[2]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尹少淳.美术教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责任编辑:王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