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医学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文在总结多年教学体会的基础上,以“结合临床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为原则,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新组织编排。通过呼应临床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为接下来的临床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既符合临床工作的岗位需要,又有效提高了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医学化学 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b)-0103-01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医学化学》是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2],是后续专业课程如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课程的学习的基础[3],在教学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按照国家对高职教育模式的改革指导方针和本院学生现有情况,必须整合章节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和删减,呼应临床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为医学后续专业课程服务为宗旨[4],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这条主线[5],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善教学效果,为接下来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1 现状分析
1.1 教材
《医学化学》教材跨度较大,既有属于《无机化学》教材内容的杂化轨道理论,也有属于《物理化学》的渗透压定律,还有很大篇幅的《有机化学》中烃类衍生物的介绍。而课时数一直偏少,大约在54至72学时之间,其中还包括实验课时,因此用于理论讲述的时间很少,教材内容虽然广,但是真正教学时讲解又无法深入,大体都是点到即止。
1.2 学情
由于该课程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高中化学》知识基础,而高职高专学生高中化学基础较薄弱,学生普遍反映本门课程难学、没有用处,学习积极性相对其他课程较差。学生无法提起兴趣,也不能有效的掌握课本知识,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2 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情来看,为了实现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程度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课本内容,《医学化学》的教学内容必须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的教学。以人卫出版社第6版的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化学》教材为例,可以考虑对总共十二章教学内容做出以下四种新的安排。
2.1 删减与其他课程无关的教学内容
如第八章立体异构。这一章的内容属于有机化学中手性化合物的相关内容,在全书中较为独立,和教材中的主要内容联系较少,且根据毕业生的反馈情况,在工作中根本涉及不到本章知识。
2.2 部分章节以科普讲授为主
如第十一章含氮有机化合物和第十二章杂环化合物与生物碱。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内容在整个教学环节的最后阶段,涉及医药中间体的常用知识,对药学专业学生很有必要,但对于医学专业学生来说裨益不大,且这里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真正的内容在短短20多页的篇幅内根本无法全部展现。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三章内容时很吃力,而且理解不了,不妨大胆缩减内容,在教学中以讲授涉及这几类化合物的科普常识,反而能给人留下印象。
2.3 适当缩减部分次重点章节的教学内容
包括第四章至第七章、第九章和第十章内容。第四章胶体和乳状液和第五章配位化合物是传统的无机化学知识,其中和医学有关的主要是胶体分散系的性质、螯合物的基本组成和原理等,应列为重点,让学生能认识胶体分散系,知道螯合物高度稳定的原因。第六章有机化合物概述中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是有机化学的开篇内容,适合引用课外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第七章含氧有机化合物、第九章脂类和第十章糖类属于烃的衍生物部分,涉及具体的化合物,其中很多都是医学上常用的内容,还有为生理生化课做铺垫的部分,应该以介绍化合物的结构和应用知识为主予以重点讲解。剩下的内容,例如配合物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和烃类衍生物的命名及理化性质属于传统的化学内容,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因为与专业知识牵扯不多,基本提不起兴趣,就算费力讲解也收获不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缩减。
2.4 针对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应用,重点加强相关章节的讲解
第二章溶液、第三章电解质溶液是本书中的重点章节,不但与生理生化等基础课程相关,还会在医学专业课中经常提及。这两章概念和原理较多,尤其是渗透压的定义、渗透压定律和缓冲溶液需要充分理解才能领会,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主要内容,分散讲解各个知识点,像数学推理一样,让学生最后自己推导出答案。以缓冲溶液为例,首先要把解离平衡、同离子效应和共轭酸碱对的知识讲解到位,然后醋酸与醋酸钠混合溶液的实验数据引入,通过混合溶液的解离平衡来发现的同离子效应,进而从解离方程式中推导出缓冲溶液中抗酸抗碱的作用原理,最后得出结论含有共轭酸碱对的溶液都是缓冲溶液。
3 结语
高职高专《医学化学》教材种类较多,学情也存在着地区差异,在具体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深刻领会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特点,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导向,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就化学而论化学”的授课,应充分建立学生“能学懂、愿意学”的良好模式,与工作岗位需求挂钩,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 成洪达,邢占芬,郑燕.医学化学教学改革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6):77-78.
[3] 陶晨,孟铁宏.高等医学专科院校医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广州化工,2013(12):244-245.
[4] 谭宏亮.浅谈医学化学教学中易出现的两种教学倾向[J].宜春学院学报,2008(4):180-181.
[5] 刘毅敏,赵先英,肖湘,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医学化学教学研究与实践[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8(6):762-763.
关键词:医学化学 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b)-0103-01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医学化学》是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2],是后续专业课程如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课程的学习的基础[3],在教学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按照国家对高职教育模式的改革指导方针和本院学生现有情况,必须整合章节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和删减,呼应临床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为医学后续专业课程服务为宗旨[4],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这条主线[5],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善教学效果,为接下来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1 现状分析
1.1 教材
《医学化学》教材跨度较大,既有属于《无机化学》教材内容的杂化轨道理论,也有属于《物理化学》的渗透压定律,还有很大篇幅的《有机化学》中烃类衍生物的介绍。而课时数一直偏少,大约在54至72学时之间,其中还包括实验课时,因此用于理论讲述的时间很少,教材内容虽然广,但是真正教学时讲解又无法深入,大体都是点到即止。
1.2 学情
由于该课程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高中化学》知识基础,而高职高专学生高中化学基础较薄弱,学生普遍反映本门课程难学、没有用处,学习积极性相对其他课程较差。学生无法提起兴趣,也不能有效的掌握课本知识,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2 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情来看,为了实现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程度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课本内容,《医学化学》的教学内容必须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的教学。以人卫出版社第6版的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化学》教材为例,可以考虑对总共十二章教学内容做出以下四种新的安排。
2.1 删减与其他课程无关的教学内容
如第八章立体异构。这一章的内容属于有机化学中手性化合物的相关内容,在全书中较为独立,和教材中的主要内容联系较少,且根据毕业生的反馈情况,在工作中根本涉及不到本章知识。
2.2 部分章节以科普讲授为主
如第十一章含氮有机化合物和第十二章杂环化合物与生物碱。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内容在整个教学环节的最后阶段,涉及医药中间体的常用知识,对药学专业学生很有必要,但对于医学专业学生来说裨益不大,且这里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真正的内容在短短20多页的篇幅内根本无法全部展现。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三章内容时很吃力,而且理解不了,不妨大胆缩减内容,在教学中以讲授涉及这几类化合物的科普常识,反而能给人留下印象。
2.3 适当缩减部分次重点章节的教学内容
包括第四章至第七章、第九章和第十章内容。第四章胶体和乳状液和第五章配位化合物是传统的无机化学知识,其中和医学有关的主要是胶体分散系的性质、螯合物的基本组成和原理等,应列为重点,让学生能认识胶体分散系,知道螯合物高度稳定的原因。第六章有机化合物概述中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是有机化学的开篇内容,适合引用课外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第七章含氧有机化合物、第九章脂类和第十章糖类属于烃的衍生物部分,涉及具体的化合物,其中很多都是医学上常用的内容,还有为生理生化课做铺垫的部分,应该以介绍化合物的结构和应用知识为主予以重点讲解。剩下的内容,例如配合物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和烃类衍生物的命名及理化性质属于传统的化学内容,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因为与专业知识牵扯不多,基本提不起兴趣,就算费力讲解也收获不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缩减。
2.4 针对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应用,重点加强相关章节的讲解
第二章溶液、第三章电解质溶液是本书中的重点章节,不但与生理生化等基础课程相关,还会在医学专业课中经常提及。这两章概念和原理较多,尤其是渗透压的定义、渗透压定律和缓冲溶液需要充分理解才能领会,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主要内容,分散讲解各个知识点,像数学推理一样,让学生最后自己推导出答案。以缓冲溶液为例,首先要把解离平衡、同离子效应和共轭酸碱对的知识讲解到位,然后醋酸与醋酸钠混合溶液的实验数据引入,通过混合溶液的解离平衡来发现的同离子效应,进而从解离方程式中推导出缓冲溶液中抗酸抗碱的作用原理,最后得出结论含有共轭酸碱对的溶液都是缓冲溶液。
3 结语
高职高专《医学化学》教材种类较多,学情也存在着地区差异,在具体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深刻领会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特点,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导向,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就化学而论化学”的授课,应充分建立学生“能学懂、愿意学”的良好模式,与工作岗位需求挂钩,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 成洪达,邢占芬,郑燕.医学化学教学改革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6):77-78.
[3] 陶晨,孟铁宏.高等医学专科院校医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广州化工,2013(12):244-245.
[4] 谭宏亮.浅谈医学化学教学中易出现的两种教学倾向[J].宜春学院学报,2008(4):180-181.
[5] 刘毅敏,赵先英,肖湘,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医学化学教学研究与实践[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8(6):762-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