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着手,分析了创造节约型企业的必然性,进而讨论了节约资源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以及节约型企业如何开展财务工作。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 循环经济;经济效益
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经济建设离不开资源的消耗,从宏观经济体系来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在生产中耗费的社会资源最多最大。其资源配置效率和转化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宏观经济系统资源配置效率和转化效率的高低,关系到整个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因此,企业在自身的生产活动中都要把节约放在首位,这样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达到了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
一、企业持续发展要走节约之路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把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系统,包含着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科技、文教、社会综合与协调发展观念,构筑了一个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相互适应、全面优化与均衡健康的发展战略框架和发展能力建设对策,建立生态经济新秩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与经济共同繁荣,最终形成一种“自然—社会—经济”相互协调与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关系。
节约型企业应该是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成本水平低、科技含量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企业。建设节约型企业是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的需要,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理解创建节约型企业的内涵,要正确认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节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上厉行集约和节省,并不意味着限制企业发展,而是要促进企业更好、更有效益、更长久地发展。二是企业节约与社会节约的关系问题。节约型企业创建不仅仅是企业自身行为,而且也是社会行为,体现了企业对于社会资源节约的责任和贡献。
二、资源节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一)资源节约能提高经济效益
资源节约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基础工作,必须切实落实到企业经济活动的每个环节。要挖掘综合经济效益,就需从资源节约入手,对各种资源的所费与经济效益成反比例关系,即产出一定的情况下,所费越多,经济效益越差,所费越少,经济效益越好。而要降低所费,就要从降低资源耗费和资源占用两方面入手。
(二)企业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原则
1.全过程节约原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要时刻重视节约活动,将节约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包括产品研究开发、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使用及回收处置等一系列过程。首先,要进行成本的事前管理,从产品设计开始,关注材料、能耗的节约,这是控制的关键和基础;其次,采取适时事中成本控制,把建立与节能降耗同步的成本监控系统作为重点,实现对生产经营过程各环节的日常成本控制,从“细节”做起,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调整措施;再次,加强成本的事后管理,进行全面的事后成本分析,提出改进成本管理的措施;同时应根据责任成本完成情况,兑现成本考核奖励。同时,还要注意资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成本问题。这就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以“末端治理”为主导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实施企业全过程的环境成本控制。
2.全部门节约原则。节约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见效。全过程的节约首先需要决策部门制定好节能降耗的长远规划,按照规划,生产技术部门进行技术攻坚保证以科技降能耗,还要有生产安全部门、质量控制部门的控制和监督,财会部门从事成本管理和考核工作,人事部门要做好节约宣传工作等等。
3.全员节约原则。实行全员的成本节约管理。上至企业管理层、经理,下至各职能部门以至每个员工,都必须树立成本责任意识。长期以来,企业一直把成本管理作为财会部门或少数管理人员的职责,广大职工成本意识淡漠,感受不到市场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但事实上企业成本的发生与各层次、各部门、各员工的活动密切相关,他们都应对职责范围内的成本负有管理与控制的责任,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诺大的管理群体是难以真正取得成效的。因此,企业内部每一部门和每一员工都是成本形成的影响者和成本控制的实施者。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应将全体员工特别是对成本发生负有责任的人员视为成本控制的主体,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成本管理意识。实行成本责任目标管理,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将成本责任目标实现的好坏直接与管理者和职工个人利益挂钩。并对超额完成成本责任目标的按照贡献大小予以奖励。对未能完成成本目标的,在干部、职工业绩考核中,实行“成本一票否决制”,通过奖惩促使企业各级管理者、职工把节约作为自觉的行为。
(三)资源节约的途径
1.实行资本资源战略化,全面节约资本资源。全面节约资本资源就是指充分、最合理、最节约地利用各种机器设备和其他生产手段,使现有企业生产设备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最充分、最合理、最节约地利用各种原料、材料和燃料,尽量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利用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最多最好的产品。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加强基建投资管理,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基建成本,提高基建工程质量。(2)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搞好资源重新配置。(3)加强原材料的定额管理,进一步落实企业内部物资消耗的经济责任制。目前,原材料的定额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对于没有消耗定额的要尽快制订,定额不全或已陈旧的要及时补订或修订;制定企业内部的计划价格,把物料消耗作为企业内部经营承包的一项重要内容;逐步落实到班组或个人,实行限额发料;做到奖罚严明,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超额领料,不仅要扣发奖金,还应按一定比例扣发工资。同时,应适当提高节约原材料的奖励比例,以充分调动群众节约原材料的积极性。
2.节约自然资源。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节约自然资源:(1)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重复利用、再生利用和废弃物、污染物的资源化,把无用的物资变为有用,把小用的资源变为大用,做到物尽其用;发展资源替代,互相代用。(2)依靠科技创新与进步,向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与深度进军,不断降低物质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3)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充分挖掘节能的潜力。
三、在财务工作中要厉行节约
(一)建立完善内部成本控制的管理机制
首先,要建立一个投资者(股东)能够且愿意参与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其次,要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建立严格的以资源节约为中心的成本内部控制和牵制制度,并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成本监控信息反馈系统,及时向所有者代表、总经理以及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各部门全体员工提供适时的企业成本状况及其背离责任目标的信息。除所有者代表通过财务总监实施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外,企业的每一部门、每一环节的成本责任单位,都应有专职的成本监控人员负责本单位的成本管理工作,以便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能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二)成本节省到成本避免
传统的成本降低方法基本上是通过成本的节省来实现的,即力求在工作现场改进生产方式、减少资源浪费,以节约成本支出。主要采用节约能耗、原材料零库存或以招标方式采购设备,防止生产事故等,这种在战术上的成本管理工作的改进,对降低成本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代企业更需要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力图从根本上避免成本的发生,即以“零缺陷”的形式避免了几乎所有的维修成本和因产品不合格带来的资源浪费。成本避免的思想在于从管理的角度去探索成本降低的潜力。为此,应从战略上进行变革,即成本降低需要企业在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节约成本,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三)实施适应循环经济要求的精益管理
循环经济对资源节约与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节约成本措施,更重要的是一种能减少资源成本支出的市场机制,以达到效率的提高和成本减少的目的。因此,会计控制中利用精益管理的思想,使资源节约并最佳利用。有学者认为,精益管理的重要原则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精益管理把生产过程分为增加价值和不增加价值两个过程,前者被称为创值过程,后者则是浪费。精益管理是通过对工艺、装备、操作、管理等进行改进,不断消除各种浪费,以提高生产效率。从整个管理体系来看,节约管理与对物流模式管理应该属于精益管理的一部分。与传统的管理办法相比,精益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力求把浪费减少到最低程度,属于一种内部管理。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外界投资和专业力量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获得节能投资的效益,属于一种投资行为。从两者的动因来看,我国企业在实行精益管理和生产的同时,更应该重视通过市场对接来解决节能难题,利用外界专业力量来改善资源配置,获得节能投资和物流改革双重效益,而不是仅仅号召员工们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
(四)加强素质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节约意识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要素,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会计控制的效益。面对日益耗减的资源,会计人员应树立节约意识,遵循毛泽东同志的“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会计制度的原则”的教诲。不仅要为企业守好财,而且要理好财。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参考文献】
[1] 于庆东,王庆金,王晓灵.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李恩柱.循环经济会计模式研究[ J ].财会通讯,2007,(2):72-75.
[3] 李沛林.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宝钢财会人员结合本职工作谈体会[ J ].冶金财会,2005,(4):9-13.
[4] 郭强.节约型社会[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5] 樊行健.环境会计研究若干问题思考[ J ].会计之友,2004,(9):12.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 循环经济;经济效益
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经济建设离不开资源的消耗,从宏观经济体系来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在生产中耗费的社会资源最多最大。其资源配置效率和转化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宏观经济系统资源配置效率和转化效率的高低,关系到整个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因此,企业在自身的生产活动中都要把节约放在首位,这样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达到了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
一、企业持续发展要走节约之路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把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系统,包含着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科技、文教、社会综合与协调发展观念,构筑了一个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相互适应、全面优化与均衡健康的发展战略框架和发展能力建设对策,建立生态经济新秩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与经济共同繁荣,最终形成一种“自然—社会—经济”相互协调与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关系。
节约型企业应该是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成本水平低、科技含量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企业。建设节约型企业是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的需要,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理解创建节约型企业的内涵,要正确认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节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上厉行集约和节省,并不意味着限制企业发展,而是要促进企业更好、更有效益、更长久地发展。二是企业节约与社会节约的关系问题。节约型企业创建不仅仅是企业自身行为,而且也是社会行为,体现了企业对于社会资源节约的责任和贡献。
二、资源节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一)资源节约能提高经济效益
资源节约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基础工作,必须切实落实到企业经济活动的每个环节。要挖掘综合经济效益,就需从资源节约入手,对各种资源的所费与经济效益成反比例关系,即产出一定的情况下,所费越多,经济效益越差,所费越少,经济效益越好。而要降低所费,就要从降低资源耗费和资源占用两方面入手。
(二)企业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原则
1.全过程节约原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要时刻重视节约活动,将节约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包括产品研究开发、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使用及回收处置等一系列过程。首先,要进行成本的事前管理,从产品设计开始,关注材料、能耗的节约,这是控制的关键和基础;其次,采取适时事中成本控制,把建立与节能降耗同步的成本监控系统作为重点,实现对生产经营过程各环节的日常成本控制,从“细节”做起,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调整措施;再次,加强成本的事后管理,进行全面的事后成本分析,提出改进成本管理的措施;同时应根据责任成本完成情况,兑现成本考核奖励。同时,还要注意资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成本问题。这就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以“末端治理”为主导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实施企业全过程的环境成本控制。
2.全部门节约原则。节约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见效。全过程的节约首先需要决策部门制定好节能降耗的长远规划,按照规划,生产技术部门进行技术攻坚保证以科技降能耗,还要有生产安全部门、质量控制部门的控制和监督,财会部门从事成本管理和考核工作,人事部门要做好节约宣传工作等等。
3.全员节约原则。实行全员的成本节约管理。上至企业管理层、经理,下至各职能部门以至每个员工,都必须树立成本责任意识。长期以来,企业一直把成本管理作为财会部门或少数管理人员的职责,广大职工成本意识淡漠,感受不到市场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但事实上企业成本的发生与各层次、各部门、各员工的活动密切相关,他们都应对职责范围内的成本负有管理与控制的责任,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诺大的管理群体是难以真正取得成效的。因此,企业内部每一部门和每一员工都是成本形成的影响者和成本控制的实施者。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应将全体员工特别是对成本发生负有责任的人员视为成本控制的主体,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成本管理意识。实行成本责任目标管理,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将成本责任目标实现的好坏直接与管理者和职工个人利益挂钩。并对超额完成成本责任目标的按照贡献大小予以奖励。对未能完成成本目标的,在干部、职工业绩考核中,实行“成本一票否决制”,通过奖惩促使企业各级管理者、职工把节约作为自觉的行为。
(三)资源节约的途径
1.实行资本资源战略化,全面节约资本资源。全面节约资本资源就是指充分、最合理、最节约地利用各种机器设备和其他生产手段,使现有企业生产设备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最充分、最合理、最节约地利用各种原料、材料和燃料,尽量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利用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最多最好的产品。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加强基建投资管理,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基建成本,提高基建工程质量。(2)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搞好资源重新配置。(3)加强原材料的定额管理,进一步落实企业内部物资消耗的经济责任制。目前,原材料的定额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对于没有消耗定额的要尽快制订,定额不全或已陈旧的要及时补订或修订;制定企业内部的计划价格,把物料消耗作为企业内部经营承包的一项重要内容;逐步落实到班组或个人,实行限额发料;做到奖罚严明,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超额领料,不仅要扣发奖金,还应按一定比例扣发工资。同时,应适当提高节约原材料的奖励比例,以充分调动群众节约原材料的积极性。
2.节约自然资源。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节约自然资源:(1)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重复利用、再生利用和废弃物、污染物的资源化,把无用的物资变为有用,把小用的资源变为大用,做到物尽其用;发展资源替代,互相代用。(2)依靠科技创新与进步,向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与深度进军,不断降低物质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3)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充分挖掘节能的潜力。
三、在财务工作中要厉行节约
(一)建立完善内部成本控制的管理机制
首先,要建立一个投资者(股东)能够且愿意参与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其次,要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建立严格的以资源节约为中心的成本内部控制和牵制制度,并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成本监控信息反馈系统,及时向所有者代表、总经理以及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各部门全体员工提供适时的企业成本状况及其背离责任目标的信息。除所有者代表通过财务总监实施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外,企业的每一部门、每一环节的成本责任单位,都应有专职的成本监控人员负责本单位的成本管理工作,以便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能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二)成本节省到成本避免
传统的成本降低方法基本上是通过成本的节省来实现的,即力求在工作现场改进生产方式、减少资源浪费,以节约成本支出。主要采用节约能耗、原材料零库存或以招标方式采购设备,防止生产事故等,这种在战术上的成本管理工作的改进,对降低成本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代企业更需要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力图从根本上避免成本的发生,即以“零缺陷”的形式避免了几乎所有的维修成本和因产品不合格带来的资源浪费。成本避免的思想在于从管理的角度去探索成本降低的潜力。为此,应从战略上进行变革,即成本降低需要企业在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节约成本,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三)实施适应循环经济要求的精益管理
循环经济对资源节约与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节约成本措施,更重要的是一种能减少资源成本支出的市场机制,以达到效率的提高和成本减少的目的。因此,会计控制中利用精益管理的思想,使资源节约并最佳利用。有学者认为,精益管理的重要原则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精益管理把生产过程分为增加价值和不增加价值两个过程,前者被称为创值过程,后者则是浪费。精益管理是通过对工艺、装备、操作、管理等进行改进,不断消除各种浪费,以提高生产效率。从整个管理体系来看,节约管理与对物流模式管理应该属于精益管理的一部分。与传统的管理办法相比,精益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力求把浪费减少到最低程度,属于一种内部管理。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外界投资和专业力量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获得节能投资的效益,属于一种投资行为。从两者的动因来看,我国企业在实行精益管理和生产的同时,更应该重视通过市场对接来解决节能难题,利用外界专业力量来改善资源配置,获得节能投资和物流改革双重效益,而不是仅仅号召员工们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
(四)加强素质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节约意识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要素,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会计控制的效益。面对日益耗减的资源,会计人员应树立节约意识,遵循毛泽东同志的“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会计制度的原则”的教诲。不仅要为企业守好财,而且要理好财。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参考文献】
[1] 于庆东,王庆金,王晓灵.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李恩柱.循环经济会计模式研究[ J ].财会通讯,2007,(2):72-75.
[3] 李沛林.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宝钢财会人员结合本职工作谈体会[ J ].冶金财会,2005,(4):9-13.
[4] 郭强.节约型社会[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5] 樊行健.环境会计研究若干问题思考[ J ].会计之友,200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