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中段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想要提高小学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重视对学生生活观察能力的培养,以及抓住事物特点并从生活视角展开想象。但良好的写作能力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练成的,不仅需要教师耐心有效的指导,还需要学生自身坚持练习和积累,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观察能力;培养
前言:
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中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写作文时,却往往出现无话可写的困境。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他们的观察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应用,在写作时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需要从对学生观察能力培养来进行着手,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抓住事物特点,促使学生找到生活当中的素材,从而想到相关的联想,并将相关的内容写到作文当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观察事物
(一)训练学生要有顺序进行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观察都是零散无序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选好观察目标后,有顺序地观察。虽然事物是错综复杂的,但总有它的规律性。在空间上有远近大小之分,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分。所以观察方法就可以采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
例如:《大青树下的小学》,按照空间顺序,引导学生先外后里、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由上而下仔细进行观察,看清楚每个部分。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及时记录下来,进行整理和回顾,将其变成写作的素材。
(二)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要抓住特点
各种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观察人时,要重点观察外貌、身体部位、行动等;观察一件事时,要注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经过和结果;观察景时,要抓住一年四季中景色在不同季节时期的变化;而观察实物则可以从形状、颜色等多方面入手,这样使学生能准确把握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更为以后的习作积累了经验。
例如:在教学以《白桦》时,可以结合多煤体课件或图片资料作辅导,让学生按用眼睛去仔细观察白桦树的枝叶形状和颜色等,引导学生抓住白桦树的特点进行观察。白桦树的枝叶是什么样子的?颜色是什么?这样引导下来,学生较容易地抓住白桦树的特点,理解作者以白桦为中心,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洁白的流苏、亭亭玉立、丰姿绰约。除了感受诗歌单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因此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导,不但能使小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及写作能力,也可以丰富学生情感提升写作教学有效性。
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并结合想象力写作
小学中段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相对较薄弱的部分。小学生和我们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的思维世界还没有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所以思维世界比较天真,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可以通过教师在课上正确引导的,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各种事物观察,寻找到素材,并对已经认知的事物进行加工、整理,让学生随心所欲地想象,获得创作的灵感,大胆去创作,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加的生动。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一些具体的事物,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进行一定的发散思维,得出更加丰富的认知。很多的文学作品都是取材于现实生活,故事中的人物原型、线索也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作者在确定了写作题材之后,再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者事件进行一定的加工,使作品中某些方面又脱离现实生活,所以说文学来源于生活。而作者在对一些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进行加工的时候,就需要一定的想象力,所以想象力在写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小学中段习作教学对于培养想象力的培养,也是丰富学生写作内容,打好学生的写作基础的关键所在。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注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课堂与观察能力的结合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引导并培养学生课堂与观察能力的结合,以提高学习有效性。观察是小学生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前提,在习作实践教学中,将课堂内容与观察力培养相结合具有重大意义。
例如:以小学教材《绿》为例,此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散文,教师可以从其写作手法和语言等方面讲解全文的特点。作者运用比喻、拟人、联想、排比等修辞手法,从各个角度,描绘了奇异、可爱、温润、柔和的梅雨潭水,通过梅雨潭绿绿的潭水,抒写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之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章写作手法和构思,丰富学生想象力,为学生创造出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形象,将学生带入如诗似画般的境界,让学生观察和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染力。与此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所描写的景物都具有强烈的审美因素,通过精美的语言,领略文章的美,引领学生走进审美之中,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思路和上作者把一股浓浓的绿意,通过许多写作手法表现出来,使其更动感,更有立体效果,从而感受到作者当时身处的场景,以及作者的心情。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力可以从课堂内容入手,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文章写作手法,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同时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助于小学生在生活中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总结: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教学体系的重点,也是实践教学中的难点。在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过程中,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方法,知道如何抓住事物特点,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点点滴滴中积累写作素材,以达到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这样才能促使习作教学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 江麗.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17):196.
[2] 黄有志.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育思考[J].文渊(中学版),2019,(5):156.
关键词: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观察能力;培养
前言:
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中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写作文时,却往往出现无话可写的困境。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他们的观察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应用,在写作时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需要从对学生观察能力培养来进行着手,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抓住事物特点,促使学生找到生活当中的素材,从而想到相关的联想,并将相关的内容写到作文当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观察事物
(一)训练学生要有顺序进行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观察都是零散无序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选好观察目标后,有顺序地观察。虽然事物是错综复杂的,但总有它的规律性。在空间上有远近大小之分,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分。所以观察方法就可以采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
例如:《大青树下的小学》,按照空间顺序,引导学生先外后里、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由上而下仔细进行观察,看清楚每个部分。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及时记录下来,进行整理和回顾,将其变成写作的素材。
(二)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要抓住特点
各种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观察人时,要重点观察外貌、身体部位、行动等;观察一件事时,要注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经过和结果;观察景时,要抓住一年四季中景色在不同季节时期的变化;而观察实物则可以从形状、颜色等多方面入手,这样使学生能准确把握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更为以后的习作积累了经验。
例如:在教学以《白桦》时,可以结合多煤体课件或图片资料作辅导,让学生按用眼睛去仔细观察白桦树的枝叶形状和颜色等,引导学生抓住白桦树的特点进行观察。白桦树的枝叶是什么样子的?颜色是什么?这样引导下来,学生较容易地抓住白桦树的特点,理解作者以白桦为中心,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洁白的流苏、亭亭玉立、丰姿绰约。除了感受诗歌单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因此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导,不但能使小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及写作能力,也可以丰富学生情感提升写作教学有效性。
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并结合想象力写作
小学中段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相对较薄弱的部分。小学生和我们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的思维世界还没有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所以思维世界比较天真,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可以通过教师在课上正确引导的,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各种事物观察,寻找到素材,并对已经认知的事物进行加工、整理,让学生随心所欲地想象,获得创作的灵感,大胆去创作,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加的生动。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一些具体的事物,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进行一定的发散思维,得出更加丰富的认知。很多的文学作品都是取材于现实生活,故事中的人物原型、线索也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作者在确定了写作题材之后,再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者事件进行一定的加工,使作品中某些方面又脱离现实生活,所以说文学来源于生活。而作者在对一些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进行加工的时候,就需要一定的想象力,所以想象力在写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小学中段习作教学对于培养想象力的培养,也是丰富学生写作内容,打好学生的写作基础的关键所在。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注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课堂与观察能力的结合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引导并培养学生课堂与观察能力的结合,以提高学习有效性。观察是小学生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前提,在习作实践教学中,将课堂内容与观察力培养相结合具有重大意义。
例如:以小学教材《绿》为例,此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散文,教师可以从其写作手法和语言等方面讲解全文的特点。作者运用比喻、拟人、联想、排比等修辞手法,从各个角度,描绘了奇异、可爱、温润、柔和的梅雨潭水,通过梅雨潭绿绿的潭水,抒写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之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章写作手法和构思,丰富学生想象力,为学生创造出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形象,将学生带入如诗似画般的境界,让学生观察和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染力。与此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所描写的景物都具有强烈的审美因素,通过精美的语言,领略文章的美,引领学生走进审美之中,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思路和上作者把一股浓浓的绿意,通过许多写作手法表现出来,使其更动感,更有立体效果,从而感受到作者当时身处的场景,以及作者的心情。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力可以从课堂内容入手,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文章写作手法,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同时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助于小学生在生活中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总结: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教学体系的重点,也是实践教学中的难点。在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过程中,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方法,知道如何抓住事物特点,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点点滴滴中积累写作素材,以达到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这样才能促使习作教学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 江麗.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17):196.
[2] 黄有志.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育思考[J].文渊(中学版),2019,(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