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声唱法的起源及其在我国的传播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ang7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唱法即美声唱法,因这种唱法具有极强的科学性与技巧性,其艺术效果与表达效果极好。研究美声唱法的起源及其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利于声乐教学活动的进行,也利于做好美声唱法的继承与发展工作。所以,本文从其萌芽、发展、成熟三个时期浅谈其起源,并讲述其在我国的传播途径、发展阶段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美声唱法;起源;传播
  一、 引言
  美声唱法的声音效果优美圆润,加之可对情感进行极佳的表达,其在音乐领域占据极高的地位。所以美声唱法在形成之后,得到极广泛的传播与发展。在音乐史上出现许多美声歌唱艺术家,如法国的梅耶比尔、奥芬巴赫、玛斯奈,我国有郭淑英、戴玉强、叶佩英等。
  二、 美声唱法的起源
  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宗教音乐,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与成熟期三阶段。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创新,美声唱法在17世纪于意大利正式诞生。其主要经历花腔唱法与戏剧唱法两阶段,最终形成了一种美好的歌唱方法,即美声唱法。
  (一) 萌芽期:阉人歌手的诞生
  阉人歌手的诞生带来独特的歌唱方法,形成美声唱法的萌芽模式。阉人歌手的出现是欧洲宗教音乐发展的产物,其诞生促进新歌唱形式的诞生。欧洲天主教徒在齐声圣咏时,因受建筑结构与演唱者嗓音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多声部演唱效果。人们开始对这种效果进行探索,研究出由演唱自身形成的复调声乐演唱形式——经文歌。经文歌分为低声部、高声部、最高声部,最后声部原由妇女演唱,但受传统宗教理念的限制,妇女被取消在教堂演唱的资格。为保证演唱的整体效果,教会开始培养阉人歌手并对其进行声乐训练。因阉人歌手的特殊性,其在演唱时兼具男性与女性的歌唱特色,进而形成一种优美的声乐艺术,即美声唱法的萌芽形式。
  (二) 发展期:歌剧的诞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阉人歌手出现在世俗音乐表演活动中的,促进了歌剧的诞生与发展。在17世纪意大利建立了培养阉人歌手的学校,阉人歌手数量急速增加。在向教会提供表演人员外,还向社会上的剧院提供歌手。阉人歌手将其唱法带到戏剧表演中,歌剧表演形式出现。同时,歌唱方法也日渐成熟,其方法有胸腹式呼吸、真假嗓、花腔等。
  (三) 成熟期:美声唱法形成
  阉人歌手的唱法在长期演唱表演中得到不断的发展,演唱方法更加成熟、艺术效果更好。美声唱法正式形成,在长期发展中其演唱效果更加的圆润丰满、松弛有度。
  三、 美声唱法在我国的传播
  美声唱法最早进入中国的时间是1640年,日耳曼传教士为崇祯皇帝创作并演奏的一首圣咏词。后因闭关锁国美声唱法未得到进一步传播。直到鸦片战争后我国国门重新打开,美声唱法在我国才得到更好的传播。
  (一) 传播途径
  美声唱法在我国的传播途径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传教士。在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大量传教士涌入中国进行宗教传播活动,其在圣咏环节传播了美声唱法。其二,外侨。随着中国外交的重新开始,许多外侨在来中国时带来了大量的唱片、乐器等,其在举办活动时传播了美声唱法。其三,音乐学院。外侨在我国建立音乐学院,有效地传播了美声唱法。我国也逐渐开办音乐课、建设音乐学院,促进了美声唱法在我国的传播。其四,海外留学生。中国的海外留学生中有专门学习声乐的,如肖友梅等,其回国后大大促进了美声唱法的传播。其五,外国音乐家。其在我国举办音乐活动,会促进美声唱法在我国的传播。
  (二) 传播过程
  美声唱法正式传入我国后,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20~30年代的萌芽阶段。经过长期的闭关锁国后,人们开始学新求变,其过程中人们对音乐有了新的了解。学堂音乐的开展使美聲唱法在我国得到了初步的传播与萌芽式的发展。随着各方音乐家的涌入促进了该唱法的传播。该时期做出贡献的主要歌唱家有周淑安、苏石林与应尚能等。第二阶段,20世纪30~40年代的初期发展阶段。该阶段我国成立了一批音乐专业院校,培养出更多的音乐家与歌唱家。其在各地举办音乐活动,促进了美声唱法的进一步传播。同时,在此期间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发生了初步碰撞,二者呈现出初步结合的趋势,促进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该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为女高音四大名旦:周小燕、黄友葵、喻宜萱、郎毓秀。第三阶段,20世纪50~60年代快速发展阶段。首先,越来越多的歌唱家回归,从事我国音乐事业发展工作。同时,各大知名音乐学院开始重视美声的美声唱法的教育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后,国际性音乐活动交流活动增多,促进美声唱法的传播。其与民族唱法的融合也进一步加强。最后,在50年代末制定了“美声唱法”民族化等培养方向,促进其快速发展。第四阶段,文革期间的低谷期。受文化大革命影响美声唱法在我国被严令禁止,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第五阶段,80年代以来的繁荣发展阶段。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水平急速提高。音乐院校、专业对美声唱法的培养力度加大,出现越来越多的歌唱家与音乐家,各种音乐类的节目也逐渐兴起,促进美声唱法的传播与发展。在此过程中,美声唱法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即民族化、国际化、多元化,以此促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特色与时代特色声乐艺术的形成。
  四、 结论
  综上所述,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的宗教音乐,后在歌剧演唱中不断发展完善以致最终形成。美声唱法通过各种途径在我国传播发展,对我国音乐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可见,美声唱法的形成、传播与发展,对整个音乐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代音乐艺术家应做好美声唱法的传承与发展,使美声唱法得到更好的传播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锐.美声唱法的起源与发展[J].北方音乐,2018(10):15.
  [2]孟薇薇.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探究[J].音乐大观,2014(9):121.
  作者简介:
  丁孝鹏,助教,陕西省渭南市,渭南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初中英语教学而言,正确的课堂教学方法能够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英语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方法时,需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和对课堂的有效性。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课堂教学方法。本文主要从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和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如何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分析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课堂
摘要:核心素养反映了学生学习的终身受用品质和普世价值观念,其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重点培养目标。音乐核心素养包括四个层面,即自主学习音乐、音乐实践能力、音乐情感体验和音乐文化理解。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音乐核心素养的本质内涵,打造高质量的音乐课堂,本文将基于情感体验能力培养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展开初步探究,从而希望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能力;音乐;策略  情感体验能力是指学生在听、唱、奏等一
目的:探讨脑梗死(CI)病人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27例CI病人急性发作期以及恢复期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80例健康体检者
摘 要:在小学的教学课程中,音乐教学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占了重要的位置,所以小学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对合唱教学是十分重视的。在我国小学音乐课堂中,大多数的音乐课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从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提高其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策略  在小学教育中,音乐教育作为与其他学科并重的一门学科,对小学生的文艺素
讨论了带有约束终端的离散时间系统的平均场随机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问题.利用拉格朗日乘子定理,在线性二次最优控制问题成立的条件下,给出了状态反馈解的-个必要条件.从某种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平板电脑这种新式产品逐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在科教领域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教师和学生如何把控和应对这种“潮流”。成为了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当中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平板电脑”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讨论,其根本目的,就是了为教师和学生能从这款电子产品中找到促进自身的方法。  关键词:分层教学;三维动态;发散思维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