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会计》不仅是会计专业学生而且还是所有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会计学专业开向所有学生的第一扇窗户,直接影响到专业的后续学习及对会计学专业的认知,因此有必要不断改进《基础会计》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为学生掌握会计这一商业语言打好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提高基础会计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以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现状;考核方法
会计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商业语言之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而会计要发展,教育是关键。《基础会计》不仅仅是会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所有经济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基础会计》教学效果和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并且影响会计理论研究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有必要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并改善整个教学体系。
一、《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及特点
(一)课程知识晦涩难懂
虽然《基础会计》教材一般是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会计的涵义、对象、核算方法、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设置账户、借贷复式记账、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等基本方法;全面的介绍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但是所有的知识点都是贯穿整个会计学科,是财务会计框架中比较关键的节点;同时也是会计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有的方法和程序。对于完全没有背景知识和相关认知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天书。
(二)专业老师重点教授专业知识和概念
《基础会计》的授课老师基本都是会计科班出身,对于基础会计相关知识点均是驾轻就熟,上课时也是重点讲解基础会计的概念和知识点,可是绝大多数老师忽略了学生的特点,而是一味的关注知识点;过于关注教学进度,而没有看到具体的教学效果;或者把不良的教学效果归结于学生缺乏积极性。许多老师被会计专业知识束缚,不能把基础会计知识放在更加广阔的知识范围来讲解或是理解,因而听课的学生无法对会计提起兴趣,也完全看不到会计的美。
(三)学生的情况
首先,《基础会计》作为经管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一般是在大一第一学期或是第二学期开设。大一新生在初高中阶段完全没有接触过会计,甚至完全没有经管方面的知识,不了解经济管理活动特点。笔者曾经推荐学生多读一些关于公司的文章或是书,有学生反问为什么。学生把会计专业知识和经济管理活动理解为完全不同的知识,从未想过两者之间是密切关联的。
其次,我国的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缺乏接触社会和真是生活的机会,完全在相对单纯的学校环境中学习,对于真实的社会经济发展知之甚少。
再者,我国的初高中教育多以填鸭式教授,更加注重知识点的记忆而不是思考,因此绝大多数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最后,经济管理学对于解决和解释现实世界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这也是大一新生不了解的,相关的能力需要在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中不断建立起来。
(四)教学过程缺乏真实情景再现
基础会计教学基本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一个一个知识点解释阐述,学生所学到的也是一个一个独立的知识点,他们没有办法理解这些知识点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也没有办法把这些知识点一个个串起来形成体系,因此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死记硬背,而不能灵活应用。
鉴于以上基础会计教学现状及特点,亟待对基础会计整体教学体系、方法和考核方法进行改进。
二、改进的依据和要点
(一)改进的依据
首先,合理判断听课学生的特点。我们的学生长期接受填鸭式教育,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虽然一门《基础会计》课程短短几十个课时没有办法从根本上使學生转变,但是要引导我们的学生从高中生转变为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学生,一方面提高经管类书籍阅读量,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把经管活动和会计知识联系起来。因而逐步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能够自主学习,而不是过度依赖课堂和老师。
其次,在进行课程内容和方法设置时,需要教师充分调研市场需求,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更好的调整教学内容。
再次,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基础会计》改革要以这一目标为基准,改变具体方法。
(二)改进的要点
我们的学生缺乏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并且对会计学完全不了解,因此应该以财务会计学的结果为切入点,即报表为切入点,讲授《基础会计》中涉及到的方法、程序和能力均是以出具报表为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以此为目标指导自身的学习。并以此为标准调整基础会计知识点在各章节的分布,使学生能够更加理性的接受新知识。
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大背景知识的介绍和知识点之间联系。在讲授基础会计知识点的时候当涉及到相应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及其他经管类课程基础知识时,虽然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强调这些知识点并和会计专业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而不是把各种基础知识看做是孤立的
全面调整《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来说,大学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算,学生大多以通过及格线为目标,因此学生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只要平时出勤达标,期末突击复习就可以安全过关,平时不需要认真学。任何一门课程如果要真正学透,是需要不断的回忆知识点和加强练习,绝不是临时抱佛脚能够实现的。所以要调整课程考核方式,增加考核方式、增加考核频率,不断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查找问题。
三、改进《基础会计》教学效果具体途径
(一)教学方式
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的培养目标,针对教学内容分别设计不同的教学大纲,因材施教。从总体上看,主要采取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基础,增加案例教学、模拟实验、课后练习、课后辅导答疑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互补的形象教学,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理论;丰富多彩的案例教学弥补课时的不足;课后练习温故知新;模拟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课后辅导答疑解惑、释疑。 (二)增加实践教学课时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课程,除了在课后配以对应知识点习题消化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也是本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在校内建立会计教学模拟实验室,还应与社会企业单位联合建立会计教学实验基地,提高学生会计动手与实践能力。
其中增加手工会计模拟操作。虽然现代企业均实现会计电算化,但会计手工操作对于理解会计原理和方法、程序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应该增加手工会计模拟操作。以一个小规模企业一个月的业务作为蓝本,让学生在教室完成从审核原始凭证、填制会计凭证、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业务处理实验的全过程。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同时网上模拟软件,实现真实企业运作的模拟化操作,使学生体验真实企业运营好会计业务处理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在网上模拟软件中加入模拟银行业务,现代社会也是个金融社会,任何企业都要和银行打交道,通过模拟银行,能够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会计业务及企业与金融企业的关系。
(三)让学生进入企业
在大学教育中,传统的学生实习大多是寒暑假或是大四最后一个学期。这样的实习与知识点的学习分裂开,实习的效果不好,与其这样,不如不断改进教学环境,让学生进入企业,认识真实企业运作。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去参观生产流程;到企业财务部门,请财务部门的老师介绍会计核算程序,甚至可以让学生在企业财务部门学习一两周后再回到学校来上课,使学生边学习边实践。
(四)师资培养
近几年会计知识变更较快,财政部不断出具相关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准则,单是今年上半年就有七个准则修订,甚至其中还有基本准则的修订。不仅是国家财政部每年都会出台或更新一些与财务工作有关的新制度、法规或规章,还有市场经济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来诸多新会计事项。同时,《基础会计》教材也是在不断更新,但相对实务的发展却常常显得落后。这时,教师就应当通过对准则资料的不断深入学习,以自编课件等形式来补充教材的不足,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汲取新的会计知识营养,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知識滞后、学而无用的感觉,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教师虽然工作更加辛苦一些,但看到学生努力学习往往会获得巨大的心理满足,更愿意倾囊相授,使教学效果达到更佳。对于教师来讲,其知识台阶应远远高于学生。教授《基础会计》课程,只掌握《基础会计》的内容是不够的,还必须不断地学习包括《财务会计》、《税法》、《经济法》、《成本会计》、《企业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知识,以及财务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在授课过程中才能站在更广阔的视角讲解不同知识点。教师自己的兴趣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同类兴趣,而且能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为学生兴趣的发展提供空间。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
并且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培训,重视教学中团队的作用,采用集体讨论确定课程重难点、新老教师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方法提升整个教学团队的素质;特别是要鼓励年轻教师多了解社会现实以便教学能理论联系实际;还要选择基础好的教师进行专业外语的培训等。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以便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满意度。
(五)改革课程考核具体措施建议
课程考核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无论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如何精彩,如果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一样改善不了。现有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平时成绩主要是由教师根据出勤率、课堂表现等情况打分;期末成绩即期末考试答题成绩。但是这样的考核方式无法完全体现一个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并且无法实现成绩督促学习的目标。因此应该多种考核方式并重和增加考核频率。
考核方式可以由平时成绩、月考、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平时出勤率和课堂表现,在总成绩中占20%,其中平时出勤率占总成绩10%,课堂表现占10%;月考或是半月考督促学生在听课之后及时复习并检查授课效果,月考或半月考成绩合计占总成绩40%;实践成绩可以由实践单位主管评分,或是手工实习老师评分,占总成绩的2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20%。通过这样多方式、高频率的考核,基本能够杜绝学生侥幸心理,并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中如果能够实现上述五个方面的改革,注意解决相应问题,《基础会计》教学就能满足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提高教学效果的要求;也有利于大学生对高校教育预期的满足,提高其满意度,保证高校教育质量,增强我国大学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程德兴.《会计学原理》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8(2).
[2]秦秋红.提高高校教学的学生满意度探微[J].新西部,2012(21).
[3]晏国菀,朱丹.谈《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师生兴趣互动[J].会计之友,2009(1).
[4]李荣.会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关键词】教学现状;考核方法
会计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商业语言之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而会计要发展,教育是关键。《基础会计》不仅仅是会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所有经济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基础会计》教学效果和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并且影响会计理论研究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有必要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并改善整个教学体系。
一、《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及特点
(一)课程知识晦涩难懂
虽然《基础会计》教材一般是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会计的涵义、对象、核算方法、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设置账户、借贷复式记账、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等基本方法;全面的介绍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但是所有的知识点都是贯穿整个会计学科,是财务会计框架中比较关键的节点;同时也是会计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有的方法和程序。对于完全没有背景知识和相关认知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天书。
(二)专业老师重点教授专业知识和概念
《基础会计》的授课老师基本都是会计科班出身,对于基础会计相关知识点均是驾轻就熟,上课时也是重点讲解基础会计的概念和知识点,可是绝大多数老师忽略了学生的特点,而是一味的关注知识点;过于关注教学进度,而没有看到具体的教学效果;或者把不良的教学效果归结于学生缺乏积极性。许多老师被会计专业知识束缚,不能把基础会计知识放在更加广阔的知识范围来讲解或是理解,因而听课的学生无法对会计提起兴趣,也完全看不到会计的美。
(三)学生的情况
首先,《基础会计》作为经管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一般是在大一第一学期或是第二学期开设。大一新生在初高中阶段完全没有接触过会计,甚至完全没有经管方面的知识,不了解经济管理活动特点。笔者曾经推荐学生多读一些关于公司的文章或是书,有学生反问为什么。学生把会计专业知识和经济管理活动理解为完全不同的知识,从未想过两者之间是密切关联的。
其次,我国的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缺乏接触社会和真是生活的机会,完全在相对单纯的学校环境中学习,对于真实的社会经济发展知之甚少。
再者,我国的初高中教育多以填鸭式教授,更加注重知识点的记忆而不是思考,因此绝大多数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最后,经济管理学对于解决和解释现实世界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这也是大一新生不了解的,相关的能力需要在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中不断建立起来。
(四)教学过程缺乏真实情景再现
基础会计教学基本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一个一个知识点解释阐述,学生所学到的也是一个一个独立的知识点,他们没有办法理解这些知识点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也没有办法把这些知识点一个个串起来形成体系,因此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死记硬背,而不能灵活应用。
鉴于以上基础会计教学现状及特点,亟待对基础会计整体教学体系、方法和考核方法进行改进。
二、改进的依据和要点
(一)改进的依据
首先,合理判断听课学生的特点。我们的学生长期接受填鸭式教育,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虽然一门《基础会计》课程短短几十个课时没有办法从根本上使學生转变,但是要引导我们的学生从高中生转变为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学生,一方面提高经管类书籍阅读量,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把经管活动和会计知识联系起来。因而逐步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能够自主学习,而不是过度依赖课堂和老师。
其次,在进行课程内容和方法设置时,需要教师充分调研市场需求,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更好的调整教学内容。
再次,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基础会计》改革要以这一目标为基准,改变具体方法。
(二)改进的要点
我们的学生缺乏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并且对会计学完全不了解,因此应该以财务会计学的结果为切入点,即报表为切入点,讲授《基础会计》中涉及到的方法、程序和能力均是以出具报表为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以此为目标指导自身的学习。并以此为标准调整基础会计知识点在各章节的分布,使学生能够更加理性的接受新知识。
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大背景知识的介绍和知识点之间联系。在讲授基础会计知识点的时候当涉及到相应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及其他经管类课程基础知识时,虽然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强调这些知识点并和会计专业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而不是把各种基础知识看做是孤立的
全面调整《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来说,大学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算,学生大多以通过及格线为目标,因此学生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只要平时出勤达标,期末突击复习就可以安全过关,平时不需要认真学。任何一门课程如果要真正学透,是需要不断的回忆知识点和加强练习,绝不是临时抱佛脚能够实现的。所以要调整课程考核方式,增加考核方式、增加考核频率,不断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查找问题。
三、改进《基础会计》教学效果具体途径
(一)教学方式
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的培养目标,针对教学内容分别设计不同的教学大纲,因材施教。从总体上看,主要采取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基础,增加案例教学、模拟实验、课后练习、课后辅导答疑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互补的形象教学,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理论;丰富多彩的案例教学弥补课时的不足;课后练习温故知新;模拟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课后辅导答疑解惑、释疑。 (二)增加实践教学课时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课程,除了在课后配以对应知识点习题消化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也是本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在校内建立会计教学模拟实验室,还应与社会企业单位联合建立会计教学实验基地,提高学生会计动手与实践能力。
其中增加手工会计模拟操作。虽然现代企业均实现会计电算化,但会计手工操作对于理解会计原理和方法、程序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应该增加手工会计模拟操作。以一个小规模企业一个月的业务作为蓝本,让学生在教室完成从审核原始凭证、填制会计凭证、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业务处理实验的全过程。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同时网上模拟软件,实现真实企业运作的模拟化操作,使学生体验真实企业运营好会计业务处理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在网上模拟软件中加入模拟银行业务,现代社会也是个金融社会,任何企业都要和银行打交道,通过模拟银行,能够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会计业务及企业与金融企业的关系。
(三)让学生进入企业
在大学教育中,传统的学生实习大多是寒暑假或是大四最后一个学期。这样的实习与知识点的学习分裂开,实习的效果不好,与其这样,不如不断改进教学环境,让学生进入企业,认识真实企业运作。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去参观生产流程;到企业财务部门,请财务部门的老师介绍会计核算程序,甚至可以让学生在企业财务部门学习一两周后再回到学校来上课,使学生边学习边实践。
(四)师资培养
近几年会计知识变更较快,财政部不断出具相关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准则,单是今年上半年就有七个准则修订,甚至其中还有基本准则的修订。不仅是国家财政部每年都会出台或更新一些与财务工作有关的新制度、法规或规章,还有市场经济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来诸多新会计事项。同时,《基础会计》教材也是在不断更新,但相对实务的发展却常常显得落后。这时,教师就应当通过对准则资料的不断深入学习,以自编课件等形式来补充教材的不足,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汲取新的会计知识营养,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知識滞后、学而无用的感觉,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教师虽然工作更加辛苦一些,但看到学生努力学习往往会获得巨大的心理满足,更愿意倾囊相授,使教学效果达到更佳。对于教师来讲,其知识台阶应远远高于学生。教授《基础会计》课程,只掌握《基础会计》的内容是不够的,还必须不断地学习包括《财务会计》、《税法》、《经济法》、《成本会计》、《企业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知识,以及财务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在授课过程中才能站在更广阔的视角讲解不同知识点。教师自己的兴趣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同类兴趣,而且能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为学生兴趣的发展提供空间。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
并且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培训,重视教学中团队的作用,采用集体讨论确定课程重难点、新老教师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方法提升整个教学团队的素质;特别是要鼓励年轻教师多了解社会现实以便教学能理论联系实际;还要选择基础好的教师进行专业外语的培训等。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以便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满意度。
(五)改革课程考核具体措施建议
课程考核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无论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如何精彩,如果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一样改善不了。现有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平时成绩主要是由教师根据出勤率、课堂表现等情况打分;期末成绩即期末考试答题成绩。但是这样的考核方式无法完全体现一个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并且无法实现成绩督促学习的目标。因此应该多种考核方式并重和增加考核频率。
考核方式可以由平时成绩、月考、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平时出勤率和课堂表现,在总成绩中占20%,其中平时出勤率占总成绩10%,课堂表现占10%;月考或是半月考督促学生在听课之后及时复习并检查授课效果,月考或半月考成绩合计占总成绩40%;实践成绩可以由实践单位主管评分,或是手工实习老师评分,占总成绩的2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20%。通过这样多方式、高频率的考核,基本能够杜绝学生侥幸心理,并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中如果能够实现上述五个方面的改革,注意解决相应问题,《基础会计》教学就能满足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提高教学效果的要求;也有利于大学生对高校教育预期的满足,提高其满意度,保证高校教育质量,增强我国大学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程德兴.《会计学原理》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8(2).
[2]秦秋红.提高高校教学的学生满意度探微[J].新西部,2012(21).
[3]晏国菀,朱丹.谈《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师生兴趣互动[J].会计之友,2009(1).
[4]李荣.会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