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儿童精神类疾病表现多样,但病机多责之神失所养或神机失调,历代医家多从心肾论治,本文创新性提出立足于整体,从“肠神论”治疗儿童精神类疾病。明晰了“肠神论”的科学内涵,即中医观下的“神”包括心神、脑神两方面,“肠”涵盖脾、胃、大、小肠等功能。从经典文献中归纳出肠腑通过腐熟吸收水谷精微,上充脑髓,使神有所养、协调五志关系,使神有所依、梳理气机情志,使心神安宁、调节肠腑经气,使肠脑平衡。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的菌—肠—脑轴、肠脑物质基础等,进一步佐证了“肠神论”与儿童精神类疾病的相关性。基于上述理论,并结合脏腑理论和经
【机 构】
:
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82004456),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人教发2016-42),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面上项目(BE2017769),江苏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JD201812),江苏省中医院科技项目(Y18018,Y2019CX02),江苏省中医院国自然培育课题(Y20036),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SJX21_077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精神类疾病表现多样,但病机多责之神失所养或神机失调,历代医家多从心肾论治,本文创新性提出立足于整体,从“肠神论”治疗儿童精神类疾病。明晰了“肠神论”的科学内涵,即中医观下的“神”包括心神、脑神两方面,“肠”涵盖脾、胃、大、小肠等功能。从经典文献中归纳出肠腑通过腐熟吸收水谷精微,上充脑髓,使神有所养、协调五志关系,使神有所依、梳理气机情志,使心神安宁、调节肠腑经气,使肠脑平衡。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的菌—肠—脑轴、肠脑物质基础等,进一步佐证了“肠神论”与儿童精神类疾病的相关性。基于上述理论,并结合脏腑理论和经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从膻中论治郁证经验。郁证与膻中失宣有关。“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即膻中主司情志喜乐,若膻中气海亏虚,或膻中容邪,皆可致喜乐调节失职,而易出现心情抑郁、消极悲观,或躁扰易怒等多种情绪失常之症。对于膻中气虚所致无力宣达者,可通过培补后天之本,使谷气生而气海盛;对于实邪所致膻中郁堵不通者,据邪热、痰饮、湿浊、瘀血等不同,亦应分别采取清宣郁热、化痰蠲饮(清化热痰、温化寒痰)、祛湿泻浊、活血祛瘀等法,开宣膻中,调畅气机。
目的研究桃核承气汤延缓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itial fibrosis,RIF)的分子机制。方法30只SPF级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游离单侧输尿管,模型组及药物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方法建立RIF模型。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自术后第一天开始,分别灌服5 mL蒸馏水、5 mL蒸馏水、5 mL桃核承气汤,每日一次。14天后取梗阻侧肾组织,用绝对和相对定量同位素标记(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
肝心综合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可继发于各种急慢性肝病,其核心病机为脏腑虚损,痰瘀阻络,“浊毒”内生,壅结血脉,微观理论研究亦表明“浊毒”致病与肝功能不全时病理产物的堆积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密切相关。其中肝气郁滞、脾肾亏虚为致病之本,痰瘀阻络、“浊毒”内蕴为致病之标,病理性质当属本虚标实之证。本文基于“浊毒”理论探讨肝心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将“化浊解毒法”贯穿于本病治疗始终,同时根据病情虚实缓急之不同,以疏肝解郁、健脾益肾、扶正补虚治其本,活血化瘀、祛湿化痰治其标,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以纠正其脏腑乖乱,使清者升浊者
老年性阴道炎发病的根本是肾阴亏虚,发病的内因责于心、肝、脾、肾脏的功能失调,外因责于风邪和虫蚀.肾阴不足致肝阴血虚,阴户失养,血燥生风而痒;或致肝失疏泄,肝郁克脾,湿热
重症肌无力作为罕见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多以激素治疗,副作用明显。中医药在减轻西药副作用、改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生存质量等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名老中医李庚和教授在治疗重症肌无力等神经肌肉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李庚和教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认为重症肌无力应属虚劳,病在肌肉,症在无力,病证表现为虚、损、衰等,提倡“脾肾学说”,以培补脾肾为原则,从补气、健脾、补肾等方面根据病情将重症肌无力分为脾虚气弱证、脾肾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三种类型分段施治,对于危重症候兼补五脏。李庚和教授在用药上传承经方,精专用
中医骨伤科疾病多以肝肾亏虚为病机,肾主骨、肝主筋,王继先教授认为骨伤科疾病病程长,多与肝肾密切相关,骨骼活动均依赖于筋骨。因筋骨损伤日久或长期过劳,气血亏虚,多伤及肝肾,肝肾亏虚,精血不足,则头晕眼花,耳鸣耳聋,腰膝酸软,口干咽干,筋骨抬举无力,活动牵强。由此,应在临证治疗中多从滋补肝肾论治,注重肝肾同源、筋骨并重的学术思想与理念。六味地黄汤是平补肝肾名方,结合临床症状及患者体质,随方加减用药,临床上以此方为基础方治疗骨伤科疾病收效甚佳。本文将从股骨头坏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颈椎病方面做病案举例。
《伤寒论》云:“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此处“证”指患者的症状体征.有医家认为,《伤寒论》内容精炼,所提及的每一个症状都可能是对其相应病机的提示.“身重”在《伤寒论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从肝论治脾胃病”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王旭高(1798~1862)名泰林,江苏无锡人,被后人尊称为“治肝楷模”,其代表性学术著作《西溪书屋夜话录》是迄今为止唯一全面论述肝病证治的专著,创立了“肝气、肝风、肝火”三纲辨证体系,提出“治肝三十法”。笔者通过精读王旭高《西溪书屋夜话录》,基于“肝气、肝火、肝风”的角度,总结脾胃病与肝的证治关系。其中,“肝气与脾胃”大体分为三类:肝气郁、肝气实、肝气虚;“肝火与脾胃”,即肝气旺甚者,大体分为肝郁化火和肝火炽盛;“肝
本文根据吕仁和教授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中医理论分析和阐释,从吕老师提出的“陈气蕴毒化热”理论角度解释分析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病因、病机、演变规律以及治理原则和用药,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以后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进一步治疗、研究提出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临床及科研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结崔公让教授治疗脱疽病的临证经验。脱疽病因复杂,病程较长,且迁延难愈,致残率高,多由寒热瘀毒等多种因素阻滞经络,脏腑虚损失养血脉而致瘀阻。崔教授认为病位主要在脾肾,同时与心阳不足有关。基于血脉与脏腑经络纵横层面的理解与认识,重视活血化瘀药物在治疗中的应用,既已成瘀,应予散瘀,瘀去则寒热瘀毒均无遗留之迹点,机体得以滋养而病愈。遵循“调血、调络”治疗之法,以活血化瘀贯穿始终,形成以通脉活血汤加减的验方,并开创性应用听宫穴留针止痛。临床治疗因人制宜,标本兼顾,形成独特的用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