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察中地基方案选择分析探讨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的首要阶段,对于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地质工程勘察中地基处理十分重要,勘察人员需要在全面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和地基特点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地基方案,进而处理好工程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的关系,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为此,本文提出了针对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合理地选择地基方案的方法,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地基方案;选择
  在地质工程勘察中,地基方案选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消除地基土的振动液化沉陷影响、减轻膨胀土的胀缩性、消除黄土的湿陷性、防止沉降量过大及不均匀沉降的产生,减少剪切破坏造成的地基失稳,进而满足工程上部结构对地基的要求。
  一、正确选择地基處理方案的意义
  (一)建筑物出现承重墙体裂缝,除温度应力引起外,主要原因不是由于选择的基础断面型式不合理,基础断面不够,主要是由于地基不进行处理,或不认真处理,或处理方案不正确,造成地基变形,引起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导致墙体裂缝。有的设计,不在地基处理上下功夫,而是片面地加大基础断面,增设地圈梁,加大断面配筋,认为这样就能保证安全。孰不知,当出现不均匀沉降时,再大的地圈梁也难以抵抗这种变形。总之,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结合基础型式及上部结构情况,以及开槽后验槽发现的问题,对地基进行正确处理,比一味追求加强基础,要经济,且安全。
  (二)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是建筑物统一的整体,具有相互的空间协调作用,既相互协作,又相互制约,这是客观实际存在的。一般情况下,上部结构分析中,虽不计算与地基、基础的共同工作,避免使结构计算复杂化,但实际却存在由于地基变形,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上部结构附加内力。刚度较大的结构,较小的差异沉降,就可引起较大的附加内力。一般砖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均属刚度较大的结构,加强上部结构,可以增加结构调整地基变形的能力。因此掌握结构物共同工作的特点,使上部结构适应地基、基础变形的要求,同时地基、基础也要适应上部结构选型的要求,以达到共同工作的目的。孤立地选择地基处理方案,与基础及上部结构不相适应,由此引发的工程质量事故是不少的,应引以为戒。
  (三)正确的地基处理方案,通过精心设计,付诸实施,但施工粗糙,达不到设计要求,甚至不按设计要求去做,结果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保证施工质量也是地基处理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地基处理是隐蔽工程,质量存在问题必将留下隐患,使较好的处理方案及其处理方法不能发挥其应用的效果。
  二、 地基基础方案的选择
  (一)天然地基
  自然界的土一般都是在沉积循环中成层出现的,每层土的地基承载力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差别较大,在考虑选用天然地基时,应结合基础形式及上部结构综合考虑。首先应选择上部承载力较高的土层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并验算其下卧层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要求,可使基础尽量浅埋,以增加持力层的厚度,但不应小于冻土深度。也可以加宽基础以减少上部结构对地基单位面积承载力的要求。选择天然地基时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及边坡稳定三个条件,一般当地基土的承载力较高、压缩性较小且比较均匀时,满足承载力要求时也会满足变形和稳定的条件,即可选用天然地基。但对于地质复杂、土质不均、地基软弱、建筑物荷载很大或结构荷载相差悬殊时,即使承载力满足要求也需进行变形验算,两者均满足要求时方可选用天然地基。对于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耸构(建)筑物、挡土结构以及建造在斜坡上的建(构)筑物或开挖深基坑及遇有软弱土层时。需进行稳定性验算,满足要求后方可选用天然地基。
  (二)软弱粘性土
  对于面积不大及埋藏较浅的软弱粘性上可挖除后回填或将基础加深,对于宽度不大的条形基础可采用基础梁跨越。对于厚度较大的软弱粘性土可采用换土垫层法、灰土桩、深层搅拌法、对于软弱粘性土下部为不含水砂层时可采用砂桩及排水固结法。
  (三)饱和粉细砂、饱和粉土
  在处理液化地基土时,不能遇见有液化场地就全部消除液化沉陷影响,应根据液化等级及建筑物的性质综合确定处理方案。如对于丁类建筑物轻微及中等液化场地可不采取措施,严重液化场地可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对于丙类建筑物轻微液化及中等液化场地可加强基础和上部结构,严重液化场地应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或部分消除液化沉陷影响并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对于乙类建筑物轻微液化场地可部分消除液化沉陷或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中等液化场地可部分消除液化沉陷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严重液化场地应全部消除液化沉陷影响。对于需全部消除液化沉陷影响的场地,处理深度应大于液化深度下限,改善排水条件和增加土的密实度是处理液化地基的有利措施。振冲挤密碎石桩及振冲置换碎石桩可有效地消散超孔隙水压力,增加土的密实度。强夯法和灌浆法可增加土的密实度。也可采用桩基础将桩端深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的土层中。
  (四)杂填土
  杂填土一般不宜采用天然地基,但对于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垃圾在填筑年代超过5年后,一般均达到了一定的密实度,此类地基在采取加强基础及上部结构刚度的措施后,仍可作为一般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层,但其地基承载力应根据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手段取得。对于局部厚度不大的杂填土,可采用换土垫层法、重锤夯实法及表层压实法进行处理或将填土挖除,将基础直接置于稳定的土层上。对于深度较大的杂填土,也可采用强夯法及符合地基处理。对于厚度较大的生活垃圾不宜采用换土垫层、表层压实及强夯法,可采用桩基础。
  (五)湿陷性黄土
  处理湿陷性黄土,应根据湿陷类型、湿陷范围、湿陷深度、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建筑物的类型综合确定。可选择部分消除地基的湿陷性和全部消除地基的湿陷性。处理深度可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湿陷等级综合考虑。垫层法和灰土桩、上桩适合处理小范围的单体建筑物。强夯法及预浸水法适合处理大面积的湿陷性黄土。
  (六)膨胀土
  此类土应调查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区域气候条件,测定土的含水量、自由膨胀率和不同压力下的膨胀率,确定地基的胀缩等级。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以及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可选用天然地基,因荷载较大的建筑物能抵消地基的膨胀力,起到控制地基变形的作用,使地基变形变小,选用天然地基时,最好选择三层以上的建筑物。对需进行处理的膨胀土,应考虑湿陷深度、厚度及地下水位的影响。①当膨胀土埋藏在地表下3m左右且膨胀土较厚或地下水位较深时,尽量利用上部的地墓土,将基础浅埋,合理选择基础形式,减少地基胀缩变形量;②当膨胀土埋藏在地表下2~3m,土层厚度在1~2m时,可全部挖除膨胀土并用无胀缩的粘性土、灰土及砂替换;③当膨胀土埋藏较浅但土的厚度较大时,可采用换土垫层法进行处理;④当膨胀土埋藏较深且土的承载力满足不了较高层数及载荷较大的建筑物的要求,可采用桩基础。
  三、结语:
  总之,在选择地基方案时,首先要充分挖掘天然地基的潜力,在天然地基满足不了的情况下,对几种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出一种既经济又合理的地基方案,对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工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尹湃.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地位及内容[J].科技信息,2017(10).
  [2]曲飞.地质工程勘察中地基方案的选择路径研究[J].科技风,2016(02).
  [3]范建.关于工程地质勘察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6(08).
其他文献
干散货港口货物运输常用的皮带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有一些故障较为频繁且不易排除.本文从频发故障着手,统计分析不同工况下的不同故障原因,排除干扰,准确找准故障原因并予以
一口酒引起的战争rn1788年,俄国和土耳其交战期间,沙皇盟军奥地利军队为了阻止土耳其军队的挺进,事先占领了考兰谢拜希平原(罗马尼亚境内).
不得不老实地承认,我很少用电脑写作.有时,老编们(老资格编辑)聚在一块,说起改稿,都首推软盘的投稿者:“多方便,在电脑上一打开,该修改,该移动,一下子就做完了.哪像我们拿的
摘要:社会经济飞速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完善,并且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的进步,所以建筑工程质量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我国当前的建筑行业中,房屋建筑质量以及结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钢筋混凝建筑中。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一、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高度问题  建筑设施高度的提升,会使得其他因素也随之产生变化,严重的还会超过原本建筑设施自
提 要:本文主要利用藏族古文献对东巴辛饶与老子关系进行了考辨,认为东巴辛饶非老子,而本教文献记载的汉族本教徒“Legs-tang-rmang-bo”才最近似于老子.同时进一步分析认为
1997年刑法典实施以来,特别是2005年我国批准加入以后,我国加快了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全国人大常委会相继通过了和,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两
空气锤是运用动力基础来进行设计的,在对空气锤进行生产过程中,空气锤的设计程序和相关参数、空气锤配件的尺寸、空气锤强度计算以及空气锤动静之间的平衡等都必须严格的按照
对于目前理论界提出的为国家公务员提高工资以刺激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经济学家戴园晨说:“我举双手反对。”戴园晨认为,在目前中国就业不充分以及农村收入水平低下的情况下,
喝咖啡要去星巴克,买家具只去宜家,读书只读村上春树,上网聊天要用ICQ,即便蹩脚的英语累死别人累死自己;吃冰激凌要吃哈根达斯,看电影只看欧洲电影,开口闭口提西藏…… 如果你拥有这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