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酒、罚酒何以“三杯”

来源 :酒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_dan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酒宴上,很多主人在开始之时先向宾客敬三杯酒,而迟来者将要受罚三杯。那么,饮酒何以为“三”杯?据史料记载:饮酒三杯与“三”的特殊含义有关。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三”就有一种特殊的理解。古人认为“三”是最圆满的。《史记·律书》中说:“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自汉代始,三出阙成为帝王威仪的象征。例如唐代大明宫的含元殿前树三出阙;李治与武则天合葬乾陵前的三出阙遗址,至今历历可辨。在民间谚语中也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说法。再如礼俗中的三鞠躬,等等。为什么“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这样特殊的位置呢?原来,这里包蕴着中华民族的哲学内涵。如在远古的时候,我们的祖先最早只有“一”和“二”这两个数,“三”的概念是在经过长期的认识和思辨过程中才产生的。《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论语》记载孔子讲“吾日三省吾身”、“三思而后行”等。可见道家和儒家都十分强调这个“三”。从中不难看出,其实这个“三”并不只是单纯数量上的“三”,而是一种思辨的优选法。譬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办某件事,或要开展某项工作,往往都习惯于事先做出几套方案来。如果“一”是一套方案,“二”是另一套方案,究竟选择哪一套方案为佳呢?按“一生二、二生三”或“三省”“三思”的逻辑,就是不采纳“一”的方案,也不采纳“二”的方案,而是采取两个方案之长,弃两个方案之短,创造出第三个方案,这会比前两个方案更为圆满的。因此,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在我们的饮酒习俗中,也就有了“敬酒三杯”、“罚酒三杯”的劝酒方式。而这个“三”也就含有圆满之意了。
  不久,在报上看到《河南渐行文明“酒风”》一文,不禁令人深思。
  河南是中国4000多年白酒文化的发祥地,是酿酒鼻祖夏人杜康的故乡。在河南悠久的酒文化历史中,“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宴”早已约定俗成。河南喝酒还有一个古老的规矩:主人给客人端酒敬酒,客人不喝完,主人不坐下,而且不把客人喝倒就不尽兴。但是,这种规矩常常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有些客人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喝得一塌糊涂。很多外地人直言对这里的酒风不喜欢。尤为让人感到不解和十分尴尬的事,劝酒竟然劝跑了外商。数年前,在河南商丘市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外商带着项目准备在商丘投资,商丘市市政府极为重视,而且盛情款待,自然免不了喝酒。第一天,外商面对热情劝酒的主人频频举杯,勉强应付;第二天,商丘官员继续轮番劝酒,外商无法招架,最后烂醉如泥;第三天,当主人再次劝酒时,外商找借口中途离席,“落荒而逃”。人跑了,投资项目自然也就没了。喝酒本来是为了增加气氛,增进了解,结果这次酒宴却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中国外交学院院长,中国驻法国前大使吴建民曾颇有感慨地说:“不少外商在感谢中国方面热情接待的同时,也直言不讳地提出抗议:我们不能喝酒,为什么非要我们喝呢?而且还要把我们喝趴下。”有的外商甚至把酒桌上过分热情看作“侵犯人权”。本来主人为客人敬酒这一独特的礼仪无可厚非,但有些人一再“劝”对方把酒喝完,这样做就有悖于现代文明了。
  如今,充裕的酒水供应为人们的善饮提供了保证。但是很多情况下“善饮”已经变成了毫无节制的狂饮、烂饮,以致因喝酒过度,酿成伤人性命的悲剧。
  另据有关史书记载,饮酒为“三”在我国的史书中也不乏记载。如《坚瓠集》说:“然罚饮之数,多限以三。”吴谚谓:“客来迟,罚三钟。”还有韩安国作赋不成,罚三升;兰亭之会,王子敬诗不成,罚三觥。从上述之例中,人们不难看出自古以来有罚酒限以“三”的习俗。那么罚酒如此,敬酒也亦如此。如“三杯美酒敬亲人”仍历代皆沿袭不变。
  由此可见,敬酒用“三”,说明敬酒者的情已很圆满了,三巡劝酒也是这个意思;而罚酒三杯,也是由“圆满”之意引申而成的“极限”之意,被罚者饮了三杯酒,说明他已有了完全认错之意了。
  至此,广大的酒友们也许已经明晰笔者写就此文的真实用意了。笔者希望酒友们能在亲友相聚的酒宴中,做到遵循饮酒三杯为限的礼俗,切不要贪杯和强劝。
  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端酒敬酒不再是一种劝酒的方式,它已经成为一种纯粹的酒礼。尤其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与外界交往的增加,更应提倡文明新“酒风”,做到“动则思礼,行则思义”,“礼之主也”,“礼之宗也”。从而体现谦恭待人的仪度修养。合乎“礼”,这就是酒道的基本原则。而源于古礼的传统酒道,即以“敬”、“欢”、“宜”贯穿于酒宴的自始至终,让更多的人体会酒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他文献
没有人知道苏格兰人何时学会了酿造威士忌的技术,但传说这种制酒方式最少已有1500年的悠久历史。威士忌的辉煌就如同不屈不挠的苏格兰人民所创造的辉煌,广袤辽远的苏格兰高地生长的丰饶的谷物,滋养出了液体黄金般的“生命之水”,苏格兰人勇敢和不屈赋予了她琥珀色燃料的性格。  提起苏格兰你会想到什么?风笛还是绅士穿的方格裙?如果你想不到享誉世界的苏格兰威士忌,只有两种可能:一、你对苏格兰缺乏了解;二、你是个女
期刊
如果说,茶馆代表了普通大众的市井文化,咖啡馆代表了现代城市的小资格调,那么如今林立街头的酒吧则代表了一种更为活跃,更为肆意,甚至带有几分消极因素的都市多元文化。   华灯初上,在终于摆脱了手边繁重的日常工作和乱麻似的人事纠葛之后,都市的上班族们,尤其是那些收入不菲的单身贵族,便不约而同地来到有各种稀奇古怪名字和装潢引人遐思的酒吧,点上一杯威士忌或伏特加,在氤氲的烟雾和暧昧的音乐下,慢慢放松身心。在
期刊
五个饮酒的司机,忐忑不安地等着处理结果。酒后驾驶处罚是很重的。好在这里没有酒精的测定设备,只要自己死不承认,交警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第一个司机进了办公室。  交警问:“喝酒了?”  “没有,”司机瞪圆眼睛,信誓旦旦地说,“我保证,一杯也没喝。”  “噢,是吗?”交警拿过一瓶矿泉水,说,“来喝一点。”  司机笑嘻嘻地接过矿泉水瓶,看着交警,说:“怎么,对瓶吹?”  交警也乐了:“还说没喝酒?!”
期刊
沈阳,酒水消费大区,各路品牌明争暗斗,还有不少正揶揄窥视。在这个烽火战场,你究竟占有多少市场份额?意欲进军沈城的品牌,又有多少机会?本刊调查组深入沈阳市内各大宾馆酒楼,为您揭晓这个谜底—
期刊
酒吧在每个人的眼中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认为那是声色场所,喜欢泡吧的都是夜猫子,泡酒吧是堕落的象征,而在另一些人眼中,泡酒吧是一种健康的休闲放松方式。我们随意采访了一些朋友,请他们谈谈对泡吧的看法。     陈石(男 32岁 财务总监)   态度:喜欢   理由:减压   泡吧频率:每周都去    可能是我周围圈子里的朋友都很喜欢泡酒吧,我也很喜欢泡酒吧,几乎每周都去,节假日那里更是朋友们聚会的地方
期刊
把情绪浸透在酒水里,玩味在唇齿间;把身体释放在音乐里,愉悦在惺忪时;把眼神沉醉在烟雾里,游荡在迷恋中;把身影忘却在古堡里,留与昨日的恋人——这就是现代人酷爱酒吧的生动写照。   美女+红酒+帅哥+香烟+甜言蜜语=酒吧,这是描述酒吧的古老等式。时至今日,这个等式已站不住脚,因为它已添加更多崭新的元素:或舒缓或摇滚的音乐,或滑稽或动感的表演,或个性或多样化的服务,甚至风格迥异的装修摆饰,都为酒吧披上一
期刊
★削姜皮。姜的形状弯曲不平,体积又小,削皮十分麻烦,可用酒瓶盖周围的齿来削姜皮,既快又方便。     ★刮鱼鳞。取长约15厘米的小圆棒,在其一端钉上2至4个酒瓶盖,利用瓶盖的齿牙来刮鱼鳞,效果很好。     ★做装饰品。将酒瓶上的盖子收集在大玻璃瓶内,放在饭厅或客厅内,是非常别致的装饰品。     ★制钻头。如要在软质木材或灰墙面上钻一个直径为2厘米左右的孔时,可用一螺栓把一只酒瓶盖固定住,然后把
期刊
“我也喝醉”,我不止一次对丈夫说。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丈夫的应酬越来越多,自然喝酒的次数就越来越多,而且醉酒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每次喝醉,他都一改平日的谦虚谨慎,而变得张牙舞爪,令人不能忍受。因此我发誓,我也要尝尝醉酒的滋味,想以此来要挟丈夫戒酒。没想到他不但表示“悉听尊便”,而且准备帮助我醉一次,还多次提供机会,但我却一次次地望酒却步了。就这样,我的醉酒计划一再搁置起来。没想到有一天我真的“醉”
期刊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城镇,城镇里有那么多酒馆,可她却偏偏走进了我的酒馆。”这是好莱坞经典爱情片《卡萨布兰卡》中的一句台词。在一个音乐悠扬的酒吧里,那个气度非凡、卓尔不群的男人坐在吧台旁,如星子般灼灼闪亮的眼睛里写满了执著与深情,而他手中轻握的酒杯更衬托了他洒脱不羁的风采。此等魅力的泡吧男人无疑满足了所有女人关于梦中情人的浪漫幻想,就算英格丽·褒曼那样的优雅淑女也会被他电倒,于是,一段轰轰烈烈、感人
期刊
勤学好钻研    1904年10月5日,傅抱石出生于江西南昌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为维持生计,他做过瓷器店的学徒,做过小生意,还当过几天勤务兵。靠亲友的帮助,他14岁时得以插班进入江西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22岁时师范毕业,因为考试成绩第一,而得以留在师范附小做教员。  傅抱石家附近恰好有一家画铺和一个刻字摊,他常常写写画画,临摹瓷器上的彩绘,得到裱画师傅的赏识后,裱画店里的书画又成为他学习的范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