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器乐师范生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师范生是到各级各类学校或教育机构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教育预备者。在我国民族器乐师范生的培养中,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基于教育的社会价值以及文化传承价值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从而为实现国家的延续性教育奠定基础。本文主要针对目前高校古筝类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系统性地探究古筝教学师范生的培养模式,以此全面提高高校民族器乐师范生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高校  民族器乐  师范生培养  古筝教学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0-0109-03
   教育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是实现民族振兴与发展的引擎与动力。国家公费师范生的教育与培养,能够在国家教育体制的带动下,通过明确的教育方向与目标来推进教育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在高校民族器乐师范生的培养中,我国能够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从而用高校学生的专业素养来更好地实现下一代延续性教育的长效发展,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还能实现高校民族器乐文化的传承,促进音乐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高校民族器乐师范生培养的社会价值
   (一)教育价值:培育器乐表演专业人才
   高校民族器乐师范生的教育与培养是实现我国音乐类教育的重要形式与途径,其能够通过民族器乐的教学来普及音乐中的器乐知识,并且通过专业的技法教学实现学生个体的音乐与表演教育,促进学生专业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古筝教学中,我国高校主要通过古筝的各种指法、练习曲、乐曲的教学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技能,并且能够对于乐曲中的情感表达、乐段的分析以及气息的运动等方面进行教学,培育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音乐类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二)传承价值:传承民族器乐文化理念
   民族器乐在教学与演奏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弹奏与表演技能,还需要在教育的过程中重点对于乐器背后的音乐理念、音乐文化内涵进行学习,以此来实现民族音乐在新时代高校教育领域的传播与发展。例如经典古筝演奏曲《渔舟唱晚》,该乐曲能够在弹奏中创造一种夕阳西下、渔歌四起、渔夫丰收的欢乐场景,这也就是通过乐曲演奏的形式形成一种相对轻松愉快的文化氛围,通过这种欢快的音乐氛围表达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种形式能将民族器乐背后的文化理念与内涵进行传承,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祖国民族文化的理解。
   (三)社会价值:免费师范实现教育延续
   高校民族器乐的教育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优质的器乐表演的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弹奏技巧以及知识,实现个体专业能力以及精神水平的全面提高。而我国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形式为国家各个教育组织与机构培育专门化的教育人才,其能够通过高校学生个体的专业能力与素养来开展新一轮的音乐教育,从而在这种延续性教育中提高音乐在社会上的认知度与传承度,实现音乐文化在整个国家与地区之间的传播,以此提高全民族的音乐文化自信,提高音乐文化传播的社会价值。
   二、高校古筝师范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高校古筝课程是高校音乐类专业中一个重要的乐器教学方向,也是音乐类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演奏技能课程。师范类高校开展这一课程主要是希望能够通过相关的专业教学来实现学生个体弹奏能力的全面培养,从而强化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进一步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专业能力。而目前高校在古筝师范生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民族文化渗透不足、创新能力不足、表现力培养不足以及与生活相脱节的问题。
   (一)重视技法练习教学,民族文化渗透有欠缺
   在目前高校古筝专业的师范生培养中,我国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基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其教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演指法、技巧的练习,且主要的教学内容局限在古筝的理论知识以及演奏技巧的训练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需要根据教师所讲解的操作技法进行练习,在熟练掌握相应的弹奏技法之后便能够基本达到课程教学的要求。这种形式主要是基于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体制以及高校师范生培养的教学模式所产生的影响,教育模式缺乏与时代教育理念的融合,使得目前师范类乐器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影响着我国长期的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可以说,该课程教学对于学生知识与及能力的训练相对较多,但是此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所弹奏乐曲背后的音乐故事、音乐理念的渗透与融合不足,这就使得专业课程偏重于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理念的教学。
   (二)按部就班模仿练习,器乐表演创新待提高
   古筝教学主要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乐理之后所进行的乐器技法的练习,其主要是按照由理论知识学习到实践训练学习,从技能掌握到个人模仿式练习的过程。这种教学形式需要遵从一种按部就班的学习形式与过程,从而在教学活动中逐渐开展相应的模仿练习,以此来保障相应的乐曲熟练程度。但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弹奏熟练能力之后,对于乐曲彈奏的专业创新性有一定的欠缺。特别是学生对于曲谱创新、演奏创新以及表演形式上的创新能力都有待提高。而学生创新能力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高校专业课程教育的影响,主要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对于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课程教学内容资源的整合、课程评价的综合性与系统性都缺乏相应的教学参考指标,这影响着师范类专业学生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三)传统教学目标设定,音乐表现力培养不足
   在高校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师范类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基于一种长期的实践教学工作所形成的,教学目标的设定主要集中于学生个体乐曲弹奏能力的培养,而关于学生在弹奏中音乐表现力的呈现教学有一定的欠缺。特别是在如今音乐市场化发展的进程中,演奏者在舞台如果有更好地表现力,可能就能够产生更多的粉丝效应。例如表演者的表情神态、仪态动作、服饰服装都能够对整个表演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古筝类教师首先需要提高学生乐曲的演奏表现力,才能更好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将自身对于音乐的理解传给学生。    (四)古筝与师范教学相脱离,艺术培养与生活脱节
   古筝教学属于一种艺术领域的专业教学,其教学旨在提高学生个体对于音乐的认知与理解能力,以及对于音乐美学的认知。在目前师范类古筝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古筝教学与师范类教学相脱离的问题。例如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针对个体专业能力的学习,而对于自身作为教育工作者所承担的职责与使命、自身在教育工作中需要掌握的教育心理学、教学原理等方面的学习有一定的欠缺,以至于师范类专业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因难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使得教育教学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影响着后期延续性教育的全面发展。
   三、高校古筝教学师范生培养模式探究
   高校师范生教育是一种实现人才定向培养的重要的教学形式。针对目前高校古筝教学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与困境,我国高校在教育过程中需积极改进培养策略,通过视唱练耳多元培养、民族文化渗透教学、强化体态律动教学、创作教学代替模仿以及实现古筝与生活化教学的融合等方式来实现师范生的综合性培养,用创新性的培养模式促进高校古筝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视唱练耳多元培养,提高学生节奏与调性
   在目前的古筝教学中,视唱练耳是一种促进学生个体的视唱能力、识谱记谱能力、感知理解音乐能力全面提升的有效手段,其能够通过基本的练习实现学生个体专业基础能力的全面提升。一方面,在视唱练耳的训练中,需要着重对学生的弹奏进行专业的教学,例如在琴弦上弹奏位置进行固定标号,学生就能够通过手指的练习来记住固定的弹奏处,从而通过这种肢体记忆的形式实现个体专业能力的练习。另一方面,视唱练耳还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读谱能力。例如,在师范生的培养中,专业教师能通过看谱、唱谱、听谱等教学活动来强化学生对于乐谱的视觉、听觉、记忆方面的印象程度,同时,也能够通过听辨音阶、听辨和旋、旋律听写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奏节奏与调性,更好地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个体音乐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民族文化渗透教学,推进师范生文化传承
   民族器乐是将音乐艺术进行再创造的一种器具。这种器具能够在演奏中将有节律的音乐与独具特色的民族音色进行融合,从而实现音乐思想文化的传承。这就需要在教育教学中,重点对于乐器背后的民族故事与情感进行思想教育,从而在渗透性教学中实现文化传承。一方面,教师能够整合相关的反映民族音乐文化的视频资料,从而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设备来进行展示,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通过新媒体的隐性教育功能加深学生对于民族器乐的了解。另一方面,师范类院校能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来实现文化传承性教育,例如可以在校内定期开展古筝等乐器音乐文化节、文化周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还可增设古筝表演社团、校表演队等组织,集结校园广大爱好者参与古筝音乐文化传承建设。除此之外,校园还能够在图书馆、音乐教室、走廊等场所张贴古筝表演艺术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化介绍等,以此来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提高学生对古筝文化的兴趣,加深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三)强化体态律动教学,重视器乐表现力培养
   体态律动是一种基于音乐节奏所形成的身体动作的展现,其能够在身体动作的展现中实现个体乐器的表现力培养。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首先需要重视乐器表演中的体态律动教学,这就需要基于音乐的节奏变化来对学生的呼吸、指法以及动作进行专业教学,并且通过教师的表演引导来实现学生的示范性教学。其次,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基于“提”“靠”“沉”“含”“冲”“移”“腆”这几个教学要点来开展相应的体态律动教学,从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增强学生节奏乐感,同时使得学生的表演姿态能够更加优美,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古筝弹奏的现代化教育。另外,在教育教学中,需要创设一种积极的音乐氛围促进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例如教师在教学前可以播放舒缓的古筝乐曲,帮助学生放松身心,从而在舒缓的音乐聆听中强化学生的音乐认知性。
   (四)创作代替模仿练习,鼓励学生实现表演创新
   长期的模仿练习容易使学生产生乐器学习上的枯燥感与无聊感,这就使得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通过乐曲创作来实现教育创新,从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学生的个体创新能力。一方面,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在讲授基本乐谱乐理知识之后,要鼓励学生参与相应的音乐旋律的创作,并且在课堂中将学生创新的音乐进行对比聆听,分析音乐创作段落中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实现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需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将学生分成唱谱组和弹奏组,要求两组同时进行,完成一曲之后两组相互调换重新开始,如此反复练习,可引导学生边弹边唱、训练音准和节奏节拍,进而提升学生视唱水平和固定音高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在视唱练习中学会调整情绪变化、音乐段落的轻重缓急,以此来通过乐曲的表演来实现学生表现力的全面提升。
   (五)重视生活化的教育,使古筝教学与生活融合
   古筝教学过程是一种民族器乐的教学,其需要将基本的乐器教学来和实际生活化的教学结合,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重视基本的乐器演奏教学,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教育心理学、音乐美学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从而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使得学生能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更好地开展相应的专业教学。同时,教师还能够带领学生参与到日常生活中的民族民间艺术展演,从而将古筝教学由教室转移到现实生活中,鼓励学生贴近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灵感与创新,更好地进行相应的乐器表演与创作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民族器乐师范生的培养能够在我国的教育模式中实现较高的教育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以及社会宣传价值。虽然目前高校古筝师范生培养过程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但我国高校在师范生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在保证学生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并且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生活化教育,更好地提高我國民族器乐师范生的教育质量水平,为后期师范生的延续性教育奠定相应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兴峰,张楠,侯深燕.专业认证视角下“双导师制”师范生培养模式的建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11):55-57.
  [2]蔡俊.“一核四维”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11):86-88.
  [3]卞秀峰.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民族器乐微课教学探究——以扬琴微课教学为例[J].当代音乐,2020(10):55-59.
  [4]常璐.师范生“体验—实践—研究”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培养实践[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5):129-132.
  [5]郭生鑫.视唱练耳对古筝演奏教学的影响[J].当代音乐,2020(10):147-149.
  [6]张雯.高职院校古筝教学中加强学生艺术实践研究[J].大观(论坛),2020(09):140-141.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今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趋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文化生态区遭遇前所未有的改变,导致其文化语境与传承载体面临“断层”境地。现今在“非遗”艺术与专业性高等学校之间呈现双向互动的趋势,探索其在综合类高校中的发展路径便是其“同一流向、不同支系”的尝试,此文旨在探寻综合性大学教育体系于“非遗”艺术保护与传承的独特优势,以夯实其深厚根基、承续其精神理念。  关键词:“非遗”艺术 保护与传承 高校传承
期刊
摘要:宋南渡之后,画院画家受到南方诗情画意的环境影响,一改宋初时雄阔伟岸的绘画风格,绘画在题材、画风等方面发生变化。当时社会中文人参禅风气盛行,南宋院画与文人绘画、禅画之间联系密切,既相互借鉴又各成体系。而梁楷正好处在禅画盛行的时期,他以禅入画,善于变化,亦是院画画家中独具风格的人物,其在绘画上非常注重创新。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梁楷所画《六祖截竹图》的主题背景、画面内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对梁楷绘画风格
期刊
摘要:自20世纪的中国画改良思潮兴起后,光影作为西方绘画的基本要素之一,被引入写意人物画中。在徐悲鸿、蒋兆和等画者的努力下,将笔墨与光影结合,塑造出有别于“减笔画”和“墨戏”的写实形象。在徐、蒋之后的关于写意人物画形式语言的探索中,光影元素对画面的意境营造、虚实转换和平面构成等方面同样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重点从“转化”“重构”“平面”和“象征”等方面来探讨光影在写意人物画中的应用。  关键词:光影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强化儿童的美育教育。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美育教育逐渐备受关注,其主要的培养目标是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引导儿童在美育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注重儿童对于失误的表达能力,并锻炼儿童的动手加工能力。美育教育渗透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儿童画画、唱歌以及游戏环节,在其过程中将相关的知识理念渗透给儿童。美育教育的实施,需要切实秉承自然性的主要原则,促进儿童主观能动性的全面发挥,
期刊
摘要:肖邦是浪漫主義时期的波兰作曲家、钢琴家,他的作品不仅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其中《c大调练习曲》作为肖邦练习曲的开篇之作,更是具有向巴洛克音乐致敬的意思。本文将从艺术史的发展,以及与古典音乐的关系,巴洛克音乐常见的创作手法等方面来阐述其对巴洛克音乐的传承和创新。  关键词:转折点 古典音乐 格里高利圣咏 传承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我国地方高校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往往会以音乐教材大纲为基础,增加一些符合教学要求的本土音乐文化、民族音乐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化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本文以肇庆本土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例,对广东高校音乐课堂教育教学中,有关本土音乐文化的引入和讲授进行探讨,分析传统民族音乐元素对音乐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以实现现代化音乐教学的改革创新和文化传承。  关键词:高校 音乐教学 传统音乐文化
期刊
摘要:通过对英皇考级中乐理知识与实际教学可能存在脱节现象的思考,对其1-5级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以及对“移调”这一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讲解,并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解决其中存在的乐理知识问题,以达到理论知识与自身专业演奏和教学实践能更好结合的目的。  关键词:移调 英皇乐理考级 钢琴伴奏 钢琴教学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
期刊
摘要:钢琴是一件复调乐器,对于任何钢琴独奏作品而言,若想将其完美演绎,演奏者的复调意识和复调能力都是极其重要的。复调作品是钢琴独奏学习者的必修课,其训练对于独立双手弹奏能力的促进,手指控制能力的发展,提高多声部音乐艺术的立体呈现思维,音乐织体的逻辑结构性、推理能力的锻炼,都具有巨大的直接推进作用。  关键词:钢琴 巴赫 复调 多声部 独立性  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少儿舞蹈创作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目前素质教育的重要评定标准。随着少儿舞蹈作品的日益增多,其背后的舞蹈创作如何促进美育功能、怎样促成美育目标的实现越发引起教师与学界关注。本文以北京地区为例,通过梳理历史背景、总结存在矛盾、引出个人观点、提出实践方案等四个方面,形成从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的逻辑梳理,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的归纳总结。以期通过对北京地区美育视域下的少儿舞蹈创作实践路径的研究,为
期刊
摘要:由李镇、南维德、魏家稔的笛子协奏曲《走西口》被誉为笛子作品当中的“梁祝”,该曲在演奏过程中分别运用到D调曲笛、A调小梆笛、bB调低音大笛、F调小梆笛等四支不同型号、不同调别的笛子,演奏过程中先后五次轮换笛子。随着梆笛、曲笛、低音大笛等笛子种类的换用和把位的变化演奏,笛子的音色也随之变化、各具特色。这些可塑性的笛子音色变化,大大加深了笛子艺术的表现力,更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乐曲《走西口》当中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