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技术应用型本科生的培养,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最终的落脚点就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通过对技术应用型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探索从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找到一条既能增强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又能最大程度的落实技术应用性本科办学方略的新模式。
【关键词】技术应用型 实验室管理 研究
【基金项目】上海电机学院重点教研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3JYJG-07;上海市高校实验队伍建设项目,项目编号:E3-13SY14;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32-02
技术应用型的本科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起点和重要阶段,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实践教学,实验教学是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和实验室管理模式密不可分。现在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对技术应用型的体系与模式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对于实验室管理模式,尤其是对于技术应用型实验室管理模式,相关专家、学者还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或研究甚少。现在很多技术应用型的院校,实验室的管理模式还照搬研究性或研究教学型本科院校的管理模式,尤其是新升本科类院校,除了沿袭其他本科院校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外,还残留着老专科甚至老中专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本文结合上海电机学院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工作实际,探讨技术应用型的本科院校实验室管理创新模式。
1.技术应用型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当今很多技术应用型的本科在办学理念上深受各位专家的好评,而与之形成明显的反差的办学定位的深入与落实不尽如人意。主要问题在于实验室管理模式存在很多原因,总结主要以下几点:
1.1规模较小。各个实验室规模偏小,尤其是各个学院下属各个系部,都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形成综合优势,各分散的实验室都自成体系、自我完整,实验室在数量上不断膨胀,由于资金短缺,各实验室无力购买较高级的大型仪器设备,小型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实验室整体装备差,功能单一,陈旧、过时的设备无力更新,无法形成较大规模,不能形成教学、科研上的综合优势。在新形势下,难以满足面向社会、面向科技和人才市场的需求[1]。
1.2从上到下不重视实验室专业技术队伍建设。长期以来,实验技术人员的进修和业务培训得不到应有重视,致使实验技术人员总体水平下降,跟不上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实验技术人员地位低、职称低,工作岗位缺乏激励机制,不安心工作,高学历、高职称人员不愿到实验室任职,实验室本身人员也想转入其他编制,长期以往,会流失严重。就上海电机学院来说,各个二级学院的专职实验人员偏少,往往一个人干几个人的工作,正常的实验教学都不能保证,根本不可能开展技术应用型教学的研究与探索[2]。
1.3实验室对外开放和交流少。一方面,由于实验室受人员限制,实验室不能做到全天候开放,较难让学生在实验室里人人动手,设计和开发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另一方面,受实验室服务单一课程条件的制约,很难接纳高水平的学者前来进行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因而学科建设、学术领域的最新成果不能及时引入学生的实验教学[3]。
1.4不利于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对实验设备了解不充分、不熟悉,整个实验过程离不开实验老师的指导。每次实验前教师都要做细致的准备,而在实验过程中,又难免出现错误操作,有时稍不留心还会损坏元件设备,这样长期以往教师就不放心学生动手,尤其在设备套数少,缺乏备品,实验本身又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更不放心,经常不得不由实验老师操作,学生看表演,或手把手教,这样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很难得到提高。高举技术应用型的本科教育旗帜,其实都是一些演示性实验,本科办学理念很难落到实处[4]。
2.技术应用型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理念
通过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充分调动教师、实验教师对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设备效益,增强对学生智能、科学作风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科學管理水平,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高效益和高效率的新实验体制,更好更快地落实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实现学校超常规发展战略目标。本着“六个有利于”的原则:有利于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学、科研、科技服务三结合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提高投资效益;有利于建立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人员梯队,调动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构筑面向21 世纪实验教学新体系;有利于实验室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有利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加速实验室建设,因地制宜,办出特色,彻底的落实本科办学方略[5]。
3.技术应用型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
3.1 实验室模式与体制改革的探讨
当今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一般沿用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在行政体制上与教研室平级, 设有实验室(中心)主任或正、副主任[6]。这种行政体系的实验用房、仪器设备、实验人员等集中由学院(系)统一管理,实验教学课程单独设课,自成体系,克服了实验室归教研室管理所存在的弊端。但是实验室(中心)由于隶属院(系)二级学院,自成体系,其实存在很多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1)各个院(系)二级学院实验室(中心)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例如上海电机学院电脑配置,生均2.5台,但是排学校计算机考试,竟然无计算机房可排。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每个二级学院重复建设机房,计算机属于电子产品,折旧率很高,这样就造成大规模浪费现象。(2)学校难以指导二级学院实验室(中心)的建设。学校每次开实验室主任会议,都强调要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室建设把关,这存在严重误区,实验室主任是二级学院任命的,他的职责对二级学院院长或副院长负责的,所以把关的时候,就不能通盘考虑整个学校的规划,也就造成了学院的内部把关与学校的规划相矛盾的原因。(3)由于实验室主任属于和二级学院的教研室平级,本身是一个执行部门,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与建设,话语权不强,但是实验室主任一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日常管理与实验室建设都非常熟悉,但是由于话语权不强,往往成了应声筒,常常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实验室建设很难具有自己的特色[7]。 对于技术应用型的本科教育来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在课程设置上,要求实践课程达到总课时的30%以上,有些甚至达到50%以上。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就要突破一些老本科或研究型大学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可以给予实验室主任更高的级别,而中国高校是一个讲究级别的地方,例如上海交大为副部级,而一般学校为厅(局)级,级别越高话语权越多。实验室主任的行政级别往往为副科级,可以提高为正科级,和二级学院副院长一级,那样就可以突破以上难关,在实验室建设上,可以更好地把好关。
3.2 实验室队伍建设的探讨
随着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实验室人员职责不明,由于大部分教师不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室技术人员既负责实验准备、实验教学,又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等工作,一身多责,造成高水平人员不愿承担低层次的工作,低水平人员无力承担高层次的工作,导致工作质量降低,这种现象在新升本科院校尤为突出。实验员是实验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为教学、科研工作作出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高校对实验员岗位定位不明确,缺乏合理的考评机制,造成实验员长期承担大而且繁重的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这必然挫伤实验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实验员队伍的稳定,阻碍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实验室队伍的薄弱,这是多年来高校忽略实验室队伍建设造成的[8][9]。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孙逢春认为,在实验室队伍中包括教学、管理、技术支撑队伍,都必须给以重视。对于实验室队伍的地位、待遇, 应制定一系列的政策给以保证。在教师岗位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强化管理、提高素质的原则下, 应大幅度提高实验室骨干教师待遇, 大力推进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的改革。北京理工大学任命了一批实验室主任, 实行实验室主任责任制, 明确实验室主任责权利。并规定:担任基础课教学实验室主任的人员比相同职称人员享受高一级的岗位津贴[10]。
对于技术应用型的本科教育来说,实验室队伍的稳定尤为重要。要切实的提高实验室队伍的待遇,这是实验室队伍的建设关键性问题,这也是很多领导回避的问题。要做好技术应用型的本科教育来说,这个问题必须解决,才能有效的落实本科办学定位问题。对于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孙逢春的提议,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其实对于单单提高实验室主任的待遇还远远不够,要提高所有在实验室教学一线的实验教师的待遇问题,那样才能造成人人都想到实验室任职的想法,那实验室队伍建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3.3 实验室开放与信息化改革的探讨
高校实验室开放与信息化建设落后于发达国家,在新升本科院校和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尤为严重。各个实验室几乎都没有自己的网站,实验室网上预约与管理,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不少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没有专职人员负责, 网络平台建设成了空架子, 失去了开放实验室信息发布的意义。真正的实验室网络平台的建设一直止步不前。实验室设备管理需要网络化, 需要平台及时发布实验设施的使用情况及设备空闲时间, 需要提供论坛空间供全校师生留言, 收集师生们推荐购置新设备的需求信息。与兄弟学校进行平台联合,实现实验设备与信息共享, 尽可能避开设备重复购置,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11]。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所有高校都接入了Internet,绝大部分高校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主干网络达到100MB甚至1000MB,信息化的内容建设逐年丰富, 但开放的实验室的网络平台建设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在每个实验室(中心)应设有专职的网络管理人员,建立实验室网页,达成信息的交互共享[12]。
3.4 实验室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高等教育大众化,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需要我们拓宽教育支撑的基础,改革在学科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当今科技发展,其显著特点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要求各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并不断开辟的研究领域。对高校培养人才而言,要把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地融合于一体。所以应强调淡化专业,加强学科建设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加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而现有体制下的实验室,以课程设置,学科单一,实验课程之间非常独立,缺乏学科间融合交叉和渗透。实验先由实验教师准备好,学生只是到实验室验证实验,实验内容也仅是围绕本门课程设置, 使学生养成了依赖性,缺乏独立性,不利于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13]。
针对这种现象,需要设置固定实验项目与开放创新实验项目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对于传统的经典的实验项目,应该做到精细化、标准化、模块化,易于学习与考核。开放实验室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设计需要思维的机动灵活,个性的充分发扬。一味地循规蹈矩很难迸发出创造的灵感。开放实验室就是要让学员打破旧有的思想束缚,鼓励他们推陈出新。因此,让学生将创新设计的课题带进实验室,根据自己的创新题目和兴趣爱好自行设计新的实验方式,通过实际操作搭接来验证机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从而提出改进意見,再进一步完善当初的创意。这样就对学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管是他们的创新能力,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大大提高。
伴随科学的发展、办学规模的扩大,现行的技术应用型本科实验教学模式与管理模式,并没有改变或者优化,已经跟不上日趋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的要求。本文从实验室模式与体制改革、实验室队伍建设、实验室开放与信息化改革、实验室教学方法改革四个方面,对技术应用型本科实验教学与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可以为技术应用型本科实验室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孙水林.地方性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体制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2): 92-95.
[2]刘霞. 从队伍建设看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理念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2:108.
[3]郭伟锋,雷勇,林丽琳.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制度变迁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8):165-168.
[4]韩春田.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 189-191.
[5]蔡小忠,金贵朝,费骥慧.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新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 277-279,288.
[6]赵辉,杨光.高校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发展,2008, 6:118-119.
[7]刘昭,蔡海燕.以团队化发展为方向提高实验室组织绩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6: 155-157.
[8]崔华,熊小涛,薛润东,孙建材.新时期如何做好高校实验室工作初探[J].China?蒺s Foreign Trade,2010,(10):232.
[9]张双才,王友明,罗联社.优化结构完善机制建设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6): 116-118.
[10]孙逢春.发挥实验室管理部门的作用提高实验室地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5): 545-546.
[11]刘莉,顾凤歧,李德才.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机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7: 336-338.
[12]顾艳红,刘晓鸿,蔡晓君,刘占民.借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实验室管理经验加快我国开放实验室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0):187-190.
[13]谭孝翠, 毛缝银, 张利.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促进资源有效利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6):77-78,176.
【关键词】技术应用型 实验室管理 研究
【基金项目】上海电机学院重点教研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3JYJG-07;上海市高校实验队伍建设项目,项目编号:E3-13SY14;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32-02
技术应用型的本科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起点和重要阶段,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实践教学,实验教学是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和实验室管理模式密不可分。现在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对技术应用型的体系与模式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对于实验室管理模式,尤其是对于技术应用型实验室管理模式,相关专家、学者还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或研究甚少。现在很多技术应用型的院校,实验室的管理模式还照搬研究性或研究教学型本科院校的管理模式,尤其是新升本科类院校,除了沿袭其他本科院校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外,还残留着老专科甚至老中专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本文结合上海电机学院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工作实际,探讨技术应用型的本科院校实验室管理创新模式。
1.技术应用型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当今很多技术应用型的本科在办学理念上深受各位专家的好评,而与之形成明显的反差的办学定位的深入与落实不尽如人意。主要问题在于实验室管理模式存在很多原因,总结主要以下几点:
1.1规模较小。各个实验室规模偏小,尤其是各个学院下属各个系部,都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形成综合优势,各分散的实验室都自成体系、自我完整,实验室在数量上不断膨胀,由于资金短缺,各实验室无力购买较高级的大型仪器设备,小型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实验室整体装备差,功能单一,陈旧、过时的设备无力更新,无法形成较大规模,不能形成教学、科研上的综合优势。在新形势下,难以满足面向社会、面向科技和人才市场的需求[1]。
1.2从上到下不重视实验室专业技术队伍建设。长期以来,实验技术人员的进修和业务培训得不到应有重视,致使实验技术人员总体水平下降,跟不上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实验技术人员地位低、职称低,工作岗位缺乏激励机制,不安心工作,高学历、高职称人员不愿到实验室任职,实验室本身人员也想转入其他编制,长期以往,会流失严重。就上海电机学院来说,各个二级学院的专职实验人员偏少,往往一个人干几个人的工作,正常的实验教学都不能保证,根本不可能开展技术应用型教学的研究与探索[2]。
1.3实验室对外开放和交流少。一方面,由于实验室受人员限制,实验室不能做到全天候开放,较难让学生在实验室里人人动手,设计和开发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另一方面,受实验室服务单一课程条件的制约,很难接纳高水平的学者前来进行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因而学科建设、学术领域的最新成果不能及时引入学生的实验教学[3]。
1.4不利于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对实验设备了解不充分、不熟悉,整个实验过程离不开实验老师的指导。每次实验前教师都要做细致的准备,而在实验过程中,又难免出现错误操作,有时稍不留心还会损坏元件设备,这样长期以往教师就不放心学生动手,尤其在设备套数少,缺乏备品,实验本身又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更不放心,经常不得不由实验老师操作,学生看表演,或手把手教,这样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很难得到提高。高举技术应用型的本科教育旗帜,其实都是一些演示性实验,本科办学理念很难落到实处[4]。
2.技术应用型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理念
通过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充分调动教师、实验教师对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设备效益,增强对学生智能、科学作风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科學管理水平,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高效益和高效率的新实验体制,更好更快地落实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实现学校超常规发展战略目标。本着“六个有利于”的原则:有利于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学、科研、科技服务三结合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提高投资效益;有利于建立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人员梯队,调动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构筑面向21 世纪实验教学新体系;有利于实验室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有利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加速实验室建设,因地制宜,办出特色,彻底的落实本科办学方略[5]。
3.技术应用型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
3.1 实验室模式与体制改革的探讨
当今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一般沿用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在行政体制上与教研室平级, 设有实验室(中心)主任或正、副主任[6]。这种行政体系的实验用房、仪器设备、实验人员等集中由学院(系)统一管理,实验教学课程单独设课,自成体系,克服了实验室归教研室管理所存在的弊端。但是实验室(中心)由于隶属院(系)二级学院,自成体系,其实存在很多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1)各个院(系)二级学院实验室(中心)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例如上海电机学院电脑配置,生均2.5台,但是排学校计算机考试,竟然无计算机房可排。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每个二级学院重复建设机房,计算机属于电子产品,折旧率很高,这样就造成大规模浪费现象。(2)学校难以指导二级学院实验室(中心)的建设。学校每次开实验室主任会议,都强调要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室建设把关,这存在严重误区,实验室主任是二级学院任命的,他的职责对二级学院院长或副院长负责的,所以把关的时候,就不能通盘考虑整个学校的规划,也就造成了学院的内部把关与学校的规划相矛盾的原因。(3)由于实验室主任属于和二级学院的教研室平级,本身是一个执行部门,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与建设,话语权不强,但是实验室主任一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日常管理与实验室建设都非常熟悉,但是由于话语权不强,往往成了应声筒,常常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实验室建设很难具有自己的特色[7]。 对于技术应用型的本科教育来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在课程设置上,要求实践课程达到总课时的30%以上,有些甚至达到50%以上。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就要突破一些老本科或研究型大学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可以给予实验室主任更高的级别,而中国高校是一个讲究级别的地方,例如上海交大为副部级,而一般学校为厅(局)级,级别越高话语权越多。实验室主任的行政级别往往为副科级,可以提高为正科级,和二级学院副院长一级,那样就可以突破以上难关,在实验室建设上,可以更好地把好关。
3.2 实验室队伍建设的探讨
随着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实验室人员职责不明,由于大部分教师不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室技术人员既负责实验准备、实验教学,又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等工作,一身多责,造成高水平人员不愿承担低层次的工作,低水平人员无力承担高层次的工作,导致工作质量降低,这种现象在新升本科院校尤为突出。实验员是实验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为教学、科研工作作出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高校对实验员岗位定位不明确,缺乏合理的考评机制,造成实验员长期承担大而且繁重的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这必然挫伤实验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实验员队伍的稳定,阻碍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实验室队伍的薄弱,这是多年来高校忽略实验室队伍建设造成的[8][9]。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孙逢春认为,在实验室队伍中包括教学、管理、技术支撑队伍,都必须给以重视。对于实验室队伍的地位、待遇, 应制定一系列的政策给以保证。在教师岗位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强化管理、提高素质的原则下, 应大幅度提高实验室骨干教师待遇, 大力推进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的改革。北京理工大学任命了一批实验室主任, 实行实验室主任责任制, 明确实验室主任责权利。并规定:担任基础课教学实验室主任的人员比相同职称人员享受高一级的岗位津贴[10]。
对于技术应用型的本科教育来说,实验室队伍的稳定尤为重要。要切实的提高实验室队伍的待遇,这是实验室队伍的建设关键性问题,这也是很多领导回避的问题。要做好技术应用型的本科教育来说,这个问题必须解决,才能有效的落实本科办学定位问题。对于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孙逢春的提议,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其实对于单单提高实验室主任的待遇还远远不够,要提高所有在实验室教学一线的实验教师的待遇问题,那样才能造成人人都想到实验室任职的想法,那实验室队伍建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3.3 实验室开放与信息化改革的探讨
高校实验室开放与信息化建设落后于发达国家,在新升本科院校和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尤为严重。各个实验室几乎都没有自己的网站,实验室网上预约与管理,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不少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没有专职人员负责, 网络平台建设成了空架子, 失去了开放实验室信息发布的意义。真正的实验室网络平台的建设一直止步不前。实验室设备管理需要网络化, 需要平台及时发布实验设施的使用情况及设备空闲时间, 需要提供论坛空间供全校师生留言, 收集师生们推荐购置新设备的需求信息。与兄弟学校进行平台联合,实现实验设备与信息共享, 尽可能避开设备重复购置,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11]。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所有高校都接入了Internet,绝大部分高校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主干网络达到100MB甚至1000MB,信息化的内容建设逐年丰富, 但开放的实验室的网络平台建设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在每个实验室(中心)应设有专职的网络管理人员,建立实验室网页,达成信息的交互共享[12]。
3.4 实验室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高等教育大众化,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需要我们拓宽教育支撑的基础,改革在学科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当今科技发展,其显著特点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要求各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并不断开辟的研究领域。对高校培养人才而言,要把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地融合于一体。所以应强调淡化专业,加强学科建设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加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而现有体制下的实验室,以课程设置,学科单一,实验课程之间非常独立,缺乏学科间融合交叉和渗透。实验先由实验教师准备好,学生只是到实验室验证实验,实验内容也仅是围绕本门课程设置, 使学生养成了依赖性,缺乏独立性,不利于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13]。
针对这种现象,需要设置固定实验项目与开放创新实验项目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对于传统的经典的实验项目,应该做到精细化、标准化、模块化,易于学习与考核。开放实验室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设计需要思维的机动灵活,个性的充分发扬。一味地循规蹈矩很难迸发出创造的灵感。开放实验室就是要让学员打破旧有的思想束缚,鼓励他们推陈出新。因此,让学生将创新设计的课题带进实验室,根据自己的创新题目和兴趣爱好自行设计新的实验方式,通过实际操作搭接来验证机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从而提出改进意見,再进一步完善当初的创意。这样就对学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管是他们的创新能力,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大大提高。
伴随科学的发展、办学规模的扩大,现行的技术应用型本科实验教学模式与管理模式,并没有改变或者优化,已经跟不上日趋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的要求。本文从实验室模式与体制改革、实验室队伍建设、实验室开放与信息化改革、实验室教学方法改革四个方面,对技术应用型本科实验教学与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可以为技术应用型本科实验室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孙水林.地方性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体制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2): 92-95.
[2]刘霞. 从队伍建设看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理念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2:108.
[3]郭伟锋,雷勇,林丽琳.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制度变迁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8):165-168.
[4]韩春田.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 189-191.
[5]蔡小忠,金贵朝,费骥慧.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新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 277-279,288.
[6]赵辉,杨光.高校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发展,2008, 6:118-119.
[7]刘昭,蔡海燕.以团队化发展为方向提高实验室组织绩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6: 155-157.
[8]崔华,熊小涛,薛润东,孙建材.新时期如何做好高校实验室工作初探[J].China?蒺s Foreign Trade,2010,(10):232.
[9]张双才,王友明,罗联社.优化结构完善机制建设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6): 116-118.
[10]孙逢春.发挥实验室管理部门的作用提高实验室地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5): 545-546.
[11]刘莉,顾凤歧,李德才.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机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7: 336-338.
[12]顾艳红,刘晓鸿,蔡晓君,刘占民.借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实验室管理经验加快我国开放实验室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0):187-190.
[13]谭孝翠, 毛缝银, 张利.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促进资源有效利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6):77-78,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