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午看班时间,同学们专心地做着练习卷,我拿过刚刚收上来的《习字册》批阅着,静谧中弥漫着几分温馨。
一个错别字闯入我的视线,打破了这份静谧,我顿时怒火中烧。“棱”字,竟然把右下方错写成了“父”。我一眼就看出,这是小宣的《习字册》,轻轻走到小宣跟前,把本子递给他,鲜红的“×”使他的头埋得很低。小宣聪明好动,可就是马虎得很,经常漏做题目、写错字、审错题,就连《习字册》一描红二仿影三临写,他竟然也出过几次错,成了名副其实的“造字大王”。他妈妈经常开玩笑说他眼睛长到后脑勺上了。他呢,还给自己找理由,什么没看清楚,什么写得有点快了。当然,每次找他谈话他都态度良好,一副诚恳认错的样子,信誓旦旦地承诺下次不会了,可转脸的工夫就“涛声依旧”了。十足的认错积极,改错无期。
看他那飘忽不定的眼神儿,我一时也觉得语塞,似乎该说的都说过了。这一次该如何和他交流呢?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更是顽皮的他的典型个性。坐不住,看不细,自然也是他的特性之一。这些,我一直都知道,但除了反复说教,我似乎也没做过别的了,而且这种做法的结果已经很明显——失败。光嘴上说要看仔细,可他根本没往心里去,最关键的是,他也不知道怎样才算看仔细,才能看仔细。忽然,想起今天学的课文《爱如茉莉》中的细节描写,不如就从这儿开始吧。
“小宣,你绕着教室走三圈,仔细观察一下同学们,发现一个小细节,告诉我。”我俯下身子,轻轻地和小宣说。看得出,小宣很诧异我没有批评他《习字册》的错别字,但还是按照我的要求,转身围着教室兜起圈子来,那架势,绝对有“赶火车”的味道,步履匆匆。我也不作声,耐心地等着他的结果。
“老师,小悦在玩橡皮。”小宣自信地告诉我,那架势,好像在等表扬。“哦,你是去做纪律委员了?”我看着小宣忽闪的大眼睛,故意放慢了语速:“可这似乎谁都能看见,不是细节哦。细节是不起眼的小节。”我的话音刚落,小宣就赶忙接道:“那我再去看看。”这次,他的脚步明显慢些了,可眨眼工夫,他又来到了我面前,“老师,我发现了,小璐写自己的练习卷时,还时不时地瞟同桌的答案。”“我喜欢你说的‘发现’,说明你用心看了,这样才能有发现。‘瞟’这个字用得好,看来你的大眼睛发挥作用了,这就是观察。”小宣的脸上掠过一丝微笑,我顿了顿又说:“你能把脚步再放慢些,注意观察某一位同学,让细节再细些吗?”小宣又一次欢快地接受了任务。他在小跃的侧后方目不转睛地盯着小跃,时而还身子前倾,看样子,是想看看小跃的表情。过了一会儿,他轻轻来到我身边,“老师,我发现,小跃好像遇到了什么难题,眉头紧锁着,左手擎在那里,还不停地搓自己额前的头发丝儿,都搓得像小女孩的细辫子啦!”我微笑着举起大拇指,“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有心,任何事都能做好!你看你观察一个人都那么细致,描红、临写生字应该更不在话下吧?”小宣不无得意,大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以后几天里,我都会适时提醒小宣“观察,请仔细观察”。小宣呢,忽闪的大眼睛光彩熠熠,作业不但正确率高了很多,字迹也明显工整美观了。
其实,需要提升观察能力的何止是小宣一人?我们应该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重视每一个孩子观察能力的激发和培养。首先,不能单纯说教。“仔细观察”“用心审题”,诸如此类的话,家长、老师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而结果却是孩子听而不闻,更谈不上用心思考。如果这样,我们还不如不说。因为,这“唠叨”式的反复强调不但达不到效果,反而会引起孩子的无意识“抵抗”,甚至反感。其次,要教给孩子切实的方法。这使我想起孩子们上一年级的情景,许多老师抱怨孩子们不会扫地,自己得天天“代值”。而我却从接班的第一天起,就明确分工,定人定岗,每个岗位都手把手地教他们该怎样打扫。如拖地,要把拖把拧得干一些,等地面全扫好了以后再拖,拖的时候要倒着走,这样拖过的地方就不会再被踩脏。虽然刚开始慢些,但不到一个月,孩子们基本已经能独立值日了。第三,要抓住合适的契机适当地引导孩子。一位妈妈和正上幼儿园的宝宝看蚕宝宝吃桑叶,妈妈边和宝宝一起看边问“蚕有几只脚”“蚕吃桑叶会从叶子中间开始吃吗”等问题,引导宝宝仔细观察。等观察了蚕之后,妈妈又问宝宝:“咦,你说,蚕宝宝看到了怎样的宝宝呢?”如此巧妙引导,无痕地点燃了孩子的观察意识。第四,要及时跟进,适时表扬,鼓励的力量不可忽视。当然,也可以发挥同伴的作用,一起观察,互相启发等等。
观察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就可以激活孩子观察的触角,教会孩子用眼睛去发现,真正做生活的有心人。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一个错别字闯入我的视线,打破了这份静谧,我顿时怒火中烧。“棱”字,竟然把右下方错写成了“父”。我一眼就看出,这是小宣的《习字册》,轻轻走到小宣跟前,把本子递给他,鲜红的“×”使他的头埋得很低。小宣聪明好动,可就是马虎得很,经常漏做题目、写错字、审错题,就连《习字册》一描红二仿影三临写,他竟然也出过几次错,成了名副其实的“造字大王”。他妈妈经常开玩笑说他眼睛长到后脑勺上了。他呢,还给自己找理由,什么没看清楚,什么写得有点快了。当然,每次找他谈话他都态度良好,一副诚恳认错的样子,信誓旦旦地承诺下次不会了,可转脸的工夫就“涛声依旧”了。十足的认错积极,改错无期。
看他那飘忽不定的眼神儿,我一时也觉得语塞,似乎该说的都说过了。这一次该如何和他交流呢?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更是顽皮的他的典型个性。坐不住,看不细,自然也是他的特性之一。这些,我一直都知道,但除了反复说教,我似乎也没做过别的了,而且这种做法的结果已经很明显——失败。光嘴上说要看仔细,可他根本没往心里去,最关键的是,他也不知道怎样才算看仔细,才能看仔细。忽然,想起今天学的课文《爱如茉莉》中的细节描写,不如就从这儿开始吧。
“小宣,你绕着教室走三圈,仔细观察一下同学们,发现一个小细节,告诉我。”我俯下身子,轻轻地和小宣说。看得出,小宣很诧异我没有批评他《习字册》的错别字,但还是按照我的要求,转身围着教室兜起圈子来,那架势,绝对有“赶火车”的味道,步履匆匆。我也不作声,耐心地等着他的结果。
“老师,小悦在玩橡皮。”小宣自信地告诉我,那架势,好像在等表扬。“哦,你是去做纪律委员了?”我看着小宣忽闪的大眼睛,故意放慢了语速:“可这似乎谁都能看见,不是细节哦。细节是不起眼的小节。”我的话音刚落,小宣就赶忙接道:“那我再去看看。”这次,他的脚步明显慢些了,可眨眼工夫,他又来到了我面前,“老师,我发现了,小璐写自己的练习卷时,还时不时地瞟同桌的答案。”“我喜欢你说的‘发现’,说明你用心看了,这样才能有发现。‘瞟’这个字用得好,看来你的大眼睛发挥作用了,这就是观察。”小宣的脸上掠过一丝微笑,我顿了顿又说:“你能把脚步再放慢些,注意观察某一位同学,让细节再细些吗?”小宣又一次欢快地接受了任务。他在小跃的侧后方目不转睛地盯着小跃,时而还身子前倾,看样子,是想看看小跃的表情。过了一会儿,他轻轻来到我身边,“老师,我发现,小跃好像遇到了什么难题,眉头紧锁着,左手擎在那里,还不停地搓自己额前的头发丝儿,都搓得像小女孩的细辫子啦!”我微笑着举起大拇指,“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有心,任何事都能做好!你看你观察一个人都那么细致,描红、临写生字应该更不在话下吧?”小宣不无得意,大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以后几天里,我都会适时提醒小宣“观察,请仔细观察”。小宣呢,忽闪的大眼睛光彩熠熠,作业不但正确率高了很多,字迹也明显工整美观了。
其实,需要提升观察能力的何止是小宣一人?我们应该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重视每一个孩子观察能力的激发和培养。首先,不能单纯说教。“仔细观察”“用心审题”,诸如此类的话,家长、老师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而结果却是孩子听而不闻,更谈不上用心思考。如果这样,我们还不如不说。因为,这“唠叨”式的反复强调不但达不到效果,反而会引起孩子的无意识“抵抗”,甚至反感。其次,要教给孩子切实的方法。这使我想起孩子们上一年级的情景,许多老师抱怨孩子们不会扫地,自己得天天“代值”。而我却从接班的第一天起,就明确分工,定人定岗,每个岗位都手把手地教他们该怎样打扫。如拖地,要把拖把拧得干一些,等地面全扫好了以后再拖,拖的时候要倒着走,这样拖过的地方就不会再被踩脏。虽然刚开始慢些,但不到一个月,孩子们基本已经能独立值日了。第三,要抓住合适的契机适当地引导孩子。一位妈妈和正上幼儿园的宝宝看蚕宝宝吃桑叶,妈妈边和宝宝一起看边问“蚕有几只脚”“蚕吃桑叶会从叶子中间开始吃吗”等问题,引导宝宝仔细观察。等观察了蚕之后,妈妈又问宝宝:“咦,你说,蚕宝宝看到了怎样的宝宝呢?”如此巧妙引导,无痕地点燃了孩子的观察意识。第四,要及时跟进,适时表扬,鼓励的力量不可忽视。当然,也可以发挥同伴的作用,一起观察,互相启发等等。
观察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就可以激活孩子观察的触角,教会孩子用眼睛去发现,真正做生活的有心人。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