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谷镰刀菌蛋白激酶FgSid1的功能研究

来源 :植物病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h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室前期已经对禾谷镰刀菌中116个蛋白激酶进行了鉴定,发现FgSID1基因(FGSG_07344)敲除突变体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存在严重缺陷,但其在禾谷镰刀菌中的具体功能却未被详细报道.本研究通过表型分析和亚细胞定位等实验明确了FgSid1在营养生长、有性发育和致病性等方面的功能.本研究发现FgSID1基因敲除突变体菌落生长速度显著变慢,分生孢子隔膜数量减少且产孢量下降;在有性生殖阶段,FgSID1基因敲除突变体的子囊壳形态和大小均正常,但子囊畸形且子囊孢子形成有缺陷;此外,FgSID1基因敲除突变体只能侵染接种小花,而无法扩展到穗轴及临近的小穗,且接种点的小麦籽粒DON毒素含量显著下降;研究还发现FgSID1基因敲除突变体的分生孢子、营养菌丝和子囊孢子的分隔中均含有多个细胞核;本研究又通过亚细胞定位实验发现FgSid1定位于微管组织中心.因此,蛋白激酶FgSid1可能通过参与禾谷镰刀菌无性和有性阶段的细胞分裂影响禾谷镰刀菌的营养生长、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的发育以及侵染能力.
其他文献
建立并验证羟氯扎胺阿苯达唑复方混悬液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和控制茵检查方法.参考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四部通则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分别考察采用常规法、中和法以及联合稀释法对消除羟氯扎胺阿苯达唑复方混悬液中抑茵成分的抑茵效果,比较不同方法对试验菌株的回收率.结果 发现中和法联合稀释法可以较好地消除羟氯扎胺阿苯达唑复方混悬液中的抑茵活性,最终选择采用中和法联合稀释法对本品进行需氧茵总数、霉菌及酵母茵总数检测,各试验菌株的回收率均在0.5%~2.0%之间,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
建立七清败毒颗粒中黄芩苷和大黄素的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为Kromasil 100-5-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1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程序(0~5 min,20%A;5.1~15.0 min,40%~60%A;15.1~25.0 min,60%~90%A;25.1~26.0 min,90%~60%A;26.1~30.0 min,20%A);检测波长为0~20 min 276 nm,20 min后288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
评价芪术秦连散对靶动物猪的安全性.选用21日龄断奶健康的三元杂交保育猪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按推荐的临床用药剂量分组为1倍、3倍和5倍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连续给药7d.结果 表明,用药组猪的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用药组猪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脏器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测定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脏器剖检均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说明芪术秦连散对猪是安全的,并有促进仔猪生长的作用.
象思维是中兽医思维的重要环节,也是构筑中兽医医药理论的重要桥梁之一.象思维以藏象学说为理论基础,从脏、腑、奇恒之腑的相互关系及经络联属关系入手,对畜禽机体产生的气血津液的运行和榆布、脏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等进行阐释.中兽医工作者运用阴阳、五行为说理工具,依据畜禽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显现的“象”进行思维,指导辨证论治,是启迪临床中探索辨治的智慧,是从事临床工作的灵魂和动力.象思维为中兽医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中药学的发展.
分子蒸馏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环保的分离技术,它是一种非平衡的短程液-液蒸馏技术,由于不同物质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不同,所以它们的表面蒸发速率有差异,在高真空的条件下,分子受热选出液体表面,使液体中的不同成分在远低于沸点的温度下分离.分子蒸馏比起常规蒸馏具有真空度高、操作温度低、受热时间短、分离程度高等优点,能很大程度上降低高沸点、热敏以及沸点相近的物料分离成本,并保护热敏性物质的品质.它是一种温和且高效的分离技术,已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笔者介绍了分子蒸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基于文献对分子蒸
烟草根结线虫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烟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烟叶种植布局的优化调整以及大气温室效应的影响,烟草根结线虫病在全国各烟区的危害逐年加重,因此必须加强对烟草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本文详细综述了我国烟草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分布、危害损失、致病机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等研究进展,并对烟草根结线虫的鉴定技术、协同致病、抗病育种以及新型防控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明确了我国烟草根结线虫病优势种为南方根结线虫,并且多种根结线虫混发的现象逐步增加.同时,发现由烟草根结线虫病诱发的多种其他根茎类病害
在分析目前我校高职药学类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发现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几个主要问题:教学内容多,课时不足;教学方法陈旧,创新不够;实验教学薄弱,定位过时;考核方式单一,体系不完善等.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药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岗位需求,并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增加课时,优化教学内容;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微课辅助教学、教材增值服务辅助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等;通过精选实验项目、编写实验指导、改革实验教学方式等途径强化实验教学;完善现有
2013年12月,甘肃省白银市水川镇日光温室中的西葫芦发生了严重的根腐和茎基腐,部分棚室病株率达50%,从病根和病茎上分离得到拟漆斑菌属真菌3株,病株分出率27.3%.采用胚根和茎基部接种法测定了菌株FG-62对西葫芦的致病性:茎基部接种后27 d,植株开始出现凋萎;接种后40d,两种接种法的西葫芦苗均呈现严重根腐和茎基腐症状,茎基部接种的西葫芦凋萎株率达30%;从病根和病茎上均可再分离出原接种菌.菌株FG-62在PDA平板上25℃培养14 d,产生大量墨绿色至黑色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无色至淡榄黑色,单胞
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病毒,可造成产量损失和产品质量下降.其宿主范围广泛,包括马铃薯、烟草、番茄和辣椒等经济作物.在广西从叶片表现斑驳褪绿症状的马铃薯上分离到一株PVY分离物DX,其基因组包含一个大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由9186 nt组成,编码3061个氨基酸.系统发育进化分析显示,分离物DX与pvyN-wi株系分离物IUNG-12、SGS-AG、MAF-VOY聚类成一个分支.重组分析表明分离物DX基因组在496 n
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不仅造成小麦产量损失,而且病菌在侵染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真菌毒素,导致小麦籽粒污染,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外源添加环磷酸腺苷(cAMP)可以促进禾谷镰孢菌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毒素(Deoxynivalenol,DON)产生,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转录组分析了cAMP处理后禾谷镰孢菌基因的表达情况,探究了cAMP促进DON毒素合成的潜在机制.研究发现响应cAMP处理的差异表达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