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立言,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来源 :紫光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y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宦翔在人民日报社国际部工作。对于2012年8月参加工作的他而言,新时代为他“奋斗的青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更加坚定了他作为党报记者“忠于祖国,為党立言”的奋斗目标。
  宦翔2013年12月赴叙利亚常驻,独自坚守了32个月,是人民日报社近10年来在艰苦战乱地区最年轻的驻站记者。驻外期间,他不惧艰苦和危险,多次赴战地前线采访,采写了大量报道。2017年1月,宦翔卸任回到报社国际部工作,加入了曾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主创团队—国际评论编辑室。该室通过“国纪平”“钟声”“国际论坛”等品牌言论类栏目,积极阐释中国对于重大国际问题和涉我问题的主张,努力让世界听到、并且听懂“中国声音”“中国主张”。
2016年9月,宦翔 (右二) 在阿勒颇采访当地民众

不惧危险,追求报道“时、度、效”


  宦翔曾在一篇有关叙利亚局势的报道中如是写道:
  关于炮袭,记者和当地人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当听见炮弹由于摩擦空气而产生的尾哨由尖锐渐变为低沉时,最令人害怕的不是随即而来的一声巨响,而是尾哨声戛然而止—由于听觉误差、炮弹性能等因素,飞来的炮弹常常会出人意料地延迟爆炸,或者直接哑火。而这不过十几秒的待过程却相当熬人。“直到听见弹爆炸,悬着的心才会暂时放下。能躲一劫算一劫”,“不可预测危险更令人恐惧。相比之下,爆炸声一定程度上反而起到了安慰的功效。”
  在宦翔常驻期间,叙利亚战争陷入僵局,极端势力逐渐蔓延,局势复杂多变。他面临并克服了诸多难以预期的困难。每次外出采访前,他都会严格按照规定,请示报社总部和中国驻叙利亚大使馆,并做好安保防护,尽管如此,意外还是会常常发生。2014年1月,宦翔和同事焦翔在叙北部城市拉塔基亚采访时遭不明身份人员持枪恐吓;同年3月,两人在叙北部边境战区采访时,一枚不明来源的迫击炮弹在距他们约50米处爆炸……尽管冒着风险,但宦翔总是尽力在第一时间发回报道。
  人民日报社编委会领导和国际部都非常重视宦翔的安全。在没有采访任务时,宦翔都会尽量在位于首都市中心的住所内避险。其时,首都大马士革城区由政府军控制,反对派武装则盘踞在外围郊区,后者时常向市中心发动无差别迫击炮袭击。2015年1月初,为了制造恐慌,位于大马士革郊区的反对派向市中心的政府军控制区密集发射迫击炮,除了爆炸声外,宦翔在家中甚至“能清楚地听见炮弹与空气摩擦的呼啸声”。据中国使馆统计,当天大马士革城区掉落了约300枚迫击炮弹。
  人民日报叙利亚分社目前在当地没有雇员。和其他驻外同事一样,宦翔学会了“单兵作战”—除了做好业务报道,他还需兼顾行政、驾驶、后勤等事务性工作。2015年11月,他一个人开车赴阿勒颇战区采访,并于当天返回首都住处,总共驾驶时间12小时。
  “国内的领导和同事总是给我关心和帮助,给我继续坚守的力量”,宦翔说,“在叙利亚,虽然我是人民日报唯一的记者,但是从没感到孤独和畏惧。有一个给力的组织作为坚强后盾,我才可以像一支团队那样战斗。”
  宦翔十分重视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力求在第一时间发回报道。2016年5月23日,极端组织首度在叙利亚政府军位于西北沿海的战略重地制造了7起连环爆炸,共造成近两百人死亡。事件发生后,宦翔立刻行动,驱车5小时后于当天傍晚抵达事发地,冒着再次发生袭击的危险进行了采访,并迅速发回报道。
  在叙常驻期间,宦翔的报道题材涉及中国政府向叙利亚民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叙利亚总统大选、俄罗斯从叙利亚撤军、叙政府军打击极端组织、阿勒颇战役等事件。他从中国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出发,遵循媒体融合发展规律,采写了大量稿件,《在“死亡地带”筑起蓝色和平线》《“伊斯兰国”组织财源研究》《脆弱的停火》等多篇稿件受到好评。

推动“双向传播”,讲好中国故事


  人民日报国际报道不仅向国内读者报道国际新闻事实、国际热点事件,评介国际经验、国际形势,还要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立场、中国主张。宦翔积极落实报社关于“双向传播”的要求,在做好叙利亚新闻报道的同时,也努力向驻在国等海外读讲好中国故事。他发挥阿拉伯语的专业特长,协助人民日报社中东中心分社在社交媒体“面书”开设了阿拉伯语版的“人民日报中东中心分社”账户,并参与维护运营工作。
  宦翔积极拓展媒体圈人脉,向外媒推荐由报社提供的稿件,推动了有关两会、领导人出访,中国的改革与发展等重要稿件在当地媒体落地。经过他的努力,2016年,巴勒斯坦最大的阿拉伯语报纸《圣城报》、唯一的官方报纸《新生活报》均首次以整版的形式介绍中国两会。同时,宦翔还在叙利亚主流媒体撰文,介绍中国。他在叙利亚《复兴报》发表了介绍中国对叙人道主义援助的文章。此外,他还积极帮助当地主流媒体采访中国驻叙利亚使馆和中国政府叙利亚问题特使,为我国参与解决叙利亚问题营造了有利的舆论氛围。

积极投身媒体融合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同志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
  当前,媒体融合已经到了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也是当前人民日报社的重点任务和中心工作。一方面,宦翔努力使新闻产品的形态呈现更加多样化,除了在文字和图片拍摄上下功夫,他还摸索学习视频的拍摄和剪辑技术。驻外期间,他的每一篇探访现场类的稿件都包括文字、图片或者视频;另一方面,他积极利用人民日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全媒体矩阵,努力打造全媒体产品。除了完成报纸版面的任务外,他还积极给人民日报客户端、国际部微信公号“镜鉴”等新兴媒体投稿。他在“镜鉴”的作品《你也想家了吗?》获评好稿,并“倒灌”至人民日报国际副刊的版面上,增强了稿件的传播效果。

续写奋斗新篇章


  卸任回国后,宦翔成为了国际部国际评论编辑室的一名编辑。“战场”虽然变了,但是初心不改。他和同事们积极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他参与《让安全与繁荣的阳光照亮共同家园》《迎来更富活力的“金色十年”》等“国纪平”署名评论文章撰写,参与“钟声”专栏写作,参与撰写了《改革开放谱写中国人权事业新篇章》《让中俄世代友好的伟大事业薪火相传》《水稻“世界波”折射创新之力》《为世界和平贡献“上合力量”》等钟声署名文章,参与国际版“环球走笔”言论类栏目组稿编辑工作,积极参与引导国内舆论、影响国际舆论。
  不少外国驻华使馆、外媒和外国人士通过《人民日报》的国际评论来分析解读其中蕴含的政策信号。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是国际舆论竞争的战略高地,也是西方媒体误读、歪曲中国形象最甚的领域。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透彻的评论,才能真正有效传播中国声音、压缩西方媒体负面报道空间。
  近年来,国际部评论编辑室不断加大对国际重大事件、热点问题、涉我问题的评论力度,努力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第一时间发声,阐释官方立场,表达民族情感,培育理性成熟大国心态,产生广泛国际舆论影响力。例如,针对美国发动贸易战的挑衅,《人民日报》连续刊发《美国须为无理莽撞之举担责》《开放者方有真风光》《“战略性”贸易保护毫无战略眼光》等“钟声”文章,鲜明表达中方坚定立场,大力揭批美方错误行径。在重大涉我问题上,“钟声”文章等坚持第一时间发声,准确阐释官方立场,有理有力,有效配合中央外交工作大局,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宦翔为能在这样有战斗力的集体工作而自豪。
  今年5月,宦翔被共青团中央评选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爱岗敬业好青年)。宦翔表示,他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土尽责,用奋斗践行“为党立言”的神圣使命,用实际行动来回报这个伟大的时代。
其他文献
2019年10月,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印发《关于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的意见》,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创建模范机关工作进行部署、提出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高度重视,以党组 (党委) 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党员干部集中学习、组织生活会、党课、座谈会、研讨会、培训班等方式,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
国家发展改革委承担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生活物资保障组组长单位的职责,经济运行调节局(以下简称运行局)作为生活物资保障组综合组的牵头司局之一,肩负牵头组织协调生活物资保障相关工作的重担。按照委党组部署和何立峰主任要求,运行局全体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面对异常繁重的任务,全局动员,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建立保障组运转机制,协调解决重点地区急需生活物资供应保障遇到的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践行使命任务,落实、落实、再落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当好“三个表率”,推动机关党的建设
疫情防控不松懈 经济发展不停歇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必胜信念,咬紧牙关,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坚持疫情防控“不松懈”,打赢防控防疫战。虽然现在许多地方新冠肺炎患者已经清零,但仍不能掉以轻心。新冠病毒的隐匿性、传播性仍存在。如今,“疫情拐点”
环境保护关系人民福祉,生态文明关乎民族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高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不断加大环境资源审判力度,于2014年6月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审理了一大批具有典型意义的重大案件,出台了一系列关注环境资源的司法文件。  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司法实践中,涌现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先进人物。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资源审判庭法官吴凯敏就
十年,把3000亩荒漠变成绿洲。你可知道,创造一个人、一片林、一段传奇的却是一位退休检察官。他以沙漠赤子的情怀,拖着赢弱的病体,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坚守荒漠一年又一年,亲手把几万棵树苗一棵又一棵栽上,终于赢得沙退绿来。  他就是从最高人民检察院渎检厅副厅级检察员岗位上退休的喻中升。“既然活着就要做点儿事情”  2008年8月,距离退休还有一年时间,喻中升被查出患有肝癌。他先是接受了药物介入治疗和化疗,
201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联组审议和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围绕“实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建言献策。两会代表委员对脱贫攻坚关注度继续提升,集中人民智慧,多角度献计献策,反映群众诉求。国务院扶贫办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办理工作的要求,加强组织保障,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将办理建议提案与脱贫攻坚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始终把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上科学施教。抓好“关键少数”和重点班次学习培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党校按照党中央部署,举办省部级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讨班、“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国防科工局党组从打造“忠诚型、专业型、实干型、清廉型”机关着手,研究方案举措,明确任务分工,找准工作结合,带动全局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自觉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作为当前和长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狠抓创建任务落实,形成“铸脊梁、当模范”的浓厚氛围。以“忠”为先,争做维
7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国有企业始终与新中国同成长、共进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性成就。国有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创业史、奋斗史,成为新中国建设史、发展史的生动缩影。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集中财力物力,建设和发展了一大批国有企业,兴建了156个重大工业项目、694个追加工业项目、220个邮电运输项目、156个文教卫生项目和118个城市公用项目,为我国工业取得突飞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