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何谈起,似乎一直都成问题。手头是青凯兄发来的书稿,观瞻下来,凡诗、书、画、印,囊括从艺以来精心挑选的作品,几近六百页,不免让人心生踌躇。我与青凯兄结缘,先入眼的是印章,谈得最多的却是绘画,而本质上我们都是诗人,又都对书法艺术痴迷。这些都是问题。
还是从画谈起。说谈得多,其实不然,也不多。多的是看,看青凯兄作画。偶尔在作画的间隙,或是画作完成之后交谈。这真有点纸上谈兵的意思,可以着实,又可虚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免不了思維的激发与碰撞。要表达什么,在于心里有什么。心里有什么,全在于腕底的功夫。水墨那点事,看似窗户纸一捅就破,高下却在胸次之间,未必有多少人真正明白。
以“湖山”命名的系列青绿山水,烟雨迷蒙,省减勾画,纯以晕染为主。湿、润、透、亮、净,把握湖山远近、雨雾氤氲的精魂,用心浸染,既古意沉静,又新鲜灵动,弥漫纸上,卷不能掩,最终成“活”。看此系列,很容易误认为是“简单抹就”、“一次成功”之作,实则不然。
小秘密是有的。纸是云南手工作坊依古法制成的老桑皮,薄如蝉翼,却经得住水墨留驻,反复晾晒濡湿、积染擦渲,一张画常常历经数月之久,不停揣出修补加工,往往多达四五十遍之多。举此个例,无非说明技法表现上的精益求精,做足加法。但画作中真正要表达出来的江南情懷,摹古、出新,深透与静雅,绝非三言两语所能诠表,仰赖于画者立于传统与现实之间的思索、考量与取舍。
私下里交谈,总认为想法大于技法。技法掌握是基础,是前提,技法积累到一定层次,最终比较的还是开悟、认知与理解。心思圆融贯通,技法表达也就胸有成竹,不拘一格,即如神助,大有异想天开之功。或画虎成猫,摹马类犬,或写象如蛇,画蛇添足者,心思厥如也。
《如梦似幻系列》冠以写生之名,翻遍画稿,方知师法自然,百稿千篇在先,搜罗奇峰,数度挪易,此山前生是彼山,诸山最终是一山。神仙眷属系列,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像本不像,似已不似,删繁就简,笔下描摹已不重要,旨在脱去窠臼,全凭心性写意,即便仍然不够练达成熟,稍嫌生疏,但已初见端倪,不失为有效的探索与尝试。此为加法之后,再做减法,加加减减,所谓成其心象,如此尔尔。
欣然所见,我看中的还有笔触线条中,抵达视线的“写”意,祛除线条的过多牵连、拖拉与缠绕,掺合楷法、行草与篆籀的笔意,只在概要处着笔,简洁明了,凸入眼帘。
青凯兄画画、治印,而书事不旁耽,反倒临帖至勤。一是得“形”,力求精微之处神似;二则“神”通,着意气度相合。此甚为得法。至于背帖,一者追踪本源,还原原貌,二则以心为体,得“意”忘“形”。吃得透,打得通,立得起,破得开,高妙全在这里。说开来,就是天赋在,肯下功夫,又能转益多师,博学善思,尽数付诸笔下。
因此,回到创作之上,往往能在笔墨之中显现自家趣旨。细究之下,又能窥见古人面目。写篆籀,多轻松自如,洒脱自然。写其钟意的八大,古淡憨拙,却又沉得住笔墨。
说到此,再多说一句。仅凭用功,我所交游之中,未尝有如此下力之人。除去书画经济,几乎无日不是子夜过后方眠,凌晨即起。如此勤勉苦苛的案头生活,论体力心志,远非常人所能吃消企及。
熟悉青凯兄的朋友,每每对他的篆刻瞩意颇多,又以肖形印为最。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殊无出人意料、违和之感。凤凰、仙鹤、老松、梅花、神马、琴几、亭台、古阙与高士……几乎就是青凯兄刀下标志性的“符号”。
略去青凯兄对汉印临摹不谈,仅就凤凰图腾而言,我就亲见厚厚的一册“储备”。那是历代凤凰图案的临写,力所能及地搜集囊括,除去可以参考到的书籍、网络资料,更多的是平时留心积累,来源于摩崖石刻、古建筑、陵墓,还有编钟、玉器、服装等其他冥器葬物上的雕刻、绘图与饰纹,凡此等等,不一而足,均做了详尽的归结与分类。
我以为类似于终极价值追求,寻根溯源,博采众家,然后才能沿路返回,为我所用,变化万千,汲古出新……这是笨功夫,也是大功夫,既是态度,也是取向与精神。明白其历程,就不难看出汲取、消化、融通、蜕变与新生。
无论从何处出发,终究会回到问题本身。青凯兄敦穆古意,崇尚古法,骨子里洋溢着的是“士”的精神。他的光荣与梦想,完全诉诸于笔端与刀下,秉承的是赤子情怀,书写的自然是诗意人生。
《湖山》远近,有山塔梅花,又有湖船亭岛,这是江南情结,士子情怀。无论“天马奔腾”,还是“凤凰飞翔”,“梦想高高在上”。青凯兄写诗,本质上就是诗人。我以为语及至此,诗意已明,再无须赘言。
“人知其书画而不知其诗文,知其诗文而不知其有经济之学也”,此为文衡山盖棺之论。青凯兄诗学、书法、绘事、刊刻均涉,又以书画市场经济学成其经营,倒有相类之趣。天道酬勤,我以为假以时日,青凯兄必能百尺竿头,更上一层。
青凯兄大著付梓在即,嘱予作文以记之。是为文。
还是从画谈起。说谈得多,其实不然,也不多。多的是看,看青凯兄作画。偶尔在作画的间隙,或是画作完成之后交谈。这真有点纸上谈兵的意思,可以着实,又可虚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免不了思維的激发与碰撞。要表达什么,在于心里有什么。心里有什么,全在于腕底的功夫。水墨那点事,看似窗户纸一捅就破,高下却在胸次之间,未必有多少人真正明白。
以“湖山”命名的系列青绿山水,烟雨迷蒙,省减勾画,纯以晕染为主。湿、润、透、亮、净,把握湖山远近、雨雾氤氲的精魂,用心浸染,既古意沉静,又新鲜灵动,弥漫纸上,卷不能掩,最终成“活”。看此系列,很容易误认为是“简单抹就”、“一次成功”之作,实则不然。
小秘密是有的。纸是云南手工作坊依古法制成的老桑皮,薄如蝉翼,却经得住水墨留驻,反复晾晒濡湿、积染擦渲,一张画常常历经数月之久,不停揣出修补加工,往往多达四五十遍之多。举此个例,无非说明技法表现上的精益求精,做足加法。但画作中真正要表达出来的江南情懷,摹古、出新,深透与静雅,绝非三言两语所能诠表,仰赖于画者立于传统与现实之间的思索、考量与取舍。
私下里交谈,总认为想法大于技法。技法掌握是基础,是前提,技法积累到一定层次,最终比较的还是开悟、认知与理解。心思圆融贯通,技法表达也就胸有成竹,不拘一格,即如神助,大有异想天开之功。或画虎成猫,摹马类犬,或写象如蛇,画蛇添足者,心思厥如也。
《如梦似幻系列》冠以写生之名,翻遍画稿,方知师法自然,百稿千篇在先,搜罗奇峰,数度挪易,此山前生是彼山,诸山最终是一山。神仙眷属系列,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像本不像,似已不似,删繁就简,笔下描摹已不重要,旨在脱去窠臼,全凭心性写意,即便仍然不够练达成熟,稍嫌生疏,但已初见端倪,不失为有效的探索与尝试。此为加法之后,再做减法,加加减减,所谓成其心象,如此尔尔。
欣然所见,我看中的还有笔触线条中,抵达视线的“写”意,祛除线条的过多牵连、拖拉与缠绕,掺合楷法、行草与篆籀的笔意,只在概要处着笔,简洁明了,凸入眼帘。
青凯兄画画、治印,而书事不旁耽,反倒临帖至勤。一是得“形”,力求精微之处神似;二则“神”通,着意气度相合。此甚为得法。至于背帖,一者追踪本源,还原原貌,二则以心为体,得“意”忘“形”。吃得透,打得通,立得起,破得开,高妙全在这里。说开来,就是天赋在,肯下功夫,又能转益多师,博学善思,尽数付诸笔下。
因此,回到创作之上,往往能在笔墨之中显现自家趣旨。细究之下,又能窥见古人面目。写篆籀,多轻松自如,洒脱自然。写其钟意的八大,古淡憨拙,却又沉得住笔墨。
说到此,再多说一句。仅凭用功,我所交游之中,未尝有如此下力之人。除去书画经济,几乎无日不是子夜过后方眠,凌晨即起。如此勤勉苦苛的案头生活,论体力心志,远非常人所能吃消企及。
熟悉青凯兄的朋友,每每对他的篆刻瞩意颇多,又以肖形印为最。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殊无出人意料、违和之感。凤凰、仙鹤、老松、梅花、神马、琴几、亭台、古阙与高士……几乎就是青凯兄刀下标志性的“符号”。
略去青凯兄对汉印临摹不谈,仅就凤凰图腾而言,我就亲见厚厚的一册“储备”。那是历代凤凰图案的临写,力所能及地搜集囊括,除去可以参考到的书籍、网络资料,更多的是平时留心积累,来源于摩崖石刻、古建筑、陵墓,还有编钟、玉器、服装等其他冥器葬物上的雕刻、绘图与饰纹,凡此等等,不一而足,均做了详尽的归结与分类。
我以为类似于终极价值追求,寻根溯源,博采众家,然后才能沿路返回,为我所用,变化万千,汲古出新……这是笨功夫,也是大功夫,既是态度,也是取向与精神。明白其历程,就不难看出汲取、消化、融通、蜕变与新生。
无论从何处出发,终究会回到问题本身。青凯兄敦穆古意,崇尚古法,骨子里洋溢着的是“士”的精神。他的光荣与梦想,完全诉诸于笔端与刀下,秉承的是赤子情怀,书写的自然是诗意人生。
《湖山》远近,有山塔梅花,又有湖船亭岛,这是江南情结,士子情怀。无论“天马奔腾”,还是“凤凰飞翔”,“梦想高高在上”。青凯兄写诗,本质上就是诗人。我以为语及至此,诗意已明,再无须赘言。
“人知其书画而不知其诗文,知其诗文而不知其有经济之学也”,此为文衡山盖棺之论。青凯兄诗学、书法、绘事、刊刻均涉,又以书画市场经济学成其经营,倒有相类之趣。天道酬勤,我以为假以时日,青凯兄必能百尺竿头,更上一层。
青凯兄大著付梓在即,嘱予作文以记之。是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