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黟县书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k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一个“黟”字,盛满了多少乡愁的酒酿,在“中国画里乡村”这个古色古香的陶罐里发酵,以桃花之色,山泉之洌,人文之厚,酿造出一杯杯醇正的美酒,一次次浇灭了尘世的烦忧,绽放五彩斑斓的桃园春色。
  秋日之黟,田园山水之意,在守拙園的五柳先生的传记里留传,在西递、宏村的黑白徽州的笔意里滋养。
  李唐王朝的后裔,越国公汪华的子孙,耕读传家远。名门望族的淳厚家风,润泽了一幅幅人文丰沛的中国画,在塔川的秋色里渐染红尘,在石林的马鞭草的耳畔吹响了美丽乡村的号角,亭亭玉立的花姑娘在翠绿翠绿的裙裾下闪亮了金秋,铺成皖南最富诗情画意的水墨卷轴,吸引八方来客慕名而往。
  二
  三月的黟县,农人翻耕的田垄错落有致,黑色的沃土像黑色的诗句,一行行,一条条,孕育着新年的希望,怀抱着大地的情思与憧憬。
  三月的黟县,油菜花醒了。昂贵的春雨滋润每一寸土地,油油地往上生长,接引一片片午后的阳光,镀上金黄的色泽。杜鹃欢叫着,鲜红的歌声穿越崇山峻岭,一遍又一遍,映红了古黟大地。
  三月的黟县,镀满了金色的童谣。渔亭、宏村、南屏的油菜花漫山遍野,一簇簇悄悄地盛开,稚嫩的童声在花团锦簇的田园里编织着梦幻般奇妙的新世界。这是金色的童年,这是诗遇见歌的地方。
  在宏村的一个小山坡上,我们与无边的花海相约,又与蜂蝶邂逅,在巴掌大的地方听到了南腔北调,还有日韩欧美的语言。他们来这赏花,新奇地看到一个古老而年轻的村落。粉嫩、娇艳而华贵的色泽在镜头前快速传递着,游客们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一个个行囊里盛满了春色。
  三月,西递、宏村等待我们的到来,徽州大地也在翘首期待。当我们放下一切红尘,回到这里享受洁净与芳香,欣赏一座富丽堂皇的春天吧。
  试着搁浅纷繁琐碎的生活,归隐静谧恬美而简约的山林,将整个身心轻轻安顿在这片土地,来油菜花的王国放飞轻盈的美梦。
  三
  西递,宏村。
  一卷卷徽州文书,一幅幅新安山水,在历史的深处沉浮演化,嬗变成一部浸满心酸的历史,渐成一方土地的背影,无处不在。
  黟县境内,漳水、虞山溪、甲溪,向南汇聚成横江——新安江的正脉;清溪、旋溪、漳溪、茶溪,则向北注入青弋江。
  这一县隔着两江,像昔日留守园中的妇人,望不尽的是无情的流水与冰冷的马头墙。相思无人诉说,相爱无人厮守,徽州往事挂上心头,女人欲说还休!
  她们是贞洁的女子,她们是徽州的故事。
  面对牌坊,一座座如磐石般压在心头的暗夜迎面袭来,它们无计可施,倒在了深不可测的岁月深处。
  驿站,递铺,西递铺,走马楼,会源桥,旷古斋。
  梧桥夜月,三雕徽州,西递八景,东水西递。
  雷岗山,古树,楼舍,月沼,南湖,水圳,古桥。
  牛头,牛角,牛身,牛胃,牛肚,牛肠,牛脚。
  若言西递是书卷里的徽州,那宏村无疑是水墨画里的徽州。尤其是宏村,这身形巨硕的卧牛,在徽州神秀山水之间,汲取天地精华,颐养天年。
  西递,宏村。这里的老桥、流水和人家,自带一缕幽古气息,仿佛昏黄的老照片,把俗世的喧嚣引入凝固的时空,那里面珍藏的历史档案泛着微光。物是人非,这是亘古的规则。
  西递,宏村。把山水请入居所,主人便有了山水;把山水请入画卷,赏画的人便有了山水;把山水请入内心,移步换景皆有了山水。
  生于斯,长于斯,终老于斯的黟人,诗意地栖息于此。他们以及五湖四海的宾朋,或不带走恋人,但不愿舍弃这里的一卷诗书,一轴山水。
  山水之意,在山,在水,在守拙。
其他文献
午夜小镇  雨显然已经停了  而窗外  有些事物并没有止息  楼上迷路的水珠  仍旧像清修的道士继续敲打着雨棚铁皮  如不厌其烦地敲击着木鱼  不知是被惊醒,还是本来就没有睡着  小镇做着它的梦,而我正躺在床上突发奇想  倘若此刻,立马披上衣袍  独自行走在屋外幽暗冷冽的街道  会生出一番怎样的境遇?  此前,我像一匹马力十足的火车横冲直闯  川流在不舍昼夜的城市  而小镇黑白分明  把白天还给白
期刊
庚子年的春分  说到公允  说到平分秋色与春色  说到欠与还  我说,前一半太重,太苦  冬天挖下的坑,春天会否填满  春风只顾摇动光阴  他们不语  我想那些迟醒的甜从今天起就会着急醒来  它们化身金黄、粉红  有些愚钝的,就成为绿的背景  它们会流淌,泛滥  将枯萎和凋败一一占据  你看天光开始向好,远处已有雷声在喊  等 值  土地不可以敷衍,他有日漸加深的疾病  需要踏实的人在此深挖,找到
期刊
黄陂三鲜,让我滚向远方  圆润的黄陂三鲜,一清二白  鱼丸鱼糕肉丸,在火坑中不甘沉沦  每一口,都咬得热血沸腾  在监利农村,我的老家  咸加辣是最有分量的乡愁  我必须残忍地离开  用黄陂三鲜,疏通我的肠胃和陈腐  亲家很会做黄陂三鲜  这注定让我的生命滚向远方  我看到了一座活著的坟墓  竹与松环绕,不怕岁寒  墓与碑连体,不怕分手  还有鸟语花香的朋友圈,不怕孤寂  灵魂与自然和谐共生  阴
期刊
红豆在南国,生而温润  而我的家坐落在大巴山下  那里有粗糙的村庄,以及朴素的祖父  同样平凡的日子,又是一个冬天  记忆里二十年都是如此  直到祖父的电话,说故乡下雪了  “瑞雪,好兆头!”祖父不断地重复  就如他数十年不停地做的事  龟裂的手,耕田、收割、放牛  每日念叨著,老伴,别忘了喂猪  祖父摸了摸花白的胡子,吧唧吧唧  抽着旱烟。浓白的烟雾,纯白的雪  屋檐下同样灰白的——  是祖父的
期刊
分身术  我分身有术,迟早会用另一个名字  和你相逢在黄昏街头  那时你正低头,在绑松开的鞋带  或者我们在一场电影里重逢  我是单眼失明的高尔基  你是童年坎坷的阿廖莎  或者在火车站,我们亲吻  在一声鸣笛中目送你离去  或者是菜市场,我们挑選鲈鱼  菠菜和一定数量的胡萝卜  我分身有术,所有相似或不相似的  都是另一个我  他们触摸的感觉,必定会  传递在我的指尖上  他们爱过,也就是我爱过
期刊
去西藏已经快两年了,许多的景象渐渐褪色,唯有它上空的云仍留在心头,飘在眼前。  我们一行四个人,七月底的傍晚从西宁出发,奔向那片向往很久的神秘大地。  绿皮火车像一条青蛇,在青藏高原上慢慢地爬行。天越来越近,三江源、措那湖,藏羚羊、野牦牛……无数的风光从眼前掠过,但我的目光始终离不开天上的云。  那些云一路跟着我们,忽远忽近,忽高忽低,它们在变化着颜色和姿态。因为有了云,这漫长的寂寞里,有了一些生
期刊
群 星  天空晶莹,秦岭幽邃  与远古的篝火一起带给人间温润  亲人们在流年之间笨拙善良  活在细碎而陈旧的朴素事物里  在老亲戚、旧家具、重农活的渲染中  与草木庄稼为邻,与谚语传说相伴  看群星点亮山峦的峰影  泪水濯洗染尘的灵魂  野 草  这些老家的亲戚,很少彼此走动  许多我至今都叫不上名字  春荣秋枯,一岁便是一生  与我们各自担承尘世的美好与使命  用卑微映射,用平凡注解  坚持心怀
期刊
塔有七层,高耸,立山间。  僧侣们穿戴整齐,念经,为百姓祈愿。节假时,从早到晚,福音通过高高的塔传播在林间及村落。  晨霧在松树间萦绕,松树上结了冰,一种亦真亦幻的迷离。  节日祈愿还愿的人,络绎不绝。祈今年的愿,还往年的愿。  心诚则灵,穿着金黄色半袖大褂,从十米远的阶梯开始跪拜,一跪一叩首。上了香,就地而坐,双腿盘绕,随僧侣一起诵经。  远道而来的施主们,一身疲乏,自然不及僧侣们一心一意。诵着
期刊
人间三月,风已不再寒。忍不住把整个冬季推开,把世俗抛在身后,出走踏青散心。  拾阶而上,在“树德”门前驻足仰望,砖砌拱额嵌有“树德”石匾,“树德”二字,笔法遒劲雄厚,“树”为隶书,“木”字上行,寸中一点撇而成“才”,应是“德才兼备”之意。  和“树德”门楼一样肃穆的是门前的百年国槐,槐树还没发芽,枝干黝黑皲裂,像个沧桑的老者,默默地守卫着这个城堡庄园。“门前栽槐,升官发财。”美好寓意,尽在眼前。 
期刊
月色如桂  给万物抹上一层面霜  我放下泛黄的诗册  停止在另个世界的漫游。让与我彻夜  交谈的特朗斯特罗姆和梭罗、黑塞  去做个好梦  外面是华北寒冬白茫茫的广阔  悬挂在我心头的石头  扑朔着微妙的光芒  “静寂随缓慢的漩涡从大地的  心脏上升,生根,疯长  冬麦准备着明年的面包”  在北斗星通向银河的静哑里  我看见俯瞰苍生的诸神  已经散去  金 鱼  它们托举着曾相濡以沫的同伴  亲吻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