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爸爸妈妈都希望通过一些方法来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带他们听音乐会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么,孩子到底该不该、能不能听音乐会呢?什么样的音乐会适合他们呢?
4岁以后,去听音乐会吧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接受的音乐教育是不同的,可以参与的音乐活动也不相同,不建议让年龄太小的孩子去听音乐会,但是可以作一些听音乐的前期准备。
0~1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无法分辨音乐的内容、曲目等等。这个时期的音乐教育活动,主要是听音乐。在家里,爸爸妈妈可以选择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作品,熏陶和感染孩子,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心情,选放一些不同风格、不同情绪的音乐,丰富孩子的感受。如,配合孩子的生活活动,起床、洗漱、吃饭、游戏、睡眠等选择音乐。配合孩子的情绪选择音乐,如当孩子情绪烦躁不安时,可以选择一些亲切、活泼、有趣的音乐,帮助孩子稳定、调剂情绪,激发愉快的情绪;当孩子过于激动时,可选择一些安静、优美的曲子,帮助孩子平静。
爸爸妈妈请注意:
●选择的音色要清晰、纯净、好听。
●音量要适中或稍弱,不能太响。
●一次连续听音乐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
●在乐曲的选择上,变换频率不要太快,在1~2个月时间里,选择相对稳定的一组音乐,让孩子有感受、记忆音乐的过程。
1~3岁: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学习说话、走路,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加入适当的音乐,如在学步过程中,选择一些节奏鲜明、短小活泼的歌曲或乐曲,帮助孩子随音乐节拍做拍手、点头、跺脚等动作,在学会走步后,可选择踏脚、走步等动作。孩子学会说话后,可以教孩子有节奏地说儿歌,如边说儿歌边打拍子,初步掌握节奏的概念。
爸爸妈妈请注意:
●所选的音乐音调要准、节拍要清晰,可选择2/4拍、3/4拍、4/4拍的曲子,让孩子感受重拍和弱拍。
●除了听音乐作品外,还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孩子的儿童歌曲,主要指适合孩子理解、演唱的歌曲,歌曲要短,节奏要简单,如《生日快乐》、《新年好》等。
4岁以后:爸爸妈妈可以尝试带孩子去听音乐会,但在选择音乐会时要以贴近生活、满足孩子兴趣、对作品熟悉、音乐会时间短为条件。
可以选择的音乐会
儿童歌曲和儿童剧:这类音乐会时间不长,一般上下半场各为20分钟,中场休息。可以选择一些动画片的音乐会,迪斯尼动画片主题音乐会,让孩子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见到迪斯尼的一些动画明星。还有一些针对孩子的假期音乐会,一般曲目比较简单、明快,比较适合孩子。
交响乐和轻音乐:交响乐有几种表现形式,一是模仿,就是模拟自然界的一些声音,如鸟鸣、风雨;二是联想,即音乐伴随着自己的想象,如想到在阳光下的悠闲自在、花朵开放或是黑夜的寂静、月亮、星空。还有象征,如旋律从低到高可以想象成从开始到成功或是解决了困难。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有选择地带孩子欣赏。
其他形式的音乐会:音乐会的选择如同宝宝的饮食搭配,可以丰富些,如可以带孩子听听国内外少年团体的合唱音乐会、钢琴音乐会、民乐欣赏音乐会、莫扎特专场音乐会等,也可引导孩子听一些单独的作品,如圣桑的《天鹅》(选自动物狂欢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舒伯特的《摇篮曲》、肖邦的《摇篮曲》、德彪西的《月光》、舒曼的《梦幻曲》等,这些曲子非常抒情,比较适合孩子听。
听音乐会前要做好准备
在音乐会上,有时可以看到,妈妈们聚精会神地陶醉在音乐中,爸爸们昏昏欲睡,孩子在两个大人中间手舞足蹈,难以集中注意力。
这是因为对孩子来说,听音乐会的兴奋点在于听到熟悉的乐曲,他们喜欢旋律是自己听到过的、自己也会哼的,而对陌生的旋律,他们往往会摸不着头脑,也就坐不住了。
爸爸妈妈这么做:在听音乐会之前,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多搜集、了解一些相关的资料,可以通过网络、CD来给孩子建立一些前期联系,加深对乐曲的熟悉。如在听音乐会的前一天,爸爸妈妈们不妨把第二天要听的内容给孩子讲讲。如听民乐前,可以给孩子讲讲高山流水、梁山伯和祝英台、瞎子阿炳的故事;听交响乐、钢琴演奏会前,给孩子讲讲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故事,莫扎特、德彪西、肖邦的故事,也可以讲一些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故事,如《天鹅湖》、《睡美人》等,让孩子有所期待。
听音乐会过程中的4个原则
学会守时:听音乐会忌讳迟到,迟到了最好在门外等待一曲演奏完毕再进去。所以听音乐会出门一定要早,要让孩子知道听音乐会一定要准时,早点进场还可以看到乐队位置的摆放、音乐会的准备情况。
学会倾听:听音乐会的时候,爸爸妈妈也可以小声地给孩子讲解,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如可以跟孩子说:“听,这里听上去像什么声音呢?”“对,是流水的声音,是用竖琴演奏的。”再比如:“这一段比较激烈,是什么声音呢?”“哦,你听着像火车的声音啊,再听听看。”“听听像不像雷电呀。”这样,既引导孩子认识了乐器,也认识了各种不同乐器表现的内容。因此,爸爸妈妈在听音乐会前做一些预习功课,有助于引导孩子学会倾听。同时在倾听过程中,爸爸妈妈也可以适时引导孩子,如一首乐曲结束后,用温和的语气对孩子好的欣赏行为进行表扬。
学会鼓掌:一般说来,鼓掌的恰当时机应该是在整首乐曲结束时,但初听音乐会的人无法把握哪里是结束。有时,乐曲分为几个乐章,中间可能有停顿,如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协奏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速度分别为快——慢——快,每个乐章之间有短暂的间歇;一部交响乐通常由四个乐章组成,结构为快——慢——舞曲节奏——快,在各个间歇一般不宜鼓掌,会破坏音乐的气氛。但不是所有的协奏曲、交响乐结构都一样,如《梁祝》是不分乐章的,《贝多芬第五交响乐》的第三、四乐章之间是没有间歇的;还有一些进行曲、波尔卡,如《拉特斯基进行曲》、《雷电波尔卡》等,一气呵成,也没有间歇。对这些作品,可以根据演出时的情况来判断,如演出前熟悉节目单、了解作品的乐章,演出时用心数乐章,注意观察指挥和演奏家们的休整动作。而且,一般全部乐章演奏结束后,指挥一般都会转过身来鞠躬谢幕,此时你就可以尽情鼓掌。
学会尊重:交头接耳、翻看节目单、喝水、嗑瓜子、大声交谈、接听手机等小动作,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周围的人聆听和欣赏音乐会。因此,只要指挥站到指挥台上,就应该让孩子安静下来。节目单上规定的曲目演完以后,可以鼓掌要求加演,这是对乐队演出水准的评价和鼓励,也是对我们自己未尽之兴满足的要求。聆听音乐会也是与音乐家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所以鼓掌、喝彩是对他们的尊重与肯定。
听音乐会后还有什么可以做
和孩子交流与讨论
●可以和孩子一起谈论音乐内容。可以问孩子:“你最喜欢哪首曲子呢?”“在这里听音乐和平时听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可以和孩子聊聊在整场音乐会中最关心的问题,如:“你觉得你最感动的是什么?”“你觉得什么乐器最吸引你?”“你有什么感想可以和妈妈分享吗?”
●可以引导孩子与同伴、朋友交流自己的聆听感受,请孩子给朋友们谈谈听到的曲子,说说感想。
开展与音乐会相关的教育活动
●选择相关背景音乐。日常生活中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这些背景音乐可以来源于孩子喜欢的音乐会中的作品。音乐伴随着孩子生活、游戏,久而久之,孩子会对许多作品较为熟悉。
●选择乐曲,引导孩子将身体当乐器。用击掌、拍腿、轻拍胸部等动作来演绎音乐,告诉孩子用这些动作和声音可以创作出一个节奏类型来。例如:击掌、拍腿表示2/4拍的强弱、3/4拍的强弱弱;用击掌、拍腿、跺脚、拍腿表示4/4拍的强弱次强弱,一边做动作,一边唱。同时,鼓励孩子创作出他自己的节拍。
●鼓励孩子自己填写歌词。在聆听了儿童歌曲或儿童剧后,爸爸妈妈可以找出作品,鼓励孩子自己填上新的歌词,这对孩子的语言能力、掌握节奏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
●自己创作、组成乐队。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试着制作乐器,如用碗、锅作为打击乐器,筷子作为鼓棒;用几根橡皮筋组成弦。和孩子一起来演奏,如跟着音乐旋律,温习节奏,加一些音符。如果欣赏的是儿童剧,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自己编故事自己演,以此熟悉故事情节。
4岁以后,去听音乐会吧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接受的音乐教育是不同的,可以参与的音乐活动也不相同,不建议让年龄太小的孩子去听音乐会,但是可以作一些听音乐的前期准备。
0~1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无法分辨音乐的内容、曲目等等。这个时期的音乐教育活动,主要是听音乐。在家里,爸爸妈妈可以选择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作品,熏陶和感染孩子,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心情,选放一些不同风格、不同情绪的音乐,丰富孩子的感受。如,配合孩子的生活活动,起床、洗漱、吃饭、游戏、睡眠等选择音乐。配合孩子的情绪选择音乐,如当孩子情绪烦躁不安时,可以选择一些亲切、活泼、有趣的音乐,帮助孩子稳定、调剂情绪,激发愉快的情绪;当孩子过于激动时,可选择一些安静、优美的曲子,帮助孩子平静。
爸爸妈妈请注意:
●选择的音色要清晰、纯净、好听。
●音量要适中或稍弱,不能太响。
●一次连续听音乐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
●在乐曲的选择上,变换频率不要太快,在1~2个月时间里,选择相对稳定的一组音乐,让孩子有感受、记忆音乐的过程。
1~3岁: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学习说话、走路,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加入适当的音乐,如在学步过程中,选择一些节奏鲜明、短小活泼的歌曲或乐曲,帮助孩子随音乐节拍做拍手、点头、跺脚等动作,在学会走步后,可选择踏脚、走步等动作。孩子学会说话后,可以教孩子有节奏地说儿歌,如边说儿歌边打拍子,初步掌握节奏的概念。
爸爸妈妈请注意:
●所选的音乐音调要准、节拍要清晰,可选择2/4拍、3/4拍、4/4拍的曲子,让孩子感受重拍和弱拍。
●除了听音乐作品外,还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孩子的儿童歌曲,主要指适合孩子理解、演唱的歌曲,歌曲要短,节奏要简单,如《生日快乐》、《新年好》等。
4岁以后:爸爸妈妈可以尝试带孩子去听音乐会,但在选择音乐会时要以贴近生活、满足孩子兴趣、对作品熟悉、音乐会时间短为条件。
可以选择的音乐会
儿童歌曲和儿童剧:这类音乐会时间不长,一般上下半场各为20分钟,中场休息。可以选择一些动画片的音乐会,迪斯尼动画片主题音乐会,让孩子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见到迪斯尼的一些动画明星。还有一些针对孩子的假期音乐会,一般曲目比较简单、明快,比较适合孩子。
交响乐和轻音乐:交响乐有几种表现形式,一是模仿,就是模拟自然界的一些声音,如鸟鸣、风雨;二是联想,即音乐伴随着自己的想象,如想到在阳光下的悠闲自在、花朵开放或是黑夜的寂静、月亮、星空。还有象征,如旋律从低到高可以想象成从开始到成功或是解决了困难。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有选择地带孩子欣赏。
其他形式的音乐会:音乐会的选择如同宝宝的饮食搭配,可以丰富些,如可以带孩子听听国内外少年团体的合唱音乐会、钢琴音乐会、民乐欣赏音乐会、莫扎特专场音乐会等,也可引导孩子听一些单独的作品,如圣桑的《天鹅》(选自动物狂欢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舒伯特的《摇篮曲》、肖邦的《摇篮曲》、德彪西的《月光》、舒曼的《梦幻曲》等,这些曲子非常抒情,比较适合孩子听。
听音乐会前要做好准备
在音乐会上,有时可以看到,妈妈们聚精会神地陶醉在音乐中,爸爸们昏昏欲睡,孩子在两个大人中间手舞足蹈,难以集中注意力。
这是因为对孩子来说,听音乐会的兴奋点在于听到熟悉的乐曲,他们喜欢旋律是自己听到过的、自己也会哼的,而对陌生的旋律,他们往往会摸不着头脑,也就坐不住了。
爸爸妈妈这么做:在听音乐会之前,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多搜集、了解一些相关的资料,可以通过网络、CD来给孩子建立一些前期联系,加深对乐曲的熟悉。如在听音乐会的前一天,爸爸妈妈们不妨把第二天要听的内容给孩子讲讲。如听民乐前,可以给孩子讲讲高山流水、梁山伯和祝英台、瞎子阿炳的故事;听交响乐、钢琴演奏会前,给孩子讲讲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故事,莫扎特、德彪西、肖邦的故事,也可以讲一些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故事,如《天鹅湖》、《睡美人》等,让孩子有所期待。
听音乐会过程中的4个原则
学会守时:听音乐会忌讳迟到,迟到了最好在门外等待一曲演奏完毕再进去。所以听音乐会出门一定要早,要让孩子知道听音乐会一定要准时,早点进场还可以看到乐队位置的摆放、音乐会的准备情况。
学会倾听:听音乐会的时候,爸爸妈妈也可以小声地给孩子讲解,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如可以跟孩子说:“听,这里听上去像什么声音呢?”“对,是流水的声音,是用竖琴演奏的。”再比如:“这一段比较激烈,是什么声音呢?”“哦,你听着像火车的声音啊,再听听看。”“听听像不像雷电呀。”这样,既引导孩子认识了乐器,也认识了各种不同乐器表现的内容。因此,爸爸妈妈在听音乐会前做一些预习功课,有助于引导孩子学会倾听。同时在倾听过程中,爸爸妈妈也可以适时引导孩子,如一首乐曲结束后,用温和的语气对孩子好的欣赏行为进行表扬。
学会鼓掌:一般说来,鼓掌的恰当时机应该是在整首乐曲结束时,但初听音乐会的人无法把握哪里是结束。有时,乐曲分为几个乐章,中间可能有停顿,如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协奏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速度分别为快——慢——快,每个乐章之间有短暂的间歇;一部交响乐通常由四个乐章组成,结构为快——慢——舞曲节奏——快,在各个间歇一般不宜鼓掌,会破坏音乐的气氛。但不是所有的协奏曲、交响乐结构都一样,如《梁祝》是不分乐章的,《贝多芬第五交响乐》的第三、四乐章之间是没有间歇的;还有一些进行曲、波尔卡,如《拉特斯基进行曲》、《雷电波尔卡》等,一气呵成,也没有间歇。对这些作品,可以根据演出时的情况来判断,如演出前熟悉节目单、了解作品的乐章,演出时用心数乐章,注意观察指挥和演奏家们的休整动作。而且,一般全部乐章演奏结束后,指挥一般都会转过身来鞠躬谢幕,此时你就可以尽情鼓掌。
学会尊重:交头接耳、翻看节目单、喝水、嗑瓜子、大声交谈、接听手机等小动作,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周围的人聆听和欣赏音乐会。因此,只要指挥站到指挥台上,就应该让孩子安静下来。节目单上规定的曲目演完以后,可以鼓掌要求加演,这是对乐队演出水准的评价和鼓励,也是对我们自己未尽之兴满足的要求。聆听音乐会也是与音乐家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所以鼓掌、喝彩是对他们的尊重与肯定。
听音乐会后还有什么可以做
和孩子交流与讨论
●可以和孩子一起谈论音乐内容。可以问孩子:“你最喜欢哪首曲子呢?”“在这里听音乐和平时听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可以和孩子聊聊在整场音乐会中最关心的问题,如:“你觉得你最感动的是什么?”“你觉得什么乐器最吸引你?”“你有什么感想可以和妈妈分享吗?”
●可以引导孩子与同伴、朋友交流自己的聆听感受,请孩子给朋友们谈谈听到的曲子,说说感想。
开展与音乐会相关的教育活动
●选择相关背景音乐。日常生活中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这些背景音乐可以来源于孩子喜欢的音乐会中的作品。音乐伴随着孩子生活、游戏,久而久之,孩子会对许多作品较为熟悉。
●选择乐曲,引导孩子将身体当乐器。用击掌、拍腿、轻拍胸部等动作来演绎音乐,告诉孩子用这些动作和声音可以创作出一个节奏类型来。例如:击掌、拍腿表示2/4拍的强弱、3/4拍的强弱弱;用击掌、拍腿、跺脚、拍腿表示4/4拍的强弱次强弱,一边做动作,一边唱。同时,鼓励孩子创作出他自己的节拍。
●鼓励孩子自己填写歌词。在聆听了儿童歌曲或儿童剧后,爸爸妈妈可以找出作品,鼓励孩子自己填上新的歌词,这对孩子的语言能力、掌握节奏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
●自己创作、组成乐队。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试着制作乐器,如用碗、锅作为打击乐器,筷子作为鼓棒;用几根橡皮筋组成弦。和孩子一起来演奏,如跟着音乐旋律,温习节奏,加一些音符。如果欣赏的是儿童剧,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自己编故事自己演,以此熟悉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