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庆1205钻井队,石油工人们特意在大旗上签下了老队长铁人王进喜的名字
一个多月前,中国石油报社资深摄影记者邵胜利踏上了西行之路,这是他自5月30日开始的自驾车万里行的第二次出发。此前他曾用58天时间穿越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四省区,最东到达扶远乌苏镇中国石油东方第一加油站,最北至漠河北极村中国石油漠河加油站,一万多公里的行程,走遍了16个地市的46家石油单位。
老邵的自驾车之旅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石油“绿色奥运、绿色石油”万里行,中国石油企业关心奥运、支持奥运,坚持生产清洁能源、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努力,将通过他的镜头一一呈现。
老邵随身携带的那面10米长、8米宽的大旗上,在北京2008奥运“中国印”标志和中国石油“宝石花”标志的周围,已经签下了2200名中国石油员工的名字。2005年5月,中国石油正式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原油和天然气合作伙伴。而这面大旗,曾经在去年11月中国石油独家赞助的北京奥运吉祥物发布现场挥舞。
这次“万里行”实际行程接近10万公里,整个活动将一直持续到北京奥运举行前夕。
尽管在过去36年的记者生涯中,老邵几乎到过中国石油遍布全国的每一家下属单位,但是这次奥运对于石油人的凝聚力让他“没有想到”。在大庆1205钻井队,石油工人们特意在大旗上签下了老队长铁人王进喜的名字。
让北京“蓝天”数量翻番
几个月前,北京市朝阳区双桥的6000多户居民使用多年的人工煤气被置换成了天然气,北京市就此结束了近50年人工煤气使用的历史。截至今年5月,北京市天然气居民用户突破300万户。
北京曾郑重承诺,到2008年奥运会时,全市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要达80%以上,即达到292天。
在北京空气质量好转的因素中,大力调整能源结构,积极采用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北京早在十多年前,就把天空变蓝的希望“押”在了天然气上。
中国石油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空气质量对于绿色奥运至关重要,而稳定可靠的天然气供应解除了人们的担忧,保证了首都的能源安全。安全平稳地向北京供气既是中国石油的社会责任,更是政治责任。
1990年,北京在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时,中国石油就设法将华北油田的天然气送到了北京,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大气环境。
1991年中国石油专门成立了北京天然气集输公司(后改名北京华油天然气公司),为配合北京申奥,投资36.5亿元,在1997年建成了1090公里、年输气量达30亿立方米的陕京输气管道一期工程,将充足的天然气送到了北京。但是当时北京的城市管网建设尚未完成,每年天然气用量仅为3.2亿立方米,根本无法消化陕京管道数十亿的天然气输量。中国石油从大局出发,让管道亏损运营,等待北京用气量提升。
2002年之后,北京天然气用量持续上升,今年接近40亿立方米,2008年至少需要50亿立方米天然气。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气需求,中国石油投资的陕京二线在2004年3月动工,并于2005年7月投产,设计年输气量是陕京一线的三倍。
为保证安全、优质供气,北京华油天然气公司增建了5座压气站、4座储气库,以提高管道的输气能力和调峰应急能力。为确保2008年奥运会有充足的清洁能源,北京华油天然气公司正进一步加强陕京输气管道输气、储气、配气系统管理,抓紧地下储气库建设,以应对各种风险。
截至目前,已建成的陕京输气管道总长2250多公里,总投资达130多亿元人民币,日供气能力达到4450万立方米,地下储气库日调峰能力达到2800万立方米。
中国石油还中标成为北京市车用液化气(LPG)特许供应商,目前设立了中油燃气全资子公司,拥有4200立方米的LPG储气库、配套的运送罐车和零售网络,年供应能力10万吨以上。在车用LPG资源供应上,中国石油也是国内最大的生产商,市场份额超过80%。
8月6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向媒体宣布,北京自从1998年放弃煤炭改用中国石油输送的天然气后,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监测数据显示,2005年,北京市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由1998年的100天增加到234天。
事实上,中国石油的绿色能源战略也使全国更多地区受益。2004年底,全长4000公里、跨越10个省区市的西气东输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输气管道从中国最大的气田——克拉2直通上海;正在建设的“川气东输”工程带动了中部省区的绿色能源建设;目前,包括北京在内,青岛、沈阳等6个奥运概念城市都被划入中国石油的天然气供应版图。
拟发社会责任报告
一万多公里的东北行,让邵胜利印象深刻的是,每一座中国石油加油站提供的都是清洁环保的乙醇汽油。
为辽宁、吉林两省提供燃料乙醇的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石油和吉林省共同投资兴建的。这座目前全国最大的乙醇燃料生产厂自动化程度很高,只有员工500多人。
乙醇汽油是将燃料乙醇和汽油组分油按1:9的比例进行调配,燃料乙醇以玉米为原料,对于节能、环保意义深远。目前,全国燃料乙醇年产量100余万吨,仅东北地区就占了一半。据计算,被燃料乙醇替代下来的50余万吨普通汽油需要消耗260万吨原油才能炼成,这相当于一个中型油田一年的产量。
现在,中国石油已经成为国内石油化工产品种类最多的生产商,许多产品为国内独有。如用于火炬接力的特殊燃料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国内所有的火炬用气全部来源于中国石油集团。
中国石油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员工有一个愿望,就是2008北京奥运开幕点燃的圣火也用中国石油生产的燃料。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中国石油的勘探开发业务水平已经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相当,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己特点的成熟配套技术,其中的注水开发、低渗透油气田开采技术又在同行中领先。下游炼化业务的科技创新步伐也不断加快,开发了独具特色的欧Ⅲ标准优质燃油、高质量的液化石油气、“昆仑”润滑油等产品,完全可以满足北京奥运对各种燃油、燃气的需求。
不久前,中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最高奖项“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奖颁发,中国石油系统有两个工程项目入选:分别是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和新疆油田公司石西油田开发建设工程。
国家环保总局评价说,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不仅避开了环境敏感目标和重要文物古迹,而且第一次将生态修复纳入工程建设加以落实,在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强化水土保持措施;穿越大中型河 流时,采用国际先进的穿越、跨越方式,不直接影响水体环境质量;经过农业区时,采取分层覆土措施保护耕地。
中国石油有关负责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作为负责任的大型能源企业,中国石油正酝酿在今年底正式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
今年7月11日,中国第一条跨国管道——中哈原油管道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中亚地区的原油将通过该管道进入中国境内。这是中国石油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又一个重要项目。
经过几十年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产油国之一,位居第五。但是,国内不断提高的石油产量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原油进口比例正逐年加大。今后,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清洁能源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面对国内石油生产不能保证供给的形势,中国石油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着眼全球油气资源,选择有利地区,建成若干海外油气生产基地,同时扩大国际油气贸易,实现进口多元化,努力增加供应能力。
已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打拼了十多年的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发展加速,业务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由单一的合作开采转向跨国并购、风险勘探和上下游一体化。目前,中国石油的海外油气项目已扩大到58个,遍及非洲、中亚、南美和东南亚等地区的23个国家。国际贸易增长迅速,“十五”期间共完成原油、成品油和化工产品等贸易量2.2亿吨、贸易额516亿美元。石油机械装备出口到59个国家和地区,工程技术服务业务走向国际的步伐也在加快。特别是苏丹3/7区千万吨级大油田的发现,以及成功收购原油生产能力达千万吨的PK公司,标志着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中国石油依靠过硬的开发技术,先后在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秘鲁等国家成功地让百年油田再现青春,让复杂油气田取得高产,确立了自己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地位。
近几年,中国石油在境外获得份额油的数量逐年增加,2005年原油作业产量和权益产量分别达到3582万吨和2002万吨,年均增长21.5%和23.9%;天然气作业产量和权益产量分别达到40.2亿立方米和29亿立方米,年均增长40.5%和43.3%,有效地缓解了国内油产量不足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