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光饼战火烧出的美食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EYO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传,光饼是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在福建、浙江一带抗倭时发明的,用作日常补给的干粮。后来,人们为纪念戚继光抗倭,就称小饼为“光饼”,称大饼为“征东饼”。
  在福州,人们通常把饼面没有芝麻的叫“光饼”,有芝麻的叫“福清饼”。但在距福州60公里的福清市,人们则把饼面有芝麻的叫“光饼”。要论“津津有味”,比较起来,还是福清人做的光饼略胜一筹。福州人做光饼,从前一向用木炭烘炉,现在为图省事,多半改用电烘箱烤了。而福清人做光饼,至今还保留着自己的一套,不但新鲜,而且有趣,夸张点说,简直可称之为融音乐与舞蹈为一体的劳动艺术。
  制饼方法极具舞蹈美
  福清人烧制光饼用的是外裹黄泥的大缸,高约1米、腹部直径约1米、口径约0.5米。大缸外用木板捆扎起来,以防烫伤。烧制前,先用成捆的松枝或木柴在缸内点起冲天大火,待把缸壁烧“白”,缸底只剩余烬,然后把做好的饼胚,由两人合作,伸入缸内,飞快而准确地贴在缸壁上。贴饼过程中,假如动作迟缓了一点,光着的手臂就会被烤出水泡来。因此,贴饼环节可以衡量做饼师傅的技艺如何。
  倘若功夫不到家,贴在炉内的饼胚,也会不听话地滚下炉底而烧成炭的。另外,炉壁太凉,饼胚搁炉,铲不起来;太烫了,饼胚同样也粘不住,会往下掉。
  由于烧制光饼时用的是大火缸,所以不分冬夏,两人都打着赤膊,甚至还光着上身。他们一个飞快地递胚,一个飞快地接饼,再往缸里贴,身子一伸一欠,一俯一仰,动作敏捷,配合默契,再加上噼噼啪啪的贴饼声,仿佛有音乐在伴奏,节奏感十分强烈。一般只要10分钟,能容纳400只光饼的大缸便全部贴完了,真叫人大开眼界。假如配合不默契,一大缸要贴半小时以上。贴完饼胚后,往饼面撒一些水,再将缸口密封10分钟左右。撒水是为了让缸内有水蒸气析出,便于光饼成熟。然后将熊熊燃烧的大火伸进炉内,并不停地用扇子扇动大火。10分钟以后,一只只金黄色的、十分香脆的光饼就烧制完成了。由于光饼是贴在黄泥缸里烧制而成,故福清人也将其称为“缸饼”。
  虽然制作光饼没什么秘方或绝招,但无论多么高明的师傅,也只能在福清本土才能制作出正宗的色、香、味俱佳的福清光饼。无论外地人怎样尝试制作福清光饼,都无法达到同样的口味。
  光饼极易变软,做饼师傅不是没有办法的。为了解决此问题,聪明的师傅就在面粉中掺进适量上等猪油,这样,制作出来的光饼叫“猪油酥”,不但可口,且便于长期保存不变软。以前“猪油酥”要事先订做,现在就不必了,在街边随时都可以买到。
  为了方便老人和儿童食用,做饼师傅还特地推出软烧光饼,俗称“软烧饼”。这种饼在制作饼胚时,不加芝麻,入炉后,降低火候,文火炙烤即可。然后在饼面上抹上一层熟油,使之松软。这样就受老人和儿童喜好了。
  光饼的由来
  福清光饼堪称是一种真正有过光荣历史的军粮。在福清,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光饼跟戚继光抗倭有关。《辞海》里也有这样的介绍专条:“施鸿保《闽杂记》:‘光饼’,戚南塘(按:戚继光号南塘)平倭寇时,制供行军路食。后人因其名继光,遂以称之。今闽中各处皆有,大如番钱,中开一孔,可以绳贯,今浙东亦有,直径约寸许,味微咸。”
  相传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福建沿海倭寇猖獗。次年,戚继光率军进驻福清平倭。为了袭击敌军,军中常常不举火烧饭,而由士兵(戚家军多为山东人)按山东老家制作烧饼的方法烤制面食干粮,这种烤饼就是光饼的原型:中间有孔,可穿上细麻绳,挂在胸前,利于行军打仗。后来,士兵发现烤饼虽可以充饥,但常吃易燥火、便秘,不易消化,且口味差。戚继光又和幕僚们在制作过程中加盐以增口味,加碱以助消化,加芝麻以润肠胃、去燥火。改良后的烤饼成了戚家军喜爱的一种干粮,为戚家军全歼牛田(即龙田)据点的倭寇立了大功。后来,制作烧饼的方法传到了民间,老百姓为了纪念戚家军的功绩,便把这种饼称为光饼或征东饼。这就是光饼的由来。
  福州府志曾记载戚继光抗倭与光饼的关系。清代福州《白华楼钞》有《光饼歌》诗云:“至今见饼犹见君,饼家能说戚家军。”清乾隆年间刻本《榕城诗话》中有一首《光饼歌》并附引言,对光饼起到的后勤作用给予极高的评价,文字不长,兹摘要如下,亦可以佐证:“榕城市有光饼,相传为戚继光行军时所作,中林有诗云:……闻昔南塘戚将军,御倭远走东海岸。三军千里裹粮来,征发往往误朝爨。特作此饼散军中,一串随身挂铠釺。干戈冲斥任鲸吞,临阵含餔和血汗。身经百战兵不饥,士气激发倍骁悍。以此克秦保障功,东南半壁椎屏翰。将军去今二百年,饼式依然传里闾。此饼因冒将军名,妇竖知名日相唤……走笔书成光饼歌,馔经补作新公案。”
其他文献
12月16日,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的国家练兵场,志愿者和军队官兵参加胜利日庆祝活动。当日,为庆祝孟加拉国胜利日,众多志愿者和军队官兵在国家练兵场高举红绿牌子,组成一面孟加拉国国旗。这面“国旗”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面由人拼组的国旗。
期刊
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在哪里?不是南北极点,而是南极东部高原一处名为“Valkyrie Dome”的地方,那里最近一次低温峰值是零下93.2摄氏度,出现在2010年8月10日。这个温度也超过了南极大陆东部Vostok Research Station观测站在1983年达到的零下89.2摄氏度的纪录。而人类居住的温度最低地方是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小镇Verkhoyansk和Oimekon,最低气温到达过
期刊
华阴方言属北方方言中原官话关中片的一个地点方言。本文对华阴方言有关缝纫动作的四个动词“缘”、“组”、“赦”、“纳”逐一进行考证,并对它们在华阴方言中的不同意义进行区别。
期刊
甘肃敦煌鸣沙山,一片沙山被隔离成两块,一边被游客踩踏满是脚印痕迹,一边是为保护月牙泉不准游客进入的沙漠,两边形成“喧闹”与“寂静”的鲜明对比,一棵孤零零的绿树为画面增添了一抹亮色。
期刊
在繁华的街道,车辆与行人汇聚在一起,形成一曲城市交响乐。主题与画面表现突出,缤纷的色彩,动静结合的画面,简单的城市一角,充满了现场感,但构图有点瑕疵,上部和右下角有点杂乱。
期刊
包括传承字和简化字在内的规范汉字,是中国现在的通用文字,社会各界都应该遵照使用。公务与经贸交往,新闻出版、各级教育机构和公共场所等等,都要正确使用规范字。
期刊
虽然纷乱,但是非常富有趣味性的画面中,两只蚂蚁在花瓣上专注地交流。整幅画面颜色鲜艳而清新,花瓣之上私语的蚂蚁和花瓣下隐藏的一个身影,又构成一种对比,为图片增加了一些故事的元素。
期刊
12月3日,韩国庆尚南道巨济岛,一艘比美国纽约帝国大厦的高度还长的浮动船“前奏”号首次下水测试。一旦全部建成,“前奏”号浮动船将成为世上最大的浮动设施,重量超过60万吨。尽管其外表看上去像是一艘船,但“前奏”号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能被称为一艘船,因为它需要被拖船拖到该去的地方,而不能依靠自身的动力行驶。业界分析人士称,“前奏”号造价估计会在108亿美元到126亿美元之间。
期刊
糍粑也称年糕,在过年的时候制作食用,过年前制作糍粑是福建乡村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糍粑由糯米蒸熟,再通过特质石材凹槽冲打而成,手工打糍粑很费力,但是做出来的糍粑柔软细腻,味道极佳。  每年到腊月间,越是接近年关,城里人都忙着上街置办过年物品,乡村人家却都是自己动手准备年货。寒冬腊月的时候,农活不能干,是乡间办年的好时机。家家户户腌鱼肉,制阴米,磨汤圆,烫豆折,爆蚕豆,炒花生,嗵炒米,熬白糖……而糍
期刊
好糖“打”出来  “打糖”是麦芽糖的一种,和打糍粑(年糕)一样,都是为过年准备的年货。这些事情都在腊月完成,据说用腊水熬出的打糖味道更甜,也更经留,不容易溶化。  “我20多岁的时候,父亲就开始教我打糖,现在我都60岁了。”打了30多年糖的福建武夷山吴屯乡后乾村村民占希财,是占家“打糖”的第五代传人了。  “打糖”是武夷山年货之一,糖里面包裹着花生、芝麻,一口咬下去,满嘴尽是香甜。对于打糖,占希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