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比利半岛是整个欧洲的最南端,安达卢西亚则位于伊比利半岛的最南端,从这里到北非的摩洛哥,比去法国还近。正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安达卢西亚曾被不同肤色的人群统治,这里发生过的战争不计其数。
塞维利亚大教堂位于安达卢西亚首府塞维利亚市内,是位居世界第三的大教堂,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和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像所有从微小到巨大的人类造物一样,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建造始于一个梦。据说,1401年夏季的一天,塞维利亚的神父们做了一个相同的梦,在梦中,他们被神告知必须要建造一座“天下无双”的教堂。于是,在原来摩尔人修建的清真寺基础上,塞维利亚人建起了中世纪时期世界最大的教堂。大仲马曾写道:“这座大教堂的修建者曾下令拆除了清真寺里除了塔楼之外的所有建筑,而教堂奢华的装饰就像是它的建造者所发出的豪言一样:‘我们所建造的教堂,必须让我们的后代感到那是一种疯狂的铺张。’”
除了建筑本身极具特色,塞维利亚大教堂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这里有世界著名航海家哥伦布的陵墓。陵墓位于王室座堂的大厅内,由哥伦布时代的4位西班牙国王的雕像抬着,可见这位航海英雄在西班牙的地位和受尊敬的程度。
其实,有关哥伦布的遗骸是否真的在塞维利亚大教堂内,人们争论了上百年,直到2016年才得到确认。在欧洲,哥伦布的生与死都带有神秘色彩,历史学家迄今也无法确定他的准确出生地点,但毋庸置疑的是,哥伦布的航海活动大部分是在以塞维利亚为中心的安达卢西亚海岸进行的,这片神奇的土地对哥伦布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2016年5月,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过4年的研究,运用DNA比对,终于确认塞维利亚大教堂安放的遗骸就是哥伦布。
大清真寺整个布局为长方形,长180米,宽130米,从东面的拱形大门进入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开阔的大院落,院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橘园”——伊斯兰时期,这里种植了许多橘树。院子中间有一个喷水池,是当年穆斯林在礼拜前洗净的地方。院子三面都有穆德哈尔风格的回廊,那时,经学院的师生常常在这里研习《古兰经》,据说伊斯兰神秘主义哲学家伊本·阿拉比大师也在此参与过讨论。橘园清新雅致,当年大仲马来这里参观时描述:“寺院中央有一个永不干涸的泉眼,四周围绕着棕榈树、柏树、柑橘树和柠檬树。当穿过这充满阳光又郁郁葱葱的庭院进入主殿时,梦幻感油然而生。”
如今,大清真寺作为科尔多瓦的天主教主教堂被使用,体现了一种文化撞击后的融合。水池依旧,橘树仍继续生长,只是少了冥想之人,尖尖的钟楼矗立在橘园旁,看似有一丝突兀,读懂之人却能体会出另一种难得的包容。正如1986年纪念大清真寺奠基1200周年之际,西班牙国王卡洛斯站在大殿的壁龛前所说:“这座城市首先意味着两个世界的精神统一,它的大清真寺就是理解东方和西方的钥匙,如果人类以为可以丢弃各个民族用信仰和玄思培育出的人类感情和精神价值,那么人类将失去前途……”
阿尔罕布拉宫流水与建筑的相融
在摩尔人留存于安达卢西亚的古建筑中,还有一座被称为“宫殿之城”和“世界奇迹”的建筑,那就是阿尔罕布拉宫。
除了规模宏大,阿尔罕布拉宫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宫殿内常常会看到流动的水——喷泉被引入室内空间,模糊了内与外的界限;建筑投影于水中,造成虚实相映的幻象。
要想感受这种水与建筑相融合的意境,不妨去到宫殿的桃金娘中庭。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大庭院,也是当年阿尔罕布拉宫最为重要的外交和政治活动中心。它由大理石列柱围合而成,中间是一个浅而平的矩形反射水池,以及漂亮的中央喷泉。在水池旁排列着两行桃金娘树篱,庭院也由此得名。寂静的夜晚,月影倒映在水中,整个庭院升起一种神秘魔幻的氛围,犹如美国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记在他的随笔《阿尔罕布拉的故事》中描述的一般:“神秘公主的白色手臂在向我召唤,漆黑的眼睛在窗棂后闪烁……”
阿尔罕布拉宫堪称摩尔式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西方媒体曾评选出“世界上最美的十大宫殿”,阿尔罕布拉宫就位列前三名。这座代表伊斯兰文化的圣殿是历史的见证,象征着摩尔人曾拥有的权利和地位,所以华盛顿·欧文在《阿尔罕布拉的故事》结尾写道:“在落日余辉中,我来到了道路折入山峦的地方,我停下来最后望一眼格拉纳达。我所站立的小山上能够看到那座城市和周围山峰的美妙景致。这是在传说中摩尔人最后叹息之地,叹息山相对的方向。我现在终于理解可怜的波伯迪尔(最后一个摩尔君王)最后离开时的心情,留在他身后的是一座天堂,而摆在他面前的是崎岖的漫漫流放之路……”
塞维利亚大教堂位于安达卢西亚首府塞维利亚市内,是位居世界第三的大教堂,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和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像所有从微小到巨大的人类造物一样,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建造始于一个梦。据说,1401年夏季的一天,塞维利亚的神父们做了一个相同的梦,在梦中,他们被神告知必须要建造一座“天下无双”的教堂。于是,在原来摩尔人修建的清真寺基础上,塞维利亚人建起了中世纪时期世界最大的教堂。大仲马曾写道:“这座大教堂的修建者曾下令拆除了清真寺里除了塔楼之外的所有建筑,而教堂奢华的装饰就像是它的建造者所发出的豪言一样:‘我们所建造的教堂,必须让我们的后代感到那是一种疯狂的铺张。’”
除了建筑本身极具特色,塞维利亚大教堂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这里有世界著名航海家哥伦布的陵墓。陵墓位于王室座堂的大厅内,由哥伦布时代的4位西班牙国王的雕像抬着,可见这位航海英雄在西班牙的地位和受尊敬的程度。
其实,有关哥伦布的遗骸是否真的在塞维利亚大教堂内,人们争论了上百年,直到2016年才得到确认。在欧洲,哥伦布的生与死都带有神秘色彩,历史学家迄今也无法确定他的准确出生地点,但毋庸置疑的是,哥伦布的航海活动大部分是在以塞维利亚为中心的安达卢西亚海岸进行的,这片神奇的土地对哥伦布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2016年5月,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过4年的研究,运用DNA比对,终于确认塞维利亚大教堂安放的遗骸就是哥伦布。
大清真寺整个布局为长方形,长180米,宽130米,从东面的拱形大门进入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开阔的大院落,院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橘园”——伊斯兰时期,这里种植了许多橘树。院子中间有一个喷水池,是当年穆斯林在礼拜前洗净的地方。院子三面都有穆德哈尔风格的回廊,那时,经学院的师生常常在这里研习《古兰经》,据说伊斯兰神秘主义哲学家伊本·阿拉比大师也在此参与过讨论。橘园清新雅致,当年大仲马来这里参观时描述:“寺院中央有一个永不干涸的泉眼,四周围绕着棕榈树、柏树、柑橘树和柠檬树。当穿过这充满阳光又郁郁葱葱的庭院进入主殿时,梦幻感油然而生。”
如今,大清真寺作为科尔多瓦的天主教主教堂被使用,体现了一种文化撞击后的融合。水池依旧,橘树仍继续生长,只是少了冥想之人,尖尖的钟楼矗立在橘园旁,看似有一丝突兀,读懂之人却能体会出另一种难得的包容。正如1986年纪念大清真寺奠基1200周年之际,西班牙国王卡洛斯站在大殿的壁龛前所说:“这座城市首先意味着两个世界的精神统一,它的大清真寺就是理解东方和西方的钥匙,如果人类以为可以丢弃各个民族用信仰和玄思培育出的人类感情和精神价值,那么人类将失去前途……”
阿尔罕布拉宫流水与建筑的相融
在摩尔人留存于安达卢西亚的古建筑中,还有一座被称为“宫殿之城”和“世界奇迹”的建筑,那就是阿尔罕布拉宫。
除了规模宏大,阿尔罕布拉宫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宫殿内常常会看到流动的水——喷泉被引入室内空间,模糊了内与外的界限;建筑投影于水中,造成虚实相映的幻象。
要想感受这种水与建筑相融合的意境,不妨去到宫殿的桃金娘中庭。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大庭院,也是当年阿尔罕布拉宫最为重要的外交和政治活动中心。它由大理石列柱围合而成,中间是一个浅而平的矩形反射水池,以及漂亮的中央喷泉。在水池旁排列着两行桃金娘树篱,庭院也由此得名。寂静的夜晚,月影倒映在水中,整个庭院升起一种神秘魔幻的氛围,犹如美国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记在他的随笔《阿尔罕布拉的故事》中描述的一般:“神秘公主的白色手臂在向我召唤,漆黑的眼睛在窗棂后闪烁……”
阿尔罕布拉宫堪称摩尔式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西方媒体曾评选出“世界上最美的十大宫殿”,阿尔罕布拉宫就位列前三名。这座代表伊斯兰文化的圣殿是历史的见证,象征着摩尔人曾拥有的权利和地位,所以华盛顿·欧文在《阿尔罕布拉的故事》结尾写道:“在落日余辉中,我来到了道路折入山峦的地方,我停下来最后望一眼格拉纳达。我所站立的小山上能够看到那座城市和周围山峰的美妙景致。这是在传说中摩尔人最后叹息之地,叹息山相对的方向。我现在终于理解可怜的波伯迪尔(最后一个摩尔君王)最后离开时的心情,留在他身后的是一座天堂,而摆在他面前的是崎岖的漫漫流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