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出疑难肿瘤诊治的长征声音,为更多疑难肿瘤患者得到治疗贡献力量。
2018年中国恶性肿瘤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天有1万多人被诊断新发癌症。40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之后开始快速升高,80岁达到峰值。
我国癌症患病率在国际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相对于全球癌症数据,我国肝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仍占很大比例。
我国的恶性肿瘤患病人群与欧美国家相比,诊断时为晚期的患者居多,而晚期肿瘤患者相当一部分无法治愈。在晚期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肿瘤耐药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随着常规治疗的耐药,经常会碰到“人还在,方案没了”的窘境。
除此之外,在恶性肿瘤临床治疗过程中,还会碰到原发灶不明肿瘤或多部位同时原发肿瘤,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部分相对少见的肿瘤,如平滑肌肉瘤、肺唾液腺癌等,缺乏标准方案;部分对化疗不敏感的肿瘤,如肝癌、胰腺癌、肾癌等,初始治疗即缺乏有效方案;部分患者合并器官功能障碍,如肿瘤合并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无法常规用药……以上种种原因,给临床医生的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也让诸多患者因治疗无效、求医无门而陷入失望甚至绝望的境地。
2015年起,长征医院肿瘤科在主任臧远胜的带领下,总结了疑难肿瘤的特征,提出了疑难肿瘤概念,为一个个既往“无药可用”的疑难肿瘤患者开启了一扇充满希望的治疗之门。
“不抛弃,不放弃”
在一系列患者取得良好疗效后,臧远胜2017年1月在国内率先召开了全国范围的长征疑难肿瘤论坛,和全国同行共同探讨疑难肿瘤的临床治疗。
臧远胜的号召得到了同道的认可和支持,2017年11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肿瘤医疗与产学研联盟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成立,他担任主任委员,并于2018年12月担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在长征医院肿瘤科,有一句话深得医生和患者的共鸣,那就是“不抛弃,不放弃”。这句话在疑难肿瘤患者的诊治中,更显弥足珍贵。
疑难肿瘤患者的诊治存在诸多困难和不确定。诊治一个疑难肿瘤患者所耗费的精力,可能是一个普通患者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许多患者因此求医无门,但对每一名患者和家庭而言,无药可医、无计可施太过残忍。
臧远胜常常说:“只要人活着,希望就在。”针对治疗困难重重的疑难肿瘤患者,创新诊治的一个个案例不仅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新希望,也给团队带来更大的信心和动力。
34岁的杨女士就是其中一例。
2015年11月,在当地被诊断为晚期胃癌的杨女士因严重梗阻而无法治疗,辗转来到长征医院肿瘤科。入院评估发现她的情况很糟糕。肠梗阻术中发现胃壁有12厘米的巨大肿块,和周围的肠道粘在了一起,而且腹腔里有广泛的粟粒样转移结节,转移结节的病理提示为印戒细胞癌。
肿瘤已经转移,无法手术切除,为了缓解肠梗阻,只能行末端回肠双腔造瘘术。手术以后,恢复很不理想,无法接受全身化疗,当地医生的判断是连农历新年都过不去。
长征医院肿瘤科团队秉持“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在细致地处理梗阻的同时,谨慎选择治疗方案,经过一个多月近乎极致的努力后,杨女士的情况逐步好转,在后续积极的抗肿瘤治疗下,肿瘤明显缩小,从奄奄一息恢复到能正常生活。
身體状况好转后,杨女士投身公益,作为长征医院肿瘤科公益科普片的女主角,拍摄了科普微电影。
长征声音
案例不胜枚举。凌女士2018年5月突发消化道大出血,在香港诊断为胃癌晚期,因身体状况差、合并症多,无法接受抗肿瘤治疗。为寻求积极治疗,凌女士包机自港来沪,到长征医院肿瘤科接受治疗。
由于身体状况过于虚弱,虽经长征医院肿瘤科积极治疗,仍无法耐受化疗。臧远胜借助新的二代基因测序的手段,同时借鉴篮子理论(将具有相同基因变化的不同疾病比作一个篮子)和既往经验,为凌女士选择了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后,凌女士的状况逐日好转,扩增的EGFR基因明显下降,身体状况逐渐恢复,终于接受了积极的抗肿瘤治疗,一个多月后顺利出院。
在臧远胜的带领下,长征医院肿瘤科团队已经为一批疑难肿瘤患者争取到了新生的希望。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疑难肿瘤的人群也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他们相信,随着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的相继成立,一定会有更多的团队投身于疑难肿瘤治疗的事业中,为更多疑难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在诊治患者的同时,长征医院肿瘤科还总结经验,将疑难肿瘤诊治的点滴汇聚成文,仅2018年就在多个知名SCI杂志上发表了疑难肿瘤诊治相关论文6篇,在国际上发出了疑难肿瘤诊治的长征声音,为更多疑难肿瘤患者得到治疗贡献力量。
2018年中国恶性肿瘤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天有1万多人被诊断新发癌症。40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之后开始快速升高,80岁达到峰值。
我国癌症患病率在国际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相对于全球癌症数据,我国肝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仍占很大比例。
我国的恶性肿瘤患病人群与欧美国家相比,诊断时为晚期的患者居多,而晚期肿瘤患者相当一部分无法治愈。在晚期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肿瘤耐药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随着常规治疗的耐药,经常会碰到“人还在,方案没了”的窘境。
除此之外,在恶性肿瘤临床治疗过程中,还会碰到原发灶不明肿瘤或多部位同时原发肿瘤,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部分相对少见的肿瘤,如平滑肌肉瘤、肺唾液腺癌等,缺乏标准方案;部分对化疗不敏感的肿瘤,如肝癌、胰腺癌、肾癌等,初始治疗即缺乏有效方案;部分患者合并器官功能障碍,如肿瘤合并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无法常规用药……以上种种原因,给临床医生的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也让诸多患者因治疗无效、求医无门而陷入失望甚至绝望的境地。
2015年起,长征医院肿瘤科在主任臧远胜的带领下,总结了疑难肿瘤的特征,提出了疑难肿瘤概念,为一个个既往“无药可用”的疑难肿瘤患者开启了一扇充满希望的治疗之门。
“不抛弃,不放弃”
在一系列患者取得良好疗效后,臧远胜2017年1月在国内率先召开了全国范围的长征疑难肿瘤论坛,和全国同行共同探讨疑难肿瘤的临床治疗。
臧远胜的号召得到了同道的认可和支持,2017年11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肿瘤医疗与产学研联盟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成立,他担任主任委员,并于2018年12月担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在长征医院肿瘤科,有一句话深得医生和患者的共鸣,那就是“不抛弃,不放弃”。这句话在疑难肿瘤患者的诊治中,更显弥足珍贵。
疑难肿瘤患者的诊治存在诸多困难和不确定。诊治一个疑难肿瘤患者所耗费的精力,可能是一个普通患者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许多患者因此求医无门,但对每一名患者和家庭而言,无药可医、无计可施太过残忍。
臧远胜常常说:“只要人活着,希望就在。”针对治疗困难重重的疑难肿瘤患者,创新诊治的一个个案例不仅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新希望,也给团队带来更大的信心和动力。
34岁的杨女士就是其中一例。
2015年11月,在当地被诊断为晚期胃癌的杨女士因严重梗阻而无法治疗,辗转来到长征医院肿瘤科。入院评估发现她的情况很糟糕。肠梗阻术中发现胃壁有12厘米的巨大肿块,和周围的肠道粘在了一起,而且腹腔里有广泛的粟粒样转移结节,转移结节的病理提示为印戒细胞癌。
肿瘤已经转移,无法手术切除,为了缓解肠梗阻,只能行末端回肠双腔造瘘术。手术以后,恢复很不理想,无法接受全身化疗,当地医生的判断是连农历新年都过不去。
长征医院肿瘤科团队秉持“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在细致地处理梗阻的同时,谨慎选择治疗方案,经过一个多月近乎极致的努力后,杨女士的情况逐步好转,在后续积极的抗肿瘤治疗下,肿瘤明显缩小,从奄奄一息恢复到能正常生活。
身體状况好转后,杨女士投身公益,作为长征医院肿瘤科公益科普片的女主角,拍摄了科普微电影。
长征声音
案例不胜枚举。凌女士2018年5月突发消化道大出血,在香港诊断为胃癌晚期,因身体状况差、合并症多,无法接受抗肿瘤治疗。为寻求积极治疗,凌女士包机自港来沪,到长征医院肿瘤科接受治疗。
由于身体状况过于虚弱,虽经长征医院肿瘤科积极治疗,仍无法耐受化疗。臧远胜借助新的二代基因测序的手段,同时借鉴篮子理论(将具有相同基因变化的不同疾病比作一个篮子)和既往经验,为凌女士选择了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后,凌女士的状况逐日好转,扩增的EGFR基因明显下降,身体状况逐渐恢复,终于接受了积极的抗肿瘤治疗,一个多月后顺利出院。
在臧远胜的带领下,长征医院肿瘤科团队已经为一批疑难肿瘤患者争取到了新生的希望。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疑难肿瘤的人群也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他们相信,随着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的相继成立,一定会有更多的团队投身于疑难肿瘤治疗的事业中,为更多疑难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在诊治患者的同时,长征医院肿瘤科还总结经验,将疑难肿瘤诊治的点滴汇聚成文,仅2018年就在多个知名SCI杂志上发表了疑难肿瘤诊治相关论文6篇,在国际上发出了疑难肿瘤诊治的长征声音,为更多疑难肿瘤患者得到治疗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