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其不同的所有制结构,必然会使其经营绩效产生差异。本文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所有制结构进行简要分析,然后从银行的竞争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对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进行比较,评价不同的所有制结构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最后分别对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所有制;运营绩效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1-0024-04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划分标准,我国主要的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两大类。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指的是国家独自或国家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指非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因为不同的所有制结构,导致银行的经营目标、运营机制存在很大的差别,如国有商业银行承担宏观调控的职能,常常和普通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悖,最终这种股权所有结构方面的差别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本文通过实证比较研究股权结构不同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所有制结构分析
我国两类商业银行的主要区别在于所有制结构不相同,且伴随着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进程,这一区别表现为商业银行股东性质的差异。以10家商业银行的股权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见图1。
图1显示,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绝大部分由国务院通过下属的汇金公司及财政部控制,没有或仅有少量的无限售条件的股权,性质上属于国有范畴。例如,工商银行70.7%的股份由国家控制,无限售条件的股份仅占4.2%。另一方面,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权虽然部分由国有企业掌握,会受到政府的间接影响,但由于有大部分无限售条件的股权,且股权分布较分散,因此其所有制结构接近私有化。比如,招商银行有67.37%的无限售条件股,32.63%的股份由十多家国有企业控制,国家持股为零。
所有制结构的不同使得两类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采取不同的方法:国有商业银行的决策更多的表现出国家的意志,会根据政策的需要调整经营策略;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依照董事会的决策行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其结果必然表现为不同的运营绩效。本文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全部结果,包括银行规模的扩大、盈利能力的提高和银行对社会的贡献力(简称社会效益)。通过对运营绩效设置指标并进行评估,我们可以清楚地比较国有制与股份制在商业银行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绩效的实证比较
笔者认为,可以将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分解为竞争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三部分进行评价。已有学者对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进行过分析,但目前为止尚没有对商业银行整体运营绩效的评价研究,而且对社会效益的研究目前也只处于定性分析的阶段。本文将从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形成对运营绩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评估两类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比较国有制与股份制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
(一)运营效益的指标体系
本文从竞争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考察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具体来说,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是指银行在金融市场角逐中所体现出的综合能力,是银行运营的基础;经济效益是指商业银行自身财富的增长,是银行经营活动产生的内部效益;社会效益则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所作的贡献。银行的竞争力越强,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越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效率与公平并重。
在这样的前提下,本文认为可以将运营绩效、竞争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变量的关系概括为:运营绩效=竞争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即评估商业银行运营绩效的总公式,以下分别设置这三方面的计量指标。
1.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可以从资产、设施等资源条件入手,这里选择的指标包括:一是资产规模。资产规模是银行的资本总额与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率,即资本总额/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是用来考察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数据。资产规模越大,银行的实力和信誉才越有保证。银行间经常发生的收购、重组案例就是商业银行为提升其资产规模进而提高竞争力的鲜明例证。二是机构分布水平。机构分布水平是银行的分支机构数与我国县级行政区数的比率,即分支机构数/县级行政区数。分支机构的分布情况关系到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难易程度,机构分布广泛可以成为银行经营的一个有利条件,这一点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广、储蓄率高的国家来说显得更为重要。三是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是保证商业银行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银行可以化解和吸收一定量的风险。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资本充足率目标标准比率为8%。[1]由此建立的衡量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公式为:竞争力=(资产规模+机构分布水平+资本充足率)/3。
2.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对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评价主要是从银行经营的利润方面考虑,本文只选取两个指标:一是资本金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是利润总额占资本总额的百分比,是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金的获利能力的指标。资本金利润率越高,说明银行使用资本创造的利润越多,资本的利用效率越高。二是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收益率,是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银行运用自由资本效率的指标,其值越高,说明给股东带来的收益越大。这里采用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以衡量银行在固定时点的效率。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计算公式就是:经济效益=(资本金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2。
3.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衡量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可以从银行对社会的经济贡献、创造就业能力和员工的福利水平三个方面设立指标:一是人均缴税水平。人均缴税水平是银行上缴的所得税额与银行员工人数的比率,用来衡量银行中劳动者对社会做出经济贡献的能力。银行的人均缴税水平越高,劳动者在该银行中为社会做出的经济贡献就越大。二是就业水平。就业水平是银行的员工人数与分支机构数的比率,用来衡量银行为社会创造就业的能力。就业水平越高,银行的发展所提供的就业机会越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越强。三是平均福利水平。平均福利水平是银行对员工的支付总额与员工人数的比率。平均福利水平用来衡量银行中的劳动者获得的平均收益,其值越高,说明劳动者的劳动获得的回报越大,银行对员工的关注程度越高。三项指标的平均数就是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人均缴税水平+就业水平+平均福利水平)/3。
(二)运营绩效的实证比较分析
建立以上指标体系后,我们对两类商业银行实际的运营绩效进行比较,评价采取不同所有制结构对商业银行所造成的结果。
1.原始数据。本文采用我国10家商业银行2003至2008年6年的年度报告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国有商业银行4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6家: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见表1)。由于数据较多,仅列出对数据进行算术平均后的结果。
为防止银行在特殊年份出现极端值而影响最终比较结果,本文对各银行6年的平均指标进行比较。根据指标计算公式及表1的数据,得到各商业银行2003-2008年6年间竞争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运营绩效的平均水平(见表2)。
2.竞争力分析。以6年数据平均值计算,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明显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国有商业银行中,竞争力最弱的农业银行指标水平为8.63,比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最强的招商银行4.20的水平高出一倍多(见表2)。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主要是由于国家在资本规模和机构设置方面给予的有力支持。[2]
3.经济效益分析。除建设银行外,国有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均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水平;国有银行经济效益的平均水平为6.32,小于股份制商业银行8.62的平均水平; 在4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家持股比例最小的建设银行超过了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水平(见表2)。另外,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于2005年和2004年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可以通过分别计算两家银行6年的经济效益指数以判断股份制改革对银行经济效益的影响(见表3)。[3][4]
由表3可以看出,与股份制改革的完成时间相对应,工商银行的经济效益在2004-2005年间有大幅度提升,中国银行的经济效益则在2003-2004年间产生了飞跃。
4.社会效益分析。6年间股份制商业银行比国有商业银行创造了更大的社会效益,在对社会的经济贡献方面、创造就业的能力方面和员工福利水平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具有明显优势。
5.运营绩效分析。根据6年的表现判断,除农业银行外,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均明显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见表2)。[5]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设计指标并对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实证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资金实力与机构规模均大大超越股份制银行的水平;第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总体水平高于国有商业银行,这表明在中国目前的商业银行体系中,股份制对银行自身的发展起到了更有力的作用;第三,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带来了银行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同样表明了股份制对银行经济效益提高产生了推动作用;第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明显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在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方面比国有银行发挥了更大作用;第五,国有商业银行运营绩效的总体水平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主要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力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了更强的规模经济。
综合以上的分析和结论,笔者认为: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迎合了全球范围内银行间强强联合的趋势,既保存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前的竞争优势,又使股份制结构发挥了提升经济效益的作用。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应当继续推行并且不断深化,在保存规模优势的前提下,促进股东结构的多元化发展,最大限度的吸纳社会资金。另一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当通过收购与重组不断扩大自身的规模,提高竞争力,这样才能使股份制结构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势得到更有效的发挥。[6]■
参考文献:
[1]杨家才.商业银行竞争力及其评价研究[J].金融研究,2008(12).
[2]黄惠春,于润.上市前后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效率比较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5).
[3]张杰.市场化与金融控制的两难困局:解读新一轮国有银行改革的绩效[J].管理世界,2008(11)
[4]巩云华.外资银行进入对转轨国家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中东欧五国的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4).
[5]张翔.改制上市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
[6]兰向明等.外资银行进入对韩国银行业的绩效影响分析[J].金融经济,2007(18).
关键词:商业银行;所有制;运营绩效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1-0024-04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划分标准,我国主要的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两大类。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指的是国家独自或国家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指非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因为不同的所有制结构,导致银行的经营目标、运营机制存在很大的差别,如国有商业银行承担宏观调控的职能,常常和普通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悖,最终这种股权所有结构方面的差别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本文通过实证比较研究股权结构不同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所有制结构分析
我国两类商业银行的主要区别在于所有制结构不相同,且伴随着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进程,这一区别表现为商业银行股东性质的差异。以10家商业银行的股权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见图1。
图1显示,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绝大部分由国务院通过下属的汇金公司及财政部控制,没有或仅有少量的无限售条件的股权,性质上属于国有范畴。例如,工商银行70.7%的股份由国家控制,无限售条件的股份仅占4.2%。另一方面,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权虽然部分由国有企业掌握,会受到政府的间接影响,但由于有大部分无限售条件的股权,且股权分布较分散,因此其所有制结构接近私有化。比如,招商银行有67.37%的无限售条件股,32.63%的股份由十多家国有企业控制,国家持股为零。
所有制结构的不同使得两类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采取不同的方法:国有商业银行的决策更多的表现出国家的意志,会根据政策的需要调整经营策略;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依照董事会的决策行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其结果必然表现为不同的运营绩效。本文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全部结果,包括银行规模的扩大、盈利能力的提高和银行对社会的贡献力(简称社会效益)。通过对运营绩效设置指标并进行评估,我们可以清楚地比较国有制与股份制在商业银行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绩效的实证比较
笔者认为,可以将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分解为竞争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三部分进行评价。已有学者对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进行过分析,但目前为止尚没有对商业银行整体运营绩效的评价研究,而且对社会效益的研究目前也只处于定性分析的阶段。本文将从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形成对运营绩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评估两类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比较国有制与股份制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
(一)运营效益的指标体系
本文从竞争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考察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具体来说,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是指银行在金融市场角逐中所体现出的综合能力,是银行运营的基础;经济效益是指商业银行自身财富的增长,是银行经营活动产生的内部效益;社会效益则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所作的贡献。银行的竞争力越强,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越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效率与公平并重。
在这样的前提下,本文认为可以将运营绩效、竞争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变量的关系概括为:运营绩效=竞争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即评估商业银行运营绩效的总公式,以下分别设置这三方面的计量指标。
1.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可以从资产、设施等资源条件入手,这里选择的指标包括:一是资产规模。资产规模是银行的资本总额与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率,即资本总额/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是用来考察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数据。资产规模越大,银行的实力和信誉才越有保证。银行间经常发生的收购、重组案例就是商业银行为提升其资产规模进而提高竞争力的鲜明例证。二是机构分布水平。机构分布水平是银行的分支机构数与我国县级行政区数的比率,即分支机构数/县级行政区数。分支机构的分布情况关系到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难易程度,机构分布广泛可以成为银行经营的一个有利条件,这一点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广、储蓄率高的国家来说显得更为重要。三是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是保证商业银行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银行可以化解和吸收一定量的风险。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资本充足率目标标准比率为8%。[1]由此建立的衡量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公式为:竞争力=(资产规模+机构分布水平+资本充足率)/3。
2.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对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评价主要是从银行经营的利润方面考虑,本文只选取两个指标:一是资本金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是利润总额占资本总额的百分比,是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金的获利能力的指标。资本金利润率越高,说明银行使用资本创造的利润越多,资本的利用效率越高。二是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收益率,是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银行运用自由资本效率的指标,其值越高,说明给股东带来的收益越大。这里采用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以衡量银行在固定时点的效率。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计算公式就是:经济效益=(资本金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2。
3.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衡量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可以从银行对社会的经济贡献、创造就业能力和员工的福利水平三个方面设立指标:一是人均缴税水平。人均缴税水平是银行上缴的所得税额与银行员工人数的比率,用来衡量银行中劳动者对社会做出经济贡献的能力。银行的人均缴税水平越高,劳动者在该银行中为社会做出的经济贡献就越大。二是就业水平。就业水平是银行的员工人数与分支机构数的比率,用来衡量银行为社会创造就业的能力。就业水平越高,银行的发展所提供的就业机会越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越强。三是平均福利水平。平均福利水平是银行对员工的支付总额与员工人数的比率。平均福利水平用来衡量银行中的劳动者获得的平均收益,其值越高,说明劳动者的劳动获得的回报越大,银行对员工的关注程度越高。三项指标的平均数就是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人均缴税水平+就业水平+平均福利水平)/3。
(二)运营绩效的实证比较分析
建立以上指标体系后,我们对两类商业银行实际的运营绩效进行比较,评价采取不同所有制结构对商业银行所造成的结果。
1.原始数据。本文采用我国10家商业银行2003至2008年6年的年度报告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国有商业银行4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6家: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见表1)。由于数据较多,仅列出对数据进行算术平均后的结果。
为防止银行在特殊年份出现极端值而影响最终比较结果,本文对各银行6年的平均指标进行比较。根据指标计算公式及表1的数据,得到各商业银行2003-2008年6年间竞争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运营绩效的平均水平(见表2)。
2.竞争力分析。以6年数据平均值计算,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明显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国有商业银行中,竞争力最弱的农业银行指标水平为8.63,比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最强的招商银行4.20的水平高出一倍多(见表2)。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主要是由于国家在资本规模和机构设置方面给予的有力支持。[2]
3.经济效益分析。除建设银行外,国有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均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水平;国有银行经济效益的平均水平为6.32,小于股份制商业银行8.62的平均水平; 在4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家持股比例最小的建设银行超过了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水平(见表2)。另外,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于2005年和2004年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可以通过分别计算两家银行6年的经济效益指数以判断股份制改革对银行经济效益的影响(见表3)。[3][4]
由表3可以看出,与股份制改革的完成时间相对应,工商银行的经济效益在2004-2005年间有大幅度提升,中国银行的经济效益则在2003-2004年间产生了飞跃。
4.社会效益分析。6年间股份制商业银行比国有商业银行创造了更大的社会效益,在对社会的经济贡献方面、创造就业的能力方面和员工福利水平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具有明显优势。
5.运营绩效分析。根据6年的表现判断,除农业银行外,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均明显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见表2)。[5]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设计指标并对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实证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资金实力与机构规模均大大超越股份制银行的水平;第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总体水平高于国有商业银行,这表明在中国目前的商业银行体系中,股份制对银行自身的发展起到了更有力的作用;第三,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带来了银行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同样表明了股份制对银行经济效益提高产生了推动作用;第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明显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在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方面比国有银行发挥了更大作用;第五,国有商业银行运营绩效的总体水平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主要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力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了更强的规模经济。
综合以上的分析和结论,笔者认为: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迎合了全球范围内银行间强强联合的趋势,既保存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前的竞争优势,又使股份制结构发挥了提升经济效益的作用。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应当继续推行并且不断深化,在保存规模优势的前提下,促进股东结构的多元化发展,最大限度的吸纳社会资金。另一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当通过收购与重组不断扩大自身的规模,提高竞争力,这样才能使股份制结构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势得到更有效的发挥。[6]■
参考文献:
[1]杨家才.商业银行竞争力及其评价研究[J].金融研究,2008(12).
[2]黄惠春,于润.上市前后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效率比较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5).
[3]张杰.市场化与金融控制的两难困局:解读新一轮国有银行改革的绩效[J].管理世界,2008(11)
[4]巩云华.外资银行进入对转轨国家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中东欧五国的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4).
[5]张翔.改制上市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
[6]兰向明等.外资银行进入对韩国银行业的绩效影响分析[J].金融经济,2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