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善校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来源 :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u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地处昌平区与海淀区交界,下辖一个中心校阳坊小学和四个分校。学校以传承友善文化为重点,秉承“让走进来的人都有快乐,让走出去的人都有发展”的办学宗旨,努力打造友善的校园文化、友善的人际关系、友善的家校关系,创建和谐校园。
  一.打造友善的校园精神文化
  1.以精神文化为载体,建立友善的校园文化
  征集校歌、校徽、校训作为载体,形成精神文化。明确了以“扬帆、博学、明理、健康”为校训,形成“弘扬正气,勤于奉献、和谐发展”的阳小精神。确立了“以服务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发展的家园”的办学目标,努力打造“合作、和睦、和谐”的校风“热爱、热情、热心”的教风,以“乐学、勤学、会学”为学风的校园风尚。
  2.营造优美的校因环境
  我校加校园建设投资力度,大力打造校园文化,学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绿树成荫,草坪如毯楼廊。楼廊布置了名人画像、名人名言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书画作品,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教育示范作用。二楼进楼厅处设有一句话:“您今天做笑了吗”的温馨提示,这无声的一切,以其强特的文化内涵影响着学生、陶冶着学生、提升着学生。
  3.创建和谐的班级文化
  和谐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个性发展具有引导作用。通过开展读书币功、班会活动等,凝聚班级力量,构建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精心组织机会大课堂活动,如到怀柔生存岛体验生活、举办梨园赛诗会等。增强学生间的信任与班级凝聚力,班集体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
  4、保持整洁的环境卫生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有制约作用。它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感染、吸引着师生,同时也约束着师生。学校窗明几净、整齐有序,令人耳目一新。墙壁上装饰着讲究的书画作品,给人进入艺术殿堂的感觉,校园的每一面墙、每一棵树都会说话。
  二.创建友善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
  校内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师生、领导、个人与集体等方面的关系。通过分析校内人际关系,发现不友善、不和谐因素,从而抓住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找到构建和谐校同了作的突破口。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鼓励老师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经常打打球、跑跑步,劳边结合。心理健康方面,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对待人和事,学合理解与宽容。通过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带动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高尚的品质、健康的人格。
  学校从工作、学习和生活上关心教师的疾苦,把促进教师的健康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重视教师的身体健康.定期为教师们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组织乒乓球比赛、篮球赛等体育活动:组织老师们去大连,长白山、白洋淀等地旅游,让教师在和谐的集体活动和美丽的大自然中放松心情。心理健康方面,学校给予老师足够的理解、信任、温暖和鼓励,定期请心理专家来我校为老师们咨询诊断,开办校长信箱,让老师们畅所欲言。
  三.推动学校与家庭的友善和谐
  建立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为主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租谐关系,这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基础。利用社会力量办教育,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实施家访、家长接待日等家校联系活动,推进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的建立。
  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是家长有效参与学校、班级管理的需要。民主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之一,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提升学校、班级管理的质量,形成和谐的家校关系,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请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如亲子运动会、学生艺术节、新生家长讲座等,定期举办家教咨询活动,为家长们排忧解难。
  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需要。师生之间只有建主起理解、尊重、信任、一视同仁的和谐关系,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才能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通过努力,阳坊中心打造出了友善的校同文化、人际关系和家校关系一方面,创建校园育人文化,营造了“我健康、我快乐、我成长”的和谐氛围。另一方面,利用校内外教育各种资源,形成全民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环境。努力走出了一条“弘扬向善校同文化,创建和谐校园”的办学特色之路。
其他文献
“让德育像呼吸一样自然,如此,我们的教育才会是真正有效的。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学生随时随处都能够得到德育的滋养,随时随处都能够有实践道德行为的机会,这样的德育才会是自然的。学校开展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正是遵循这样的理念,让传统美德教育走进课堂,化整为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随时随处接受教育。”——这是九江县一中校长欧阳华钦对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理念和要求。  要让传统美德教育在校园结出累累
期刊
“一年立足,两年发展,三年飞越,五年成为山东省名校,十年成为全国名校”,这是年轻的翰林中学努力实现跨越赶超的奋斗目标。  “我们起步晚,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起点低。打造全国名校的目标,已经深深印刻在每位翰林师生的心中。”5月21日,莘县翰林中学校长王雪宽表示,成立于2010年的莘县翰林中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高起点开局到规范化运转,从饱受质疑到赞美如潮,短短时间内就已经成为莘县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 
期刊
一、关注留守儿童,成就大唐学府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特别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远离本土,涌入城市务工经商,他们被称为"进城务工人员"。这一新的社会群体的出现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大约有5800万这样的留守儿童,他们大部分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经商,自己和爷爷奶奶或姥娘姥爷生活,有的被寄养在亲戚家里。与其他正常儿童相比,他们有更多的缺失:首先
期刊
为了进一步落实开展市教委“快乐活动日”的要求,体现联建小学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和学校发展的导向及校本化的分层目标;体现发展学生个性,着眼于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以及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要。学校将课程资源有效整合,实施优化组合。着力推进探索“课程整合”的工作,作为提升学生学习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  学校将活动内容安排做如下划分:学科类、技能类、竞赛类、艺体类、社会实践类;将探究型课程设置成团体形态、
期刊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上的误区  1.“学校文化”建设是高层次学校的事情,我们普通学校只能是走着瞧,等人家建设好了,“克隆”一下就行了。对一所学校来讲,那是校长的事,何必兴师动众,花大力气?首先,“学校文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学校文化”建设是每一所学校的事情。“学校文化”建设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层次高下的差别。由于受“地域文化”、“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学校,有不同的“
期刊
鄌郚镇中心小学于2011年年底由原来的鄌郚小学和其他三处村小合并组建,教师由82人增加到129人,班级由14个教学班增加到28个教学班,学生由790人增加到1495人。组建伊始,教师老龄化严重、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教师专业水平亟待提高等现象非常突出,学校领导在人才严重断层的夹缝中寻求出路,创造性地迈出了三大步,优化教师成长模式,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优势,走出了一条促进学校更快发展的新路。  第一步,“1
期刊
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创建于1903年,历史悠久,声名远播,是闽西红土地上唯一的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首批一级达标中学和首批被确认的福建省示范性高中。结合学校长期的办学经验和办学成果,龙岩一中总结出两个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是坚持育德首位,健全学生人格;二是注重学会学习,优化学生素质。本文以我校在德育工作方面的特色为例谈谈特色学校的建设。  以工程建设塑德育特色  龙岩一中坚持德育首位,充分利用闽西红
期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校长用了短短9年多时问,让平度市实验中学从一座新建学校逐渐发展成为“全国课改名校”,国家、省市荣誉多达150多项,社会各界纷纷为之赞叹。  如今,这位校长来到了崂山区育才学校,他会用什么样的教育模式,造福于崂山的孩子们呢?近日,记者带着诸多问题,专访了崔仁波(右图)。九年磨一剑成就奇迹。  在国内教育界,提起崔仁波,很多人要竖大拇指。作为中学高级教师,齐鲁名校长,崔仁波依靠着
期刊
随着人类社会的日新月异,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思考,更要使学生会学习、会探索。学会阅读才会有吸收,有了吸收才会有创造。我校结合新教育实验的开展,本着传承地域文化、“开卷有益”的思想,以大阅读教育为特色,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  一、让书卷香无处不飘散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环境又影响着一个人的阅读状态。我们以校园文化为重点,将文化建设的触角伸向每个角落,努
期刊
长期以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都依赖于教辅,教辅成了“教主”,课本成了“教辅”。学校、教师被教辅绑架了,学生、家长被教辅绑架了,结果是“发奋苦读十年书,社会业界均不容”的难堪局面;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不让使用教辅,成效不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谈不上,培养尖子生谈不上,创新人才的培养更无从谈起;每一位教师身心疲惫,呕心沥血,可是我们的工作却被冷眼相对:我们的教育怎么了?凡此种种,谁之过?教辅之过!所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