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在音乐律动中引导学生感知音乐节奏
大多数人生来就有节奏感,只是每个人对节奏的感知程度不一样。在带领学生欣赏音乐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会打拍子。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很快就能跟着音乐节奏打拍子,而有的学生则会不同程度地快或者慢半拍,还有的学生对打拍子不感兴趣,做了两三个动作就不做了。因此教师可以换成节奏更强烈的音乐,随着音乐的播放,一些学生竟然跟随音乐开始律动,手或脚不由自主地轻轻点动或拍打,这种无意识的动作比之前的“打拍子”更能跟上音乐的节奏。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音乐的节奏设计相关的动作,让学生自主探索音乐的节奏。比如将音乐中的四分音符设计为走路的动作,将八分音符设计为跑步的动作等,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本上的乐理知识。在教学歌曲时,教师可以一边播放歌曲,一边带领学生根据设计的动作要领做相关的动作。动作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做出改编。当学生自编动作时,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比如有一名学生自创了“僵尸舞步”,原本他只是随意跳跳,却发现自己的动作随着音乐的节拍和旋律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和谐感,让本来无意义的动作变得别具魅力。其他学生看到他的自创舞步,纷纷效仿。在探索音乐节奏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只有当动作与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产生关联的時候,才能够产生具有美感的动作。
这种在音乐律动中把握音乐节奏的形式非常自由,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音乐节奏中去,从而提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激发其对音乐课程的兴趣。
二、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感悟音乐魅力
音乐课本是教育部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集思广益、共同编写的专业教材,具有非常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教材开展课堂教学。在研究和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本教材都针对学生的成长特点进行了相应编写。比如在苏少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材中,每一首歌曲都充满了童趣,不管是《春天来了》,还是《小伞花》,抑或是《对鲜花》,歌曲的节奏都很轻快、活泼,歌词浅显易懂、朗朗上口,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联。
另外,教师还需要将教材内容与音乐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不能只让学生欣赏音乐,也不能一味地依赖于教材。在教学《对鲜花》这首歌时,教师不仅需要带领学生学习《对鲜花》的歌词和音律,还要根据歌曲设计相应的游戏。比如根据歌词“我说一个亿,你对一个一”等设计不同的拍手动作,并随着歌词中的“一二三四”的变化增加拍手的次数。这种拍手游戏与学生熟悉的“你拍一我拍一”游戏相似,能够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熟悉游戏规则。学生在感受游戏乐趣的同时对歌词的印象更加深刻,对音乐节奏的把握也更加熟练。
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延伸。通过对《对鲜花》中的“一二三四”学习,学生对这个音乐游戏意犹未尽,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学习“五六……”,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
三、开展趣味节奏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音乐启蒙的阶段,对音乐学习一般都比较感兴趣,但是练习的时间一旦过长,他们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因此教师可以开展趣味节奏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趣味节奏的训练方式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转换训练模式,激发学生对节奏训练的兴趣和热情。
一般节奏训练从声音的模仿开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声音的模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音乐知识。比如在讲解二分音符的时候,学生对二分音符较为陌生,不能理解其含义,而当教师用模仿的方式进行讲解时就浅显易懂了。教师可以将二分音符比喻成风声,如把二分音符的“x-|x-”比作风声的“呼呼”,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二分音符的使用方法。教师在模仿风声的同时还扩展了二分音符的其他用法。这种模仿的方式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控能力,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练习巩固。教师以“阅兵仪式”为主题设置游戏,让学生根据不同情境回答和演示相关的节奏类型。当音乐为排队跑步的节奏时,学生应能根据音频中的声音判断出节奏为“xx xx|xx xx”;而当音乐为原地踏步的节奏时,学生应准确判断出节奏类型为“xx|xx”。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节奏自己设计相关的动作,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既玩了游戏,又学到了相关的乐理知识,锻炼了对音乐节奏的把握能力。
四、结合生活素材自制乐器,开展节奏训练
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打击乐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的节奏,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物体的独特音色,有效利用身边的生活素材,带领学生自制乐器,开展节奏训练。自制乐器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比如有的学生用饮料瓶和沙子制作了简易版的沙锤。简易版的沙锤容易携带,原料随处可得,使用时也容易上手,成为很多学生自制乐器的首选。有的学生根据简易版的沙锤进行“再创作”,将里面的沙子换为植物的种子,发现再创作后的沙锤声音更加响亮清脆,沙锤的音色因为填充物和外壳的不同而不同。除了沙锤,学生还利用不同的玻璃瓶制作了不同的打击乐器,用贝壳、果壳以及啤酒瓶盖等物品制作成串铃,用柳树枝条制作柳笛等。
学生自制乐器完毕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利用自制的乐器开展音乐节奏训练。以《嘀哩嘀哩》这首歌为例,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一个小组采用拍手、跺脚等方式打拍子唱歌,一个小组用自制的乐器进行伴奏,另外一个小组则即兴表演,用自编的动作为歌曲伴舞。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掌握音乐节奏,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还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
自制乐器激发了学生对节奏训练的热情,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将自制乐器演奏与接龙游戏相结合,开展“节奏接龙”游戏。教师选取节奏感较强的乐器———学生自制的沙锤作为道具。游戏规则是第一轮的学生抽取纸条,展示给第二轮的学生看;第二轮的学生根据纸条上要求的节拍,用自制的沙锤演奏给第三轮的学生听;第三轮的学生根据听到的节奏,打拍子给第四轮的学生;最后由第四轮的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听到的节拍的答案。整个游戏在训练学生节奏感的同时,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还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音乐节奏是学习音乐最重要的一步,因此要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教师必须对学生开展相应的节奏练习。时代在变化,我国的教育制度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深化,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运用相关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使教学课堂更具活力,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趣味节奏训练,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课程要求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即音乐课程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挖掘音乐美,从而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大多数人生来就有节奏感,只是每个人对节奏的感知程度不一样。在带领学生欣赏音乐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会打拍子。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很快就能跟着音乐节奏打拍子,而有的学生则会不同程度地快或者慢半拍,还有的学生对打拍子不感兴趣,做了两三个动作就不做了。因此教师可以换成节奏更强烈的音乐,随着音乐的播放,一些学生竟然跟随音乐开始律动,手或脚不由自主地轻轻点动或拍打,这种无意识的动作比之前的“打拍子”更能跟上音乐的节奏。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音乐的节奏设计相关的动作,让学生自主探索音乐的节奏。比如将音乐中的四分音符设计为走路的动作,将八分音符设计为跑步的动作等,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本上的乐理知识。在教学歌曲时,教师可以一边播放歌曲,一边带领学生根据设计的动作要领做相关的动作。动作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做出改编。当学生自编动作时,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比如有一名学生自创了“僵尸舞步”,原本他只是随意跳跳,却发现自己的动作随着音乐的节拍和旋律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和谐感,让本来无意义的动作变得别具魅力。其他学生看到他的自创舞步,纷纷效仿。在探索音乐节奏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只有当动作与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产生关联的時候,才能够产生具有美感的动作。
这种在音乐律动中把握音乐节奏的形式非常自由,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音乐节奏中去,从而提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激发其对音乐课程的兴趣。
二、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感悟音乐魅力
音乐课本是教育部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集思广益、共同编写的专业教材,具有非常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教材开展课堂教学。在研究和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本教材都针对学生的成长特点进行了相应编写。比如在苏少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材中,每一首歌曲都充满了童趣,不管是《春天来了》,还是《小伞花》,抑或是《对鲜花》,歌曲的节奏都很轻快、活泼,歌词浅显易懂、朗朗上口,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联。
另外,教师还需要将教材内容与音乐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不能只让学生欣赏音乐,也不能一味地依赖于教材。在教学《对鲜花》这首歌时,教师不仅需要带领学生学习《对鲜花》的歌词和音律,还要根据歌曲设计相应的游戏。比如根据歌词“我说一个亿,你对一个一”等设计不同的拍手动作,并随着歌词中的“一二三四”的变化增加拍手的次数。这种拍手游戏与学生熟悉的“你拍一我拍一”游戏相似,能够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熟悉游戏规则。学生在感受游戏乐趣的同时对歌词的印象更加深刻,对音乐节奏的把握也更加熟练。
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延伸。通过对《对鲜花》中的“一二三四”学习,学生对这个音乐游戏意犹未尽,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学习“五六……”,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
三、开展趣味节奏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音乐启蒙的阶段,对音乐学习一般都比较感兴趣,但是练习的时间一旦过长,他们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因此教师可以开展趣味节奏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趣味节奏的训练方式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转换训练模式,激发学生对节奏训练的兴趣和热情。
一般节奏训练从声音的模仿开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声音的模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音乐知识。比如在讲解二分音符的时候,学生对二分音符较为陌生,不能理解其含义,而当教师用模仿的方式进行讲解时就浅显易懂了。教师可以将二分音符比喻成风声,如把二分音符的“x-|x-”比作风声的“呼呼”,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二分音符的使用方法。教师在模仿风声的同时还扩展了二分音符的其他用法。这种模仿的方式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控能力,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练习巩固。教师以“阅兵仪式”为主题设置游戏,让学生根据不同情境回答和演示相关的节奏类型。当音乐为排队跑步的节奏时,学生应能根据音频中的声音判断出节奏为“xx xx|xx xx”;而当音乐为原地踏步的节奏时,学生应准确判断出节奏类型为“xx|xx”。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节奏自己设计相关的动作,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既玩了游戏,又学到了相关的乐理知识,锻炼了对音乐节奏的把握能力。
四、结合生活素材自制乐器,开展节奏训练
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打击乐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的节奏,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物体的独特音色,有效利用身边的生活素材,带领学生自制乐器,开展节奏训练。自制乐器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比如有的学生用饮料瓶和沙子制作了简易版的沙锤。简易版的沙锤容易携带,原料随处可得,使用时也容易上手,成为很多学生自制乐器的首选。有的学生根据简易版的沙锤进行“再创作”,将里面的沙子换为植物的种子,发现再创作后的沙锤声音更加响亮清脆,沙锤的音色因为填充物和外壳的不同而不同。除了沙锤,学生还利用不同的玻璃瓶制作了不同的打击乐器,用贝壳、果壳以及啤酒瓶盖等物品制作成串铃,用柳树枝条制作柳笛等。
学生自制乐器完毕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利用自制的乐器开展音乐节奏训练。以《嘀哩嘀哩》这首歌为例,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一个小组采用拍手、跺脚等方式打拍子唱歌,一个小组用自制的乐器进行伴奏,另外一个小组则即兴表演,用自编的动作为歌曲伴舞。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掌握音乐节奏,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还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
自制乐器激发了学生对节奏训练的热情,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将自制乐器演奏与接龙游戏相结合,开展“节奏接龙”游戏。教师选取节奏感较强的乐器———学生自制的沙锤作为道具。游戏规则是第一轮的学生抽取纸条,展示给第二轮的学生看;第二轮的学生根据纸条上要求的节拍,用自制的沙锤演奏给第三轮的学生听;第三轮的学生根据听到的节奏,打拍子给第四轮的学生;最后由第四轮的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听到的节拍的答案。整个游戏在训练学生节奏感的同时,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还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音乐节奏是学习音乐最重要的一步,因此要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教师必须对学生开展相应的节奏练习。时代在变化,我国的教育制度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深化,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运用相关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使教学课堂更具活力,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趣味节奏训练,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课程要求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即音乐课程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挖掘音乐美,从而欣赏生活,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