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初探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net0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发展成为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一个主要机制。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当今世界发展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发展产业集群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有利保障。
  关键词:产业集群;城镇化发展;经济发展
  一、名词概念辨析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所谓产业集群通常是指属于同一产业领域的公司、企业,因为某种资源的互补性或者同一性在空间地理位置上进行集聚、整合从而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区域,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会带来巨大的外部经济效果。它的核心实质是一种生产组织方式,是加快推新型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二)新型城镇化概念。城镇化是人口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传统含义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而新型城镇化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兼顾农业、粮食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是城乡统筹、城乡互补、产城互动的协调发展。相比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包含的范围更广,含义更为丰富,更为注重发展质量和全面协调发展。
  二、产业集群和新型城镇化的关系
  产业集群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即具有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最大程度的整合资源,最终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良好效果。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新型城镇化为产业集群提供发展要素和产业环境,二者是相互促进作用,共同发展,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一)产业集群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经济基础。产业集群的外部性作用会导致各企业之间相互共享资源,加大对原材料的投入,优化生产技术,节约生产成本。首先,在技术外溢作用下,吸引大批投资商来涌入产业集群,刺激相关产业的集聚和发展,进一步扩大外部经济效益。劳动力市场的放开,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减少人员流动损失带来的风险。其次,产业集群带动整个城市经济圈的发展,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大量涌入,对当前相配套的公共设施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促使政府相关部门会不断增加和完善与产业链相关配套公共设施,提升城市竞争力。再次,产业集群的聚集,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政府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不断优化发展的政务环境改善本地区的制度和市场环境,打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市场秩序向着合理有序的发展方向进行。最后,产业集群对土地的大量需求,进一步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的地理空间,进一步影响着城市日常生活。促进了金融、餐饮等服务业产业的崛起,同时又会出现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负面问题,一方面致力于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恪守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坚持治理环境。在两个举措并肩齐驱下会进一步优化城镇的空间结构。
  (二)新型城镇化为产业集群提供要素保障。有位经济学家曾说过人类历史上有两件历史性革命事件,除了美国的信息高速化外,就是21世纪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它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都需要物质保障,都离不开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软件设施包括:资本、技术、企业文化等因素。而硬件设施则是指:土地、劳动力、生产机器设备等要素。新型城镇化的过程就是把硬件要素经过生产技术深加工,转变成以商品或者服务的形式完成。企业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注入资本、技术、人力等要素,一旦供应链出现断裂企业则无法生存,更谈不上规模聚集发展形成产业集群。而新型城镇化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它凭借自身的特殊优势资源可以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如土地、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集群规模小,效益不明显。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产业集群规模较小,产业链条较短,集聚效应不明显。横向对比来看,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大多数是规模很小的。市场激烈的竞争,利润的减少,使他们不敢扩大生产规模,只能维持企业发展的现状。集群产业创造的产品附加值低、在市场上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少。纵向来看,产业集群各自之间缺少必要的合作和交流,经济效益比较低。在资源共享,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互利合作、强强联合的方式也是一种实现共赢发展的有效方法。
  (二)创新不足,投入少。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它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企业的成败在于能否创新,在企业特殊困难时期,更需要有这种精神。一味的在模仿中求发展这是不长远的做法,目前我国部分产业集群缺乏创新精神,存在大量同类产品,换汤不换药。只谋求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实现销量的增加,而不改进技术,创新产品种类,企业产品营销人员对营销观念和方式也比较落后。假冒伪劣、山寨、以次充好,却以很少了独创性的特色产品来博人眼球,吸引广大客户群众。曾有人以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以研发投入项目做过一个调查比对,得出的结论是: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所占比重少之又少。研发投入少,企业更新慢,制约企业的发展速度,这基本上是所有产业集群的通病,即便是一些来龙头企业也不例外。不进行创新、不增加研发投入的力度妄想实现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都是空想主义。
  (三)社会环境的约束。存在中国千年的户籍制度一直都没有彻底的取消限制,依旧成为广大进城务工者的一块心病。而户籍制度的改革是建设新型城镇化的突破口,意义重大。户籍制度它不仅限制了人才的流动和吸收,而且给务工者带来极大的困扰。一方面务工者会考虑自身的情况,另一方面会考虑到子女入学问题,户籍问题一直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从长远来说对产业集群发展有重大负面作用。
  四、加快产业集群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解决当前产业集群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进行突破。
  (一)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主线。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可持续发展是永恒主题的理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大力创新。坚持创新发展驱动的战略部署,结合本地区资源禀赋条件、经济与产业的差异,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能结构。不断适应市场发展需求。鼓励倡导企业技术创新,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改善经营管理,更新技术设备,不断优化产能,使之形成产业集群规模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二)以两化融合为动力,加速双轮驱动。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扩大开放领域,摆正自身的位置,借鉴吸收优秀的发展经验和教训,结合自身特点,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完善内外联动,实现企业、社会、人民三体利互共赢。
  (三)深化制度改革,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实行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维护进城务工者的合法权益,让那些在城镇就业、生活的农民能够真正的成为市民中的一份子。发挥人口红利优势加快对劳动人口的吸纳能力和城镇人口的聚集。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破除土地正常流转中的制度障碍,加速土地流转速度,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为产业集群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更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进城做出了巨大贡献。新型城镇化是缩小城乡差距的过程,是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过程,更是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的成果,最终实现产业集群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周利.产业集群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J].市场论坛,2014,(1):3-4.
  [2]张爱武,刘玲.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3,(12):66-67.
其他文献
期刊
在21世纪的起始阶段,世界的政治版图正在重新整合.冷战时期形成的两极世界正向多极化世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大国特别是美国出于经济和所谓安全的需要,极欲争当国际事务的主
死刑案件中刑事和解的适用不仅在理论层面存在着的"公平正义"之争,而且在实践层面也因为缺乏操作规范和裁量标准而引发"花钱买刑"、"同罪异罚"的质疑,需要结合刑事审判实践加
马克思主义法学是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法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科学性奠基于马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中,并且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法学理论体
摘要:我国农村经济近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快速发展,但是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差距的扩大也是有目共睹的。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城乡差距更大,这时农村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日益凸显。农村非政府组织的蓬勃发展,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不仅可以让政府和农民之间开展广泛的交流,还让农民在市场竞争中进行互助合作,有效的提升竞争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众具有较高的社会管理
1978年3月18日,经过近9个月的酝酿和筹备,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rn在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指出新中国的知识分子是
重点用能单位,是指年综合能耗达到国家或本市规定值以上的单位,纳入国家重点用能单位的范围是年综合能耗为1万t标煤以上,纳入上海市重点用能单位的范围是年综合能耗为5千t标
从作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方法,到国家竞争的重要战略,实现这一飞跃的是对创新本身的创新。“十二五”规划把创新驱动作为我国新的发展战略,是国家中长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