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英语课的学习,也应是如此。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和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了解。”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也是对该语言所蕴含的文化习俗的了解,脱离了文化背景去学习语言知识,我们学到的只是语言的外壳。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认为似乎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殊不知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在英语学习的实践中,产生了许多不解和误解。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伦姆伯克也曾说过:“采取只知其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方法。”因此,随着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推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小学生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应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了解文化知识,为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挖掘教材内容,比较中外文化差异
小学生在学校里学习英语主要是通过书本来学习知识。书本中的知识虽然简单,但细心的老师会发现:在简单的内容中其实渗透了一定的英语文化知识。如何让孩子们去发现这些知识,关键要看教师如何抓住孩子们的目光,大胆挖掘教材内容,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让学生由无意识记转化为有意识记。
例如江苏省《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7《A letter for my penfriend》这一单元,在教授如何用英语写信封时,我提醒学生利用日常知识比较中英两国之间的区别,用英语写信封时,应从小到大写,而用中文写时,应从大到小写。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更教会了学生一些很实用的知识,并鼓励他们尝试用英语写信给外国的小朋友,为中外儿童的友谊搭起桥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既好奇又激动,整个课堂都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不断挖掘教材内容,把英语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的环境中,针对性地比较文化差异,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二、巧借节日文化,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节日文化一直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巧借节日这一话题,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重要节日及风俗习惯。如在教《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4《Halloween》这一单元时,根据教学进度的安排,授课时间在10月31日左右。在授课之前,我和学生们开展了一次庆Halloween的活动,邀请大家一起过传统节日——万圣节。我事先请学生带了南瓜、面具、蜡烛、糖等,在课堂上,我一边介绍万圣节的来历和这些道具的用途,一边请学生和我一起做南瓜灯,并在课堂上真实开展了“Trick or Treat”的活动。所以,在这些背景知识的铺垫下,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感到特别轻松愉快,仿佛他们就是书本中的主人公,学得也特别牢固、扎实。因此,节日往往是教师教授语言知识的最佳时机,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复活节、圣诞节等传统节日,给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背景知识,让学生真实感受外国文化,做到学以致用。
三、创建文化校园,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创设语言文化氛围,开展课外活动等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作为一门“隐性课程”,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我们可以在窗户上贴上一些配有卡通图片的英文单词;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设计为学校创立双语标志牌,用英语为自己的班级创立班言。校橱窗里还可以张贴英语手抄报、英语国家的名胜古迹等来丰富校园文化。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English Salon” “英语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坚持用英语思维。
四、提供文化信息,激发学习文化兴趣
单凭教师在课堂上传授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比如报纸、杂志、带图画的双语小故事等。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CCTV-9英语频道节目、英语教学网站、各种光盘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通过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拓宽自身的视野,培养他们获得信息的能力,实现有效的跨文化学习。
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就无法真正掌握语言。所以,向学生传授英语时,将英语与它所承载的文化结合起来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小学英语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和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了解。”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也是对该语言所蕴含的文化习俗的了解,脱离了文化背景去学习语言知识,我们学到的只是语言的外壳。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认为似乎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殊不知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在英语学习的实践中,产生了许多不解和误解。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伦姆伯克也曾说过:“采取只知其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方法。”因此,随着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推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小学生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应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了解文化知识,为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挖掘教材内容,比较中外文化差异
小学生在学校里学习英语主要是通过书本来学习知识。书本中的知识虽然简单,但细心的老师会发现:在简单的内容中其实渗透了一定的英语文化知识。如何让孩子们去发现这些知识,关键要看教师如何抓住孩子们的目光,大胆挖掘教材内容,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让学生由无意识记转化为有意识记。
例如江苏省《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7《A letter for my penfriend》这一单元,在教授如何用英语写信封时,我提醒学生利用日常知识比较中英两国之间的区别,用英语写信封时,应从小到大写,而用中文写时,应从大到小写。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更教会了学生一些很实用的知识,并鼓励他们尝试用英语写信给外国的小朋友,为中外儿童的友谊搭起桥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既好奇又激动,整个课堂都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不断挖掘教材内容,把英语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的环境中,针对性地比较文化差异,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二、巧借节日文化,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节日文化一直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巧借节日这一话题,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重要节日及风俗习惯。如在教《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4《Halloween》这一单元时,根据教学进度的安排,授课时间在10月31日左右。在授课之前,我和学生们开展了一次庆Halloween的活动,邀请大家一起过传统节日——万圣节。我事先请学生带了南瓜、面具、蜡烛、糖等,在课堂上,我一边介绍万圣节的来历和这些道具的用途,一边请学生和我一起做南瓜灯,并在课堂上真实开展了“Trick or Treat”的活动。所以,在这些背景知识的铺垫下,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感到特别轻松愉快,仿佛他们就是书本中的主人公,学得也特别牢固、扎实。因此,节日往往是教师教授语言知识的最佳时机,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复活节、圣诞节等传统节日,给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背景知识,让学生真实感受外国文化,做到学以致用。
三、创建文化校园,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创设语言文化氛围,开展课外活动等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作为一门“隐性课程”,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我们可以在窗户上贴上一些配有卡通图片的英文单词;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设计为学校创立双语标志牌,用英语为自己的班级创立班言。校橱窗里还可以张贴英语手抄报、英语国家的名胜古迹等来丰富校园文化。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English Salon” “英语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坚持用英语思维。
四、提供文化信息,激发学习文化兴趣
单凭教师在课堂上传授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比如报纸、杂志、带图画的双语小故事等。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CCTV-9英语频道节目、英语教学网站、各种光盘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通过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拓宽自身的视野,培养他们获得信息的能力,实现有效的跨文化学习。
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就无法真正掌握语言。所以,向学生传授英语时,将英语与它所承载的文化结合起来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小学英语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