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岭铅锌矿南西翼残留急倾斜薄矿体采矿方法优选及应用

来源 :黄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hdengm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岭铅锌矿南西翼留有大量矿体、矿柱,以至形成矿体积压,造成资源浪费,对其矿体进行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采场工作人员的安全、矿山生产能力达标、矿岩稳定性等方面的考虑,提出脉外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等4种采矿方法.对比4种采矿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其技术经济指标,最终选择脉内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为最佳方法,并进行了现场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采场生产能力为150 t/d,矿石贫化率和采矿损失率均为6%,达到矿山的生产能力要求,且有效降低了矿石损失,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陆院沟金矿床位于小秦岭—熊耳山金成矿带东段熊耳山金银多金属矿集区.以构造蚀变岩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构造变形和矿物组合的宏、微观调查研究,结合区域以往研究成果,认为陆院沟金矿床形成于压扭性向张扭性—张性转换构造环境,成矿流体具有富碱、高氧逸度岩浆流体性质,矿床成因类型应归属于造山型,已知矿脉深部、2#矿脉西侧及东西向北倾断裂是进一步找矿的主要方向.
五道沟地区地处中亚造山带东部,黑河—贺根山断裂西北部,构造、岩浆活动强烈,主要发育印支期侵入体和2组北东向断裂,为金矿化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该地区金矿化以石英脉型为主,成矿作用可分为石英-黄铁矿-自然金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阶段(Ⅱ)、方解石-贫硫化物阶段(Ⅲ)3个阶段,且伴随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蚀变.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L型)、含CO2包裹体(C型)和富气相包裹体(V型)3种类型包裹体;成矿Ⅰ、Ⅱ、Ⅲ阶段由中高温、中等盐度的CO2-NaCl-H2 O体系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