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学校是一所处在城市边缘乡镇上的小学,坐落在美丽的泗龙桥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本宁静安逸的乡镇突然变得热闹非凡,大量的外地民工涌进了我们的生活。随之,我们这些城乡结合部的学校的生源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大多数学校外地生占的比例达到40%以上。同时一些不和谐的矛盾也摆在我们面前:大多数本地生家长纷纷抱怨外地生太多,带坏了他们的孩子,因此不少的家长情愿花不菲的择校费去绍兴城区的学校就读,甚至还有些家长提出不让外地生就读的无理要求等等。综观这本不该有的矛盾,究其根本原因,我想是有些人思想上出现了偏差,是那些嫌贫爱富,自私自利的心理在作祟。因此,我们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为民工子弟学生营造一个公平、温馨的教育环境,用心去接纳民工子弟。
首先,我们要在思想上转变对民工子弟学生的看法。
1.民工子弟学生接受公平的教育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我们政府确实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义务教育阶段的全面免费;为外地民工子女就读方便而提供的绿卡等。而这时有些嫌贫爱富的人抱着排斥的态度,岂不是倒退到阶级社会了吗?难道民工子弟学生就不配坐在美丽、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吗?要知道,这座美丽的城市可也有他们父辈的血和汗呀。
2.民工子弟学生丝毫不逊色于本地生。
我们有些教师和家长,总是片面地认为民工子弟学生就学的不稳定性,家庭背景、文化学习水平、生活习俗与当地学生有差距,会成为班级的包袱,拖本地生的后腿。我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至少是不科学的。虽然很多民工子弟家庭条件没本地生好,他们家长的精力更多地放在经济建设上,很少关注自己的子女;加上流动性大,往往会造成民工子弟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纪律散漫等。但这并不能代表这些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比本地生要差。相反,艰苦的生活条件,往往造就了民工子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而这也恰恰是生活优越的本地生所缺少的。那为何不让他们优势互补呢?而且我们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叱咤运动比赛上的往往是那些民工子弟学生;在学校才艺表演中少数民族的学生,他们民族特色的舞蹈和器乐表演也往往让我们全校师生耳目一新。我专门在从一年级就在我们学校就读的民工子弟学生中做了调查,他们几年的学习成绩不比本地生差,而且在尖子生中也不乏民工子弟学生的身影。
其次,我们要在行动上去接受民工子弟学生
1.学校要不断改善硬件条件,尽可能多地保障民工子弟的入学率。我们学校,绝大多数的班级都远远超编了,虽然这大大加重了老师和学校的负担,但我们还是会坚持这样做下去,目的只有一个:不能造成民工子弟学生的失学。
2.教师要把更多的目光放在民工子弟学生的身上。我们不仅要发现他们的不足,做好服务,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还要不断发掘他们的优点,让他们在我们欣赏的目光中成长,得到全面的发展。
3.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当地学生对待民工子弟态度往往表现在对民工子弟学生的厌恶、冷淡上,有些还会表现出对他们居高临下的怜悯和肆意的欺负。总之,本地生往往会有一些优越感,感觉跟这些民工子弟不是一个层次的。而这些不公平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到本地生的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更深深地伤害了民工子弟学生的自尊,影响了他们享受公平教育权利的心理环境。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民工子弟学生是我们集体中的一员,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民工子弟学生和我们不同的只是他们学习的经历,他们的追求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们也有跟我们相同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我们要友善地对待他们,主动地接纳他们。记住,我们都是中华儿女,同在一片蓝天下生活成长。
4.我们要积极利用家校平台,家校合力,为民工子弟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们绝对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一些前辈的文章中,都谈到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再加上大多数民工家长往往由于工作原因,而忽视了对孩子应尽的教育。对这种情况,学校就要先做好家长的工作,指导家长学习教育理论,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子女,从而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培养正确的育人观。例如,我们学校就经常召开多种形式的家长会,并积极利用家校通、家访、家校连心节等多种渠道与家长沟通交流,使家长对孩子现状和教育现状能及时地了解,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达到家长和学校对孩子教育目标的认同,共同担负起培养素质高、能力强、会创造的一代新人的教育责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总之,当今的民工子弟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的问题,更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直接体现了社会对公平教育的要求。作为学校,更应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努力建设成本地生与流动学生融为一体的和谐校园,让民工子弟学生也能拥有灿烂的明天。
(责编钟岚)
首先,我们要在思想上转变对民工子弟学生的看法。
1.民工子弟学生接受公平的教育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我们政府确实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义务教育阶段的全面免费;为外地民工子女就读方便而提供的绿卡等。而这时有些嫌贫爱富的人抱着排斥的态度,岂不是倒退到阶级社会了吗?难道民工子弟学生就不配坐在美丽、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吗?要知道,这座美丽的城市可也有他们父辈的血和汗呀。
2.民工子弟学生丝毫不逊色于本地生。
我们有些教师和家长,总是片面地认为民工子弟学生就学的不稳定性,家庭背景、文化学习水平、生活习俗与当地学生有差距,会成为班级的包袱,拖本地生的后腿。我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至少是不科学的。虽然很多民工子弟家庭条件没本地生好,他们家长的精力更多地放在经济建设上,很少关注自己的子女;加上流动性大,往往会造成民工子弟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纪律散漫等。但这并不能代表这些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比本地生要差。相反,艰苦的生活条件,往往造就了民工子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而这也恰恰是生活优越的本地生所缺少的。那为何不让他们优势互补呢?而且我们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叱咤运动比赛上的往往是那些民工子弟学生;在学校才艺表演中少数民族的学生,他们民族特色的舞蹈和器乐表演也往往让我们全校师生耳目一新。我专门在从一年级就在我们学校就读的民工子弟学生中做了调查,他们几年的学习成绩不比本地生差,而且在尖子生中也不乏民工子弟学生的身影。
其次,我们要在行动上去接受民工子弟学生
1.学校要不断改善硬件条件,尽可能多地保障民工子弟的入学率。我们学校,绝大多数的班级都远远超编了,虽然这大大加重了老师和学校的负担,但我们还是会坚持这样做下去,目的只有一个:不能造成民工子弟学生的失学。
2.教师要把更多的目光放在民工子弟学生的身上。我们不仅要发现他们的不足,做好服务,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还要不断发掘他们的优点,让他们在我们欣赏的目光中成长,得到全面的发展。
3.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当地学生对待民工子弟态度往往表现在对民工子弟学生的厌恶、冷淡上,有些还会表现出对他们居高临下的怜悯和肆意的欺负。总之,本地生往往会有一些优越感,感觉跟这些民工子弟不是一个层次的。而这些不公平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到本地生的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更深深地伤害了民工子弟学生的自尊,影响了他们享受公平教育权利的心理环境。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民工子弟学生是我们集体中的一员,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民工子弟学生和我们不同的只是他们学习的经历,他们的追求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们也有跟我们相同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我们要友善地对待他们,主动地接纳他们。记住,我们都是中华儿女,同在一片蓝天下生活成长。
4.我们要积极利用家校平台,家校合力,为民工子弟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们绝对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一些前辈的文章中,都谈到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再加上大多数民工家长往往由于工作原因,而忽视了对孩子应尽的教育。对这种情况,学校就要先做好家长的工作,指导家长学习教育理论,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子女,从而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培养正确的育人观。例如,我们学校就经常召开多种形式的家长会,并积极利用家校通、家访、家校连心节等多种渠道与家长沟通交流,使家长对孩子现状和教育现状能及时地了解,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达到家长和学校对孩子教育目标的认同,共同担负起培养素质高、能力强、会创造的一代新人的教育责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总之,当今的民工子弟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的问题,更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直接体现了社会对公平教育的要求。作为学校,更应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努力建设成本地生与流动学生融为一体的和谐校园,让民工子弟学生也能拥有灿烂的明天。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