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与严重,水土的生态修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过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与此相关的专家学者经过不断地探索,找出了水土生态修复过程中的规律与特点,并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时需坚守原则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由此,将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进行阐述、前人的研究界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原则进行综述。
关键词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080-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全面与快速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跃。但是,经济提高的代价是我国生态系统的破坏,由于人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略了生态环境的平衡与保护,导致目前我国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情况严重,反过来又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背景下,只有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使我国的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得到遏制并逐渐改善,随着水土流失的严重性以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迫切性,为使生态系统早日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内许多专家与学者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与原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得出了许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研究
成果。
1 概念的界定
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现象的逐渐严重与水土流失的范围不断扩大,我国相关的专家与学者对其概念的界定进行了不同角度与不同层面地探讨,最终形成了广义与狭义的概念之分,这一观点主要以杨爱民等为代表的学者。
苏志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有关问题的探讨》指出,广义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主要是指在特定的水土流失问题出现地区。王治国《关于生态修复若干概念与问题的讨论》中谈到通过生态自身的调节能力与控制能力可减少甚至消除土壤所承受的超负荷压力,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以往的健康,重新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刘作慧的《生态修复和生态修复措施与水土保持关系的探讨》中指出狭义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指在特定的水土流失问题出现地区,通过生态自身的调节能力与控制能力来减少甚至消除土壤所承受的超负荷压力,再加之人为的、通过各种非生态系统自身调节的手段进行辅助,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以往的健康,重新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看出,广义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概念与狭义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概念差别不大,基本相同,只是狭义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多了人为的辅助手段。国内的相关学者与研究院尽管在概念的界定上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同认识。游文芝《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刍议》指出可利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研究理论成果与研究技术成果来治理水土流失,修复生态系统,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势在必行。
2 特点
2.1 必须重视封育保护
我国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主要是通过释放甚至消除生态系统的超载量,只有当生态系统的压力减小甚至消失以后,它才能有能力通过自身的调节与控制提高植被的覆盖率,从而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标。
《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类型区治理措施研究》中提出,如果要减少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采取封育保护,杜绝人为的对生态的干扰与破坏,使生态系统能够有喘息的机会,通过不断的实践证明,没有了人为的干扰后,生态系统就能以较快的速度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难度差异情况不同
国内研究人员发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随着不同条件的变化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难度与差异。《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基础分析》中得出结论,由于我国地广人多,随着人口数量、区域降水量、植被类型等不同条件的变化,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难度与差异也随之变化。统计发现,西北荒漠区域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且难以修复。
2.3 人为的辅助与相关政策必不可少
《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汇编》中有记录: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过程中,除了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与恢复能力外,人为的辅助与相关政策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封育保护,以及根据当地地理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出台一些政策与方法加快植被的覆盖速度、保证生态用水等也是至关重要的。
3 原则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探索,国内相关研究人员从我国国情出发,得出了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必须要坚守的几点原则,这些相关研究成果使我国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得以顺利、科学地进行,同时,这些研究成果也进一步加快了我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进程。
(1)我国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现实,要实行因地制宜原则,我国的自然条件与地理条件差别很大,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降水量、植被类型、地质类型等,只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措施才能真正实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这一目标。
(2)还有整体修复的原则,也就是说,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过程中要有发展的眼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分类与技术方法》指出,要做好整体修复工作需要从整体上对生态修复进行布局,并密切联系各流域,以流域为主进行规划
设计。
(3)还要实行经济可行性原则,也就是要实现既能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健康,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样双赢的局面,在制定治理生态保护手段的时候,要兼顾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这样才能兼顾各方,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通过相关研究人员与学者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与原则的研究成果来看,许多专家与学者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问题方面研究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措施,也科学地总结出了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的特点,以及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必须要坚守的原则。为我国恢复生态系统,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针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问题方面的系统、成型、科学的理论仍然较少,系统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080-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全面与快速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跃。但是,经济提高的代价是我国生态系统的破坏,由于人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略了生态环境的平衡与保护,导致目前我国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情况严重,反过来又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背景下,只有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使我国的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得到遏制并逐渐改善,随着水土流失的严重性以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迫切性,为使生态系统早日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内许多专家与学者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与原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得出了许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研究
成果。
1 概念的界定
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现象的逐渐严重与水土流失的范围不断扩大,我国相关的专家与学者对其概念的界定进行了不同角度与不同层面地探讨,最终形成了广义与狭义的概念之分,这一观点主要以杨爱民等为代表的学者。
苏志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有关问题的探讨》指出,广义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主要是指在特定的水土流失问题出现地区。王治国《关于生态修复若干概念与问题的讨论》中谈到通过生态自身的调节能力与控制能力可减少甚至消除土壤所承受的超负荷压力,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以往的健康,重新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刘作慧的《生态修复和生态修复措施与水土保持关系的探讨》中指出狭义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指在特定的水土流失问题出现地区,通过生态自身的调节能力与控制能力来减少甚至消除土壤所承受的超负荷压力,再加之人为的、通过各种非生态系统自身调节的手段进行辅助,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以往的健康,重新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看出,广义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概念与狭义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概念差别不大,基本相同,只是狭义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多了人为的辅助手段。国内的相关学者与研究院尽管在概念的界定上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同认识。游文芝《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刍议》指出可利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研究理论成果与研究技术成果来治理水土流失,修复生态系统,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势在必行。
2 特点
2.1 必须重视封育保护
我国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主要是通过释放甚至消除生态系统的超载量,只有当生态系统的压力减小甚至消失以后,它才能有能力通过自身的调节与控制提高植被的覆盖率,从而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标。
《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类型区治理措施研究》中提出,如果要减少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采取封育保护,杜绝人为的对生态的干扰与破坏,使生态系统能够有喘息的机会,通过不断的实践证明,没有了人为的干扰后,生态系统就能以较快的速度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难度差异情况不同
国内研究人员发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随着不同条件的变化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难度与差异。《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基础分析》中得出结论,由于我国地广人多,随着人口数量、区域降水量、植被类型等不同条件的变化,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难度与差异也随之变化。统计发现,西北荒漠区域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且难以修复。
2.3 人为的辅助与相关政策必不可少
《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汇编》中有记录: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过程中,除了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与恢复能力外,人为的辅助与相关政策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封育保护,以及根据当地地理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出台一些政策与方法加快植被的覆盖速度、保证生态用水等也是至关重要的。
3 原则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探索,国内相关研究人员从我国国情出发,得出了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必须要坚守的几点原则,这些相关研究成果使我国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得以顺利、科学地进行,同时,这些研究成果也进一步加快了我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进程。
(1)我国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现实,要实行因地制宜原则,我国的自然条件与地理条件差别很大,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降水量、植被类型、地质类型等,只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措施才能真正实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这一目标。
(2)还有整体修复的原则,也就是说,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过程中要有发展的眼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分类与技术方法》指出,要做好整体修复工作需要从整体上对生态修复进行布局,并密切联系各流域,以流域为主进行规划
设计。
(3)还要实行经济可行性原则,也就是要实现既能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健康,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样双赢的局面,在制定治理生态保护手段的时候,要兼顾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这样才能兼顾各方,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通过相关研究人员与学者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与原则的研究成果来看,许多专家与学者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问题方面研究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措施,也科学地总结出了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的特点,以及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必须要坚守的原则。为我国恢复生态系统,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针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问题方面的系统、成型、科学的理论仍然较少,系统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