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对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课程思政”理论进行积极的响应,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在外语教学课程中构建课程思政体系,以此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现思政教育与外语教学课程的有机融合,进而充分落实全程化教育和全面化教育思想。本文便对地方高校外语教学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开展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为地方高校的外语教学课程改革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引导作用。
关键词:地方高校;外语;教学课程;思政体系
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是在地方高校外语教学课程中,需要确保思想政治理论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着巨大影响。在文化发展中,需要将语言作为载体,而外语教学内容是否具有专业性,都和其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历史背景与意识形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地方高校外语教学中,因教育知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使得外语教学难免会涉及到许多国外文化,而这些国外文化极有可能会对学生的意识形态及三观树立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通过思政教育来对外语教学课程进行文化理念的构建,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中外文化之间的对比来形成更加多元化的文化观念,此外还有助于对外语学习中存在的思维落差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一、地方高校外语教学中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意义
在地方高校中,外语教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外语,之所以要学习外语,有很大原因是我国和其他国家在金融、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正变得日益密切,学生需要利用外语和国外友人进行交流、工作和学习。地方高校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知识场所,需要以“课程思政”理论为基础,以此对外语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这样能够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可使学生对西方文化了解的同时,还能将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进行对比,以此分析中西方在语言思维上的差异,而这势必会给学生的外语学习带来很大帮助。除此之外,通过对地方高校外语教学课程进行“课程思政”体系构建,能够使地方高校的外语课程教学改革速度进一步加快,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外语教学之中,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辨意识,从而对外国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知,避免其受到西方不良文化的影响,从而使其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在外语教学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能够使不同学科之间的隔阂得以被有效打破,同时也能增加思政教育亲和力,学生也能从中获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地方高校外语教学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建立一支以“课程思政”教育为己任的优秀外语教师队伍
在构建地方高校外语教学课程思政体系过程中,需要打造一支专业性强、教学能力出众的外语教师队伍,以确保外语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有效融入。地方高校需要组织教师定期参加培训学习,以确保其始终具备学习能力,能够对更多专业知识进行学习的同时,还能学习思想政治内容,并在外语教学中发挥出自身的言传身教作用。在开展外语教学时,还需要对不同学生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够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有一个理性的认知除此之外,地方高校还要设立相应的组织来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由该组织来安排教师进行思政学习以及思政研讨,这样才能使教师完全吸纳思政教育中的精髓所在,并促使教师将“课程思政”教育作为自己的职责与义务,以此确保思政教育内容能够融入到英语课程之中,使思政教育在外语教学中得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
(二)在课程思政体系中充分展现中西方文化差异
在地方高校外语教学课程思政体系构建过程中,还要形成鲜明的中西文化对比,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辨意识,能够主动判断中西文化之间的优劣与好坏,并由此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此过程中,便需要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结合外语教学需求,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融入到外语教学教材之中,同时还要对外语教材中的不良西方文化进行清除,以此彻底打破以往的西方文化单一式垄断局面,这样才能在外语课程中更好的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三)丰富外语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的展现方式
为了更好的构建“课程思政”体系,还需对外语教材中的现有内容进行创新,以便于在外语教材中充分体现出我国的思政教育元素,这样才能使英语知识和思政教育知识进行显性与隐性之间的有机融合,从而大大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灵活性。作为地方高校外语教师,需要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充分发挥出创新精神,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美德等内容利用历史故事、社交事例等方式纳入到外语教材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够将这些内容用外语传递给国外,同时还要开展慕课、微课等多媒体教学方式,以此对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行展示,使更多人能够客观了解彼此之间的文化。
结语
总而言之,地方高校在构建外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体系时,需要确保课程思政内容及元素能够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以此凸显出我国思政教育在文化上的优势,使学生能够客观认识到不同文化的差异,并由此树立正确的三观,真正实现我国在外语教育中的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目标。
综上所述,从“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新架构,无论是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还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有效进行思想、价值观以及文化取向的引导,切实做到全程育人、全面育人。
参考文献:
[1]蒋婷婷.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建构[J].丽水学院学报,2019,41(06):121-124.
[2]陈芳.浅析高校英语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08):101-103.
[3]王云燕.基于课程思政的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进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0):160-161+164.
作者简介:覃锋(1965.12-),男,瑶族,广西宜州人,河池学院,本科,文学学士,副教授,从事英美文学、英美文化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地方高校外语类课程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编号2019LSZ018)阶段性成果。
(河池学院外国语学院 广西宜州 546300)
关键词:地方高校;外语;教学课程;思政体系
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是在地方高校外语教学课程中,需要确保思想政治理论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着巨大影响。在文化发展中,需要将语言作为载体,而外语教学内容是否具有专业性,都和其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历史背景与意识形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地方高校外语教学中,因教育知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使得外语教学难免会涉及到许多国外文化,而这些国外文化极有可能会对学生的意识形态及三观树立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通过思政教育来对外语教学课程进行文化理念的构建,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中外文化之间的对比来形成更加多元化的文化观念,此外还有助于对外语学习中存在的思维落差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一、地方高校外语教学中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意义
在地方高校中,外语教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外语,之所以要学习外语,有很大原因是我国和其他国家在金融、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正变得日益密切,学生需要利用外语和国外友人进行交流、工作和学习。地方高校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知识场所,需要以“课程思政”理论为基础,以此对外语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这样能够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可使学生对西方文化了解的同时,还能将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进行对比,以此分析中西方在语言思维上的差异,而这势必会给学生的外语学习带来很大帮助。除此之外,通过对地方高校外语教学课程进行“课程思政”体系构建,能够使地方高校的外语课程教学改革速度进一步加快,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外语教学之中,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辨意识,从而对外国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知,避免其受到西方不良文化的影响,从而使其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在外语教学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能够使不同学科之间的隔阂得以被有效打破,同时也能增加思政教育亲和力,学生也能从中获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地方高校外语教学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建立一支以“课程思政”教育为己任的优秀外语教师队伍
在构建地方高校外语教学课程思政体系过程中,需要打造一支专业性强、教学能力出众的外语教师队伍,以确保外语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有效融入。地方高校需要组织教师定期参加培训学习,以确保其始终具备学习能力,能够对更多专业知识进行学习的同时,还能学习思想政治内容,并在外语教学中发挥出自身的言传身教作用。在开展外语教学时,还需要对不同学生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够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有一个理性的认知除此之外,地方高校还要设立相应的组织来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由该组织来安排教师进行思政学习以及思政研讨,这样才能使教师完全吸纳思政教育中的精髓所在,并促使教师将“课程思政”教育作为自己的职责与义务,以此确保思政教育内容能够融入到英语课程之中,使思政教育在外语教学中得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
(二)在课程思政体系中充分展现中西方文化差异
在地方高校外语教学课程思政体系构建过程中,还要形成鲜明的中西文化对比,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辨意识,能够主动判断中西文化之间的优劣与好坏,并由此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此过程中,便需要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结合外语教学需求,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融入到外语教学教材之中,同时还要对外语教材中的不良西方文化进行清除,以此彻底打破以往的西方文化单一式垄断局面,这样才能在外语课程中更好的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三)丰富外语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的展现方式
为了更好的构建“课程思政”体系,还需对外语教材中的现有内容进行创新,以便于在外语教材中充分体现出我国的思政教育元素,这样才能使英语知识和思政教育知识进行显性与隐性之间的有机融合,从而大大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灵活性。作为地方高校外语教师,需要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充分发挥出创新精神,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美德等内容利用历史故事、社交事例等方式纳入到外语教材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够将这些内容用外语传递给国外,同时还要开展慕课、微课等多媒体教学方式,以此对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行展示,使更多人能够客观了解彼此之间的文化。
结语
总而言之,地方高校在构建外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体系时,需要确保课程思政内容及元素能够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以此凸显出我国思政教育在文化上的优势,使学生能够客观认识到不同文化的差异,并由此树立正确的三观,真正实现我国在外语教育中的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目标。
综上所述,从“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新架构,无论是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还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有效进行思想、价值观以及文化取向的引导,切实做到全程育人、全面育人。
参考文献:
[1]蒋婷婷.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建构[J].丽水学院学报,2019,41(06):121-124.
[2]陈芳.浅析高校英语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08):101-103.
[3]王云燕.基于课程思政的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进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0):160-161+164.
作者简介:覃锋(1965.12-),男,瑶族,广西宜州人,河池学院,本科,文学学士,副教授,从事英美文学、英美文化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地方高校外语类课程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编号2019LSZ018)阶段性成果。
(河池学院外国语学院 广西宜州 54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