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也是感恩精神的直观体现。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感恩精神是一个人道德素质修养的体现,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来说,感恩教育应尽早开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感恩教育如今也成为幼儿园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幼儿园素质教育之感恩教育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素质教育;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3-098
引言
感恩是基本的道德準则,是幼儿内心深处产生的认识与情怀。对于幼儿而言,感恩就是面对他人的恩惠,表示感激之情,然而社会的快速发展,虽然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幼儿提供了优越的生活,但是却导致其生长在蜜罐里,从小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幼儿只知索取与攀比,不知感恩与奉献。因此,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已经势在必行。
一、感恩教育内涵阐释
感恩教育指的就是教学工作者利用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有计划地开展知恩、感恩、报恩教育。幼儿阶段不同于其他成长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正处于认知世界的初始时期,也处于人类情感的培养和体验时期。而这一阶段的感恩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认知方面,了解感恩含义,在内心认同这种观念。其次,在情感方面,能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最后,在行为方面,能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把感恩的意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例如,当教师表扬了某个幼儿之后,他就会认识到教师对他的行为是认可的,产生感恩的情绪,从而在学习中表现得更优秀,有的还会把自己喜爱的玩具送给老师。
二、幼儿园素质教育中实施感恩教育的策略
(一)教师要起到示范作用
除了家长以外,幼儿园教师是承担对幼儿的教育责任的重要主体。幼儿也会对教师的言行举止进行有意识的模仿,因此教师也需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将感恩意识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给幼儿。比如示范及教会幼儿对他人的关怀及帮助予以道谢,对于能够帮助其他同学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让幼儿了解到感恩是一种值得褒扬赞许的行为,能够同时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愉快感,强化感恩思想及言行的正面激励作用,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自觉的感恩意识。
(二)挖掘感恩素材,落实感恩教育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开展感恩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的影片放映,带领学生一起唱与感恩相关的歌曲,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绘制一幅关于感恩的图画,使幼儿能够通过他们感兴趣的形式来接受教育。由于幼儿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少,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对家长感恩,逐渐地延伸到身边的朋友,延伸到周围居住的邻居,让幼儿在活动中内心受到感染。幼儿园阶段的学生年龄普遍为三到五岁,他们对于周边的环境比较敏感,受到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教师就可以在教室内营造出感恩的氛围,比如在教室内设置感恩角、感恩宣传栏、主题黑板报等等,定期地更换其中的内容。在选择展示的内容时,也需要以图片为主,采用幼儿容易接受的形式进行布置,这样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浓厚的感恩氛围。教师可以在展示区域贴一些家长接送孩子的照片、生病的时候父母照顾他们的照片,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作为素材,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接受感恩教育。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生活中的感恩故事,例如“羊羔跪乳”“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利用故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班会课上。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讨论“我可以怎样为爸爸妈妈减轻负担”这样的话题,让小朋友们来分享自己为家里人服务的小故事,通过挖掘身边的感恩素材,落实感恩教育。
(三)注重感化,营造感恩环境
幼儿园领导及教师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上,应有意识地加入感恩教育的元素,确立感恩主体、界定感恩言行、传授感恩精神,比如在幼儿园的走廊、教室布置一些与感恩有关的图画、文字;在幼儿园的图书角放一些与感恩有关的绘本;定期举办感恩主题教育分享课等。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强化幼儿对诸如“谢谢”“你好”“对不起”“请你”“不客气”“没关系”等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因为这些文明礼貌用语也体现了尊重他人、感恩他人的良好思想道德内涵。幼儿在一起生活及玩耍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幼儿对其他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营造互助、感恩的氛围。
结束语
把感恩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也起着关键作用。作为教师,需要不懈地努力,要认识到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行熏陶,渗透感恩教育。要让幼儿感受到所受的“恩”,并且把“恩”回报给需要的人,使幼儿拥有感恩的心,达到弘扬传统美德、落实感恩教育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高佳鑫,王春倩,董琦.幼儿感恩教育的意义、内容及实施策略[J].农家参谋,2019(21):282.
[2]郑芳.让幼儿在感恩中成长——幼儿感恩教育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71-72.
[3]王明月.将感恩教育融入幼儿生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162.
关键词:幼儿园;素质教育;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3-098
引言
感恩是基本的道德準则,是幼儿内心深处产生的认识与情怀。对于幼儿而言,感恩就是面对他人的恩惠,表示感激之情,然而社会的快速发展,虽然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幼儿提供了优越的生活,但是却导致其生长在蜜罐里,从小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幼儿只知索取与攀比,不知感恩与奉献。因此,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已经势在必行。
一、感恩教育内涵阐释
感恩教育指的就是教学工作者利用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有计划地开展知恩、感恩、报恩教育。幼儿阶段不同于其他成长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正处于认知世界的初始时期,也处于人类情感的培养和体验时期。而这一阶段的感恩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认知方面,了解感恩含义,在内心认同这种观念。其次,在情感方面,能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最后,在行为方面,能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把感恩的意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例如,当教师表扬了某个幼儿之后,他就会认识到教师对他的行为是认可的,产生感恩的情绪,从而在学习中表现得更优秀,有的还会把自己喜爱的玩具送给老师。
二、幼儿园素质教育中实施感恩教育的策略
(一)教师要起到示范作用
除了家长以外,幼儿园教师是承担对幼儿的教育责任的重要主体。幼儿也会对教师的言行举止进行有意识的模仿,因此教师也需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将感恩意识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给幼儿。比如示范及教会幼儿对他人的关怀及帮助予以道谢,对于能够帮助其他同学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让幼儿了解到感恩是一种值得褒扬赞许的行为,能够同时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愉快感,强化感恩思想及言行的正面激励作用,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自觉的感恩意识。
(二)挖掘感恩素材,落实感恩教育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开展感恩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的影片放映,带领学生一起唱与感恩相关的歌曲,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绘制一幅关于感恩的图画,使幼儿能够通过他们感兴趣的形式来接受教育。由于幼儿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少,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对家长感恩,逐渐地延伸到身边的朋友,延伸到周围居住的邻居,让幼儿在活动中内心受到感染。幼儿园阶段的学生年龄普遍为三到五岁,他们对于周边的环境比较敏感,受到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教师就可以在教室内营造出感恩的氛围,比如在教室内设置感恩角、感恩宣传栏、主题黑板报等等,定期地更换其中的内容。在选择展示的内容时,也需要以图片为主,采用幼儿容易接受的形式进行布置,这样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浓厚的感恩氛围。教师可以在展示区域贴一些家长接送孩子的照片、生病的时候父母照顾他们的照片,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作为素材,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接受感恩教育。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生活中的感恩故事,例如“羊羔跪乳”“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利用故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班会课上。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讨论“我可以怎样为爸爸妈妈减轻负担”这样的话题,让小朋友们来分享自己为家里人服务的小故事,通过挖掘身边的感恩素材,落实感恩教育。
(三)注重感化,营造感恩环境
幼儿园领导及教师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上,应有意识地加入感恩教育的元素,确立感恩主体、界定感恩言行、传授感恩精神,比如在幼儿园的走廊、教室布置一些与感恩有关的图画、文字;在幼儿园的图书角放一些与感恩有关的绘本;定期举办感恩主题教育分享课等。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强化幼儿对诸如“谢谢”“你好”“对不起”“请你”“不客气”“没关系”等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因为这些文明礼貌用语也体现了尊重他人、感恩他人的良好思想道德内涵。幼儿在一起生活及玩耍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幼儿对其他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营造互助、感恩的氛围。
结束语
把感恩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也起着关键作用。作为教师,需要不懈地努力,要认识到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行熏陶,渗透感恩教育。要让幼儿感受到所受的“恩”,并且把“恩”回报给需要的人,使幼儿拥有感恩的心,达到弘扬传统美德、落实感恩教育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高佳鑫,王春倩,董琦.幼儿感恩教育的意义、内容及实施策略[J].农家参谋,2019(21):282.
[2]郑芳.让幼儿在感恩中成长——幼儿感恩教育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71-72.
[3]王明月.将感恩教育融入幼儿生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