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边嘉措:谁说中国没有史诗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806318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廖新松油画作品《藏戏·格萨尔王传》

  “这是我过去30年最重要的工作。”
  花白头发的古稀老人降边嘉措,说起已出版的40卷《格萨尔》精选本极为兴奋。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格萨尔》研究中心主任,这项研究几乎耗尽了他的后半生。
  《格萨尔》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英雄史诗,填补了中国上千年文明史中没有史诗的空白。从目前已搜集到的资料估计,《格萨尔》共计120多部、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过去30多年中,降边嘉措的全部精力几乎就是对这部卷帙浩繁的伟大史诗进行重新记录、挖掘、整理和研究。

黑格尔的谬误


  黑格尔曾断言“中国没有史诗”,但以降边嘉措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对《格萨尔》的搜集、整理、研究,不仅推翻了黑格尔的断言,还重新确立了中国史诗的世界地位——《格萨尔》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比闻名世界的五大史诗《吉尔伽美什》、《伊利亚特》、《奥德修记》、《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的总和还要长。
  从藏族说唱艺人上千年以来的口耳相传中,今天的人们可知,作为藏族人心中不朽的精神象征,格萨尔终其一生不畏强暴,以无比神奇的力量征战四方、降妖伏魔,为雪域高原带来了光明和正义。
  据降边嘉措介绍,藏族民间艺人在说唱格萨尔故事时,一般用三句话来概括史诗《格萨尔》的全部内容:上方天界遣使下凡,中间世上各种纷争,下面地狱完成业果。
  格萨尔的故事经由说唱艺人的传诵,版本各异,差别甚大,这为深入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故而,数年前编纂出版精选本《格萨尔》便已提上议事日程。这是一项得到国家重点资助的跨世纪大型文化工程,降边嘉措受命主持,他要做的是从已知数百卷的《格萨尔》中精选出40卷。

从翻译毛选到研究格萨尔


  降边嘉措出生在四川巴塘县,是典型的康巴人。在藏语里,降边嘉措意为智慧的海洋。
  巴塘地处川藏交界,曾是内地往来西藏的必经之路,各种民族文化汇集。降边嘉措的祖上曾是奔忙在茶马古道上的“腊都”——脚夫。因此,他从小就有更多机会听到有关格萨尔的英雄故事。
  因为交通四方,巴塘人还是天生的翻译人才,当地人大多都懂两三种语言。在投身于《格萨尔》研究之前,降边嘉措的命运转变也是从翻译开始的。
  1950年,人民解放军走过康巴地区,12岁的降边嘉措随着大军一路往西藏走去,那时他只不过上了四年小学。
  一年后,走到拉萨的降边嘉措进入西藏军区干部学校学习。他回忆说,当时他的汉文、藏文水平并不高,连一封普通的家信都不会写。不过,口头翻译没有问题,从军期间他就一直呆在西藏军区文工团,专责给军区首长们做藏语翻译。
  几年后,降边嘉措领受了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为年轻的十四世达赖喇嘛担任翻译。此后,他还曾作为班禅大师、喜饶嘉措大师等人的翻译,陪同晋见过国家领导人。
  1956年,降边嘉措调到北京中央翻译局,转向《毛泽东选集》各卷藏文版、马列著作等的翻译工作。
  回想起24年的译书生涯,降边嘉措用了“激情燃烧”几个字来形容。“在马列主义著作中,有对希腊史诗的评价,比如黑格尔讲述的史诗的重要地位,还有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这些先哲们的精辟观点,对我都有很深的影响。”
  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招考,降边嘉措被录取为藏族第一个副研究员。在答辩时,他根据西藏师范学院(西藏大学前身)《格萨尔》研究所同仁的倡议,提出应该抓紧建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的《格萨尔》学学科体系。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在头版以大字标题报道了这一消息。报道刊发第二天,组织上就给降边嘉措明确了两大任务:其一,组建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其二,研究《格萨尔》。
  “1981年1月8日,我正式到中国社科院报到,从那时到现在,一直从事《格萨尔》研究,有幸亲身见证了有中国特色的《格萨尔》学的学科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是这一学科建设的参与者和历史见证人。”降边嘉措说。
  国学大师陈寅恪生前曾经感慨,敦煌在中国,可敦煌学却在国外。投身《格萨尔》研究之后,降边嘉措发现《格萨尔》研究也面临同样的尴尬。
  1986年,降边嘉措出版《 格萨尔 初探》。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格萨尔》的专著,首次将《格萨尔》与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进行了深入比较和探究,反驳了当年黑格尔的论断,并提出《格萨尔》不比世界上任何一部著名的史诗逊色。

民族事业


  研究《格萨尔》远非填补一项研究空白那么简单。《格萨尔》不仅是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几千年中华文明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1981年降边嘉措组建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至今,中国的《格萨尔》研究引领了世界史诗的研究,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2001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大会上,《格萨尔》诞生千年周活动,作为中国唯一的代表,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2~2003年的参与项目。“这是《格萨尔》研究中最具标志性的事件,说明我们的研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编纂《格萨尔》精选本,被降边嘉措视为当前时代条件下进行《格萨尔》研究必备的基础性工作。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不丹国家图书馆就在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的支持下,整理出版了30卷《格萨尔》汇编本。此前,这是世界上最完善、影响最广泛的汇编本。
  “在我国《格萨尔》搜集整理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从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从众多的分部本和异文本中择优选粹、取其精华,精心编纂出版一套能够反映《格萨尔》的主题思想、基本内容、主要情节、人物形象、艺术风格、藏族特色和整体风貌比较完善的精选本,就显得十分必要。”
  2013年,总计40卷、51册、1600万字的《格萨尔》精选本成功出版。

尚无中文版


  《瞭望东方周刊》:精选本的汉文版出版有计划吗?
  降边嘉措:最遗憾的就是迄今为止还没有系统的《格萨尔》汉文版面世。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呼吁很多年,直到现在翻译工作仍然跟不上。没有汉文版,《格萨尔》就不可能在更大范围内得到认知,这会严重制约它的研究和传播。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格萨尔》的民间传承是什么状况?
  降边嘉措:《格萨尔》有着独特的传承方式。一个生长在偏僻山村或牧区、目不识丁的农民或牧民,为什么能讲述十几部乃至几十部史诗故事,吟诵十几万、几十万,乃至上百万诗行?他们是怎么学唱,怎么记忆的?这样的艺术天赋,令人惊叹。这种记忆之谜,至今我们没能作出科学、准确、令人信服的解释。
  有人把那些民间艺人称为“奇人”。一代又一代艺人群体的存在,是藏族历史上一种很特殊的文化现象。这些“奇人”究竟奇在什么地方,怎样揭开他们的记忆之谜,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全国有《格萨尔》传唱艺人100人左右,不到20年前的一半。虽然新艺人也在涌现,但现代文明、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口味,在好莱坞大片、网络游戏、电脑手机等的冲击之下,《格萨尔》的听众也在减少。
  《瞭望东方周刊》:那主要的挑战是什么?
  降边嘉措:藏族百姓都很喜欢格萨尔的故事,有着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但现在的问题是研究、翻译工作跟不上。如果说十几年前经费是个问题,现在无疑已不是钱的问题。和国内许多学术问题一样,一是人才,一是观念、体制。《格萨尔》的汉文翻译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不是光懂汉文、藏文就行的,需要接受扎实的学术培训,不仅要懂语言,还要对藏族文学、藏传佛教、藏族历史文化都有深入理解。
其他文献
相比于互联网创新,未来产业创新的地理格局将分布得更加广泛,每个领域都会有来自不同地区的领导者  我曾受邀担任白宫科技创新顾问,在政府工作的那段日子,我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旅途中,到过的国家数以百计。我在韩国看到了“次世代”的机器人,在还没有银行的某个非洲国家看到了新银行工具的开发,在新西兰看到了可以提升农产品产量的激光科技,在乌克兰看到了大学生开发的把手语翻译成口语的装备。    前一波创新热潮的
“各地投资巨大但没有被用起来的剧场,就像是没有厨师的精美厨房”  如果说,1997年上海大剧院的落成让中国的剧场建设成为一辆80迈的快车,那么,2007年位于中国首都核心地段的国家大剧院的落成,是这辆快车的一脚油门。  如今,中国基本完成了省市一级的剧场建设,剧场建设已普及到了县级市。  据道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统计,目前全国在演场馆大约为2255个,专业剧场大约有1000个。目前有大量的剧院闲置,
眉毛酥是绿波廊的当家点心。上海滩会做眉毛酥的人不止陆亚明一个,但他做的酥层厚薄、间距绝对一致,被称为沪上一绝  眉毛酥、枣泥酥、萝卜丝酥饼……绿波廊酒楼的陆亚明在32年里只做这一件事:跟面团打交道,做上海点心。  捏了几十年面团的陆亚明点心做出了名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美国总统克林顿、德国总理施罗德等外国政要都尝过他的点心。  2014年亚信峰会时,中国国家主席夫人彭丽媛陪同外国元首夫人于豫园内的
如果四大名旦生活在今天,他们一定不是按照民国时期的方式来演戏的。  京剧自诞生至今,不足200年,与拥有600余年历史的“百戏之祖”昆曲以及其他一些传承已久的地方戏相比,算得上年轻。然而京剧行当齐全、“玩意儿”讲究、流派纷呈,成了中国戏曲的代表,国粹艺术的光环更使京剧获得了与众不同的文化地位,就像金銮殿上少年老成的皇帝,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最近,以为京剧艺术培养中坚力量和领军人才为己任的中国京剧
德国社会有一种固若金汤,叫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今年夏天,德国发生了数起由难民引发的恐怖袭击事件。有意思的是,德国人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愤怒或忧虑,他们大多相信这些只是个别事件,跟绝大多数无辜的难民没有什么关系。  我问我的德国先生:如果现在要全民公投,决定把难民遣送回去还是让他们留在德国,你投哪边?他不假思索地告诉我:当然是支持他们留下来,等到祖国安定,他们自然会回去的。  正是出于这种在很多
首先,凡事无绝对。  世界上既有牙买加这种靠着种族天赋在田径赛场上“开挂”的国家,也有些饭还吃不好也要玩命花钱充门面的国家。  但从基本面上看,现代竞技运动已经进入充分挖掘人体运动潜能的阶段,这需要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作支撑,否则很难在奥运会上争得奖牌。因此,奥运会金牌榜/奖牌榜排在前列的国家大多是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比如美国、中国、俄罗斯。  竞技体育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钱多”和“人多”。  
长沙县正在启动碳排放权的模拟交易系统,将从虚拟交易到实体交易,进而推广“零碳”模式,实现商业化运作。图为长沙县鸟瞰  57岁的雷学军从未想过,他会与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著的《卖炭翁》扯上关系。  “唐代卖炭翁烧炭送温,我则是为了大气降温。”自从有了“卖炭翁”这个外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雷学军,对自己也有了新定位。  2007年,雷学军便开始研究如何捕获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植物在生长
本月初以来,北京市政府东迁通州的传闻持续发酵。而官方对这个传言,只是强调“以正式通知为准”的态度,传闻的真伪蒙上了一层耐人寻味的色彩。  无论真相如何,当地楼市的热度和舆论传播热度一样,均已由此拉开了节节飙升的序幕。一时间,“通州部分项目封盘了”“有楼盘单价拟涨8000元”等消息频繁见诸各类媒体,通州楼市已然显得有些“高烧”。  实际上,有关通州楼市价格飙升的消息和北京市政府东迁传言一样,从6月初
与公众的感情需要可能有所不符:单纯的学术造假,如抄袭他人论文或在他人论文上署名,以及为了申请科研项目而伪造数据等,如没有其他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和行为,并不构成刑事犯罪。  抄袭和剽窃行为,可能构成著作权侵权;申请科研项目时的造假,可能违反行政制度,根据情节由有关部门行使处罚权,如撤销科研奖项、解除聘用等;侵害专利权或其他著作权的行为,也多属于民事侵权行为。  目前的学术造假者,其目的多是为个人
从出生时的干细胞,到20岁时的免疫细胞,到30岁时的生殖细胞……  国家基因库,就是储存这些样本和数据的地方  在西方神话中,诺亚建造了一艘方舟,带着各种牲畜、鸟类等,躲避了大洪水,安然度过“世界末日”。  一粒种子、一个细胞、一管血液、一口唾沫、一段脱氧核糖核酸、一条数据……这些不起眼的“现在”,可能都是构建未来生物科技和产业的砖石。  在现实世界中,美国、欧盟和日本都拥有世界级基因库,由此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