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田水利是农业种植的命脉,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我国在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但是我国的农业基础还很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许多地方还是靠天吃饭,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根据水利的研究报告,全国仍有不少耕地缺少基本灌溉条件,现有灌区普遍存在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农田灌溉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薄弱,将会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用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制约现代农业建设;农村水利设施发展落后,管理体制机制不顺,制约水利的整体发展。面对这些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对目前农田水利建设进行重新思考。因此,加大以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一是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多数修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长期使用限制存在着老化失修的问题。这些年来,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都是在吃老本。据水利、农业部门有关资料,目前全国8 亿多亩有效灌溉面积中,存在着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等现状。过于粗放和陈旧的渠道系统让我国农村渠道灌溉利用率只有40%左右。我国水利部也正视了我国农田水利工程长期“欠账”的问题。年久失修的农村水利设施无法发挥抗旱保苗的积极作用,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一些农作物也因为缺水而无法及时播种。毋庸置疑,自然因素的确是导致我国农业旱涝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然而,农业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快、破坏程度越来越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就说明了人为因素可能起到了更为关键的作用。认真审视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找到解决办法,显得异常必要和紧迫。
农田水利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大都建于改革开放前,且以农户投劳为主,受当时的技术、资金影响,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率低,且经几十年的使用,老化失修严重。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是一个普遍现象,主要表现为工程蓄水能力大幅下降,渠道灌溉能力大幅萎缩,泵站排涝能力日益衰减等。管护机制不健全,管护主体缺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乡镇、村集体统筹的功能逐步下降,大多数由集体管理的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就流于形式,存在责任不明、无人管理的现象。加上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难以支撑工程的正常运转。近年来虽然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兴建了许多农田水利工程,并进行了已建成工程的改革,但仍未形成有效的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一些工程建成后没有明确责任制,造成只建不用、只用不管、管用脱节,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工程既无人用也无人管,有的公益性工程不但没人管,而且被严重破坏。我国目前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二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地位。我国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水旱灾害斗争的治水史。尽管我国耕地面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持续减少,但灌溉面积总体上稳定增加、灌溉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改革开放后,一方面,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和水利科学研究等方面积累的能量得以集中释放,彻底扭转了中国粮食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改革与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村市场,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主要产于灌溉耕地,加快现有灌区的持续配套和更新改造,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由于农业用水总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均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產率。此外,高效现代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灌水方法与技术的要求更高,对灌溉的依赖性更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三是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思考。农田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保持与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并适度超前。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装备农村水利,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的观念指导农村水利,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保障,加快传统农村水利向现代农村水利的转变,实现农村水利的新飞跃。当前,农村水利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但农村水利始终承担着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任,只要我们正视困难,多调查、多分析、多研究,并拿出切实的对策,就一定能够推进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持续向前发展。正是认识到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我们要将国家的各项农田水利建设措施落实到位,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采取以中央、省两级政府为主导,县乡财政适当配套的方式,着重解决好与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农民生活紧密相关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问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村庄社区内的农民,他们是主要的受益群体,因此,农田水利建设要充分考虑如何调动起农民这个主体的积极性。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是增加投入、有效管理、提高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农田水利站是县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条块结合、双重领导,主要职能是负责本乡镇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防汛抗旱,灌溉排涝,水资源管理。乡镇水利站人员事业经费应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计划,并通过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再下拨到乡镇水利站。乡镇水利站要向制定规划、监督建设、经营管理转变,加大水利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水平,尽快实现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分离、综合性服务和专业性服务相结合、科技性服务和指导性服务相协调,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单位:新疆阿克苏市库木巴什乡水利管理站)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一是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多数修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长期使用限制存在着老化失修的问题。这些年来,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都是在吃老本。据水利、农业部门有关资料,目前全国8 亿多亩有效灌溉面积中,存在着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等现状。过于粗放和陈旧的渠道系统让我国农村渠道灌溉利用率只有40%左右。我国水利部也正视了我国农田水利工程长期“欠账”的问题。年久失修的农村水利设施无法发挥抗旱保苗的积极作用,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一些农作物也因为缺水而无法及时播种。毋庸置疑,自然因素的确是导致我国农业旱涝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然而,农业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快、破坏程度越来越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就说明了人为因素可能起到了更为关键的作用。认真审视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找到解决办法,显得异常必要和紧迫。
农田水利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大都建于改革开放前,且以农户投劳为主,受当时的技术、资金影响,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率低,且经几十年的使用,老化失修严重。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是一个普遍现象,主要表现为工程蓄水能力大幅下降,渠道灌溉能力大幅萎缩,泵站排涝能力日益衰减等。管护机制不健全,管护主体缺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乡镇、村集体统筹的功能逐步下降,大多数由集体管理的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就流于形式,存在责任不明、无人管理的现象。加上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难以支撑工程的正常运转。近年来虽然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兴建了许多农田水利工程,并进行了已建成工程的改革,但仍未形成有效的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一些工程建成后没有明确责任制,造成只建不用、只用不管、管用脱节,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工程既无人用也无人管,有的公益性工程不但没人管,而且被严重破坏。我国目前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二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地位。我国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水旱灾害斗争的治水史。尽管我国耕地面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持续减少,但灌溉面积总体上稳定增加、灌溉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改革开放后,一方面,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和水利科学研究等方面积累的能量得以集中释放,彻底扭转了中国粮食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改革与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村市场,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主要产于灌溉耕地,加快现有灌区的持续配套和更新改造,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由于农业用水总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均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產率。此外,高效现代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灌水方法与技术的要求更高,对灌溉的依赖性更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三是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思考。农田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保持与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并适度超前。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装备农村水利,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的观念指导农村水利,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保障,加快传统农村水利向现代农村水利的转变,实现农村水利的新飞跃。当前,农村水利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但农村水利始终承担着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任,只要我们正视困难,多调查、多分析、多研究,并拿出切实的对策,就一定能够推进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持续向前发展。正是认识到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我们要将国家的各项农田水利建设措施落实到位,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采取以中央、省两级政府为主导,县乡财政适当配套的方式,着重解决好与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农民生活紧密相关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问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村庄社区内的农民,他们是主要的受益群体,因此,农田水利建设要充分考虑如何调动起农民这个主体的积极性。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是增加投入、有效管理、提高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农田水利站是县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条块结合、双重领导,主要职能是负责本乡镇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防汛抗旱,灌溉排涝,水资源管理。乡镇水利站人员事业经费应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计划,并通过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再下拨到乡镇水利站。乡镇水利站要向制定规划、监督建设、经营管理转变,加大水利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水平,尽快实现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分离、综合性服务和专业性服务相结合、科技性服务和指导性服务相协调,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单位:新疆阿克苏市库木巴什乡水利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