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照片在反光中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上一次交谈后,我开始注意物体产生镜像的现象,发现有些物体既可以产生镜像,又可以产生反光(比如玻璃、水面、光滑的金属等);有些物体只能产生反光,却不能产生镜像(比如马路、墙壁、石头、水泥地等)。我想,在这些反光中也一定也藏有好照片。
  李:我赞同你的想法,在我的长期摄影实践中,积累了不少与反光打交道的经验,也因此获得了一些好照片。你先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回忆一下,哪些物体可以产生反光?
  何:除了表面特别粗糙的物体外,几乎都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光。
  李:的确如此。只要光线的强度和角度合适,几乎所有的物体都能产生反光现象。尤其是那些能产生镜影的物体,可以产生特别明显、特别强烈的反光。
  何:您能结合自己的作品,谈谈如何利用反光拍摄出自己认为的好照片吗?
  李:图01《昆明湖的水面》是有一年我在北京拍到的颐和园冬景。因为来的次数太多了,我很难克服熟悉给我带来的感觉麻木。直到太阳落山后,我走到昆明湖的冰面上向西望去,此时的西天被落日余晖染成金红色,而昆明湖的冰面则对天光产生了反光—并且因为冰面的不平整,反光不是完整的一片,而是破碎成了许多片。那些反射着天光的冰面呈温暖的金色,而没有产生反光的冰面则呈宝蓝色。整个冰面成了无数的暖色块与冷色块相组合而成的美丽图案。
  当我迅速构好图,按下快门后,我知道虽然我在颐和园拍了一整天,但这一张肯定是最好的一张,主要是抓住了冰面不规划的反光。
  何:图02这张照片是拍自哪儿?
  李:是拍自北京长安街的银泰大厦68层的一个餐厅内。虽然我拍摄的是餐厅内极普通的一个角落,但是因为拍摄时选择了一个恰当的视角,使餐厅的地砖产生了反光,在画面中形成了耀眼的暖色光斑,与窗外楼群形成的冷色相对比相呼应,使一个本来很普通的餐厅角落变得有趣味,有美感。
  何:您当时是如何测光和曝光的?
  李:我以窗外楼群为测光点,按中灰值曝光。
  何:这样曝光的话,地砖是不是容易曝光过度?从照片上看,反光的地砖有些曝光过度。
  李:拍摄有反光的画面,可以不以反光部分测光。有时候,反光部分曝光适当过度,反而能更好地突出反光所形成的视觉美感。
  何:图03这张照片,您又是如何构思的?
  李:这张照片拍自从新疆库车飞往乌鲁木齐的飞机上。当飞机飞越天山时,太阳已经落到地平线以下,天山都已经处在阴影里了,所以色温很高,积雪的天山呈灰蓝色。由于飞机飞得比天山高很多,落到地平线以下的夕阳仍能将最后的光线投射到飞机上。我从舷窗向外看,飞机的翅膀的局部恰好对夕阳产生了反光,形成了明亮的桔红色块,再加上天空中的霞光,就形成了如你所见的颇新鲜的色彩组合。如果画面中没有机翼的反光,观者就很难对这张照片产生陌生感。
  何:图04这张照片拍自哪儿?
  李:拍自吉林省的上空。当时正值黄昏,我在飞机上的座位,正巧对着夕阳。因此大地上的河流在逆光中产生了美丽的强烈反光。我抓住这个机会,拍下了这张仿佛金龙在空中游动的画面。
  何:这张照片的测光似乎与图02不一样,光亮的河流好像并没有曝光过度。
  李:你的观察还挺准的。拍摄时,我为了更好地表现金龙的色彩,是对着河流反光的部分进行测光,所以反光的河流的大部分区域曝光正常,使得它的色彩表现也比较正确。在拍摄反光的物体时,要根据拍摄意图来决定曝光方式。
  图05、图06,尽管拍摄的对象不一样,但测光的方式相同,都是让反光的主要部分曝光正常,以突出反光部分金光闪闪的色彩效果。
  何:看来在拍摄有反光的画面时,曝光的把握是很重要的。如果想要突出强烈的光感,测光时可以让反光部分曝光过度(如图02);如果强调反光所形成的色彩,曝光就尽可能不要使反光部分曝光过度(如图01、图03、图04、图05、图06)。
  李:拍摄有反光的照片时,除了要对曝光进行掌控,在构图时也要把反光部分放置在画面最显眼的位置,以突出反光所带来的视觉效果。
  当然,要拍出一张出色的反光照片,最重要的还是观察和想象力。如果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往往会忽视反光的存在;如果没有想象力,想象不出反光会给画面带来什么样的视觉效果,同样也有可能忽视对反光的利用。
其他文献
Perfex系列相机是美国坎迪相机有限公司(CANDID CAMERA CORP. OF AMERICA,1938年5月成立于芝加哥)1938~1950年期间生产的一系列35毫米旁轴取景胶片相机,横跨二战前和二战后恢复期。有资料表明,该系列相机至少出现过8种型号。  二战前的Perfex相机  第一款Perfex相机1938年随着坎迪相机有限公司上市同步推出,型号是Speed(图01),是一款普及
期刊
新华社摄影部在此次机动记者摄影作品评比中专门列出一个“手机摄影”类别,初衷是什么?  王建华:机动记者组是新华社摄影部主要由年轻编辑、记者组成的一支机动报道力量,每年都在内部进行一次优秀作品评选,今年是第4年举办,并且首次将“手机摄影”列为单独的一个评选项目。举办这个评选的初衷其实很简单,用一句时下流行的网络语来说就是,“人类已经无法阻挡手机摄影”了!  虽然在专业摄影领域,传统照相机仍然是拍照的
期刊
2003年秋天,《纽约时报杂志》派遣美国著名摄影家米奇·爱泼斯坦到一个小镇拍摄美国电力公司对该镇造成污染的事件。为避免其火力发电站污染可能带来的官司,该公司花钱让全镇居民搬迁。在拍摄过程中,爱泼斯坦目睹了美国电力公司将该镇民房拆毁的景象,并采访了当地拒绝搬迁的“钉子户”,其中包括一位昵称“靴子”的八十多岁老太太。为了防止电力公司的骚扰,她不仅在自家窗台上安装了监控摄像头,而且还买了一支手枪。这次经
期刊
15世纪初,圣安德鲁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Andrews)图书馆就开始为教学活动收藏各类图书,为了保护珍贵的古籍善本、手稿、校史等重要档案,成立了图书馆特别收藏部门(注:以下简称为特藏馆,摄影收藏部门隶属于该特别收藏部门)。1970年代,圣安德鲁斯大学图书馆接受了大批照片捐赠,从此特藏馆开始有意识地收集摄影作品。  一直以来,特藏馆主要专注于苏格兰摄影师和关于苏格兰摄影作品的征
期刊
关于蔡司Otus 1.4/55的传说其实从2012年就开始了。作为忠实“蔡粉”,当时能够了解到的也就只有那个传说中的名号:“画质不妥协”系列。  时间过去一年半,在器材党们的翘首企盼中,这只镜头终于如约而至。我有幸作为较早一批用户先行体验了这只镜头,也总算体会到了蔡司“画质不妥协”几个简单字眼背后的深意。  外观、用料  Otus 1.4/55外观尺寸92×141mm,滤镜尺寸77mm,堪称当今最
期刊
2013年之前,如果提到专业相机,你一定会想到数码单反。索尼全画幅微单TM的发布则打破了这一思维定势。便携、高画质、可更换镜头,这几个随身专业相机的必要条件它都具备。  对于我这种喜欢在城市间游走的拍照者而言,它意味着单反时代的终结。一台A7加上Sonnar T* FE 35mm F2.8 ZA镜头,比专业单反搭配饼干头的极简配置还要方便、实用,“全微”的体积优势极为明显。当年120胶片相机大量取
期刊
婚礼摄影一直都是比较热门的商业摄影领域。对于很多自由摄影师来说,它的投入相对于商业摄影的其他领域要少一些,因此很受新入行年轻摄影师的青睐。  虽然入行门槛比较低,但实际上要达到一个高水准,婚礼摄影并不比任何一个商业摄影门类更简单。婚礼对于每一个客户来说都是一件重大的事情,而婚礼摄影师则需要将这一过程中最精彩的瞬间挖掘出来。在全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内连续拍摄,能否保证照片品质的基本稳定,这也是对职业婚礼
期刊
现在,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对自己的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细节的把握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本来应该更加精彩的作品,往往都是由于细节处理的失误而造成美中不足。每个专业摄影师都应该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不应该被细节打败。这一期,我们要谈谈如何能拍出色彩准确、完美还原的照片。而这就需要我们了解相机的白平衡。  曾经那些不科学的白平衡  “白平衡设定”是我们在拍摄之前的必要步骤,很多人对白平衡的设置存在着误区,这
期刊
在刚刚结束的为期一个月从云南到尼泊尔的旅行拍摄中,我携带的是一台佳能EOS 5D Mark III和一台富士X-M1。因为我习惯使用RAW+JPEG双格式存储,出行前我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存储一个月拍摄的照片并确保数据安全。除了自己的各种型号200G存储卡外,我还搜刮了几张朋友的32G存储卡。此行携带雷克沙(Lexar)256G 600x UHS-I SDXC 存储卡带来的数据安全保障给我留下了深
期刊
可调式ND镜一直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高密度下十字形暗区、色偏和分辨率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限制着可调式ND滤镜的使用范围。这次试用的B+W 77mm MRC NANO可调ND滤镜能否改变传统可调式ND镜在人们心中的印象?  功能和原理  与传统ND镜不同,可调式ND镜是由两片偏振镜组合而成,第一片偏振镜将自然光变成偏振光,再由第二片偏振镜对偏振光进行过滤,从而实现减光效果。通过旋转前片偏振镜可以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