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去综合完成,但处于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中学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其它学科不能代替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下面,笔者就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向素质教育转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一种教育的思想意识形态,对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学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应首先树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材观。旧的教育观将教师视为知识的传递者、能力的培养者、思想认识的教育者。在这种观念支配下,教师在教法上停留于陈述知识的讲授法,教学手段单调、落后。推进素质教育,就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师观,让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这要求教师明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研究教法,要重视学生的学法;研究教学效果,既要重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更要认真研究如何使自己从“讲台上的圣人”转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旧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素质教育下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因此,教师要致力于全体学生主动地学习与发展;致力于创造宽松、愉悦的“教与学”的氛围;致力于发展每一位学生学习历史的潜能;致力于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旧的教材观以教材为中心,把教材看成教学的法定依据,既抱怨内容编的“多、深、难”,又在教学中“以本为本”、“照本宣科”。新教材观是以学生为中心,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使用教材。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掌握大纲和考试说明,对教材全面分析、“化繁为简”,以适应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上三个观念的转变,需要中学历史教师有胆识、有远见,还要勇于实践、敢于突破,善于承受来自社会各方面舆论的压力。因此,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是中学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关键。
二、提高教师素质
一切教育思想、教育计划都是要通过人来实现的,教师自身的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实施素质教育的成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这就要求历史教师:首先,要热爱党、热爱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规范自己的职业道德,要依法从教、廉洁从教、安贫乐教、严谨从教、勤奋从教,展现历史教师高尚的道德风貌。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其实,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这是提高历史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这种教学能力表现为运用现代教育思想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对课堂教学进行监控、调节和评价,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应用电教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最后,教师应增强科研意识,勇于探索创新。教育科研意识是教师对教育活动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中的许多问题既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现成的结论,需要我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这是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向。
三、深化教学改革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教学大纲上所规定的一般教学要求,注重知识点的“块状”教学,目的只为了学生能应付考试、争取高分。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应试”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思想品德、能力、文化知识和心理等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调整教学目的和要求。在教学内容中,做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国与世界相结合,通过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努力寻求历史教学与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的结合点,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师要研究教学新模式,采用新教法。一方面借鉴成式,即筛选、借用近年教学改革实践中影响较大、成效显著、便于操作的新型教学方法或模式。
四、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地位
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历史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冲破“以讲为主”的束缚,“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1、全体性。这是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在历史课教学中给每个学生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表现和发展的机会。这是因为,基础的历史知识和学科思维能力是一个合格公民文化素养所必需的。全体性只有在整体的师生交互作用着的动态过程中才能体现。
2、层次性。这是要求不同基础、不同智力层次、不同爱好和特长的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在教与学活动中,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得到提高。这种提高又是一种尝试收获的体验,可以焕发学生的自信心,迁移到整个历史学习过程中。
3、主动性。这是要使学生积极自愿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从“乐学”到“善学”的迈进。历史课堂教学有着调动学生主动性的诸多因素,比如历史知识本身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具体、生动、形象的史实。如: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学生普遍对希特勒感到神秘,我就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希特勒的全部史实,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同学们也就对希特勒有了正确的理解。
4、民主性。这是指师生间、学生间平等和谐、积极交往的学习行为特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要真正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其天赋所在,都有有当好学生的愿望,让每个孩子在他天赋的所在的领域里优先表现自我,学生就能产生自尊、自信、自豪感。这種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学生主体作用的保证。
一、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一种教育的思想意识形态,对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学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应首先树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材观。旧的教育观将教师视为知识的传递者、能力的培养者、思想认识的教育者。在这种观念支配下,教师在教法上停留于陈述知识的讲授法,教学手段单调、落后。推进素质教育,就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师观,让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这要求教师明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研究教法,要重视学生的学法;研究教学效果,既要重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更要认真研究如何使自己从“讲台上的圣人”转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旧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素质教育下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因此,教师要致力于全体学生主动地学习与发展;致力于创造宽松、愉悦的“教与学”的氛围;致力于发展每一位学生学习历史的潜能;致力于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旧的教材观以教材为中心,把教材看成教学的法定依据,既抱怨内容编的“多、深、难”,又在教学中“以本为本”、“照本宣科”。新教材观是以学生为中心,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使用教材。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掌握大纲和考试说明,对教材全面分析、“化繁为简”,以适应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上三个观念的转变,需要中学历史教师有胆识、有远见,还要勇于实践、敢于突破,善于承受来自社会各方面舆论的压力。因此,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是中学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关键。
二、提高教师素质
一切教育思想、教育计划都是要通过人来实现的,教师自身的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实施素质教育的成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这就要求历史教师:首先,要热爱党、热爱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规范自己的职业道德,要依法从教、廉洁从教、安贫乐教、严谨从教、勤奋从教,展现历史教师高尚的道德风貌。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其实,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这是提高历史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这种教学能力表现为运用现代教育思想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对课堂教学进行监控、调节和评价,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应用电教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最后,教师应增强科研意识,勇于探索创新。教育科研意识是教师对教育活动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中的许多问题既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现成的结论,需要我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这是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向。
三、深化教学改革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教学大纲上所规定的一般教学要求,注重知识点的“块状”教学,目的只为了学生能应付考试、争取高分。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应试”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思想品德、能力、文化知识和心理等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调整教学目的和要求。在教学内容中,做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国与世界相结合,通过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努力寻求历史教学与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的结合点,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师要研究教学新模式,采用新教法。一方面借鉴成式,即筛选、借用近年教学改革实践中影响较大、成效显著、便于操作的新型教学方法或模式。
四、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地位
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历史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冲破“以讲为主”的束缚,“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1、全体性。这是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在历史课教学中给每个学生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表现和发展的机会。这是因为,基础的历史知识和学科思维能力是一个合格公民文化素养所必需的。全体性只有在整体的师生交互作用着的动态过程中才能体现。
2、层次性。这是要求不同基础、不同智力层次、不同爱好和特长的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在教与学活动中,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得到提高。这种提高又是一种尝试收获的体验,可以焕发学生的自信心,迁移到整个历史学习过程中。
3、主动性。这是要使学生积极自愿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从“乐学”到“善学”的迈进。历史课堂教学有着调动学生主动性的诸多因素,比如历史知识本身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具体、生动、形象的史实。如: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学生普遍对希特勒感到神秘,我就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希特勒的全部史实,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同学们也就对希特勒有了正确的理解。
4、民主性。这是指师生间、学生间平等和谐、积极交往的学习行为特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要真正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其天赋所在,都有有当好学生的愿望,让每个孩子在他天赋的所在的领域里优先表现自我,学生就能产生自尊、自信、自豪感。这種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学生主体作用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