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之旅,万里之遥。从2004年到2013年,从云贵高原到南海之滨,粤、桂、湘、闽、赣、琼、川、滇、黔9省区和港、澳两特区,共同谱写了一部合作共赢、协调发展的华美乐章。
9月9日,“泛珠”大会东道主“接力棒”传至贵州,“9+2”各方至此已轮值一遍。十年来,这个地域辽阔、人口密集、经济总量巨大的区域,日益健全合作机制、不断提升合作层次、逐步拓宽合作领域,已成为我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与众不同“四川红”
品一口五粮液、尝一口南溪豆腐干、欣赏一幅广安竹丝画……浓郁的“川味”引来八方宾客。9日,第九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开幕后,位于贵阳国际会展中心2号馆的四川展馆正式迎客。
展馆正上方,“四川欢迎您”五个大字引人注目,整个展馆选择红色为主色调,以太阳神鸟为花纹的灯箱柱、以大熊猫和竹叶为主的大面积背景图……四川馆被装扮得与众不同。
省经信委副主任王建明介绍,选择红色为主色调,是因为红色不仅能代表四川人民的热情,更寓意着四川的发展红红火火。
红火的不仅是展台。本届“泛珠”大会推介项目达5169个,签约项目投资总额7258亿元,涵盖了基础设施、能源、矿产资源、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四川经贸代表团此前已经组织了考察团、招商小分队赴广东、广西、云南、香港等地开展经贸对接活动。在此次“泛珠”会上,收获了签约项目共96个,其中广东51个,云南15个,香港4个,澳门4个,许多投资项目都超过10亿元,总投资额达437.8亿元。
论坛召开期间,四川省副省长、经贸代表团团长刘捷介绍了四川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产业发展规划。今年上半年,四川省科学应对“4·20”芦山强烈地震和严峻复杂宏观经济形势,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抗震救灾,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全省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全省经济增长10.1%,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51家,居中西部首位。
山与海的距离日益拉近
9月8日,记者在一条还不太平整的公路上颠簸了几小时后,终于到达了远离贵阳300公里的黔东南小城丹寨。站在现代化的金钟工业园里,不禁为它的物流与信息感到忧虑。而县委书记侯美传却信心满满,“我们处在贵新高速、厦蓉高速、贵广高铁形成的三角形的中心,明年高铁贯通,我们与开放前哨大都市广州之间的距离就只有6小时了”。
这种“时空交换”的巨变是“泛珠”三角区合作发展10年来的典型缩影。
2004年6月,首届泛珠大会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以此为起点,一个涵盖国内东部、中部、西部省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9+2”的区域发展航母正式起航。根据此次大会提出的“泛珠一日交通圈”构想,合作省区先后建成西南出海大通道、珠江流域出海大通道、东盟国际口岸快速通道,山与海的距离日益拉近。
更为重要的是,“泛珠”区域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区域内既有在全国发挥增长极作用的珠三角地区,又有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强的中西部地区。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的话来说——“泛珠”地区产业发展互补性强,深化合作的动力和潜力非常巨大。
回头来看,“构筑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广阔、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体系”的“泛珠三角”战略经过十年磨砺,已经成效斐然。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泛珠”省区GDP总量达81016.99亿,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32%。其中,广东经济总量“老大”地位依然明显,四川、湖南紧追其后。尽管经济形势严峻,9省区增速均超过全国7.6%的平均水平。可以说,“泛珠”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数据表明,经过“9+2”政府的共同努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不仅为本区域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并且为深入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示范,成为全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大亮点。
前面的道路依然漫长
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开幕式并在高层论坛发表演讲:“泛珠”合作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但前面的道路依然漫长,各方应该共同推动“泛珠”合作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拓展。
的确,经过十年的磨合与磨砺,“泛珠”合作正逐步从交通等基础设施向环境、工商、质检、应急管理等领域拓展。合作的不断深化,对机制创新和加强重大政策的协调对接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产业转移与承接,是近年来“泛珠”区域产业合作的最主要形式,而更高层次、更加细化的产业分工和价值链分工,可望成为未来产业合作的趋势。
四川省省长魏宏建议,“泛珠”各方应在打造互联互通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具有整体优势的对外开放平台,联合开展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攻关等方面谋求新一轮“泛珠”合作新突破。
生态领域的合作也正在“泛珠”区域展开。广东、贵州、湖南、广西和江西等省区正在联合开展泛珠三角区域环保合作,将水环境保护作为区域环保合作的重要内容。
由于“泛珠”各地发展阶段不尽相同,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各异,再加上行政区域壁垒等制约因素,因此加强重大政策协调对接,促进重大战略协同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不少代表提议,“9+2”各方应联合争取国家层面牵头编制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争取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有更清晰的定位。
有沟通,有协商,有协作,才有共赢。9日下午,“泛珠”各方行政首长共同签署的《贵州共识》,为进一步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提出了五项共识:坚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务实方针;坚持开放原则;坚持制度创新。
《贵州共识》凝聚了“9+2”十年的探索成果,成为了第一轮“泛珠”合作的收官之作,也成为新一轮“泛珠”合作的起点。(责编:裴佩)
延伸阅读
以珠江水系为纽带的泛珠三角区域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2004年6月 首届论坛在粤港澳三地举办,确立“构筑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广阔、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体系”战略。
2005年7月 第二届论坛在四川举办,邀请了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国际跨国零售公司举办采购会。
2006年6月 第三届论坛在云南举办,各省区首次实现与东盟各国直接对话。
2007年6月 第四届论坛在湖南举办,以产业转移、市场对接、劳务合作、金融合作为重点,达成了一系列打破市场壁垒的协议。
2009年6月 第五届论坛在广西举办,集中展示了“泛珠”合作与发展成效。
2010年8月 第六届论坛在福建开幕,以“合作发展、共创未来”为主题。
2011年9月 第七届论坛在江西举办,主题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化合作、绿色发展。
2012年11月 第八届论坛在海南开幕,达成海洋经济、综合交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10方面共识。
9月9日,“泛珠”大会东道主“接力棒”传至贵州,“9+2”各方至此已轮值一遍。十年来,这个地域辽阔、人口密集、经济总量巨大的区域,日益健全合作机制、不断提升合作层次、逐步拓宽合作领域,已成为我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与众不同“四川红”
品一口五粮液、尝一口南溪豆腐干、欣赏一幅广安竹丝画……浓郁的“川味”引来八方宾客。9日,第九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开幕后,位于贵阳国际会展中心2号馆的四川展馆正式迎客。
展馆正上方,“四川欢迎您”五个大字引人注目,整个展馆选择红色为主色调,以太阳神鸟为花纹的灯箱柱、以大熊猫和竹叶为主的大面积背景图……四川馆被装扮得与众不同。
省经信委副主任王建明介绍,选择红色为主色调,是因为红色不仅能代表四川人民的热情,更寓意着四川的发展红红火火。
红火的不仅是展台。本届“泛珠”大会推介项目达5169个,签约项目投资总额7258亿元,涵盖了基础设施、能源、矿产资源、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四川经贸代表团此前已经组织了考察团、招商小分队赴广东、广西、云南、香港等地开展经贸对接活动。在此次“泛珠”会上,收获了签约项目共96个,其中广东51个,云南15个,香港4个,澳门4个,许多投资项目都超过10亿元,总投资额达437.8亿元。
论坛召开期间,四川省副省长、经贸代表团团长刘捷介绍了四川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产业发展规划。今年上半年,四川省科学应对“4·20”芦山强烈地震和严峻复杂宏观经济形势,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抗震救灾,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全省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全省经济增长10.1%,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51家,居中西部首位。
山与海的距离日益拉近
9月8日,记者在一条还不太平整的公路上颠簸了几小时后,终于到达了远离贵阳300公里的黔东南小城丹寨。站在现代化的金钟工业园里,不禁为它的物流与信息感到忧虑。而县委书记侯美传却信心满满,“我们处在贵新高速、厦蓉高速、贵广高铁形成的三角形的中心,明年高铁贯通,我们与开放前哨大都市广州之间的距离就只有6小时了”。
这种“时空交换”的巨变是“泛珠”三角区合作发展10年来的典型缩影。
2004年6月,首届泛珠大会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以此为起点,一个涵盖国内东部、中部、西部省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9+2”的区域发展航母正式起航。根据此次大会提出的“泛珠一日交通圈”构想,合作省区先后建成西南出海大通道、珠江流域出海大通道、东盟国际口岸快速通道,山与海的距离日益拉近。
更为重要的是,“泛珠”区域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区域内既有在全国发挥增长极作用的珠三角地区,又有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强的中西部地区。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的话来说——“泛珠”地区产业发展互补性强,深化合作的动力和潜力非常巨大。
回头来看,“构筑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广阔、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体系”的“泛珠三角”战略经过十年磨砺,已经成效斐然。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泛珠”省区GDP总量达81016.99亿,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32%。其中,广东经济总量“老大”地位依然明显,四川、湖南紧追其后。尽管经济形势严峻,9省区增速均超过全国7.6%的平均水平。可以说,“泛珠”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数据表明,经过“9+2”政府的共同努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不仅为本区域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并且为深入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示范,成为全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大亮点。
前面的道路依然漫长
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开幕式并在高层论坛发表演讲:“泛珠”合作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但前面的道路依然漫长,各方应该共同推动“泛珠”合作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拓展。
的确,经过十年的磨合与磨砺,“泛珠”合作正逐步从交通等基础设施向环境、工商、质检、应急管理等领域拓展。合作的不断深化,对机制创新和加强重大政策的协调对接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产业转移与承接,是近年来“泛珠”区域产业合作的最主要形式,而更高层次、更加细化的产业分工和价值链分工,可望成为未来产业合作的趋势。
四川省省长魏宏建议,“泛珠”各方应在打造互联互通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具有整体优势的对外开放平台,联合开展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攻关等方面谋求新一轮“泛珠”合作新突破。
生态领域的合作也正在“泛珠”区域展开。广东、贵州、湖南、广西和江西等省区正在联合开展泛珠三角区域环保合作,将水环境保护作为区域环保合作的重要内容。
由于“泛珠”各地发展阶段不尽相同,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各异,再加上行政区域壁垒等制约因素,因此加强重大政策协调对接,促进重大战略协同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不少代表提议,“9+2”各方应联合争取国家层面牵头编制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争取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有更清晰的定位。
有沟通,有协商,有协作,才有共赢。9日下午,“泛珠”各方行政首长共同签署的《贵州共识》,为进一步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提出了五项共识:坚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务实方针;坚持开放原则;坚持制度创新。
《贵州共识》凝聚了“9+2”十年的探索成果,成为了第一轮“泛珠”合作的收官之作,也成为新一轮“泛珠”合作的起点。(责编:裴佩)
延伸阅读
以珠江水系为纽带的泛珠三角区域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2004年6月 首届论坛在粤港澳三地举办,确立“构筑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广阔、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体系”战略。
2005年7月 第二届论坛在四川举办,邀请了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国际跨国零售公司举办采购会。
2006年6月 第三届论坛在云南举办,各省区首次实现与东盟各国直接对话。
2007年6月 第四届论坛在湖南举办,以产业转移、市场对接、劳务合作、金融合作为重点,达成了一系列打破市场壁垒的协议。
2009年6月 第五届论坛在广西举办,集中展示了“泛珠”合作与发展成效。
2010年8月 第六届论坛在福建开幕,以“合作发展、共创未来”为主题。
2011年9月 第七届论坛在江西举办,主题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化合作、绿色发展。
2012年11月 第八届论坛在海南开幕,达成海洋经济、综合交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10方面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