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智能变电站已成为未来变电站发展的主要趋势,加强对智能变电站相关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当前智能电网不断建设的过程中,智能变电站作为重要的技术支撑,但是其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采取措施解决,从而进一步促进智能电网的建设,对此本文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
1、智能变电站的概念
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取得了广泛的应用,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积极应用各种先进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各种数字式的仪表及微机保护装置广泛应用于变电设备中,但是在变电站层面上大多还是保持着传统的控制方式与控制理念,智能变电站的提出,对于整个电力网络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内的一些研究者站在变电站控制系统的角度提出了变电站控制系统智能化的设想,在该设想中强调应用电子互感器来代替传统的互感器,并应用光纤作为信息及数据传输的载体,以此来取代传统的信号线,并应用分层分布式的控制结构来取代传统变电站中的集中控制结构,以便于实现变电站自动化水平的飞跃。
2、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区别
(1)一次设备:常规变电站通常都是由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组成,而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区别最大的地方即是多了智能终端装置,通过智能终端装置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变电站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2)互感器配置:常规变电站是在主变压器高压侧和中压侧套管上装设有电流到感器,而智能变电站不需要在套管上进行电流互感器的安装,其直接利用电子式互感器,而且还是采用电容分压型电子式互感器,在部分智能变电站中,还有通过电子互感器与断路器或是隔离开关一起组合起来进行安装的。另外在互感器配置上,智能变电站还增加了合并单元,在性能上优于常规变电站的互感器配置。
(3)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最大的区别表现在一次设备的在线监测系统上。根据相关的设计规范要求,智能变电站设置在线监测系统,而且将独立的状态监测后台系统在变电站内进行配置,而且按照监测内容来进行状态监测IED的配置。
(4)智能变电站内部的高级应用功能都不再单独进行设置,而是由监控系统一体化后台统一进行考虑,然后分阶段进行实施。目前已实现的决策功能大体包括顺序控制、智能告警和故障信息综合分析决策等。而站内一体化平台则主要负责备自投功能和小电流选线功能的实现,同时部分保护、故障信息管理、低频电压减载等功能也可以由一体化平台来实现。
(5)站内采用交流,直流,通信电源一体化设计。
(6)有效地改造了跳闸装置,使用了软压板的形式进行投退。
(7)智能辅助控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视频,安防,环境监测等子系统的互通和联动,提高变电站自动化程度。
智能变电站在各个方面都优于常规的变电站,所以就对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进一步强化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而且还对设备、检测、流程等都要进一步明确,而且还要使其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由于智能变电站在智能设备和系统的应用上对专业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这必然需要运行维护和人员配置上也要达到更高的要求,确保智能变电站稳定、可靠的运行。
3、智能变电站常见故障
(1)GOOSE/SV网中断:设备、装置之间通过GOOSE/SV网进行的数据交换无法完成,相应设备采集或保护装置发出的指令无法传输,不能完成遥测或遥控任务,直接影响相关一次设备、保护及安自装置正确动作;
(2)GOOSE/SV网告警:GOOSE/SV网数据传输因某种原因受到干扰,对网络长期稳定运行造成影响,但尚不影响一、二次设备间正常数据通信;
(3)智能终端/合并单元故障:智能组件发生故障,不能完成相关一次设备信息采集、上送和命令执行;
(4)智能终端/合并单元异常:智能组件装置异常,不能保证长期稳定运行,但尚不影响智能组件功能;
(5)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电源插件损坏,无法正常工作;
(6)保护测控装置液晶显示屏无显示、装置运行灯熄灭、装置异常等故障。
4、智能变电站注意事项
变电站安全运行将直接影响电网的稳定性,为了确保其稳定运行,需从以下几方面多加注意:
4.1、设备厂家方面
虽然智能变电站的投运验收及运行经验远不及常规变电站,但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的趋势已成必然。然而通过对某某智能变电站的联调验收,我们发现由于缺少相应完善的规约和标准,使得不同厂家设备的性能、标准难以统一,不同设备厂家间的功能模块配合有待完善,缺乏成熟可靠的方案。虽然通过不断沟通与调试,最终得以解决,但希望設备厂家能吸取经验,各方电力施工及验收人员也应注意。
4.2、技术人员方面
目前传统变电站的技术人员较多,而智能变电站的设计、调试、运行、维护人员,都相对欠缺。虽然有部分骨干人员可以支撑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的建设、调试、验收及运维,但面对智能变电站的全面普及以及国网公司有关智能变电站的技术政策和标准的日新月异以及不断完善,相关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这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培训机制,不断补充相关技术人员,为智能变电站大规模的建设做好准备。
4.3、运行管理方面
缺乏完整有力的技术管理体制,原有管理体系不能很好地适应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的建设需求。各部门似乎都在管,又似乎都不管。标准、文件也是连连制定、发布,但标准、文件之间的冲突难以理顺,管理责任不清晰。
5、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
5.1、建设运行维护标准体系
目前,智能化变电站正迅速铺向全国各地,在运维一体化的背景下,急需建设运行维护标准体系来划分职责,规范操作,明确设备的责任归口,每年春检秋检应加强对重要设备的巡检维护。由于传统保护测控装置的采样插件及开入开出插件被以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的形式放到过程层,这些设备与保护设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的运维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需要。当数字化设备在运行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其智能化、网络化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处理方式完全不同于传统设备,必须依据明确、规范的处理流程来确保安全。
5.2、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培养
面对智能化变电站的推广,运维人员在观念和技能方面都需要一个提高、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过多的依赖于厂家,必须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要求运维人员同时掌握继保、自动化、通信等综合专业知识,发现问题时能够综合各方面因素,做出正确及时的处理,这也是实现运维一体化的基础。
5.3、提高运行监视和加强故障分析
在智能变电站中,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之间的开关位置信号、控制信号等信息的传输是通过光纤网络来进行的。具体过程来说,就是过程层与间隔层之间、间隔层和变电站层之间都是通过光纤网络进行连接的。设备通过网络信息自动化操作,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自我操作,一旦出现问题,能及时发现。同时,智能变电站把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通过具有故障录波功能的设备,可以完成对通过的信息进行记录和监控,同时也可以直接把信息传送到后台系统中。此外,通过微机、电力电子技术等新型传感器技术,能够完成信息的采集并独立进行检测,为设备检修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
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方向就是智能电网,我国对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而保证智能化变电站智能化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就是其运行维护技术的运用,因此,通过对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技术的探讨进而提高其运行水平和社会效益对整个国家电网来说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章华.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7:161-162.
[2]齐延娜.智能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2:194.
[3]苏文远.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运行和维护技术研究[J].企业导报,2014,12:155-156.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
1、智能变电站的概念
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取得了广泛的应用,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积极应用各种先进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各种数字式的仪表及微机保护装置广泛应用于变电设备中,但是在变电站层面上大多还是保持着传统的控制方式与控制理念,智能变电站的提出,对于整个电力网络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内的一些研究者站在变电站控制系统的角度提出了变电站控制系统智能化的设想,在该设想中强调应用电子互感器来代替传统的互感器,并应用光纤作为信息及数据传输的载体,以此来取代传统的信号线,并应用分层分布式的控制结构来取代传统变电站中的集中控制结构,以便于实现变电站自动化水平的飞跃。
2、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区别
(1)一次设备:常规变电站通常都是由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组成,而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区别最大的地方即是多了智能终端装置,通过智能终端装置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变电站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2)互感器配置:常规变电站是在主变压器高压侧和中压侧套管上装设有电流到感器,而智能变电站不需要在套管上进行电流互感器的安装,其直接利用电子式互感器,而且还是采用电容分压型电子式互感器,在部分智能变电站中,还有通过电子互感器与断路器或是隔离开关一起组合起来进行安装的。另外在互感器配置上,智能变电站还增加了合并单元,在性能上优于常规变电站的互感器配置。
(3)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最大的区别表现在一次设备的在线监测系统上。根据相关的设计规范要求,智能变电站设置在线监测系统,而且将独立的状态监测后台系统在变电站内进行配置,而且按照监测内容来进行状态监测IED的配置。
(4)智能变电站内部的高级应用功能都不再单独进行设置,而是由监控系统一体化后台统一进行考虑,然后分阶段进行实施。目前已实现的决策功能大体包括顺序控制、智能告警和故障信息综合分析决策等。而站内一体化平台则主要负责备自投功能和小电流选线功能的实现,同时部分保护、故障信息管理、低频电压减载等功能也可以由一体化平台来实现。
(5)站内采用交流,直流,通信电源一体化设计。
(6)有效地改造了跳闸装置,使用了软压板的形式进行投退。
(7)智能辅助控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视频,安防,环境监测等子系统的互通和联动,提高变电站自动化程度。
智能变电站在各个方面都优于常规的变电站,所以就对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进一步强化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而且还对设备、检测、流程等都要进一步明确,而且还要使其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由于智能变电站在智能设备和系统的应用上对专业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这必然需要运行维护和人员配置上也要达到更高的要求,确保智能变电站稳定、可靠的运行。
3、智能变电站常见故障
(1)GOOSE/SV网中断:设备、装置之间通过GOOSE/SV网进行的数据交换无法完成,相应设备采集或保护装置发出的指令无法传输,不能完成遥测或遥控任务,直接影响相关一次设备、保护及安自装置正确动作;
(2)GOOSE/SV网告警:GOOSE/SV网数据传输因某种原因受到干扰,对网络长期稳定运行造成影响,但尚不影响一、二次设备间正常数据通信;
(3)智能终端/合并单元故障:智能组件发生故障,不能完成相关一次设备信息采集、上送和命令执行;
(4)智能终端/合并单元异常:智能组件装置异常,不能保证长期稳定运行,但尚不影响智能组件功能;
(5)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电源插件损坏,无法正常工作;
(6)保护测控装置液晶显示屏无显示、装置运行灯熄灭、装置异常等故障。
4、智能变电站注意事项
变电站安全运行将直接影响电网的稳定性,为了确保其稳定运行,需从以下几方面多加注意:
4.1、设备厂家方面
虽然智能变电站的投运验收及运行经验远不及常规变电站,但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的趋势已成必然。然而通过对某某智能变电站的联调验收,我们发现由于缺少相应完善的规约和标准,使得不同厂家设备的性能、标准难以统一,不同设备厂家间的功能模块配合有待完善,缺乏成熟可靠的方案。虽然通过不断沟通与调试,最终得以解决,但希望設备厂家能吸取经验,各方电力施工及验收人员也应注意。
4.2、技术人员方面
目前传统变电站的技术人员较多,而智能变电站的设计、调试、运行、维护人员,都相对欠缺。虽然有部分骨干人员可以支撑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的建设、调试、验收及运维,但面对智能变电站的全面普及以及国网公司有关智能变电站的技术政策和标准的日新月异以及不断完善,相关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这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培训机制,不断补充相关技术人员,为智能变电站大规模的建设做好准备。
4.3、运行管理方面
缺乏完整有力的技术管理体制,原有管理体系不能很好地适应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的建设需求。各部门似乎都在管,又似乎都不管。标准、文件也是连连制定、发布,但标准、文件之间的冲突难以理顺,管理责任不清晰。
5、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
5.1、建设运行维护标准体系
目前,智能化变电站正迅速铺向全国各地,在运维一体化的背景下,急需建设运行维护标准体系来划分职责,规范操作,明确设备的责任归口,每年春检秋检应加强对重要设备的巡检维护。由于传统保护测控装置的采样插件及开入开出插件被以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的形式放到过程层,这些设备与保护设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的运维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需要。当数字化设备在运行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其智能化、网络化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处理方式完全不同于传统设备,必须依据明确、规范的处理流程来确保安全。
5.2、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培养
面对智能化变电站的推广,运维人员在观念和技能方面都需要一个提高、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过多的依赖于厂家,必须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要求运维人员同时掌握继保、自动化、通信等综合专业知识,发现问题时能够综合各方面因素,做出正确及时的处理,这也是实现运维一体化的基础。
5.3、提高运行监视和加强故障分析
在智能变电站中,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之间的开关位置信号、控制信号等信息的传输是通过光纤网络来进行的。具体过程来说,就是过程层与间隔层之间、间隔层和变电站层之间都是通过光纤网络进行连接的。设备通过网络信息自动化操作,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自我操作,一旦出现问题,能及时发现。同时,智能变电站把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通过具有故障录波功能的设备,可以完成对通过的信息进行记录和监控,同时也可以直接把信息传送到后台系统中。此外,通过微机、电力电子技术等新型传感器技术,能够完成信息的采集并独立进行检测,为设备检修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
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方向就是智能电网,我国对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而保证智能化变电站智能化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就是其运行维护技术的运用,因此,通过对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技术的探讨进而提高其运行水平和社会效益对整个国家电网来说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章华.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7:161-162.
[2]齐延娜.智能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2:194.
[3]苏文远.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运行和维护技术研究[J].企业导报,2014,12: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