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分析公民素养的基本内涵入手,简述我国初中生公民素养教育的发展现状。浅析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产生原因,总结思想政治教学对初中生公民素养培育的重要价值。基于客观调查和教学经验,对加强初中生公民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公民素养 思想政治教学 初中教育
1.公民素养的基本内涵
公民一词的出现要追溯到古希腊,具有一定知识地位区别于奴隶的人称为公民。综合我国法律和众多专家学者的观点,各方对公民“同国家具有一定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基本内涵达成一致。公民素养是包含公民的身份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等涉及法律和道德两个维度的思想意识形态。公民素养的培育应包括使其具有对自身公民身份的正确认知、对如何做一个合格公民有正确价值导向和懂得如何将认知转化为实践,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
2.初中生公民素养教育发展现状
2.1现代意识的不断觉醒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民主思想不断发展,社会氛围日趋自由化。互联网的兴起使人们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近乎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当今青少年正是伴随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而成长的一代,民主意识萌芽较早,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会对老师和父母提出平等与自由的要求。
2.2道德和法律认知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将依法治国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制宣传力度空前加大。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尤其思想政治学科中补充了大量法律内容。各种普法栏目、公益广告及号召学校举行的专题活动使同学们耳濡目染,对法律的了解程度不断提高。衡量学生的标准通常是“德智体美劳”,德居首位,可见学校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正是学校和社会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使青少年对道德和法律的认知水平相应地不断提高。
3.初中生公民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3.1公民素养的培育意识淡漠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是对青少年进行公民素养培育的主阵地,不少高校师生根本意识不到公民意识的必要性。虽然素质教育口号已经喊了多年,新课改也推行了数年,但我们的教育考核体系并未发生多大改变。大多数学校的思想品德课仍然只是理论测验与考试。教师在平时照本宣科,临近考试时画出重点内容供学生背诵记忆,以帮助学生取得理想分数。学生记住的只是机械的文字,并不能对思想意识形态起到应有作用,更不要说转化为行动。自然,考出高分考上重点高中成为初中生培育的重中之重,公民意识的培养就可能因此变得无关紧要。
3.2公民素养的培养方法不当
思想政治教学偏于理想化、标准化。教育内容方面,侧重于对政治态度与意识方面的培养,却在目标考核中与实践脱节。对责任和义务强调过多,对权利的忽视可能造成同学们无法正确理解公民意识的内涵。每个青少年都是一个独立个体,拥有不同家庭教育背景和思想道德水平。我们的教育不应该仅仅是标准化的流水线式培养,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否则会造成教育成果不明显。
3.3公民素养的培养环境有待提升
学生的培养环境主要包括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从校园环境看,在很大程度上教师本身的公民意识有待提高,更缺乏将学生培养为具有一定公民意识和公民素养的教学理念。就社会环境而言,市场经济下商业社会盛行的金钱至上和效率第一的成功学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渗透到青少年的思想中。“利己主义者”带来的弊端在近年内引发专家学者们的持续讨论。因此,必须客观认识到,这些都是对青少年进行公民意识培养的不利因素。
4.培养初中生公民素养的重要价值
4.1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学校作为专业的教育场所,具有其他机构不能比拟的系统性、计划性及组织性。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法律常识,学会在生活中受到侵害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政治素养,树立一定的权利与义务观念,为以后参政议政能力发展打下基础,增强社会责任感。
4.2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面向世界。民主建设和法制健全成为近年来不断倡导和努力的方向,人民民主法治观念正逐步提高。我国政治趋向透明化和公开化,市场经济强调平等自愿、诚实守信。而对于祖国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培养无疑会极大地推进这一进程,是我国现代化转型的现实需要。
5.培养初中生公民素养的有效途径
5.1丰富教学方法
教师不妨对教学方式进行更多探索与尝试。例如,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启发同学们思考并积极鼓励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开展专题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社区或者敬老院等公益场所,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公民意识;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营造轻松活泼的开放性课堂氛围,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教学方式使课程讲解更加生动;在课下鼓励同学们订阅《中学生实事政治报》等优秀报纸、杂志等。
5.2提升教师队伍
首先要严把教师队伍的入门关,招聘或者选用思想政治教学教师时,除了教学水平,还应注意对其公民意识进行一定的考察。日常教学活动中定期开展公民意识教育专题活动并要求师生共同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重视程度。也可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讲座,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5.3引进多元评价
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水平评价时适当引入多元化评价体系。可以采取实践活动和理论相结合的评分或者学生间相互打分等多种形式。与之相适应的,教师的评估可以借鉴同事评价和学生评分等形式,将其结果纳入教师奖惩体制。
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是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通过上文浅析,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公民素养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培养出具有合格公民素养的学生,需要教师团队不断探索,更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出有利于青少年公民素养培育的全民教育之风。
参考文献:
[1]陈丽娟.浅谈思想品德课对初中生公民意识培养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5).
[2]朱红霞.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J].中学教学参考,2012(21):18.
[3]张丽煜.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
关键词: 公民素养 思想政治教学 初中教育
1.公民素养的基本内涵
公民一词的出现要追溯到古希腊,具有一定知识地位区别于奴隶的人称为公民。综合我国法律和众多专家学者的观点,各方对公民“同国家具有一定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基本内涵达成一致。公民素养是包含公民的身份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等涉及法律和道德两个维度的思想意识形态。公民素养的培育应包括使其具有对自身公民身份的正确认知、对如何做一个合格公民有正确价值导向和懂得如何将认知转化为实践,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
2.初中生公民素养教育发展现状
2.1现代意识的不断觉醒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民主思想不断发展,社会氛围日趋自由化。互联网的兴起使人们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近乎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当今青少年正是伴随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而成长的一代,民主意识萌芽较早,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会对老师和父母提出平等与自由的要求。
2.2道德和法律认知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将依法治国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制宣传力度空前加大。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尤其思想政治学科中补充了大量法律内容。各种普法栏目、公益广告及号召学校举行的专题活动使同学们耳濡目染,对法律的了解程度不断提高。衡量学生的标准通常是“德智体美劳”,德居首位,可见学校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正是学校和社会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使青少年对道德和法律的认知水平相应地不断提高。
3.初中生公民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3.1公民素养的培育意识淡漠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是对青少年进行公民素养培育的主阵地,不少高校师生根本意识不到公民意识的必要性。虽然素质教育口号已经喊了多年,新课改也推行了数年,但我们的教育考核体系并未发生多大改变。大多数学校的思想品德课仍然只是理论测验与考试。教师在平时照本宣科,临近考试时画出重点内容供学生背诵记忆,以帮助学生取得理想分数。学生记住的只是机械的文字,并不能对思想意识形态起到应有作用,更不要说转化为行动。自然,考出高分考上重点高中成为初中生培育的重中之重,公民意识的培养就可能因此变得无关紧要。
3.2公民素养的培养方法不当
思想政治教学偏于理想化、标准化。教育内容方面,侧重于对政治态度与意识方面的培养,却在目标考核中与实践脱节。对责任和义务强调过多,对权利的忽视可能造成同学们无法正确理解公民意识的内涵。每个青少年都是一个独立个体,拥有不同家庭教育背景和思想道德水平。我们的教育不应该仅仅是标准化的流水线式培养,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否则会造成教育成果不明显。
3.3公民素养的培养环境有待提升
学生的培养环境主要包括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从校园环境看,在很大程度上教师本身的公民意识有待提高,更缺乏将学生培养为具有一定公民意识和公民素养的教学理念。就社会环境而言,市场经济下商业社会盛行的金钱至上和效率第一的成功学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渗透到青少年的思想中。“利己主义者”带来的弊端在近年内引发专家学者们的持续讨论。因此,必须客观认识到,这些都是对青少年进行公民意识培养的不利因素。
4.培养初中生公民素养的重要价值
4.1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学校作为专业的教育场所,具有其他机构不能比拟的系统性、计划性及组织性。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法律常识,学会在生活中受到侵害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政治素养,树立一定的权利与义务观念,为以后参政议政能力发展打下基础,增强社会责任感。
4.2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面向世界。民主建设和法制健全成为近年来不断倡导和努力的方向,人民民主法治观念正逐步提高。我国政治趋向透明化和公开化,市场经济强调平等自愿、诚实守信。而对于祖国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培养无疑会极大地推进这一进程,是我国现代化转型的现实需要。
5.培养初中生公民素养的有效途径
5.1丰富教学方法
教师不妨对教学方式进行更多探索与尝试。例如,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启发同学们思考并积极鼓励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开展专题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社区或者敬老院等公益场所,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公民意识;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营造轻松活泼的开放性课堂氛围,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教学方式使课程讲解更加生动;在课下鼓励同学们订阅《中学生实事政治报》等优秀报纸、杂志等。
5.2提升教师队伍
首先要严把教师队伍的入门关,招聘或者选用思想政治教学教师时,除了教学水平,还应注意对其公民意识进行一定的考察。日常教学活动中定期开展公民意识教育专题活动并要求师生共同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重视程度。也可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讲座,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5.3引进多元评价
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水平评价时适当引入多元化评价体系。可以采取实践活动和理论相结合的评分或者学生间相互打分等多种形式。与之相适应的,教师的评估可以借鉴同事评价和学生评分等形式,将其结果纳入教师奖惩体制。
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是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通过上文浅析,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公民素养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培养出具有合格公民素养的学生,需要教师团队不断探索,更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出有利于青少年公民素养培育的全民教育之风。
参考文献:
[1]陈丽娟.浅谈思想品德课对初中生公民意识培养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5).
[2]朱红霞.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J].中学教学参考,2012(21):18.
[3]张丽煜.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