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于加强水利工程预算造价管理,控制和合理确定工程预算造价,确保工程预算造价的准确性,是水利建设工程预算造价管理的首要任务。因此,开展水利工程预算造价的失效分析,提高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在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预算造价工作是水利基本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以“形”到“量”的价值再转化过程,贯穿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是一项专业性、知识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基本上实现了招投标制,在水利工程建设投资控制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目前还有许多工程出现了投资失控甚至“烂尾”的现象,究其根源则在于预算造价管理失效,具体表现为预算造价过高,过低,从而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起不到应有的控制价的作用,导致流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导致资金的巨大浪费、建设成本居高不下“,烂尾”或变更不断,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和工期。如何保证预算造价编制的质量,实现预算造价的合理化,真正发挥工程预算造价管理的应有作用,是各级政府部门、建设与承建单位、招投标代理部门共同关心的问题。在此,借助于因果分析法(亦称鱼刺图法),对预算造价失控的原因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二在水利工程造价预算差错原因如下
(1)预算差错。随着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区、行业壁垒被打破,异地或跨行业承揽水利工程设计、施工日益普及。但由于我国现行各地区、各行业的预算定额、取费基础、取费标准和预算编制的规定有所不同,致使一些跨地区、跨行业承担水利建设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企业不了解水利工程及其所在地的有关规定,在实际编制工程预算报价中常出现较大偏差;同时由于跨地区、跨行业承揽,竞争异常激烈,为赢得竞争优势,在投标报价中,工程量一定、预算单价中直接费一定的条件下,只能是间接费和利润率调整,以降低报价,而建设设计(招标)单位在编制标底过程中以预算为基础,往往忽视了竞争分析或对竞争态势把握不够,间接费用和利润率选取偏高(低),导致标底的控制功能失(流标)。
(2)对于预算造价管理缺乏建设项目全过程综合管理意识。我国现行的预算造价管理大多是处于阶段性的管理模式,基本上是面向设计的预算,缺乏建设项目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缺乏统一的预算造价管理目标和相互勾通,工程监理单位往往只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与进度管理,很少介入投资决策分析;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虽做了工程概算甚至细化到预算,但由于缺少对设计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约束,设计片面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而导致投资偏高、施工困难;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更改也仅只要设计部门认可而没有考虑实施限额设计,这也是导致设计更改不断或变更随意性大的根源;在施工招投标阶段,标底和标价估价不准,使得工程在实施阶段,或者由于资金短缺,或者成本管理不严,导致投资管理失控,工程不能按期完成;同时由于贷款利息不断增加,致使原本紧缺的资金在恶性循环中运行,给企业、金融机构和国家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3)在工程预算造价确定方法静态、滞后。我国目前的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虽然采用工程量清单造价模式,但在确定工程预算造价过程中仍是以定额为计价基础,定额单价是以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格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同时定额又往往是多年一贯制,因此这种工程造价方法仍然是一种静态、滞后的工程造价管理方式,也正是由于其静态、滞后性决定了无法与工程造价要素市场价格同步,从而不能反映工程的真实价格,也不能反映竞争态势,更谈不上与国外动态工程造价管理方法接轨;再加上水利工程具有工期紧的突出特点,这种工程造价模式的静态、滯后性还表现为定额单价是以正常工期为基础而没有考虑赶工成本,致使投资不能满足建设需要,导致承建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烂尾”或变更不断。
(4)在水利工程中预算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预算管理人员素质较差,不能适应预算造价管理工作的需要。我国现有的水利工程造价顾问或咨询公司,其主要业务大多是依靠定额进行工程预、结算的审核。其人员往往只具有从事概预算工作的资格。因此在推行预算造价管理工作中,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是不适应现代预算造价管理的要求。具体表现为:①预算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导致材料价格不合理、费率选取不当),工作不细心(小数点、数字位置颠倒等出错),导致基础单价有误;②专业技术素质差,不能独立果断地处理复杂的工程技术经济问题,投资预控能力差,不能组织协调工程项目各主体间的关系,大量的工作仍停留在事后处理阶段。因而很难准确地进行预算造价管理。
三结束语
为提高水利工程预算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和预算造价的合理性,真正发挥预算造价的控制性,在水利工程预算造价管理过程中,应积极推广和真正实现限额设计、面向施工的预算造价和基于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从政策与制度上,实时修订预算定额,打破多年一贯制定额模式和严格变更审核程序;提高预算造价人员的素质和正确把握每一项目的参与投标和承建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状况,做到知己知彼。
一在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预算造价工作是水利基本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以“形”到“量”的价值再转化过程,贯穿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是一项专业性、知识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基本上实现了招投标制,在水利工程建设投资控制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目前还有许多工程出现了投资失控甚至“烂尾”的现象,究其根源则在于预算造价管理失效,具体表现为预算造价过高,过低,从而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起不到应有的控制价的作用,导致流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导致资金的巨大浪费、建设成本居高不下“,烂尾”或变更不断,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和工期。如何保证预算造价编制的质量,实现预算造价的合理化,真正发挥工程预算造价管理的应有作用,是各级政府部门、建设与承建单位、招投标代理部门共同关心的问题。在此,借助于因果分析法(亦称鱼刺图法),对预算造价失控的原因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二在水利工程造价预算差错原因如下
(1)预算差错。随着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区、行业壁垒被打破,异地或跨行业承揽水利工程设计、施工日益普及。但由于我国现行各地区、各行业的预算定额、取费基础、取费标准和预算编制的规定有所不同,致使一些跨地区、跨行业承担水利建设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企业不了解水利工程及其所在地的有关规定,在实际编制工程预算报价中常出现较大偏差;同时由于跨地区、跨行业承揽,竞争异常激烈,为赢得竞争优势,在投标报价中,工程量一定、预算单价中直接费一定的条件下,只能是间接费和利润率调整,以降低报价,而建设设计(招标)单位在编制标底过程中以预算为基础,往往忽视了竞争分析或对竞争态势把握不够,间接费用和利润率选取偏高(低),导致标底的控制功能失(流标)。
(2)对于预算造价管理缺乏建设项目全过程综合管理意识。我国现行的预算造价管理大多是处于阶段性的管理模式,基本上是面向设计的预算,缺乏建设项目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缺乏统一的预算造价管理目标和相互勾通,工程监理单位往往只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与进度管理,很少介入投资决策分析;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虽做了工程概算甚至细化到预算,但由于缺少对设计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约束,设计片面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而导致投资偏高、施工困难;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更改也仅只要设计部门认可而没有考虑实施限额设计,这也是导致设计更改不断或变更随意性大的根源;在施工招投标阶段,标底和标价估价不准,使得工程在实施阶段,或者由于资金短缺,或者成本管理不严,导致投资管理失控,工程不能按期完成;同时由于贷款利息不断增加,致使原本紧缺的资金在恶性循环中运行,给企业、金融机构和国家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3)在工程预算造价确定方法静态、滞后。我国目前的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虽然采用工程量清单造价模式,但在确定工程预算造价过程中仍是以定额为计价基础,定额单价是以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格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同时定额又往往是多年一贯制,因此这种工程造价方法仍然是一种静态、滞后的工程造价管理方式,也正是由于其静态、滞后性决定了无法与工程造价要素市场价格同步,从而不能反映工程的真实价格,也不能反映竞争态势,更谈不上与国外动态工程造价管理方法接轨;再加上水利工程具有工期紧的突出特点,这种工程造价模式的静态、滯后性还表现为定额单价是以正常工期为基础而没有考虑赶工成本,致使投资不能满足建设需要,导致承建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烂尾”或变更不断。
(4)在水利工程中预算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预算管理人员素质较差,不能适应预算造价管理工作的需要。我国现有的水利工程造价顾问或咨询公司,其主要业务大多是依靠定额进行工程预、结算的审核。其人员往往只具有从事概预算工作的资格。因此在推行预算造价管理工作中,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是不适应现代预算造价管理的要求。具体表现为:①预算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导致材料价格不合理、费率选取不当),工作不细心(小数点、数字位置颠倒等出错),导致基础单价有误;②专业技术素质差,不能独立果断地处理复杂的工程技术经济问题,投资预控能力差,不能组织协调工程项目各主体间的关系,大量的工作仍停留在事后处理阶段。因而很难准确地进行预算造价管理。
三结束语
为提高水利工程预算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和预算造价的合理性,真正发挥预算造价的控制性,在水利工程预算造价管理过程中,应积极推广和真正实现限额设计、面向施工的预算造价和基于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从政策与制度上,实时修订预算定额,打破多年一贯制定额模式和严格变更审核程序;提高预算造价人员的素质和正确把握每一项目的参与投标和承建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状况,做到知己知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