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恩施,首先想到的是恩施大峡谷,清江漂流,殊不知恩施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好地方。恩施大峡谷已探明全长有108公里,位于恩施市屯堡乡和板桥镇境内,是清江大峡谷的一段,其中百里绝壁、千丈瀑布、独峰傲啸、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美不胜收,极具开发价值的达300平方公里。典型而丰富的喀斯特地貌,有天坑、地缝、天生桥;有溶洞,有层层叠叠的峰丛,还有垂直于峡谷的断崖。
目前已开发的仅仅是沐抚段8公里的小部分,而我要说的“鹿院坪”正是隐藏在未被开发的大峡谷中。
鹿院坪的现实生活
鹿院坪一是由于地理的特殊性,与世隔绝,不通公路,进出村落全靠两条腿,村里的人们还沿用着几百年前的耕作方式,用木柴烧火做饭,取暖时出门就能挖到岩煤 。二是村民的房屋都是以吊脚楼为主,主屋用木板架成,四周用栏杆围拢,非常通风、保暖,上盖瓦顶,楼上住人,楼下关牲畜、堆杂物。这些老式的家居建筑,显着历史的风貌,是土家族传统建筑。鹿院坪原有40余户,100多人,后来,有些村民搬到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现在仅剩20户,几十人。有些房屋长期空置,年久失修,颇有些沧桑颓废感。就连废弃的硫磺厂房也只能孤零零地突兀在那。三是这里的自然风景美轮美奂,四面环绕的山峰多是悬崖峭壁,奇峰怪石。还有神奇的悬崖洞穴,如白马洞、黑洞、新开洞、风洞。洞内错综复杂,千姿百态,有山川、瀑布、暗河、石笋。据说打火把进去一会即熄,地面有人、猪、狗、鸡等各类脚印,抹掉后,第二天又有,怪诞而令人生畏。山中的树木茂盛,溪水从高坡顺着山谷流淌下来,如瀑布一般飞溅起团团水雾,冲击着山石哗哗着响,老远就能听到这近似交响乐的鸣奏,给寂静的山谷添上了无限的生机。更为奇特的是本在谷底的村庄又被一条长1公里,宽20米,最深处400米的地缝峡谷分为两部分,对面两家鸡犬相闻,要想串门还得绕道才行。下到此峡谷里,又是另一番景象,你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瀑布、深潭、天然形成的绝壁栈道。有人形容为:天坑藏地缝,险崖挂溶洞,奇峰刺青天。
鹿院坪是恩施市板桥镇管辖的小村庄,在方圆约5平方公里一个硕大的条形天坑内,四周悬崖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仅有四条难走的小径通往外界。据说在两三百年前,村里的周姓、朱姓、裴姓先祖为了躲避战乱,从湖南广东一带,历经艰难跋涉,来到恩施大山中,他们所带的稻种等因恩施海拔相对较高而颗粒无收。一个偶然的机会,裴氏先祖发现了这一小片与世隔绝的乐土。由于海拔高度下降了三百到五百米,所带的种子很适宜生长,于是他们在这里开荒垦殖、辛勤耕耘、繁衍生息,一代代过上了自给自足、和谐的生活。鹿院坪被裴氏探寻发现,又因鹿引路走出困境,最先叫鹿引坪,后因鹿成了人们的好朋友,经常光顾人们居住的院落,便将这里叫成鹿院坪。还有因四面环山,垂直落差500多米,从悬崖上凿路下去,又叫落院坪。
两探鹿院坪
记得我第一次到鹿院坪是在早春二月,恩施的天空还飘着雪花,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武汉去的司机愣是没胆量前行了,我们只得背起行囊步行向鹿院坪进发。经过新田村,沿着44道拐的石阶下到鹿院坪村小木桥时,夜色降临了,一切都归隐在黑幕中,只有同伴互相提醒关切的话语,还有手电的光亮和脚踏在泥地里悉悉的声响。等到了老裴家时已是精疲力尽,吃完为我们准备的原生态的农家饭,大家缓过神来围坐在火炉旁,听老裴将鹿院坪的历史娓娓道来。但由于有别的行程安排,那次对鹿院坪只是匆匆一瞥。
2013年10月3日我再一次来到了鹿院坪。首先经过44道拐1535级台阶下行。虽说是下行,但路很窄很陡,沿山壁迂回,另一侧则是落差300多米的深谷。传说这条路上很有些灵异怪象,有一村民曾在这路上遇见两名陌生的白衣女子,正欲搭讪,转眼就不见踪影了,觉得纳闷,没多久该村民就在这路上摔到山下一命呜呼了。山壁有的地方凹进去形似神龛,村民有时将供品放那儿以求平安。鹿院坪的第一个奇观是44道拐上的“一碗水”,那是水的作用力将石头冲出一个碗的形状,神奇的是,无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不干,你舀去一碗水,还是一碗,无论你怎么舀,它始终有一碗水,水质清澈甘甜。第二个便是山道对面的瀑布,从山上流淌下来的水冲击着山石发出轰鸣声,之前你只闻其声,不见踪迹,绕过山道便看见如银链般的瀑布。半小时后到达一小木桥,就算下到谷底了。小木桥是鹿院坪的标志之一,没有华丽的造型和修饰,古朴自然,简单实用。
鹿院坪的老裴在小桥处迎接我们,带路往前走。沿途有些房屋已人去楼空,年久失修,但不失为一种残缺的美。老裴指着一面山壁,由于风吹雨淋自然形成垮塌,当地形象地称为“开膛破肚”,当年他的先辈就是从那儿用数匹白布结绳下到这深谷里来的,发现这里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古木参天,十分高兴。但回去的时候,挂在悬崖上的白布被飞虎(鼯鼠)咬断,无法上去,且干粮已吃完,正着急,见一群美丽的山鹿沿河向上往今桥湾山崖上走,便跟着鹿走,终于爬上悬崖顶,以后便从这里凿路到崖底,形成44道拐这条通道。一小时后我们到达老裴家,他用两个女儿的名字为这个家起名“风玉农家”。老裴的家位于老洞子脚下,牛角峰的对面,绿荫环绕,翠竹青青,芍药牡丹尽情绽放,屋前数十米处就是地缝峡谷。
吃过午饭,我们从裴家东侧山坡下行,约下降百米,就听到水流哗哗的声响,一股小溪从乱石中奔涌而出,村民在此搭建了一座简易的小桥,桥下有一潭水,潭边有一奇石,像只鳄鱼瞪圆着眼睛,将嘴伸向潭里,活灵活现,这就是“鳄鱼池”,也是地缝的终点。停留片刻,从另一侧树丛中上行,到达裴家对面地缝的一边,然后继续下行百余米,来到了地缝峡谷中。整个峡谷幽静阴森,两边是近似垂直的崖壁,崖壁的中段不知是何种原因凹陷进去形成了一条天然的栈道,窄的地方只有20公分,宽处有一二米。我们小心翼翼行走在曲折迂迴栈道上向峡谷深处挺进,不一会就看见远处一条飞瀑从山上飞流直下,走近一看就是著名的“鹿饮潭”。传说以前成群的山鹿就是在此饮水,故称鹿饮潭。潭水清澈见底,柔绵甘甜。继续前行路越来越窄,崖壁上出现大大小小神奇的洞穴,前面似乎到了尽头,可转过山道,峡谷还在延伸着,整个峡谷长约1公里,宽20米,深50多米,而最深处却有400米。整个峡谷似地缝隐藏在树丛中,从上面看很难发现。在这个四面环山如天坑的地方,竟然还有一条地缝,这就是“天坑藏地缝”的奇观。走到栈道尽头,两边的崖壁连在了一起,栈道与谷底重合,如天气好,上面来的水少,人可以下到谷底在乱石上行走。如遇雨水多时,则谷底就形成一条河道。
入夜,坐在屋檐下与忙碌了一天的老裴“日白”(当地土语,聊天)。朴实的山里人告诉我,他也曾外出打过工,但舍不得这里的山山水水,于是回来了。望着面前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民,我从他眼里读懂了他内心的憧憬,我由衷地希望老裴及鹿院坪的村民生活越过越好,保护好这深闺中的世外桃源。
夜深了,满天的繁星闪烁,密密麻麻,又大又亮。树丛中两只莹火虫在追逐着,一闪一闪的。这让我想起了杜牧的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一个人躺在帐篷内,听着秋虫的呢喃,久久不能入睡。
回家的路
10月4日早上,整个山谷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白雾,林中的小鸟和溪水在和谐地奏鸣。整理好行装,我们要继续努力从进出鹿院坪四条小道中的一条徒步到大庙村。告别老裴一家,沿着崎岖的山路缓缓前行,虽然到大庙只有7公里路程,但却要从谷底爬升300多米到山脊,且山路陡峭,有时需要手脚并用。翻过一座山脊,对面就是三角峰,棱角分明,直刺天空。
继续前行下到两山谷地,有一人去楼空的房屋。翻过一座山脊,远远就能看到山对面的大庙村了。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跋涉,标志着走出鹿院坪进入大庙村的朱家河石拱桥(有人称为天生桥)展现在眼前,不知这桥是何人何年修建。它承载着坚实的脚步,饱经风霜雨雪,连接大山深处与外界的交流。我们迫不及待地走上石拱桥,坐在这有些沧桑的桥上,看着桥下缓缓流过的河水,再回头看看曾经走过的路已淹没在了丛林深处。
过桥后还有200米的上升,从田间地头,零散修建的房屋门前走过,中午12点我们一行终于到达了屯渝公路,汽车已在那儿等着我们。
目前已开发的仅仅是沐抚段8公里的小部分,而我要说的“鹿院坪”正是隐藏在未被开发的大峡谷中。
鹿院坪的现实生活
鹿院坪一是由于地理的特殊性,与世隔绝,不通公路,进出村落全靠两条腿,村里的人们还沿用着几百年前的耕作方式,用木柴烧火做饭,取暖时出门就能挖到岩煤 。二是村民的房屋都是以吊脚楼为主,主屋用木板架成,四周用栏杆围拢,非常通风、保暖,上盖瓦顶,楼上住人,楼下关牲畜、堆杂物。这些老式的家居建筑,显着历史的风貌,是土家族传统建筑。鹿院坪原有40余户,100多人,后来,有些村民搬到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现在仅剩20户,几十人。有些房屋长期空置,年久失修,颇有些沧桑颓废感。就连废弃的硫磺厂房也只能孤零零地突兀在那。三是这里的自然风景美轮美奂,四面环绕的山峰多是悬崖峭壁,奇峰怪石。还有神奇的悬崖洞穴,如白马洞、黑洞、新开洞、风洞。洞内错综复杂,千姿百态,有山川、瀑布、暗河、石笋。据说打火把进去一会即熄,地面有人、猪、狗、鸡等各类脚印,抹掉后,第二天又有,怪诞而令人生畏。山中的树木茂盛,溪水从高坡顺着山谷流淌下来,如瀑布一般飞溅起团团水雾,冲击着山石哗哗着响,老远就能听到这近似交响乐的鸣奏,给寂静的山谷添上了无限的生机。更为奇特的是本在谷底的村庄又被一条长1公里,宽20米,最深处400米的地缝峡谷分为两部分,对面两家鸡犬相闻,要想串门还得绕道才行。下到此峡谷里,又是另一番景象,你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瀑布、深潭、天然形成的绝壁栈道。有人形容为:天坑藏地缝,险崖挂溶洞,奇峰刺青天。
鹿院坪是恩施市板桥镇管辖的小村庄,在方圆约5平方公里一个硕大的条形天坑内,四周悬崖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仅有四条难走的小径通往外界。据说在两三百年前,村里的周姓、朱姓、裴姓先祖为了躲避战乱,从湖南广东一带,历经艰难跋涉,来到恩施大山中,他们所带的稻种等因恩施海拔相对较高而颗粒无收。一个偶然的机会,裴氏先祖发现了这一小片与世隔绝的乐土。由于海拔高度下降了三百到五百米,所带的种子很适宜生长,于是他们在这里开荒垦殖、辛勤耕耘、繁衍生息,一代代过上了自给自足、和谐的生活。鹿院坪被裴氏探寻发现,又因鹿引路走出困境,最先叫鹿引坪,后因鹿成了人们的好朋友,经常光顾人们居住的院落,便将这里叫成鹿院坪。还有因四面环山,垂直落差500多米,从悬崖上凿路下去,又叫落院坪。
两探鹿院坪
记得我第一次到鹿院坪是在早春二月,恩施的天空还飘着雪花,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武汉去的司机愣是没胆量前行了,我们只得背起行囊步行向鹿院坪进发。经过新田村,沿着44道拐的石阶下到鹿院坪村小木桥时,夜色降临了,一切都归隐在黑幕中,只有同伴互相提醒关切的话语,还有手电的光亮和脚踏在泥地里悉悉的声响。等到了老裴家时已是精疲力尽,吃完为我们准备的原生态的农家饭,大家缓过神来围坐在火炉旁,听老裴将鹿院坪的历史娓娓道来。但由于有别的行程安排,那次对鹿院坪只是匆匆一瞥。
2013年10月3日我再一次来到了鹿院坪。首先经过44道拐1535级台阶下行。虽说是下行,但路很窄很陡,沿山壁迂回,另一侧则是落差300多米的深谷。传说这条路上很有些灵异怪象,有一村民曾在这路上遇见两名陌生的白衣女子,正欲搭讪,转眼就不见踪影了,觉得纳闷,没多久该村民就在这路上摔到山下一命呜呼了。山壁有的地方凹进去形似神龛,村民有时将供品放那儿以求平安。鹿院坪的第一个奇观是44道拐上的“一碗水”,那是水的作用力将石头冲出一个碗的形状,神奇的是,无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不干,你舀去一碗水,还是一碗,无论你怎么舀,它始终有一碗水,水质清澈甘甜。第二个便是山道对面的瀑布,从山上流淌下来的水冲击着山石发出轰鸣声,之前你只闻其声,不见踪迹,绕过山道便看见如银链般的瀑布。半小时后到达一小木桥,就算下到谷底了。小木桥是鹿院坪的标志之一,没有华丽的造型和修饰,古朴自然,简单实用。
鹿院坪的老裴在小桥处迎接我们,带路往前走。沿途有些房屋已人去楼空,年久失修,但不失为一种残缺的美。老裴指着一面山壁,由于风吹雨淋自然形成垮塌,当地形象地称为“开膛破肚”,当年他的先辈就是从那儿用数匹白布结绳下到这深谷里来的,发现这里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古木参天,十分高兴。但回去的时候,挂在悬崖上的白布被飞虎(鼯鼠)咬断,无法上去,且干粮已吃完,正着急,见一群美丽的山鹿沿河向上往今桥湾山崖上走,便跟着鹿走,终于爬上悬崖顶,以后便从这里凿路到崖底,形成44道拐这条通道。一小时后我们到达老裴家,他用两个女儿的名字为这个家起名“风玉农家”。老裴的家位于老洞子脚下,牛角峰的对面,绿荫环绕,翠竹青青,芍药牡丹尽情绽放,屋前数十米处就是地缝峡谷。
吃过午饭,我们从裴家东侧山坡下行,约下降百米,就听到水流哗哗的声响,一股小溪从乱石中奔涌而出,村民在此搭建了一座简易的小桥,桥下有一潭水,潭边有一奇石,像只鳄鱼瞪圆着眼睛,将嘴伸向潭里,活灵活现,这就是“鳄鱼池”,也是地缝的终点。停留片刻,从另一侧树丛中上行,到达裴家对面地缝的一边,然后继续下行百余米,来到了地缝峡谷中。整个峡谷幽静阴森,两边是近似垂直的崖壁,崖壁的中段不知是何种原因凹陷进去形成了一条天然的栈道,窄的地方只有20公分,宽处有一二米。我们小心翼翼行走在曲折迂迴栈道上向峡谷深处挺进,不一会就看见远处一条飞瀑从山上飞流直下,走近一看就是著名的“鹿饮潭”。传说以前成群的山鹿就是在此饮水,故称鹿饮潭。潭水清澈见底,柔绵甘甜。继续前行路越来越窄,崖壁上出现大大小小神奇的洞穴,前面似乎到了尽头,可转过山道,峡谷还在延伸着,整个峡谷长约1公里,宽20米,深50多米,而最深处却有400米。整个峡谷似地缝隐藏在树丛中,从上面看很难发现。在这个四面环山如天坑的地方,竟然还有一条地缝,这就是“天坑藏地缝”的奇观。走到栈道尽头,两边的崖壁连在了一起,栈道与谷底重合,如天气好,上面来的水少,人可以下到谷底在乱石上行走。如遇雨水多时,则谷底就形成一条河道。
入夜,坐在屋檐下与忙碌了一天的老裴“日白”(当地土语,聊天)。朴实的山里人告诉我,他也曾外出打过工,但舍不得这里的山山水水,于是回来了。望着面前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民,我从他眼里读懂了他内心的憧憬,我由衷地希望老裴及鹿院坪的村民生活越过越好,保护好这深闺中的世外桃源。
夜深了,满天的繁星闪烁,密密麻麻,又大又亮。树丛中两只莹火虫在追逐着,一闪一闪的。这让我想起了杜牧的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一个人躺在帐篷内,听着秋虫的呢喃,久久不能入睡。
回家的路
10月4日早上,整个山谷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白雾,林中的小鸟和溪水在和谐地奏鸣。整理好行装,我们要继续努力从进出鹿院坪四条小道中的一条徒步到大庙村。告别老裴一家,沿着崎岖的山路缓缓前行,虽然到大庙只有7公里路程,但却要从谷底爬升300多米到山脊,且山路陡峭,有时需要手脚并用。翻过一座山脊,对面就是三角峰,棱角分明,直刺天空。
继续前行下到两山谷地,有一人去楼空的房屋。翻过一座山脊,远远就能看到山对面的大庙村了。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跋涉,标志着走出鹿院坪进入大庙村的朱家河石拱桥(有人称为天生桥)展现在眼前,不知这桥是何人何年修建。它承载着坚实的脚步,饱经风霜雨雪,连接大山深处与外界的交流。我们迫不及待地走上石拱桥,坐在这有些沧桑的桥上,看着桥下缓缓流过的河水,再回头看看曾经走过的路已淹没在了丛林深处。
过桥后还有200米的上升,从田间地头,零散修建的房屋门前走过,中午12点我们一行终于到达了屯渝公路,汽车已在那儿等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