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DTPA磁共振成像示踪法对脑细胞外间隙成像与定量分析的初步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ytr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钆喷酸葡胺(Gd-DTPA)在脑细胞外间隙(brain extracellular space,ECS)中扩散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与规律,探讨应用MRI示踪法对ECS进行定量分析的可行性。方法:将8只雄性SD大鼠(280 g~320 g)麻醉后,参考脑立体定位图谱,选取冠状位苍白球为中心层面,以尾状核为靶点进行穿刺定位,导入Gd-DTPA2μL。于导入后1、3、6、9、12 h分别进行MRI扫描,观察MRI表现,测量示踪剂导入侧所在脑区与对侧相应脑区MR信号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于12 h MRI扫描结束后,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结果:MRI图像证实6只大鼠Gd-DTPA导入点位于尾状核区,2只位于外囊区。Gd-DTPA在尾状核区导入后呈均匀扩散,3 h扩散到达同侧大脑皮层,扩散后主要分布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随着扩散范围的增大,尾状核区的MRI信号强度逐渐下降,3 h后各个时间点相对MRI信号强度ΔS与1 h时ΔS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95.63,P<0.01),3 h后的各组Δ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ΔS的衰减规律呈指数形式[y=1.7886x-0.1776(R2=0.94)]。导入外囊区的Gd-DTPA在1 h的MRI上呈弧形沿白质纤维扩散,表现为各向异性。在3 h后呈扇形向相邻脑区扩散,6 h时扩散到达同侧皮层区。结论:应用MRI示踪法可动态观察Gd-DTPA在细胞外间隙的扩散与清除衰减规律,是在活体对ECS解剖与生理学参数进行定量研究的可行方法。
其他文献
论文从环境、馆藏、读者服务和活动、合作网络等介绍了德国的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主要做法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对国内少儿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优先数字出版是学术期刊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新浪潮,国内学术期刊界给予了广泛关注和不断实践。针对学术期刊推进优先数字出版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
幼儿教师的自制教具与发明,目前是幼儿教育主管部门对幼儿园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这其中也出现一些对教具的理解过于片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只要能启迪孩子智慧,无论是自然的,
本文简单分析《诗经·豳风·七月》的产生时间、作者、历法和主要内容,对过去错误的观点进行纠正,探索文章主旨,分析诗歌要义,尤其是集合历法部分进行分析,注重证据,自成体系
职业教育正在进行着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课程改革。项目教学法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本文就项目教学法阐述了其形成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
<正>"小众"是认识新媒体的关键。传统媒体是大众媒体,新媒体是小众媒体。小众媒体崛起是世界新闻史400年未有之大变局,大众媒体要重新定位为包容-聚众媒体。一、参众决定的小
大气气溶胶粒子吸收虽然一般比较微弱,但对地球辐射收支平衡、高能激光在大气中的传输具有重要影响,因而该吸收特性的准确测量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光热测量技术,通过分析气
阐释学诞生于现象学后,接受理论前,历史上有两大转向,即认识论转向和本体论转向。1927年,《存在与时间》的发表,标志着阐释学本体论研究的真正确立,为伽达默尔发展哲学阐释学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它被广泛用于食品和医药化工领域。本文从不同底物出发,介绍了一种在二醋酸碘苯作用下,由邻苯二胺和芳香醛一步反应合成苯并咪
<正>近年来,中俄经贸往来发展顺利,两国间高层交往密切,政治互信日益加深,大大推动了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2014年更是中俄关系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中俄两国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