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目前党的自身建设和领导活动中,一些与实践要求不相适应的因素依然存在。必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方法,完善党的决策机制和程序,提高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实现党的先进性。
【关键词】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
【中图号】D05【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1-0024-02
1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意义
首先,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执政条件下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发挥自身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党的先进性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政党肩负着领导国家建设的历史重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具体展现于党的领导活动中,集中体现为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使党在领导和执政的实践中拥有高超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是人民群众判断执政党是否具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主要标志。由于马克思主义政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错综复杂的新问题、新情况及各种矛盾和社会关系,这就对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才能从容应对各种错综复杂的局面,驾驭各种意想不到的矛盾,才能游刃有余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才能带领人民群众绕过各种暗礁和险滩,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提高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权威,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实践是检验党是否具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标准,如果从党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来考察的话,其最终标准应该是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三个代表”标准、这些标准在实际运用中不断被创造性地应用、深化和发展,使党的自身建设和领导实践更加具体、更加丰富,可见,如果说上述标准是从党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实际作用上来判断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那么,党具有高超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则是党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主观能力上来判断党这三个方面的能力。
其次,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实现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性条件。一个执政党执政基础是否巩固坚实,是衡量该党是否具有先进性和能否实现先进性的重要尺度。马克思主义政党观认为,任何政党总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都要赢得本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支持,以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苏联、东欧剧变的教训深刻表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异常复杂,面临的任务异常艰巨,如果失去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同样面临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关键在党。党能否获得支持,以及获得支持的程度如何,最终取决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效如何,取决于我们党在领导和执政过程中能否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这些成效的取得和人民利益的实现,都离不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为此,党必须巩固执政的经济基础,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2]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妥善处理不同阶层、各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和全国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清正廉洁,才能使党在利益多元化的条件下仍然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制约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主要因素
在党的自身建设和领导活动中,一些与实践要求不相适应的因素依然存在,阻碍了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党的先进性的实现。
2.1领导体制方面的负面影响由于受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党的领导体制中严重存在着党的领导高度集中于领导者个人的严重制度性、结构性弊病。“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少数人手里,多数办事的人无权决定,少数有权的人负担过重,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必然要损害各级党和政府的民主生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个人分工负责等等。”③近年来虽有所改革和完善,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亟待克服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党的领导权力过分集中和领导权威不够的问题同时存在;以党代政和以政弱党的问题同时存在;领导机构臃肿和领导机构不健全同时存在;组织制度不健全和组织制度缺乏权威性同时存在。
2.2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转换不佳在长期执政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固守老办法、老手段、老方式,很难胜任执政条件下的领导工作,必然降低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必须适应发展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实现由万能管理者向政治领导者,由以党治国模式向以法治国模式,由直接干预型的强制性领导方式向间接引导型的指导性领导方式的转换。这个转换需要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扩展的过程。其间,也会出现衔接不清、界限不明、相互交错的情况,“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许多问题仍需改进和克服。主要是:党的领导职能和权限界定仍然不清,党的领导内容和方式不够科学明确;依法治国的根本方式和方法仍没有确立起来,长期形成的人治思想仍相当程度地存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间接指导方式仍未完全确立,直接干预、强制命令仍在起作用。
2.3决策机制和程序的缺陷较多决策和用人是决定党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高低的关键所在。毛泽东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④决策正确科学,直接影响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和稳定,正确科学的决策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党展示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主要平台,必须用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来保障党的决策的正确有效。党的十五大把决策当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要环节,要求全党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⑤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党的决策机制和程序还有许多缺陷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主要是:深入了解民情不够,决策前实情分析和蹲点考察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充分反映民意不够,充分体现民意的收集和反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广泛集中民智不够,集思广益的决策渠道需进一步拓宽;决策程序不够规范,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和严密、科学的制度保障。
2.4领导干部队伍素质的差距较大一是政治素质还需要提高。领导干部提高政治素质,打牢思想政治基础,最根本的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为人民谋利益。二是知识结构还需要改善。领导干部只有掌握科学的知识结构,具有宽广的知识面,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见解,才能全面掌握执政规律和领导规律,使决策有先见之明,使领导活动符合党的建设规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三是业务素质还需要加强。领导干部精通专业知识和业务,懂经济、善管理,工作有预见性,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和决策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才能使党的领导顺乎党心,合乎民意。四是创新能力还需要丰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领导干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直接决定一个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高低。
3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执政党要解决存在的新问题,必须认真研究党的执政规律,改革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方法,保持和实现党的先进性,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3.1进一步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党的领导体制反映党对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进行领导的根本要求,必须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基本适应,既保证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方面的职能作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一方面继续进行党的领导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党同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党的领导体制是党的领导体系的纵向和横向权力的划分,以及实现领导职能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影响着党的领导活动的成败。要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必须明确界定党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责,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必须支持和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独立行使法定职能,依法行政;必须明确党同审判司法机关的关系,改善党对审判司法机关的领导;必须正确处理党同各民主党派及群众团体的关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进机构改革,规范党的组织机构设置。形成结构合理、管理科学、工作高效的运行机制。
3.2努力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方法在始终坚持过去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实践新的发展,在实际领导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领导方式和方法。①使党的各级组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党通过什么方法领导国家政权,领导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建设,是党和国家政权建设带根本性的问题。党的各级组织要更好地担负起领导责任、发挥领导作用,就要对自己的领导内容和领导范围进行准确定位,明确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按照具体行政事务,集中精力从政治、思想、组织上加强领导,发挥领导核心作用。②坚定不移地推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推进党的领导方式的根本转变。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由于党和国家政权机关的性质不同、职能不同、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不同,因此应该明确党政职能,使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变成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依靠国家力量保证其贯彻执行。目前推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一个突破口就是把依法治官引入党“管”干部中来,通过正确的机制和法制管理干部,使干部制度改革与依法治国相协调。③加强社会义民主建设,增强人民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要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必须着眼于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开辟和畅通各界群众表达意见的民主渠道,渐进地、有序地拓宽基层群众的政治参与渠道,推进民主政治社会化。④把以民为本、法律至上的理念贯穿到领导方法中。党的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同时树立法律至上的意识,明确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是依法治权、依法行政的前提,也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题中应有之义。
3.3完善党的决策机制和程序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高低,直接表现为决策水平的高低。如何保证决策的正确和执行决策的有效,使决策更具有准确性、系统性、效率性、科学性和可行性,需要在决策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党的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为此,一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国际国内形势迅速发展,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只有民主集中,才能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尽量减少失误,形成正确决策。二要坚持群众路线。深入了解民情,系统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感受群众情绪,充分反映民意,体现群众要求,真正代表人民利益,广泛集中民智,问计于民,疏通下情上达、民意上传渠道,切实珍惜民力,提高决策水平。三要具有超前意识和长远观念。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形势新特点,使决策准确、连续、超前、相互协调,立足长远,着眼大局,把握时代进步潮流和发展脉搏,制定有一定战略眼光的正确决策。四要规范决策程序,明确决策责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在决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在决策的程序和方法上,引入现代管理科学和管理方法,增强可操作性,以严密科学的制度防止决策程序走过场,防止主要领导个人意见合法化,使决策失误者难辞其咎。
3.4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党的干部队伍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关键在于我们党,关键在于党的干部队伍。要培养、造就、选拔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让许许多多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行家走上关键领导岗位,塑造一批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必须切实从根本上提高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首先要加强理论和科学知识学习,着力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政治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其次要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用党性来抵制权力商品化,反对腐败现实,端正党风,提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再次要强化实践锻炼,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强化应付复杂局面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经验和能力。最后要培养党员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使之学会从战略高度思考目标国内重大现实问题,用战略眼光分析问题,培养锻炼高屋建瓴地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思维习惯,树立大局观念,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提高其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4参考文献
[1]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人民出版社,2000:45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02:49-50
【关键词】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
【中图号】D05【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1-0024-02
1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意义
首先,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执政条件下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发挥自身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党的先进性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政党肩负着领导国家建设的历史重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具体展现于党的领导活动中,集中体现为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使党在领导和执政的实践中拥有高超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是人民群众判断执政党是否具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主要标志。由于马克思主义政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错综复杂的新问题、新情况及各种矛盾和社会关系,这就对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才能从容应对各种错综复杂的局面,驾驭各种意想不到的矛盾,才能游刃有余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才能带领人民群众绕过各种暗礁和险滩,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提高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权威,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实践是检验党是否具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标准,如果从党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来考察的话,其最终标准应该是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三个代表”标准、这些标准在实际运用中不断被创造性地应用、深化和发展,使党的自身建设和领导实践更加具体、更加丰富,可见,如果说上述标准是从党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实际作用上来判断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那么,党具有高超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则是党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主观能力上来判断党这三个方面的能力。
其次,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实现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性条件。一个执政党执政基础是否巩固坚实,是衡量该党是否具有先进性和能否实现先进性的重要尺度。马克思主义政党观认为,任何政党总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都要赢得本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支持,以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苏联、东欧剧变的教训深刻表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异常复杂,面临的任务异常艰巨,如果失去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同样面临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关键在党。党能否获得支持,以及获得支持的程度如何,最终取决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效如何,取决于我们党在领导和执政过程中能否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这些成效的取得和人民利益的实现,都离不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为此,党必须巩固执政的经济基础,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2]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妥善处理不同阶层、各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和全国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清正廉洁,才能使党在利益多元化的条件下仍然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制约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主要因素
在党的自身建设和领导活动中,一些与实践要求不相适应的因素依然存在,阻碍了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党的先进性的实现。
2.1领导体制方面的负面影响由于受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党的领导体制中严重存在着党的领导高度集中于领导者个人的严重制度性、结构性弊病。“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少数人手里,多数办事的人无权决定,少数有权的人负担过重,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必然要损害各级党和政府的民主生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个人分工负责等等。”③近年来虽有所改革和完善,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亟待克服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党的领导权力过分集中和领导权威不够的问题同时存在;以党代政和以政弱党的问题同时存在;领导机构臃肿和领导机构不健全同时存在;组织制度不健全和组织制度缺乏权威性同时存在。
2.2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转换不佳在长期执政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固守老办法、老手段、老方式,很难胜任执政条件下的领导工作,必然降低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必须适应发展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实现由万能管理者向政治领导者,由以党治国模式向以法治国模式,由直接干预型的强制性领导方式向间接引导型的指导性领导方式的转换。这个转换需要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扩展的过程。其间,也会出现衔接不清、界限不明、相互交错的情况,“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许多问题仍需改进和克服。主要是:党的领导职能和权限界定仍然不清,党的领导内容和方式不够科学明确;依法治国的根本方式和方法仍没有确立起来,长期形成的人治思想仍相当程度地存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间接指导方式仍未完全确立,直接干预、强制命令仍在起作用。
2.3决策机制和程序的缺陷较多决策和用人是决定党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高低的关键所在。毛泽东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④决策正确科学,直接影响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和稳定,正确科学的决策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党展示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主要平台,必须用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来保障党的决策的正确有效。党的十五大把决策当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要环节,要求全党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⑤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党的决策机制和程序还有许多缺陷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主要是:深入了解民情不够,决策前实情分析和蹲点考察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充分反映民意不够,充分体现民意的收集和反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广泛集中民智不够,集思广益的决策渠道需进一步拓宽;决策程序不够规范,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和严密、科学的制度保障。
2.4领导干部队伍素质的差距较大一是政治素质还需要提高。领导干部提高政治素质,打牢思想政治基础,最根本的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为人民谋利益。二是知识结构还需要改善。领导干部只有掌握科学的知识结构,具有宽广的知识面,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见解,才能全面掌握执政规律和领导规律,使决策有先见之明,使领导活动符合党的建设规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三是业务素质还需要加强。领导干部精通专业知识和业务,懂经济、善管理,工作有预见性,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和决策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才能使党的领导顺乎党心,合乎民意。四是创新能力还需要丰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领导干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直接决定一个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高低。
3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执政党要解决存在的新问题,必须认真研究党的执政规律,改革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方法,保持和实现党的先进性,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3.1进一步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党的领导体制反映党对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进行领导的根本要求,必须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基本适应,既保证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方面的职能作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一方面继续进行党的领导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党同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党的领导体制是党的领导体系的纵向和横向权力的划分,以及实现领导职能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影响着党的领导活动的成败。要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必须明确界定党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责,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必须支持和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独立行使法定职能,依法行政;必须明确党同审判司法机关的关系,改善党对审判司法机关的领导;必须正确处理党同各民主党派及群众团体的关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进机构改革,规范党的组织机构设置。形成结构合理、管理科学、工作高效的运行机制。
3.2努力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方法在始终坚持过去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实践新的发展,在实际领导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领导方式和方法。①使党的各级组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党通过什么方法领导国家政权,领导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建设,是党和国家政权建设带根本性的问题。党的各级组织要更好地担负起领导责任、发挥领导作用,就要对自己的领导内容和领导范围进行准确定位,明确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按照具体行政事务,集中精力从政治、思想、组织上加强领导,发挥领导核心作用。②坚定不移地推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推进党的领导方式的根本转变。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由于党和国家政权机关的性质不同、职能不同、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不同,因此应该明确党政职能,使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变成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依靠国家力量保证其贯彻执行。目前推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一个突破口就是把依法治官引入党“管”干部中来,通过正确的机制和法制管理干部,使干部制度改革与依法治国相协调。③加强社会义民主建设,增强人民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要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必须着眼于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开辟和畅通各界群众表达意见的民主渠道,渐进地、有序地拓宽基层群众的政治参与渠道,推进民主政治社会化。④把以民为本、法律至上的理念贯穿到领导方法中。党的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同时树立法律至上的意识,明确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是依法治权、依法行政的前提,也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题中应有之义。
3.3完善党的决策机制和程序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高低,直接表现为决策水平的高低。如何保证决策的正确和执行决策的有效,使决策更具有准确性、系统性、效率性、科学性和可行性,需要在决策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党的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为此,一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国际国内形势迅速发展,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只有民主集中,才能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尽量减少失误,形成正确决策。二要坚持群众路线。深入了解民情,系统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感受群众情绪,充分反映民意,体现群众要求,真正代表人民利益,广泛集中民智,问计于民,疏通下情上达、民意上传渠道,切实珍惜民力,提高决策水平。三要具有超前意识和长远观念。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形势新特点,使决策准确、连续、超前、相互协调,立足长远,着眼大局,把握时代进步潮流和发展脉搏,制定有一定战略眼光的正确决策。四要规范决策程序,明确决策责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在决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在决策的程序和方法上,引入现代管理科学和管理方法,增强可操作性,以严密科学的制度防止决策程序走过场,防止主要领导个人意见合法化,使决策失误者难辞其咎。
3.4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党的干部队伍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关键在于我们党,关键在于党的干部队伍。要培养、造就、选拔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让许许多多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行家走上关键领导岗位,塑造一批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必须切实从根本上提高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首先要加强理论和科学知识学习,着力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政治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其次要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用党性来抵制权力商品化,反对腐败现实,端正党风,提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再次要强化实践锻炼,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强化应付复杂局面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经验和能力。最后要培养党员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使之学会从战略高度思考目标国内重大现实问题,用战略眼光分析问题,培养锻炼高屋建瓴地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思维习惯,树立大局观念,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提高其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4参考文献
[1]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人民出版社,2000:45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02:49-50